平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武安君何在,长平事已空。且歌玄云曲,御酒舞熏风。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一名身穿战甲的中年人,在城墙上合上书籍,看向了关外,远方平原上,灯火通明,又卒马蠕动,于营帐中便是契丹人的驻地,大约有数十万众,若非中年人镇守多年,岂有不惧之理。
陈伯玉此人虽怀才不遇,但其志向却于中年人不谋而合,他的这首诗更是鼓舞了中年人,使其心志更加坚定,他叹息着:“若有武安君,何有长平之战坑杀赵将士卒?”
其身旁有一名偏将,他对杨将军所言,深感疑惑:“将军,这武安君并非指白起?”
中年人破天荒笑了起来,似对此早有预见,他耐心回复:“世人皆和你一般,无妨,你且听我说,赵国四十万士卒乃为顽强不屈的意志,白起其人为了秦国利好,坑杀这四十万生灵,如何得民心?在我看来其人不值一提,此诗中武安君乃是指李牧。”
“哦?将军可否为学生细说一二,好解学生之疑。”
中年人搭上冉须,停顿片刻说道:“若我没猜错,陈伯玉防御契丹之时,想到的是李牧,因为李牧抗击过匈奴。”
“原来如此,这样就说的通了,陈伯玉所在之地是为赵国疆域,提到长平之事,意为李牧若能早点出现,不至于此。”
中年人点头回道:“是也,最后两句便为其意,陈伯玉原是不想虚度年华,由此而发出感慨。”
“将军,我等在雁门关绝不能失手,大宋山河何止四十万生灵。”
中年人眼中愈加深邃,回道:“那是自然,关外可有消息?”
偏将回道:“我已派出眼线,想来要不了一炷香的时间,就能得到军情。”
“很好,这次辽人于雁门关外驻扎如此多士卒,想来在东面对抗金人,没讨到好处。”
“那我们要如何因对,此次辽人必然不会善罢甘休。”
中年人挥舞披风,展现出大将风范:“速速召集将领,商议应对之策。”
“是,属下这就去办。”
议事厅内,守关将领已系数到齐,此次辽人驻扎在关外的军营,他们早有耳闻,没想到辽人如此之多,对比雁门关这数万的守军,便显得相形见肘,若不好好应对,身后大宋子民将置于何地,谁都无法预料。
场中两名副将和一众偏将,多数为杨家子弟,各个骁勇善战,但战场之中光靠骁勇善战,并不能左右整个战局,所谓兵者诡道也,若无统筹决策之能,便如猛虎瞎了眼一般,虽然有巨大的威力,可是却要受制于人,最后会被蚕食至死。
两名副将一位是杨将军的胞弟,名为杨延玉,另一位是赵氏皇姓,名叫赵源。此时两人发生争执,杨延玉主张守关不出,而赵源则建议派人议和,这也许出自宋朝内部的意愿,然而议和无异于投降,到时契丹人狮子大开口,赔款割地怕是在所难免。
以两名副将为首,其余人也各自站队,形成两股声音。
身为守关将领,岂有不战而降的道理,杨延玉否决着:“万万不可,此番若是议和,那东北的金人又待如何,除了金人外西夏吐蕃又待如何?难道要让人小瞧了我大宋将领?”
赵源身为将领也知议和不妥,但此番建议却是身后宫廷内部的意思,他只得说道:“杨将军此言差异,契丹体大若不议和,想是难以善罢甘休,而除了辽国其余皆不足为惧。”
杨延玉冷哼一声:“正因为辽人体大,才要与之一战,方显我宋朝之威。”
“可若是战败,我宋朝社稷岂不危在旦夕?辽人所需无非粮草金银,这些对我大宋来说并非伤筋动骨,给他又如何?”
杨延玉已经被气的胸口发闷,然在场之人都为同僚,契丹还未打来,岂能自乱阵脚,他平复心绪又说道:“赵兄,我知这是朝廷的意思,你可莫要忘了那契丹人已经不是第一次攻打雁门关了,此次发兵若是送上粮草,那下次发兵又待如何?”
“这...”其中利害,赵源并非不知,眼下请和无异于养虎为患,但是要违逆朝廷,却也不能,赵源想了想说道:“如此我书信一封,望主上能从长计议。”
“不必了。”一个厚重的声音从厅外传来。
一个威风凛凛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这人正是他们的主将,杨延庆将军,众人皆拜道:“杨将军。”
时间紧迫杨延庆伸手止住道:“免了,把地图拿来,此战无需上报朝廷,凭我等之力,雁门关断不会失手。”
杨将军信心满满,到是让众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等地图呈上,杨延庆指着地图说道:“各位且看,雁门关固若金汤,四面环山,若是辽人攻打过来,其必然要正面攻破这里,所以我们只要守住这里便可。”
赵源疑惑着:“可是辽人有数十万之众,我等兵力悬殊,如何能守得住雁门关?”
