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根据加入增塑剂量的多少分为硬质聚氯乙烯和软质聚氯乙烯。
软质聚氯乙烯可制成较好的农用薄膜,常用来制作雨衣、台布、窗帘、票夹、手提袋等。还被广泛用于制造塑料鞋及人造革。
硬质聚氯乙烯能制成透明、半透明及各种颜色的珠光制品。常用来制作皂盒、梳子、洗衣板、文具盒、各种管材等。
五、ABS
ABS树脂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单体共同聚合的产物,简称ABS三元共聚物。这种塑料由于其成分A(丙烯腈)、B(丁二烯)和S(苯乙烯)在组成中比例不同,以及制造方法的差异,其性质也有很大的差别。ABS适合注塑和挤压加工,故其用途也主要是生产这两类制品。ABS树脂色彩醒目,耐热、坚固、外表面可镀铬、镍等金属薄膜,可制作琴键、按钮、刀架、电视机外壳、伞柄等。
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筷子、水杯等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形成环境危害,成为极大的环境问题。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由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上统称塑料包装物)的丢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所以“白色污染”日益严重。1995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任意丢弃。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9万吨。丢弃在环境中的废旧包装塑料,不仅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产生“视觉污染”,而且难以分解,对生态环境还会造成潜在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等等。
绿色食品好在哪里
绿色食品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
石油农业污染了地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一方面大大地丰富了这些国家的食品供应,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随着农用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大量地向农田中输入,造成有害化学物质通过土壤和水体在生物体内富集,并且通过食物链进入到农作物和畜禽体内,导致食物污染,最终损害人体健康。可见,过度依赖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农业(也叫做“石油农业”),会对环境、资源以及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并且这种危害是隐蔽性的,还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女士以密歇根州东兰辛市为消灭伤害榆树的甲虫所采取的措施为例,披露了杀虫剂DDT危害其他生物的种种情况。该市大量用DDT喷洒树木,树叶在秋天落在地上,蠕虫吃了树叶,大地回春后知更鸟吃了蠕虫,一周后全市的知更鸟几乎全部死亡。卡逊女士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写道:“全世界广泛遭受治虫药物的污染,化学药品已经侵入万物赖以生存的水中,渗入土壤,并且在植物上布成一层有害的薄膜……已经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除此之外,还有可怕的后遗祸患,可能几年内无法查出,甚至可能对遗传有影响,几个世代都无法察觉。”卡逊女士的论断无疑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绿色食品应运而生
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扩展到欧洲和日本旨在限制化学物质过量投入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食品安全性的“有机农业”思潮影响了许多国家。一些国家开始采取经济措施和法律手段,鼓励、支持本国无污染食品的开发和生产。自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后,许多国家从农业着手,积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减缓石油农业给环境和资源造成的严重压力。欧洲、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快了生态农业的研究。在这种国际背景下,我国决定开发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并且将它们定名为“绿色食品”。
由于绿色食品经国家工商局批准注册,按商标法有关规定,具备条件可申请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有以下5类:一是肉、非活的家禽、野味、肉汁、水产品、罐头食品、腌渍、干制水果及制品、腌制、干制蔬菜、蛋品、奶及乳制品、食用油脂、色拉、食用果胶、加工过的坚果、菌类干制品、食物蛋白。
二是咖啡、咖啡代用品、可可、茶及茶叶代用品、糖、糖果、南糖、蜂蜜、糖浆及非医用营养食品、糕点、代乳制品等五谷杂粮、面制品、膨化食品、豆制品、食用淀粉及其制品、饮用水、冰制品、食盐、酱油、醋等调味品、酵母、食用香精、香料、家用嫩肉剂等。
三是未加工的林业产品、未加工谷物及农产品、花卉、园艺产品、草木、活生物、未加工的水果及干果、新鲜蔬菜、种子、动物饲料、麦芽、动物栖息用品。
四是啤酒、矿泉水和汽水以及其他不含酒精的饮料、水果饮料及果汁、固体饮料、糖浆及其他饮料用的制剂。
五是含酒精的饮料(除啤酒外)。
无可抵挡的酸雨
酸雨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上,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
酸雨的成因
酸雨是怎么形成的呢?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还有少量灰尘。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它们都是在地下埋藏上亿年,由古代的动植物化石转化而来,故称做化石燃料。
