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张太公张柬之仙逝之后,守真便全力搜寻其孙子张子敬的下落,但一直未果,张子敬就像是消失了一样。
守真守在昊天观,身边跟着愈发水灵的清风和明月,三个人苦读道经,咏诵真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守真是因为亲友落难去世而伤心,清风和明月是因为突厥公主阿史那果儿香消玉损而悲痛,三个人都想用经文麻木自己。
阿史那果儿的突然去世,让曾经一起经历过草原之行、沙漠惊魂的众人都很震惊。
最震惊之人莫过于武延秀。
听到消息的时候,他打马回府,却从马背上跌落下来,伤了腿。
在突厥的六年里,他与突厥勇士一起玩击鞠,骑术娴熟,绝非马术笨拙之故,而是伤心欲绝,头脑呆滞后忘记自己在骑马。
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跳起过胡旋舞。
十四岁的少年,被圣神皇帝派遣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突厥,本以为迎娶突厥公主,背拥突厥这颗大树,依靠突厥的兵力资源可以在武周王朝里呼风唤雨。
谁知,风云突变,突厥扣押下十四岁的少年,让武延秀在突厥滞留了六年之久,拥兵自重的美梦破灭,还荒废了最好的六年青春。
人生有许多个六年,但只有一个青春。
在这唯一的青春期里,他再也没有了同龄皇族少年的张扬和傲气,反而学会了同龄少年没有的隐忍和狠毒。
隐忍是想活下去。
狠毒是想报仇。
初到突厥时,武延秀还想着找机会逃出黑沙南庭,但很快就听到了父亲魏王武承嗣去世的消息,他知晓即便回到神都洛阳,也会有更危险的阴谋等待着自己。
那个暗中布局想要除掉自己的人,他认为是与父亲武承嗣竞争太子之位的梁王武三思。
再后来,他听到了大兄武延基和大嫂永泰郡主被圣神皇帝赐死的消息。
那个时候,他竟不敢再有回神都洛阳的想法。
在突厥的六年里,他和阿史那果儿一起长大,虽然身份和地位不同,但异性的爱慕让两个人暗潮涌动。
如果不是突厥可汗为出兵伐周找出这个理由,或许,阿史那果儿早已嫁给了淮阳郡王武延秀。
两个人本来就是圣神皇帝钦点的夫妻。
两个少男少女,一个思情,一个怀春,都是妙龄豆蔻年华,都是金童玉女相貌,二人相见之后,想不在一起都难。
突厥可汗为自己出了一个难题,本意是想让自己的女儿下嫁给李唐的皇子,却没想到武周的圣神皇帝送来了皇族武氏子弟。
两难之间,相王李旦的人出现。
扮作西域胡商的谋士,抢在圣神皇帝派遣而来的送亲团之前,秘密会晤了突厥可汗默啜。
这盘棋局里,相王李旦看得最是通透。
一旦让魏王武承嗣的儿子与突厥可汗的女儿联姻,武氏一族背靠突厥的大军,其威慑力不言而喻,李唐皇族真的再无回天之力。
那时,庐陵王李显被困在均州,即便看清楚了朝局也是有心无力,他自身难保,哪里还有闲心去破坏武氏一族和突厥族的结盟?
那时,太平公主虽善权谋,但同样没有看得太长远,只是想着圣神皇帝不想在与突厥开战,能和亲就和亲,而武延秀只是一位郡王,牺牲一位郡王换来边境停战,非常划算。
只有定王武攸暨,在某次酒后谈话中曾说过一句话:你一出生便贵为公主,可曾想过做做王妃的滋味?
说完此话,武攸暨便醉倒酣睡。
太平公主不解其意,便没有放在心上。
当时,只有武攸暨看出了这盘棋局,一旦魏王武承嗣的身后站着突厥大军,武承嗣争夺太子之位的胜算将会大大增强。
如果武承嗣继承了武周王朝,成为皇帝,那么,武攸暨仍为一字亲王,但不再有“驸马”这个头衔,而太平公主则失去公主的身份,成为亲王的王妃。
擅长隐忍的武攸暨少有的讲出了心中苦闷,一身的才华皆被困于“驸马”二字上,一生只能担任没有实权的虚职,诸如什么司徒、左卫将军之类。
当初,太平公主的第一任夫君薛绍饿死于监狱之后,圣神皇帝便为太平公主张罗婚事。
圣神皇帝看中了魏王武承嗣。
但是,魏王武承嗣有一颗夺嫡之心,知晓在做了驸马之后便会失去掌控实权的身份,故意装病躲过了这场婚事。
圣神皇帝极为恼火,差点下不来台,为了防止武攸暨也反对这场婚事,先行将武攸暨的原配赐死。
武攸暨不答应也得答应。
原配夫人被赐死后,太平公主顺利下嫁武攸暨,这场婚事里,太平公主也是任由圣神皇帝拿捏的角色,自己没有丝毫反对的权力。
太平公主不想失去圣眷,顺从答应下来。
这就是武攸暨与太平公主之间的隔阂。
如果没有这场飞来横祸的婚事,武攸暨可能会掌控实权,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朝堂之上,在政务之中,证明自己。
武攸暨的才华和心胸,唯有相王李旦可以媲美。
如果不是身为驸马,武攸暨也将卷入夺嫡之争,但其下场一定不会比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差,因为他懂得隐忍和低调。
如历朝历代的政权之争,像是西汉的刘邦,东汉的刘秀,早期极为低调和隐忍,而高调的项羽和更始帝刘玄则一败涂地。
只是可惜了武攸暨一身的才华,少了他的参与,夺嫡之争仅剩下太子李显、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
唯一看破棋局的相王李旦破坏了阿史那果儿和武延秀的政治联姻,魏王武承嗣气得吐血而亡。
不过,为魏王武承嗣出谋划策、想出与突厥可汗联姻之人正是李敬业的部下杜求仁。
当初,骆宾王、唐之奇、杜求仁跟随着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准备匡复李唐王朝。
后来,众人兵败之后,四处逃散,李敬业等人被抓后身亡,骆宾王和杜求仁逃出生天,一个小隐于寺庙,一个小隐于魏王府做了武承嗣的门客。
杜求仁的叔父杜正伦是高宗李治时期的宰相。
宰相杜正伦出身洹水杜氏,与京兆杜氏同出一祖,但支系较远。他曾请求与京兆杜氏连宗,却被拒绝,便怀恨在心。
杜正伦担任中书令后,以疏通水道为名,建议朝廷开凿杜固,想借此破坏杜固的风水。
京兆杜氏聚居处名为杜固,相传有旺盛发达的地气,因此世代高门。
杜固被凿后,川流如血,十日方止,从此南杜(北杜居于杜曲)一蹶不振。
杜求仁亦是如此性情,本是匡复李唐,支持李氏复辟,但经此一役之后,他竟然性情大变,开始憎恨皇族李氏,认为庐陵王李显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辜负了忠良义士的热血,原来天下交由武氏一族传承才是天道。
因此,他想出了由魏王武承嗣与突厥可汗联姻,背拥突厥大军,夺下太子之位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