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只快乐攀爬的虫子
今天早上起来,无意读到了黄小平老师一篇小品文章《做一只快乐攀爬的虫子》,文中写道:
一只虫子,沿着树干缓缓地往上爬,我见它爬得太慢,爬得太辛苦,便想帮它一把。于是,我提起虫子,把它放到树干的更高处。想不到,虫子并不领我的情,它返回身,没着树干往下爬,爬回到原来的地方时,再掉转头往上爬。
我一直想着这只虫子,它为什么会拒绝我的帮助呢?
生活中,当一些人不停地埋怨活得太累、活得太辛苦时,我就想起了这只攀爬的虫子。我终于想明白了,这只虫子之所以拒绝我的帮助,那是因为它在攀爬的过程中,并不是非要攀爬到某个地方,而是为了享受攀爬的快乐,欣赏树干上那一路的风景。
想到这里,我也不由想做这样一只快乐攀爬的虫子。
我受此文影响,我也要求自己从今以后,做这一只快乐的攀爬的虫子。
想各行各业的人,确实不在于做出了什么对社会做出了多么重要的贡献,而在于这种攀爬的过程中,会得到非常多的快乐。
我在读书时,比如说读出自己理解或共鸣时,当时会产生一种快乐的感受。比如读杨万里一首词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就会把西湖想成我自己,是合为一体的,它有那么多葱绿的莲叶都快要和天连接一起了,那荷花与日光相辉映,红的特别出色。那么我的现在,一定会有和过去不一样的更多的美的发现,想到此,心中有一种舒展之感。
最近读红楼梦,特别是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初会在各自心灵深处所激起的感情涟漪时,更是波光荡漾,韵味无穷。黛玉见宝玉时,是心里“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如此”!宝玉见黛玉时是“这妹妹我曾见过,“虽然未曾见过,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像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不可。”
贾宝玉和宝钗相见时,则是互看对方的玉或锁。
简直把人物心灵深处的细微颤动都给描绘了出来。即写实,确实又具有一种耐人反复咀嚼的诗一般的韵味。
有时人们对事物相相是怎么一种情况,通过真正看了听了后,或产生一些确认证明,也能让人找到人的感情产生的初处地方在哪里。
按周汝昌老师讲的,一定要有一处交流过程,交流才产生感觉,产生想法,产生一系列心理活动,这些对于爱好写作的人,特别有启发性作用。
我读红楼梦时,受到很多新的哲理性启发。比如红楼梦曲留余庆,人生加减乘除,上有苍穹,这话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际遇完全表达清楚了。
昨晚看星光大道,有两个盲人朋友,唱了一首《兄弟》打动了现场每一位观众。主持人***老师说,这真是上帝关了一扇大门的同时,也开启了另外一扇大门。
俩位盲人朋友,听音能力很强,钢琴上同时弹四个音都能听得清楚无误。
按手机拨号的声音,他能听出具体数字。
我边看边思考,确实是这样的,坏是未遂必是坏事,好事未必真是好事,在于如何对待。物极必反,人生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有一位散文作家人生只看人生好的一点,非常会给自己找到快乐的思维来源。
星光大道盲人杨光,他没有对自己不幸命运击垮,听他唱歌模拟任何一个演员讲话的声音,都能给观众带来快乐地地享受。
今年春天有一天,我无意之中,读到了***的词:
水调歌头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特别是游长江横渡时,他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获得的美感,“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我想我应有这样一种快乐的心态。
最近听周汝昌讲红楼梦与中国文化。他讲文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五色中来的。
文章的章,与音乐的章节有关系。
化是要需要长久时间的。中国人主要是通过文,读书,来化的,是我们受到心灵的震动,知道是应做的事情,什么是中国文化求的东西,如何做人待人。
周汝昌老师对情很重视,情是心参与的,人在万物之灵,人有一个能感受美的心灵,与天地万物交流,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我听到上面这些,比我读很多书都起作用。用这样的目光读红楼梦是,无论哪一段都能读出谁与谁得怎么联系产生感情交流的,一个听,一个看,美的感受从所感中产生。
周汝昌认为中国文化主要是一个活字,是一个真实有生命活物存大。比如一幅画,一个人,那人就在那里。
写人主要是抓人的精气神,并不是穿什么衣服,林黛玉穿的是什么衣服,为什么那么鲜明。
