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水古树与文学艺术
1.天水古树与诗文
天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沉厚的文化底蕴。天水历史上英才辈出,文运昌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富集之地。春秋之世,天水秦子南、壤驷赤、石作蜀负笈东鲁求学于孔子,学成返乡,大倡私学,开创了天水的儒学传统风气。东汉赵壹,关心民瘼,揭批时政,乃一代词赋圣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天水地区释、儒、道共同发展,传统文化多元交融。文学巨子王仁裕名噪天下,诗仙、诗圣亦先后光顾这一文化圣地,留下千古佳句,注入大唐诗魂,感染了大批的天水文人士子,形成相延不废、薪火相传的文化精神。唐相权德舆、明代胡缵宗、清代巩建丰、任其昌、王权、任承允及民国冯国瑞,在道德、文章、文论并举的国度,都无愧为品学超凡的栋梁之材,而天水也因他们的出现,才使得“三陇人文蔚萃之区”的美誉名不虚传。“天下养士而士为天下养心”,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天水历史上的名人儒士,而他们的精言妙论、锦绣华章也让天水历史文化大彰光彩。
天水素称“川岳毓秀,人文荟萃”之地,幽雅的自然景致,僻居边塞的地理形势,使之成为乡籍儒士学者、客籍诗人吏员吟咏不绝的心灵乐土。这种文化流风至今不衰。天水古树是天水自然景观中的艳丽奇葩,它们或幽居于古刹名观、寺庙庭院,或雄峙于山野岗峦,悠久的历史沧桑感,高古雅致的气象形态,无不令诗人们动心而赋诗礼赞。天水古树深受名人的礼遇,因而吟咏古树的诗歌亘古不绝,使天水古树浸渍了古典诗歌文化的底蕴,故本著特收录有关题咏天水古树的诗歌、楹联,发扬天水古树文化中的诗魂,体味传统文学中关爱生命、呵护自然的人文精神,意义自当重大。
现将不同历史时期吟咏古树的诗歌楹联选录如下,以飨读者。
南山寺
(唐)李白
自此风尘远,山高月夜寒。
东泉澄澈底,西塔顶连天。
佛座灯常灿,禅房香半燃。
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
注:古柏,即今南山古柏。
南郭寺
(唐)杜甫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注:老树,即今南山古柏。
木皮岭
(唐)杜 甫
首路粟亭西,尚想风皇村。
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
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
汗流被我体,袜子寒为暄。
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
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仰干塞大明,俯入裂厚坤。
再闻虎豹斗,屡蹋风水昏。
高有废阁道,摧折如短辕。
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
西崖特秀发,焕若灵芝繁。
润聚金碧气,清无沙土痕。
忆观昆仑图,忆击玄圃存。
对此欲何适,默伤垂老槐。
杜子美草堂诗
