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妥善保护古树文物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天水占树文化资源,促进天水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而为创建天水生态化园林城市起到奠基作用,制订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开发利用措施至关重要。我们经过实地考察、综合对比分析后认为:天水古树文化的开发利用必须遵从文化本身渗透交叉、多元融合的特点,要以天水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天水众多的人文景点、名胜古迹为地理依托和环境背景,走联合开发、综合利用、合理配置资源的路子,尤其应注重古树文化内容的拓展和应用,把文化性、经济实效性紧密结合起来。概言之,一是围绕天水古树和天水历史文化的时间坐标开辟古树文化旅游专线,形成古树文化旅游圈;二是以古树文化为核心设计、构建系统、具体而生动典型的古树文化旅游景观,量化和升华古树文化内容,增大文化旅游的含金量和丰富性;三要积极开展天水古树文化的多方面研究和广泛的外事交流,加大宣传力度,为建设天水优秀旅游城市助一臂之力,为创建天水现代生态化园林城市做好准备,再掀天水旅游经济新高潮。兹就此问题,提出几点拙见:
一、以羲皇古柏为中心创建天水古树文化寻根问祖旅游线
天水古树文化的源头为伏羲文化和大地湾文化中的林业文化。天水伏羲庙的羲皇古柏形象生动地展现着中华文明幼年时代的三大崇拜(生殖崇拜、龙图腾崇拜、自然神树崇拜),把中华民族传统的“根”与“祖”的血缘承传信仰和文化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通过古树文化寻根问祖,是一项创举,具有新鲜感、趣味性,既不失历史真相,又促进了自然与人文的紧密融合,极具开发优势。另外,古树文化与人文景点在地理空间上有机组合,利用已有基础设施,既节省资金投入,又双向利用,一举两得,方便可行。
具体线路为:陕西黄陵(黄帝手植柏)一清水轩辕谷(黄帝手植杜梨树)一大地湾一卦台山一天水市伏羲庙(羲皇古柏)一齐寿山(轩辕诞生地)一礼县龙槐(包括秦公陵园区在内,为秦人的龙兴之地),然后,再改行三同蜀相北伐路标古树文化游。为了尽快有效地优化完善天水古树文化寻根问祖的旅游线路,我们建议:
第一,加速搞交通绿化建设,开辟古树寻根问祖旅游线“绿色长廊通道”,树立林业文化发祥地和古树文化中心区的良好形象,让游客进入返归自然的氛围,融入朝祭圣地、膜拜祖先、领略古树文化的情境之中。沿途还可设立古树形象标志牌,克服单调、荒凉的环境劣势。
第二,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清水山门乡轩辕谷古树,并立碑撰文,正书“轩辕黄帝手植杜梨树,轩辕黄帝乘凉松”,背面可介绍轩辕黄帝开发远古林业文化的事迹,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轶闻、志怪传说等。有条件时,可派专业培训解说员定时值班向游人讲解,也可聘请当地有文化、有经验的老人作导游“顾问”,提高轩辕古树文化传说可信度。在此基础上,由市、县、乡三级联合协调,开辟轩辕谷旅游区,绿化“三黄谷”,创造古树文化寻根问祖旅游的幽雅环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第三,继续绿化大地湾。沿清水河谷实行飞播育林工程,在重要道路口移栽或复制参天古树,为了不致浪费资源,可考虑用仿真古树作水窖或作水源存储器,可在根部打水井,美化与实用相结合。
第四,在F901大展厅内,运用图片、绘画或模拟造像展示大地湾先民用石斧、石凿、石锛等工具加工木材的场面,以及钻木取火,用木材燃料烧制食物等情景;尤其应展示先民用木柱、木板建原始宫殿和住房的场面,充分突出大地湾为中国林业文化发祥地的历史地位,弘扬先民开发远古林业的精神。要认识到,是这一高度发达的原始林业文化,奠定了中华农耕文明的深厚根基,也开启了天水古树文化的源头。
第五,继续绿化卦台山。在卦台山原有建筑雕塑的基础上,塑造伏羲繁滋草木、疏浚水源、开发原始林业的复原场景,缩短传说与现实的距离。
