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早就命人给文白苏准备了二十来人的队伍,挑选好得力的马匹,让他们从大殿出来便赶往临川。
王宫内,还在进行没有完结的考核。王上认出了武千尘后,这场寻人的大戏就似乎告了一段落,可惜王上最终并没有寻得终乞儿。
从医师队伍到达大殿的那个晚上,他便将人群打量了个遍……没有终乞儿,只有武修!
他曾做过无数次的假设,如果终乞儿出现了,自己和情儿的孩子是否就能有下落......他多想寻回自己的骨肉。当年情儿出事后,孩子和终乞儿在一夜之间都消失不见了,这些年来,任凭自己怎么寻找,并没有一丝消息。
武修心中疑虑重重,这个老道一定是知道些什么……他终于回想起,“他的眼睛怎会与当年的梦中男子如此相似,当年就是梦中男子告诉自己,得到忘丹,很多事情便有机会真相大白。当年的家族惨案,必定有隐情。”年幼的他带着已死之人的肉体背井离乡,身处异国他乡,他黯然,这一辈子真的还有机会为家族沉冤得雪吗?
严寒酷暑,惊雨蓬勃,他的生命中出现了终情,获得了好兄弟。十里桃花,和风习习,他失去了终情,也失去了最好最好的兄弟……
他不曾一次想过这一辈子就这样了结吧……
浑浑噩噩的二十载,他已经快忘记他自己是谁了……
直到二十年前的那个梦,唤醒了自己,也给了他撑下去的希望……
“家族一案我一定要查得个水落石出......”
清夏骑马技术不佳,比起马匹,她更喜欢用轻功代步。爷爷教给自己的保命技术,可得好好利用。武修常对清夏说,“干医师这一行,风险极高,必须拥有逃命时用的伎俩。”他说的就是轻功,只要跑得快,就没人能将你怎样。
这个姑娘的心中可有很多的疑问啊,“爷爷和王上是挚友一事,怎么自己从未听说过,爷爷最疼自己,这些年带着她走南闯北,学得了一身吃饭的本领,怎么会突然觉得,其实自己对爷爷似乎并不够了解......”
王上始终是个明眼人,一切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这次让清夏和文白苏一起的原因,一是因为她是武修的孙女,医术自然不会差,可以在收集祭品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二是文靖风曾与王上说过,自己的儿子白苏做事最为稳妥,可在大殿外,他居然会随一个女子盲目的冲了进去,举止间都是暗含保护......王上也是过来人,他知道文白苏的心或许对清夏已经有所倾斜。一个是挚友的孙女,一个是爱臣的儿子,如果两人有这意思,倒是一段不错的良缘......培养感情的最好方法便是给两人足够的时间相处……
祭天大典固然重要,可文白苏这一行,身上所带的命令不止是督促县衙收集万人血,更是趁此机会探探临川的风气。早些时日便有大臣上奏说临川县官贪得无厌,集污点于一身,有些冤情惹得民众哀声载道。看似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但打草不能惊蛇,这次就是个试探的好机会......
王上生性多疑,唯独对文靖风、老道倍加信任。一个人曾救他于万人之手,不惜跳下悬崖;一个人能看穿自己、帮助自己掌握国运民生,审时度势......所以他将这份信任交与了文靖风最得意的儿子文白苏。他对文白苏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这个孩子,干净!
下一站,临川!
白苏离开仓城时,脑子里一直在想,“这个无双到底去哪里了?”因为行走的仓促,也没好多问王上,内心实在是疑惑。见清夏一直沉默不语,便知道她有心事,“这个姑娘平日里可是话多如背书,这会儿也太安静了些......”
“姑娘怎么了?可有心事?”
“嗯,今日大殿上一事,突然让我发现,我好像有挺多的事情都不知道。”
“你是说王上与你爷爷,看起来他们曾经关系应该......”
“从小爷爷便带我游历天下,这十多年不曾在陈仓久住,也就这两年才安定了下来。曾经我以为是爷爷不喜欢约束,热爱自由才会四处游历,现在想想也许是有不想见的人……我从未听他谈起过他的过往,他也不会与我提起我的母亲和父亲。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爷爷原来还有一个名字叫武千尘......”
“他不告诉你,或许有他的苦衷,并不想你知晓他过往的生活,怕给你带来困扰,姑娘就别多想,趁此机会好好放松一下!”
“……”
“也好”清夏微微点了点头,心想爷爷的事,想必自有他的道理,等回去有机会再问也不迟。
“......”
“姑娘可知道临川?”