杨延庆看了赵源一眼,解释道:“敌人劳师动众,我等以逸待劳,何惧之有?更何况雁门关地势险要,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占得地利优势,并且雁门关为大宋屏障,若雁门关失手,则太远告急,若太元失手则大宋危矣,将士岂有不死战之理?地利人和皆在我方,所以此战必然旗开得胜。”
赵源任然有疑惑,道:“话虽如此,但辽人勇猛我等不可大意。”
杨延庆发自肺腑说道:“赵兄,你我朝夕相处,身后为大宋百姓,我岂能当为儿戏,所以你我更应齐心协力才是。”
“杨将军,其实我本就觉得议和不妥,听你一席话更觉此等作为是荒谬之举。”赵源拔出佩剑伸手割下一缕青丝道:“头可断,血可流,雁门关万不能失守。”
“好,我愿与赵兄一起抗击辽人。”
经由杨将军和赵源的举动,使得众将一心,再无间隙,由此杨将军也好布置作战部署,杨延庆开始步入正题:“雁门关虽身处天险,然此还远远不够,要想抵挡声势好大的辽兵,必然要有所准备,杨延玉你领三千弓手埋伏在雁门关左侧山顶,不容有失。”
杨延玉单膝跪下,回道:“是,属下领命。”
军情紧急,杨延玉只得率先离去布置士卒。
杨延庆又道:“赵兄那么你也领三千弓手埋伏于右侧山顶,不容有失。”
赵源领命坚决道:“属下绝不负将军所望。”
“雁门关由我亲自坐镇,各位偏将还有重要事要交给你们。”
杨延庆顿了顿叙述道:“我观雁门关外,有一处绝佳之地,此处可用来设伏,用以包抄辽人,若是辽人首攻不成,此处便可从后方夹击,到时那辽人便成了瓮中之鳖,王芳,李项你二人领五千精锐从右侧山路绕去,切记勿要露出马脚。”
王芳李项二人领命称是。
“报。”
一名传讯士卒进入厅堂。
“如何?”
那士兵回道:“辽人派了五千精锐打头阵,身后那十万大军紧随其后。”
“可有什么异动?”
“据前线观察,辽人似乎备有登山工具。”
“将领是谁?”
“是一名新将,耶律拉娜。”
偏将杨上彦说道:“难道辽人无人了,派一员新将,不若我们杀出去,和他们一较高下。”
“莫要大意,此非儿戏。”
杨上彦又道:“我军上下约有五万之众,出门迎敌,未必会败。”
杨延庆严肃道:“我等只守关便可切勿出关迎敌。”想了想又道:“侄儿,你知道武安君李牧吗?”
杨上彦回道:“侄儿自是知道,只是这辽人也太不把我等放在心上。”
“哼,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被一时冲动葬送了前程,甚至是性命,侄儿你如此心性还需磨练,你率一千士卒去帮你叔叔杨延玉吧。”
杨上彦心有不甘,但主将发话,又不得不从,只得道:“属下领命。”
事情敲定,雁门关城墙内外开始加紧筹备防守器具,比如滚石和箭矢,除此之外整肃军纪也颇为重要,待众将领将数万士兵召集雁门关前,杨延庆于那城墙上发号施令:“我等为大宋子民,身后有亿万生灵,早已退无可退,此时契丹贼人逆天而为,欲要攻我雁门关,染指大宋山河,我杨延庆绝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所以即便倾我所能也要护得雁门关周全。”
“好男儿当保家卫国,山河依旧在,风骨存天地。我等当为后人筑起壁垒,尽忠职守,你们准备好了吗?”
众将士异口同声:“保家卫国!保家卫国!”
另一边,契丹五千先锋士卒已经兵临关下,那为首的将领全身兵戈锁甲,气势不凡,待整顿完毕,战鼓最先响起,契丹将领不在犹豫发起进攻手势:“杀~”
那五千先锋士卒径直冲了上去,待接近关口,云梯钩锁顺势而出,搭上了城墙,在雁门关上,边关守将迟迟没有动作,似乎时机还未成熟,到是辽人颇感意外,眼看辽人士兵就要攻上城墙,杨延庆不再迟疑立马发号施令:“投石手准备,放!”
巨大的滚石从城墙上砸下,立马将一众辽人士兵打死,那死相可怖至极,在这之后,杨延庆又发号施令:“弓箭手准备,发射!”
