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清热药 (4)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肌注,每日2次,3~5岁每次1.0~1.5ml,6~8岁1.5~2.0ml,9~15岁每次2.0~3.0ml
过敏反应,周身不适,上肢出现红色丘疹、刺痒,呼吸困难
临床使用应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山慈菇
别名:金灯、朱菇、毛菇、处菇、鹿蹄草、毛慈菇、白毛菇、冰 球子
甘、微辛、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煎服3~6g,入丸散剂减半,外用 适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疽发背,疔疮恶肿,瘰疬痰核,瘕痞块
1.血栓性浅静脉炎:山慈菇假球茎90g,碾碎,用75%乙醇500ml浸泡7天,应用其浸泡液,于患处用手掌搓擦至皮肤发热,每日3~5次,7日为1疗程。
2.化脓性指头炎:山慈菇25g,洗净捣烂加米醋3ml拌匀稍加温,用塑料薄膜包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3.颈部淋巴结核:山慈菇500g,削去外皮,捣碎成泥,加冷开水500ml,过滤去渣存汁,分3次饮用。另取重楼10g磨成汁涂于颈淋巴结,每日2次,6日为1疗程。
4.上下肢疔毒:将山慈菇30g捣碎成泥,加米醋3ml和成糊状,外敷于疔毒上,每日换药2次
主要为毒性反应,口咽灼痛,恶心呕吐、腹泻,血尿,肾衰竭等胃肠道及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严格限制用药剂量,成人每日剂量应小于9g,避免长期用药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土茯苓
别名:禹余粮、白余粮、草禹余粮、刺猪苓、过山龙、土萆、过冈龙、毛尾薯、地胡苓、土苓、白葜、红土苓、山 奇良
甘、淡、
平,归肝、
胃经
煎服
15~60g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用于杨梅毒疮,肢体拘挛,淋浊、带下,湿热疮毒
1.流行性腮腺炎:在瓷碗内将土茯苓加食醋磨成浓汁,浸湿纱布外敷于肿胀的腮腺 部位。
2.急性睾丸炎:将土茯苓研碎,与仙人掌按2︰1比例捣烂加少许鸡蛋清混匀成膏状,敷于睾丸红肿部位,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疗程3~7天。
3.痰喘:土茯苓50~70g,水煎,分早、晚2次服,一般3~7天愈。
4.银屑病:土茯苓60g,研粗末包煎,每日1剂,分2次服,15剂为1疗程。
5.滴虫阴道炎:患者于月经过后第3天用药。取单味土茯苓200g浸入1 500ml水中30分钟,加热煮沸30分钟,过滤去渣,趁热熏洗30分钟。然后取备好的胶囊2个(由土茯苓研极细粉末装入胶囊内,每个胶囊内装生药1.5g)轻轻放入阴道左右穹窿部各1粒,每晚1次,7天为1疗程,并于第2~3个月经周期再连用3天
全身皮肤瘙痒,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伴有烦躁
肝肾阴虚者慎用,服药时忌茶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漏芦
别名:野兰、鹿骊、鬼油麻、牛蒡、祁漏芦、禹漏芦、龙葱根
苦、寒,归胃经
煎服3~12g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用于痈肿疮毒,乳痈肿痛,乳房胀痛,乳汁不下
延缓慢性肾衰进程:给予漏芦散胶囊3粒,每天3次,餐后服
小剂量时兴奋,大剂量则引起痉挛,以后出现全身抑制
气虚者及孕妇忌用
白蔹
别名:兔核、白根、昆仑、猫儿卵、鹅抱蛋、见肿消、穿山老鼠
苦、辛、微寒,归心、胃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生肌止痛。用于疮痈肿毒,水火烫伤
1.细菌性痢疾:白蔹块根晒干或烘干,研末,装入胶囊,每粒0.3g,每次服用6粒,每日3次,急性菌痢3天为1疗程,慢性菌痢5天为1疗程。
2.化脓性皮肤感染:将干燥的白蔹块根去皮研末,取90g,用沸水搅拌成团,加75%~95%乙醇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治愈为度。
3.扭挫伤:以白蔹2个,食盐适量,捣烂如泥,外敷患处
内服过量可导致心悸、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泻等
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四季青叶
别名:冬青、四季青、一 口血
苦、涩、寒,归肺、心经
煎服15~30g,外用适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用于水火烫伤,下肢溃疡,湿疹,外伤出血等
1.细菌性痢疾:200%四季青叶注射液2ml,每6小时注射1次,或加入5%糖盐水或10%葡萄糖中进行静脉滴注,同时口服四季青叶糖浆,每次20~40ml,日3~4次。