“当然啊,只要是学医之人应该都知道临川这个地方。我自幼听爷爷说过,临川是陈仓的医神聚集地,那里世代聚集了众多的医神级别的人物。听说临川的百姓都挺长寿的,还不易衰老,我想多半是由于药家众多,时常药香萦绕的缘故吧。这一次前去应该能学到不少保养皮肤的方法……”此时的武清夏,正坐在文白苏的马匹上,身后跟随着二十余人,马速不快不慢,刚好给二人说话的机会。可能有了从海陵回来时与白苏同行的经历,也就没有了当初的羞涩与不安。
“本官这倒是了解的不多,不过前几年临川发生了一件大事,姑娘可知?”
清夏思索一番,心里有了答案,“文公子是说离家一案?”
“看来姑娘知晓,这次的任务不仅仅是督察县衙,还有探探一些传闻的真实,只是时间略短......”
话说“离家一案”是五年前发生在临川的一个“谋逆案”,以一人之血换的了万人的平安!
临川县内有一经营药材的大富商——离家。家族世代经商,主要负责县内所有医师的药材供给,深得临川民众的赞赏,在五年前却因为一封告状信导致家主被斩杀。
事出有因,离家几百年来自有规定,一切药材只进不出,除了本县的医师百姓,没有任何人能来买走一钱的药材。
五年前来了一个经商的外地男子,想要与离家家主离尉迟谈一桩生意,不过被拒绝了。此男子来自于盛朝,武千尘、也就是武修的故乡!
当年这个男子一定要从他手中买走那批药材,其实药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也就是一些平常的的美容护肤药:白附子、白芷、白芨、红花......
陈仓的前朝是东篱国,东篱君主腐败奢靡、暴政好淫,导致民不聊生......起义不断之时、山河动摇之际,终于陈仓先王两百年前一举拿下东篱......
只不过前朝的临川迷信风气很盛行,哪怕江山易主,这几百年来约定俗成的风俗也从此被保留了下来。
据说几百年前的东篱王朝有个受宠的国师,他曾说,临川城有天上药神庇佑。药神曾托梦于他,说临川地理位置特殊,在五行上却又是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是个人才聚集、医师辈出的好地方。只要不违反药神的规定——不在本土内种药材,不冲犯了此地的地煞便可保佑这个地方的百姓常年安康,延年益寿,大富大贵。果真,按国师所说,临川几百年来再也没有种过药材。他口中的福语也都渐渐实现……
陈仓夺得临川的那一天,先王恩典,许前朝百姓原位不动地在这个地方居住了下来,所有的风俗习惯也就延续至今。
两百年来,宫内的医师大多出自临川。
两百年来,没有人过多的注意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
直到五年前盛朝来的那位商人......
由于临川学医者众多,医神如云,常年有许多外地的学医者来这里拜师学艺。
民间流传这么一首歌谣,“海陵海陵,仓国银库。临川临川,生命之河……”
“想要得陈仓者,首先疏通海陵商线,打通临川药材市场。”这是流传于各国的至理名言……
想与临川做生意者,数不胜数……来者却一次又一次碰壁,无功折返……
盛朝商人来到临川后,见离家不愿意与自己做生意,便心生歹意......他可对东篱的这一段历史熟络于心。于是便写了一纸告状信送到仓城......终于这封信被呈到王上的面前。信中说离尉迟家族胆大妄为,在无神论朝代,竟然敢不改变家族前朝遗留下来习俗,实则是心念前朝,不承认当今王上的治国之法,公然违背旨意,思想觉悟落后。离维迟在百姓心中威望极大,其人煽动临川百姓,常常妖言惑众,有带领全城百姓谋逆的意图......
果然,就是因为这一直书信,使得龙颜大怒。
王上派去核查此事的官员禀报,确有此事,临川迷信风气太浓厚,已经威胁到王朝的治理了……
王上再次龙颜大怒,这一次他的愤怒是整个临川……看来临川该换新面了……
离尉迟知晓临川这一次是在劫难逃,连忙一纸书信,所有的肺腑之言都刻在了那张纸上……
信中的离迟将所有的罪名都加在自己身上,渴求王上不再降罪于他人。信中的他不知还说了什么,王上果真只治理了他一人的罪。
离尉迟用一人之命,保全了全县百姓和家人的命。
直到如今王上要举行祭天大典,这件事又被拉上了台面,世人皆在议论,当年离尉迟的死究竟冤不冤,更有大臣上书,说这里面有冤情,县官有勾结之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