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农夫。
故事是这样的——
说,有两个农夫:耶菲穆·塔拉瑟奇·舍韦列夫和耶利萨·博德罗夫。前一个,境况好点儿,后一个,境况差点儿。他们相约去耶路撒冷朝圣。
耶菲穆是个严肃庄重、意志坚强的人,滴酒不沾。耶利萨是个乐天成性、和蔼可亲的老人。
但是,老穆太忙了,一直抽不出时间来,老萨很着急。
这里有句话很有意思:幸亏节日不等咱们,到时候它就来了。因为咱们再出力气,也不能把什么都准备好了。
老穆总觉得做事得有始有终,所以总是没时间,老萨则不然,他说,“只要走,我就合适。”
最后,还是亏得老萨思想工作做得好,讲得在理,老穆这才撂下手头的事,跟他出发了。
临走的时候,老穆事无巨细地跟大儿子交待了,而老萨在家务事上只字未提。
路上,老萨一身轻松,待人客气,老穆虽然意志坚定,但是心事重重,只怕哪里没有跟儿子说到位,会不会出了岔子。
老穆走得快,老萨跟不上,就说,“你先走着,我找个地儿歇会儿。”说罢,老萨走进了一家农舍,里头明明有人,但是敲门没人应答。
门没锁,老萨推开门进去了,家里的几口人都快不行了,快饿死了。他给他们分了些面包吃,还熬了一锅汤,让他们吃了。
老萨看到这个家庭实在太难了,就待了三天,帮他们置办东西,做饭,看到一家人渐渐恢复了元气,这才想到应该上路去追赶老穆了。可是,第四天是大斋期后开斋的日子,他想给大家买点儿东西,快活快活,然后再走。
但是,到了晚上,他又得知,这家已经没地了,已经抵押给富人了,没地就不会有收成。他还是不能走,一走,他们还是会饿死。
一晚上思来想去,快天亮了,老萨决定替他们把地赎回来,买匹马以及足够吃到收获季节的面粉,再给孩子们买头奶牛。
安顿妥当,他就出发了。走了不多远,他坐下来休息,发现钱不是很够了,没法到达耶路撒冷,反正老穆会到的,也会替他在祭坛上献上一支蜡烛的。于是,他决定打道回府了,而且故意绕过了他待过的那个村子,怕人家认出来就不好走了。
他一回来,就告诉家人他把钱丢了就回来了,对做过的好事却只字不提。然后迅速忙活起来,很快就把过冬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再说老穆,左等右等,不见老萨,就一个人继续往前走。后来,遇到个香客,结伴而行。他们克服困难,到达目的地,游览盛景,但是香客的钱包被人偷了。“他根本就没有钱,算是瞎编的,”老穆心想,“他一路上都是花的我的钱。”
东正教的弥撒即将开始。耶菲穆随着众人去拜谒那座用岩石凿成的墓穴,忽而觉得香客在欺骗他,忽而又想,倘若香客说的是实话,钱包真丢了,那么他自己的钱包也有失窃的危险。众事已毕,打道回府。
一天黄昏,耶菲穆走到当初耶利萨停留下来的那个地方,去年饥饿当道,民不聊生,如今已经过上了好日子。他刚一进村口,一个小女孩从一座茅舍里奔出来了,让他去她家住宿。他这才知道,原来是老萨帮了他们。他们招待耶菲穆吃喝之后,就领他到床上睡觉,然后他们自己也睡下了。可是,他怎么也睡不着。
回来一看,家里破败不堪,儿子酗酒成性,不禁有苦难言。再一看,老萨反而过得乐呵自在,正在捯饬蜜蜂呢!
他明白了:想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人为善,与邻为善。他人到了约旦河,可是老萨的灵魂比他到的早。
启示:一是朝圣不必到圣地,只要心中有上帝,按上帝的旨意,多行善事即可。二是要努力克服形式主义,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