2.泌尿系感染:100%四季青叶煎剂口服,每次20ml(相当于生药20g),每日3次,7天为1疗程
内服可有轻度恶心和食欲减退,肌注局部可略有疼痛,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疼痛,个别曾发生静脉炎
脾胃虚寒、肠滑泄泻者慎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绿豆
别名:青小豆
甘、寒,归心、胃经
15~
30g,外用适量
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用于痈肿疮毒,暑热烦渴,药物中毒
1.腮腺炎:生绿豆60g,煮至将熟时,加入白菜心2~3个,再煮20分钟,取汁顿服,每日1~2次。
2.1059农药中毒:绿豆500g,食盐60g,捣细加冷开水约2 000ml,浸泡数分钟后过滤饮用,尽量多喝,每天最多喝3 000~5 000ml,神志不清时可用胃管灌入,或用绿豆120~150g制成生豆浆,初服3~5勺,每隔3~5分钟服1次,逐渐增加至每次半碗
脾胃虚寒、肠滑泄泻者忌用
四、清热凉血药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生地黄
别名:酒壶花、山烟、山白菜
甘、苦、寒,归心、肝、肺经
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口干舌绛,血热妄行,斑疹吐衄,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1.席汉综合征:干生地黄90g,切成碎片,加水900ml,煮沸并不断搅拌1小时后滤出药液约200ml,1次服完,连服3天,以后于第7天,16天和33天开始各连服3天,以后每隔1~3个月视病情重复1次。
2.耳部疾患:鲜生地黄去杂质,洗净切片,按浸渍法加60%乙醇至药平面,浸渍4周后滤过,滤渣尽力压榨,所得滤液与药液合用,滤过后装入棕色瓶子内,置于阴凉处贮存,用乙醇消毒患处脓液后,滴本品2~3滴,每日3次
头晕头痛、乏力、瞳孔缩小,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荨麻疹等
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玄参
别名:重台、正马、玄台、鹿肠、鬼藏、馥草、黑参、野脂麻、元参、山当归
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
煎服15~30g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用于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疮肿毒
1.风热头痛:用玄参60g,煎浓汁500ml,温饮,每日3次。
2.急性咽炎:玄参30g,硼砂15g为1剂,先将玄参在开水中浸泡片刻,使之柔软膨胀,再用之蘸硼砂粉少许,在口中嚼化,汁咽之,渣吐之,分数次用完
急性肾功能衰竭,肝脏损害,四肢震颤,尿频、血尿等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牡丹皮
别名:牡丹根皮、丹皮、丹根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煎服6~12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斑疹吐衄,温邪伤阴,阴虚发热,血滞经闭,痛经瘕,痈疡肿毒,肠痈腹痛
1.细菌性痢疾:50%牡丹皮煎剂,每日2次。
2.变应性鼻炎:牡丹皮1 500g,清水浸泡1天,蒸馏出2 000ml,水液呈乳白色,制剂时药物不能超过容器1/3,水不能超过容器2/3,滴鼻,每日3次。
3.高血压:牡丹皮初次用量为每日15~18g,如无不良反应,渐增至每日50g,水煎分3次服
少数患者有恶心头晕等反应
血虚有寒,月 经过多及孕妇不宜使用
赤芍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 药
苦、微寒,归肝经
煎服6~15g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入营血,斑疹吐衄,经闭瘕,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目赤翳障
冠心病:赤芍煎汤内服,每次用量相当于生药40g,每日3次
血寒经闭不宜使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紫草
别名:紫丹、紫芙、地血、山紫草、鸦衔草
甘、寒,归心、肝经
煎服3~10g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痈疽疮疡,湿疹阴痒,水火烫伤
1.肝炎及扁平疣:0.1%紫草素注射液肌注,每次2ml。
2.宫颈糜烂:取紫草200g入香油250g中,炸枯过滤,呈油浸剂,外涂宫颈及阴道上端,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禁性生活,行经期停药。