一阵箭雨从空中坠落,众多辽人士兵当场被射杀,损失惨重,辽人将领不甘失利,再次发号施令:“顶上,给我杀上去。”
辽人士兵再次冲向雁门关,其声势更为凶猛,然而城墙上队形轮换,先是滚石抛落,而后箭雨齐射,再次众创辽人士兵。
在辽人眼中,城墙上那守城的士兵各个训练有素,并且井井有条,攻城实在举步维艰。
辽军损失惨重,却迟迟无法攻到城墙上,若是如此即便全军覆没,也难攻破城墙。
还好辽兵有所准备,那辽兵将领再次下达命令:“登山!”
原来是要登山,若是辽人此时登上山顶,那么守关将士就失去了居高临下的优势,并且会左右受敌,陷入被动的局面。
还好杨延庆早有准备,那辽人士兵起先以为山上没有敌军,使用钩锁一步一步攀爬,谁知刚爬到半山腰,山头黑影蠕动,迎接他们的又是滚石箭雨,致使再次失利,连连被众创已让辽军损失大半,此时若继续强攻,必然无法扭转战局。
“撤退!快撤。”
辽人听到施令,立马停止了进攻,转而开始逃跑,于另一边守城将士看到敌人退兵,却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大大方方的放他们离去。
很快辽人先锋士卒逃回了主力军队当中,虽然他们逃了回去,但是却被顽强的守关宋军挫败了锐气,想来他们也该有所忌惮了,接下来雁门关守城将士只要坐怀不乱,并以此打消耗战,那么这一场守关战,还有很大的希望。
辽人阵营,耶律拉娜听到先锋将士败阵逃亡,当下大发雷霆,说道:“没用的废物,那些逃回来的全部斩首,以儆大旗。”
斩完逃兵后,耶律拉娜命令士兵全速前进,务必在敌人喘息之前攻下雁门关,很快十万大军兵临关下,耶律拉娜命士卒摆开阵仗,擂起战鼓,分拨三万人攻打雁门关,两万人攻打左边山头,两万人攻打右边山头,剩余弓箭手掩护主力士卒。
“给我上,务必杀光守城宋军,胆敢临阵脱逃者杀无赦。”
辽人蜂拥而上,气势汹汹,然而雁门关守军,占据天险,又居高临下,并且在杨延庆的指挥下前后衔接得当,又封住所有死角,不容敌人有可乘之机。
两军交战相对激烈,辽人几度欲要攻上雁门关,但很快又被守城将士顶了回去,大家都知道雁门关为宋国门户,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守城将士早已做好赴死准备,他们即便尸骨不全,也绝不能屈服,而让大宋子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杨延庆的学生兼偏将举起佩剑慷慨激昂道:“为了身后那亿万生灵,为了大宋百姓的安危,将士们我们何惧之有?”
杨延庆接道:“只要把他们顶回去,我们就能守住雁门关,随我杀!”
城墙上众守城将士无不群情激奋,虽然他们是在为国挥洒,但他们也是勇敢的战士,他们是百姓的屏障,即便战死那也是光荣的慷慨赴义,是可以为自己骄傲的荣耀。
很快那冲上城墙的辽军被压了下去,虽然双方都损失惨重,但是这雁门关竟然没有被攻破,因此有了喘息的时间,这个时候时机已经成熟,杨延庆当即命人发出暗号,朝天上放出许多风筝,那巨大的风筝非常醒目,想来此举事先已经商量过,不过成功与否还要看他二人了:“王芳,李项就看你们了。”
另一边在一处隐秘地界,那暗号已经发出,王芳,李项已经知道雁门关守了下来,当即便率领五千精锐冲了出去:“将士们随我杀出去,胜利就在眼前,杀敌越多封赏越丰厚,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的时候来了,给我杀光他们!”
此时那辽兵损伤惨重,并且没能攻下雁门关,早已没了锐气,万万没想到此处居然还有伏兵,眼下辽兵已无胜算,辽兵统帅耶律拉那虽然不甘失利,但在众人劝解下也只得退兵,而后再做打算。
王芳,李项那五千精锐所到之处,皆如枯草一般,被屠戮殆尽,另一边杨延庆看到后方伏击成功,命学生带一部分能战之人从正门杀出,与之形成夹击,很快蚕食了辽人剩余士卒,混乱之中辽人副帅被当场斩杀,辽军没了副帅,立马也丢了斗志,早已没有心思继续抵抗,纷纷逃命去了。
不过也有一股顽强力量,护着主帅耶律拉那杀出重围,逃离宋军的包围,待战局平定,宋军斩杀四五万辽人,获得甲重器具无数,此战以宋军胜利而告终。
回到雁门关,杨将军论功行赏,大摆宴席,犒赏边关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