第六,加大“羲皇古柏”形象的宣传力度,塑造天水旅游城市新标志。精心保护伏羲庙古柏群,尤其在伏羲文化中要增加古树文化的三大崇拜。伏羲庙解说词中要大力弘扬古树文化的神奇精深的蕴含:准确、形象、鲜明地点出古树文化生殖崇拜;可用图解和文字演绎的方法介绍古柏龙形图腾;采用录像、影视手段向游人宣传正月十六羲皇古柏祭祀场面。制作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古树方位模拟图并请专业人员讲解,以便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天水悠久的林业文化是天水古树文化之根,也是中华文明之根。在接待重要嘉宾时,也可以破例采用组织专业祭祀人员现场表演的方式进行介绍。
依据五行八卦原理,推算当年当月当天的“神树”,随时参拜。增加可信度,增强古树文化的生命力,渲染神秘感,刺激游客的兴趣,升华其对古树文化和伏羲文化的崇拜心理。利用羲皇古柏的神奇造型,突出古树文化中孕育的文明之“根”与华夏之“魂”。古树文化生殖崇拜是“根”和“祖”的生动展现,体现着中华民族深刻的历史渊源。古柏龙图腾则代表着龙的传人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团结奋进的心理品格和民族意志。羲皇古柏的神树祭祀信仰,表现出中华民族追本溯源和祖先崇拜观念等。古树文化与伏羲文化相得益彰,互相补充,起到绝佳的旅游效应。
第七、绿化齐寿山,恢复蟠冢名山风采。必要时可仿造一批古树,宣扬轩辕黄帝植树育林精神,逐步创建黄帝祭祀风景名胜区,重新修葺李渊墓,加强李氏寻根问祖游的知名度,使之成为西接礼县秦文化、三国文化,南连麦积山风景区的旅游黄金点。
协调陇南市政府和礼县政府,共同保护开发秦西垂陵区。特别要突出“龙槐”、龙兴槐里的古树文化内容,充分肯定槐在天水为秦人发祥地乡土树的历史地位,拓展秦文化的内容,启发游人穿越时空隧道,遥想2000多年前的秦人所处的生态自然环境,竭力保护古龙槐,立碑刻石,使之成为陇右地区名副其实的“大槐树”,成为秦人发祥地的祭祖神木。当然具体开发措施还需天水、陇南、礼县各地协调合作,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古树文化寻根游。紧紧抓住炎黄子孙追根溯源、认祖归宗的心理,注意营造古树之根即民族、血缘之根的感观氛围,从而增强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要给游人留下神圣庄严又幽远神秘的印象,达到其对古树文化的认同效果;适时祭拜,扩大影响,增强客流量和旅游经济收入。
二、开辟三国蜀相北伐路标古树文化旅游连线
以天水三国军事文化遗址为依托,开辟三国蜀相北伐路标古树文化旅游线。
鉴于三国军事文化在天水旅游经济中还未发挥巨大作用的事实,我们设计开辟三国蜀相北伐路标古树文化旅游线的主旨仍在于宣传三国军事文化。就路标古树遗存而言,还有很多不利因素:一是稀有数量少;二是分散,跨辖区;三是未引起社会各界、游客和研究者的注意和重视。但是,所谓天水三国军事文化,其优势和特征恰在“军事”二字,从公元228年至234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期间两次突出祁山,两次在祁山一线(天水地区)大规模用兵。探索和寻访蜀魏作战的军事路线,对于历史自身研究是重中之重,对于文化旅游更有现实意义。把零碎散落的三国战场遗址,通过古树路标北伐线路串联起来,消除了文化景观中的孤立性和单调性,把纷繁复杂的战争史实用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军事点大体反映出来,采用现代交通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就可把握蜀相北伐的历史脉络,沿途既可参观引人入胜的古树路标景观,又可把游人带人1700多年前的历史环境中去,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而且,这条旅游线和省级公路线临近,故不存在启动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但线路里程总计近千里,迂回曲折,游客容易疲劳,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惟一的方法还是美化旅游环境。作为路标古树文化旅游线,一定要突出古树形象,沿途可移栽或仿造复原大量的古树,起到烘托氛围的效果。当然,三国路标古树文化应用的重心还在于古树文物点的开发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