我每听周汝昌老师讲红楼梦的视频时,会有很多笑容,现场听的人也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喜欢写作的人,等于是一个小小的爬虫,做一个快乐的爬虫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心情快乐了,笔下会有写作灵感不断地涌流出来。
没有急功近利,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人生美的感受,或一段人生故事,这本身就很快了。
陕西作家陈忠实老师也说过,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特别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得来的,如作品发表了,那种快乐,是特别的快乐。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体会,写好了一篇文章,给报纸投稿,竟得到发表,这时候收获的快乐,是自己劳动以后得来的,感到来之不易,也让我自己相信了,一个人只要真心努力做一件事情,当有成功喜讯来到时,那真是人生一件快乐的事情,让人自己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张海迪曾说过,在作家队伍中,她是一位很好地劳动者。她是快乐的创作,要不写出了那么好看的作品。
王安忆也说过自己是一位创作小说真正的劳动者,就是要求自己天天写,一定要落实到一个写上面,不写是没有写作灵感的,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有写作灵感不断地来到。
王安忆是一个写作早感悟出来的作家之一,她说为什么要写小说,就是为了表达作家内心的感情,如果不表达感情,这作家写小说干什么。
受王安忆老师启发,我想到了创作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每个作者心中有很多感情要表达。
比如有一首歌曲《我爱您中国》,这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多少年来音乐会上都有歌手演唱这首歌曲,每听到这首歌曲,都能感动观众,这内心是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是一种永久不变的情感。
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相互帮助;亲人之间的感情。
王菲唱的一首歌曲《传奇》,我每次听都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
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
从此我开始孤单地思念
……
我想从这首歌曲中,能真正明白人为什么是万物之灵的原因,就是因为人有一种思念的感情需要表达,深深地藏在人的内心深处。
我最近几年来,爱好读书,爱上了文学,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写些什么,一次又一次地试写着,我体会到了爬格子的艰辛,同是也享受到了其中的快乐。
今天早晨读黄小平老师做一只快乐攀爬的虫子,读了他的小品文后,也和他一样,“想到这里,我也不由想做这样一只快乐攀爬的虫子。”
亲情的丹江河
我商洛故乡,有一条丹江河,经过我们村子南边的时候,变成了一个弯月形,我总记得与这条河联系在一起的人和事,宛若是我的一个又一个的思念故乡之梦。
有一年冬天的一天早饭之后,我去泉水边,给家挑水,我到了泉水边,见泉水边二叠泉水池前,在一块小方形青白石头上坐着一个人,正弯着身子,在另外一块白玉般的石上,双手正在用力挫揉着一件衣服,脸色绯红,像一轮圆盘的太阳。这个为全家人洗衣服的人,正是我的母亲。母亲的手中从水面里拿出来的时候,冻成了红萝卜般一般的红。
当我用铁匀,舀满两桶水,挑上肩膀要向以北一条陡坡的石路迈开步子走时,正在弯着身子洗衣服的母亲却忽然站了起来,给我说:“书印,你上那陡坡时,一定要小心些,不要急!”我说:“我记住了。”母亲给我交代了这些话后,又弯下身子洗她要为全家洗的衣服,母亲洗的衣服中,那一次一定也有我的好几件。
我那一次听了母亲的话,上那段犹如上天梯一般的石路时,格外小心冀冀,一步一步地很稳健地上完了那段天梯似的小石路,然后才走到了平沙路上,接着就是到村子里的土路,变得比较地平了起来,一直把两桶水挑到家里,倒在了家的水瓮里。
有一年舅舅还在离我们家村子二里路以西的一所中学上学。当时,舅舅正处在长身体阶段,在学校的学生食堂吃饭总是吃不饱,总想到我家来,能吃点饭,填一下肚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总要帮助我家去丹江河泉水边挑一担水回来。我们村子人当时没有自来水,吃水要到丹江河北的岸北挑泉里的水吃,挑水对全村所有人都是一件大事。