煤中含有硫,燃烧过程中生成大量二氧化硫,此外煤燃烧过程中的高温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结合为一氧化氮,继而转化为二氧化氮,造成酸雨。
工业过程,如金属冶炼中,某些有色金属的矿石是硫化物,铜、铅、锌便是如此。将铜、铅、锌硫化物矿石还原为金属的过程中,将逸出大量二氧化硫气体,部分被回收为硫酸,部分进入大气。
交通运输,如汽车尾气:在发动机内,活塞频繁打出火花,如天空中的闪电,使氮气变成二氧化氮。
酸雨的危害
城市大气污染严重改变了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的规律,大体可分为煤炭型和石油型两类。煤炭型是燃煤引起,因此污染强度以对流最强的夏季和白天为最轻,而以逆温最强、对流最弱的冬季和夜间为最重。伦敦烟雾事件就属于这种类型。石油型是石油和石油化学产品以及汽车尾气所产生,由于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生成光化学烟雾时需要较高的气温和强烈的阳光,因此污染强度变化规律和煤炭型刚好相反,即以夏季午后发生频率最高,冬季和夜间少或不发生。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就属于这个类型。
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
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损坏建筑物。
大理石含钙特多,因此最怕酸雨侵蚀。例如,有两座高157米尖塔的著名德国科隆大教堂,石壁表面已腐蚀得凹凸不平,“酸筋”累累。通向人口处的天使和玛丽亚石像剥蚀得已经难以恢复。其中的砂岩(更易腐蚀)石雕近15年间甚至腐蚀掉了10厘米。已经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著名遗址印度泰姬陵,由于大气污染和酸雨的腐蚀,大理石失去光泽,乳白色逐渐泛黄,有的变成了锈色。
中国北京国子监街孔庙内的“进士题名碑林”(共198块)距今已有700年历史,上面共铭刻了元、明、清三代51624名中第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是研究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近年来,许多石碑表面因大气污染和酸雨出现了严重腐蚀剥落现象,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石碑已变得面目皆非。据管理人员介绍,这些石碑主要是最近3年中损坏得比较厉害,所以第198块进士题名碑距今虽只有不到百年的时间,但它的毁损程度也丝毫不亚于其他石碑。实际上,北京其他石质文物,例如,大钟寺的钟刻、故宫汉白玉栏杆和石刻,以及卢沟桥的石狮等,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腐蚀或剥落现象。
亚当的苹果——兴奋剂
服用一些可以导致成绩提高的药物,从而不正当地在竞赛中提高运动成绩的物质,也被看做是使用兴奋剂。
透支生命的兴奋剂
兴奋剂在英语中称“Dope”,原意为“供赛马使用的一种鸦片麻醉混合剂”。由于运动员为提高成绩而最早服用的药物大多属于兴奋剂药物——刺激剂类,所以尽管后来被禁用的其他类型药物并不都具有兴奋性(如利尿剂),甚至有的还具有抑制性(如b-阻断剂),国际上对禁用药物仍习惯沿用兴奋剂的称谓。因此,如今通常所说的兴奋剂不再是单指那些起兴奋作用的药物,而实际上是对禁用药物的统称。
兴奋剂可以导致服用者出现严重的性格变化,还可以产生药物依赖性,并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异常,也会使服用者产生过敏反应,损害免疫力。
使用兴奋剂的危害主要来自激素类和刺激剂类的药物。特别令人担心的是,许多有害作用是在数年之后才表现出来,而且即使是医生也分辨不出哪些运动员正处于危险期,哪些暂时还不会出问题。
兴奋剂有哪些
刺激剂。这类药物按药理学特点和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精神刺激药:包括苯丙胺和它的相关衍生物及其盐类。二是拟交感神经胺类药物:这是一类仿内源性儿茶酚胺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物质,以麻黄碱和它们的衍生物及其盐类为代表。三是咖啡因类:此类又称为黄嘌呤类,因其带有黄嘌呤基团。四是杂类中枢神经刺激物质:如胺苯唑、戌四唑、尼可刹米和士的宁等。
麻醉止痛剂。这类药物按药理学特点和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哌替啶类:杜冷丁、安诺丁、二苯哌己酮和美沙酮等;二是阿片生物碱类:包括吗啡、可待因、狄奥宁(乙基吗啡)、海洛因、羟甲左吗南和喷他佐辛等。
合成类固醇类。作为兴奋剂使用的合成类固醇,其衍生物和商品剂型品种特别繁多,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这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类兴奋剂,也是药检中的重要对象。国际奥委会只是禁用了一些主要品种,但其禁用谱一直在不断扩大。
血液兴奋剂又称为血液红细胞回输技术,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原来是用异体同型输血,来达到短期内增加血红细胞数量,从而达到增强血液载氧能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发明了血液回输术。有报道说,血液回输引起的红细胞数量等血液指标的升高可延续3个月。1988年汉城奥运会正式被国际奥委会列入禁用范围。
国际体坛有一则“经典问答”,向世人揭露出了风光的运动员背后残酷的一面: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加拿大反对滥用药物组织主席、类固醇专家鲍勃·戈德曼曾经向198名世界优秀运动员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有一种神奇的药物,它能使你们五年之内在包括奥运会在内的所有比赛中战无不胜,但你们吃了这种药,五年之后就会死去,你们愿意吃吗?”结果让人瞠目结舌,竟有103名运动员回答说愿意吃。
90年代前苏联解体,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局面结束以后,将奥运会等大型综合性体育比赛作为和平时期的一种民族竞争和政治对抗形式的倾向已趋淡化。而竞技体育日益严重的商业化,已成为驱使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