3.婴儿红臀:紫草200g,加水400ml,文火煎煮20分钟左右,加入适量蓖麻油,煎煮10分钟,药液煎至200ml,去渣,使用时取消毒纱布浸泡药液,外搽患处,每日1次。
4.湿疹、皮炎及皮肤病:将碾碎的紫草浸入熟豆油中。生药与油的比例是100g︰200ml,浸渍7天后滤除药渣,取油存于瓶中备用,使用时用棉签蘸取药液直接涂于皮疹表面,每日2次,禁止洗涤,10天为1疗程。
5.玫瑰疹:用紫草30g,每日煎服1剂,10日为1疗程,经过1日休息可连服3个疗程。
6.预防麻疹:紫草根用量为6个月~1岁,每次6g;1~2岁,每次10g;2岁以上,每次12g,以上均为1日用量,煎2次分早、晚服用,连服 4日
红斑、疱疹,伴有灼热疼痛等过敏反应
脾虚便溏者忌服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水牛角
别名:沙 牛角
咸、寒,归心、肝、胃经
6~15g,挫碎先煎,亦可挫末冲服
清热,凉血,解毒。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壮热不退,血热妄行吐血,衄血
洋金花中毒:水牛角粉15g,研末灌服,每2小时服1次
偶有胃部不适、嗳气、恶心、腹胀、腹泻等消化道刺激
脾胃虚寒者忌用
五、清虚热药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青蒿
别名:草蒿、蒿子草、三庚草、细叶蒿、草青蒿、草 蒿子
苦、辛、寒,归肝、胆、肾经
煎服3~10g,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
清虚
热,除骨蒸,解暑,截疟。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潮热,感受暑邪,发热头痛口渴,疟疾寒热
1.尿潴留:青蒿鲜品200~300g,捣碎(注意勿使汁水流失)敷脐,每日敷1次,6日为1疗程。
2.典型红斑狼疮:将青蒿制成蜜丸,日服36~54g,或用青蒿素(日服0.3~0.6g),一般连续服用2~3个月。
3.婴幼儿秋季腹泻:青蒿2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患儿入院后禁食6~8小时,据脱水及酸中毒情况,给予补液,一般在24小时内纠正脱水及酸中毒。
4.疟疾:青蒿50g,水煎2次内服,并用青蒿嫩枝30g,捣碎成泥,在发作前贴于列缺穴,每日1次。
5.慢性支气管炎:青蒿挥发油100ml,每日3次开水调服,7日为1疗程
偶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青蒿素水悬液肌内注射局部有轻微疼痛
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白薇
别名: 、春草、芒草、白微、白幕、薇草、白龙须、龙胆白薇、白马薇、巴子根、老君须、老虎瓢根
苦、咸、寒,归胃、肝经
煎服3~12g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邪热入营,阴虚发热,产后虚热,热淋血淋,血热毒盛的疮痈肿毒,咽喉肿痛及毒蛇咬伤
1.金疮出血:白薇末敷之。
2.热淋、血淋:白薇、白芍各等份,共研为末,每次10g,每日2次,酒调服
内服过量易引起心悸、恶心、头痛头晕、腹泻等中毒反应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地骨皮
别名:地骨、地辅、地节
甘、淡、寒,归肺、肝、肾经
煎服6~15g
凉血退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发热,盗汗骨蒸,肺热咳嗽,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血热出血症
1.糖尿病:每日取地骨皮50g,加水1 000ml,慢火煎至500ml,代茶频饮,并适量配以维生素。
2.原发性高血压:地骨皮60g,加水3碗煎至1碗,煎好后加少量白糖或猪肉煎煮,隔日1剂,5剂为1疗程,必要时加服第2、3疗程。
3.牙髓炎:地骨皮30g,加水500ml煎至50ml,过滤,以棉球蘸此液填入牙痛之窝洞内。
4.疟疾:鲜地骨皮30g,茶叶3g,水煎后于发作前2~3小时顿服
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银柴胡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
甘、微寒,归肝、胃经
煎服3~10g
清虚热,除疳热。用于阴虚发热,盗汗,骨蒸潮热,疳积发热
荨麻疹:银柴胡30g,猪蹄1对,加水适量,用文火将猪蹄炖烂,加盐等调味服食
外感风寒,血虚无热者忌用
胡黄连
别名:割孤露泽、胡连、西藏胡黄连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煎服3~10g
退虚热,清湿热。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泄痢,痔疮肿痛
小儿腹泻:胡黄连,苍术研成细末,每次取鸭蛋大的一团糯米酒糟捣成泥,撒上胡黄连苍术粉9~10g,捏成圆饼状,外敷于神阙穴上,塑料薄膜覆盖,扎紧,每日敷1~2次
脾胃虚寒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