有一年夏天中午,舅舅到我家,母亲做的玉米稀饭面条,锅里还剩的有,吃了两大碗,肚子饿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了。
舅舅对我说:“书印,你把这个洗脸盆端上,跟舅舅到丹江河打鱼去?”。
舅舅用我家挑水一个水担,挑了两个木桶,我跟在舅舅后面,向丹江河走去,我当时像刘姥姥一进大观园时,引的那个小板儿一样,听说引他进城,特别高兴!舅舅要我和他一起去丹江河打鱼,打下了鱼,要给我煮鱼汤喝,想那鱼好吃的味道,心中也是滋生出很多欣喜的情感。
我和舅舅很快来到了丹江河北岸泉水前,舅舅把两只空桶放在泉水边较远的地方,怕影响别的村人挑水,把一条水担横放在水桶拌上边。他手中拿着一条较长的硬硬的铁丝,这是打鱼的工具。南边不远就是那条如半月形的丹江河,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我和舅舅来到了丹江河挨着的沙崖前,脱掉了鞋,因为丹江河很久没有涨水,水很浅,最深处的水能到小脚肚上面。
中午的太阳正当天顶,发出热乎乎的光,丹江河里水,被晒得像母亲做饭时,已经烧温热的水,我双脚踩进水里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
舅舅看到鱼时,就很快地有力地摔起手中的铁丝,对着水中的小鱼打下去,有时,连续打对着水中的鱼打几下,有的小鱼一下子打晕过去了,有的跑掉了,有的打个半死的,就漂到水面上来了,舅舅迅速地把漂在水面的小鱼捡起来,放进我端的盆子中。
舅舅在水中打鱼,发现了鱼后,他向前是在水中如跑步一般,水面激起了很久一阵很大的涟漪,鱼儿也比舅还舅舅机灵,在水中成群结队地向前跑窜着。有时打住了,有时没有打住。
打了有两个小时之久吧,能打两斤小鱼,舅舅对我说:“我们回家,够炒的吃了。”
我和舅舅上了丹江河岸,穿好了鞋后,到了泉水边,舅舅把两只空桶移近泉水边,拿铁匀一匀一匀从泉水中舀水,倒在水桶里,每到一匀时,从桶中传出来哗的一声水流声,有清响的韵儿,非常悦人。
舀好了两桶水后,舅舅用水担分别挂好桶中间的拌凹处,腰向下弯了一下,就稳稳地把两桶水挑在了肩上,向丹江河北的村子走去。我端着盆子,盆子有舅舅打的小鱼,要成为我和舅舅好吃的仙物一般。
那天中午,舅舅挑水回家后,把水倒进我家的水瓮之后,当时倒水时,发出了一阵比较大的声波。
舅舅用我家的一把剪刀,刺破鱼肚子,把鱼肚子中脏东西合部拿掉,然后放进我家的一个大盆子倒上水,反复洗干净。
舅舅亲手做好了鱼汤,给他舀了一大碗,给我舀了一白碗,我当时吃到第一条小鱼时,是一种嫩嫩极香的感觉,那种鱼香之感,现在还藏在我的味觉记忆之中。
这事出现在生活还困难的年代,现在想起来,我替舅舅和我自己,向那些丹江河的小鱼说对不起你们的话,小鱼们也是生命,可是当时人们就是为了自己填肚子,而打死小鱼,多少年之后,才反省把小鱼和人都看作生命,这就是我和舅舅当时的错处了。
有一年夏天的一天,丹江河涨水。
吃过是饭之后,父亲对我说:“跟大一起到丹江河捞柴去,你提个笼子。”
我听了父亲的指令后,从小院子东边院墙上边柴堆前,找了一个笼,跟着父亲到了丹江河岸上。
太阳射在云中,很快就要冲破云层,露出来。这样,虽然是雨后的炎热天,也不感到多么热。
丹江河中间,河长涨得很深了,会水的村人,有一个姓金的大人,站在当水中,他捞出了一棵粗的树,正拉到丹江岸边。我们村子里人,当时烧柴很困难。丹江只要一涨水,就会把上面不知那座山上的树或山中山里伐的枯了的树冲进丹江河里,下游胆大的人可以捞到,当然没有捞住的,就冲到丹江河更远的老河口去了。
父亲穿着短裤,手中拿着一个很大笼子,站在丹江河边的浅水中,水面上漂着的细小的柴渣子,也有较大的片片圆圆粗粗的柴块,捞了一笼子后,我站在岸上边,从父亲手中接了一笼又一笼细柴,由我倒在沙滩上边,倒了后,就把空笼给父亲手中。
丹江河水正涨的时候,河面上漂的大的小的柴格外多,父亲一直站在浅水处捞着,水涨的时候,也到了父亲的腰以上,我看到父亲不顾自己的生命,总想为家里多捞些柴渣,为了家里一日三餐做饭,锅洞里有柴烧。
到了快吃午饭时,丹江河水不涨了,小了下去,水面上也没有柴沫了,父亲上了岸。
那天父亲在丹江河中捞了有二十多背篓柴沫,父亲往返了二十多回,从村后公路上,全部背回了家,倒进家的院子。
过了几天之后,院子中晒的父亲在丹江河里捞的柴渣,被太阳晒干了。母亲中午给家里人做玉米饭下面条的时候,特别需要好的火力,一手拉着长长的风箱杆子,一手抓起一把柴往锅洞里填柴,我当时听到了锅洞里火声非常有力量。
母亲很久一段时间,为全家人做饭,烧的柴,就是父亲在丹江河涨水时捞的柴,大的小的更小的细如渣的都有,在锅洞内燃起火焰时,那样火亮,那样有力,母亲拉的风箱也格外如风般呼叫得有节奏,犹如一首优美的歌声那样有味儿。
上面,这些,就是我故乡的丹江河的记忆,它是和所有亲情乡情联系在一起的,想想丹江河,就有很多亲人在我心中浮现出来,丹江河啊,含在我多少对故乡亲人思念的情感,要问这种感情有多少,我用李煜一句词来到比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以为是不为过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