(清)宋琬
最爱溪山好,因成秉烛游。
碧潭春响乱,红树晚香浮。
橡栗遗歌在,频繁过客修。
先生如可起,为我听吴讴。
注:红树,今麦积区东柯子美树
南山古柏
(清)王了望
出门有兴便贪山,老柏青苍护酒颜。
已是双株看不足,翩跹鹤影又飞还。
消沉人代几何传,欲问佛天谁后先。
曾记少陵称尔老,于今历落几千年。
南山古柏
(清)吴西川
西塔今倾圮,东泉数变更。
一株馀老树,千古壮秦城。
梁栋心常在,文章世已惊。
莫嫌材太大,天地待扶擎。
南山古柏行
(清)吴西川
根柢贵深节贵劲,性贵率初心贵直。
精华贵敛骨贵奇,物不如是不足珍。
我道此言君不信,试看南山古柏行。
千秋万岁胡以独精华。
当年同种蓬莱岛,定有琪花杂瑶草。
春深红紫斗芳菲,共皑树大花偏小。
却尘飘瞥尽零落,无复色香盼窕窈。
古柏几千年,诗曾吟杜老。
杜老去后越千年。
此树尚能郁郁葱葱依旧好。
依旧好,迎接八方游人踏芳草。
伏羲城
(清)刘国栋
万灵翊衙帝庭尊,古柏参天溜雨痕。
木食草衣开气运,金戈铁马变朝昏。
卦台岩下春风老,书契沙头鸟迹存。
岂有缭垣坯圭在,城名犹作邃初论。
注:古柏,今伏羲庙古柏。
古 槐
(清)王树楠
蜗角閧蛮触,槐安开战场。
梦中看蚁斗,世上几兴亡。
卧 柏
(清)王树楠
偃蹇双卧龙,天矫莫能御。
蜇地千百年,风雨恐飞去。
玉泉观辫柏
(清)王 权
就中柏最奇,悬空若凤翥。
崖根屈曲盘,千载神呵护。
玉泉观崖柏
(清)任承允
倚郭参差起众峦,密排世柏如栏杆。
天风吹吹翠不落,古龙浩洗龙自蟠。
半壁悬根霜干耸,高崖无石土花寒。
虬枝莫怪矜奇绝,荦确培楼难例看。
绝顶古槐
(清)任承允
游子摩抄古径旁,秃翁枯立阅沧桑。
空心更见群峰矮,奇骨终宜胜地僵。
尚记何年看叶落,已应天分见花忙。
登高一望川原豁,樵夫翻岭野树苍。
天水南郭寺古柏
(民国)罗家伦
寂寥古寺据山岭,老柏分柯各枕云。
自尔亲闻李杜唱,至今南郭息竽声。
谒宋荔裳先生祠
(民国)冯国瑞
倚遍阑干故老知,萧疏衰柳旧花池。
人民城郭公应见,亭榭壶觞我已迟。
诗赋清初表东海,关河室外依南施。
风流最是谭公子,低度山云说李祠。
南郭寺古柏
(民国)高一涵
秦州古寺有南郭,独立崖顶俯丘壑。
双双老柏兄弟行,抵足对眠相如约。
收拾溪山归秋簟,黑甜乡中避锋锷。
一卧高山数千年,欹斜自有桦栋托。
君不见孔明庙前柏摩空,
正直孤高招烈风。
斡排风雨空强项,虎倒龙颠影憧憧。
何如双柏自谋工,枕石高卧秦之东。
此身永属羲皇侣,不作云龙作卧龙。
双玉兰堂
邓宝珊
诗圣光芒笔有神,少陵一老百酸辛。
幸逢此日非当日,不薄今人厚古人。
东柯南郭记流寓,麻鞋草笠誊写真。
林泉绚丽新歌颂,双玉兰开到处春。
城南宋公祠柳
丁 楠
城南碧柳树干章,古祠记名宋荔裳。
北枕坚城山云度,西襟萧寺水月凉。
百堞版筑庇黎庶,二妙镌石擅胜场。
飞絮纷纷情不已,柔条万缕拂夕阳。
双玉兰
王廷贤
蔚蔚毓灵气,双依结影亲。
同争千古秀,其发一家春。
霁色明空半,流香出渭滨。
曾经风雨后,又是几枝新。
2.天水古树与楹联
秦城老树
清(吴西川)
一株余老树,千古壮秦城。
伏羲庙来鹤亭
(清)哈锐
黛色参天有古柏,黄花满地建新祠。
几树寒涛髯叟健,一亭凉月羽仙归。
(清)王权
南郭寺杜少陵祠联
任承允
西土影高,檀天水梵刹之胜,其旁更添设亭榭,待游客来时,再赏万古泉声,四围山色;
南郭名久,传杜陵旅寓之年,至今又几阅沧桑,问诗人何在,空剩一庭老树,三径秋花。
流泉古柏
吴永昌
南山有古柏,栽时在春秋,三千岁为幼,三千岁为小,其寿不知何以矣;
北地夸流泉,香味胜牛乳,一万年不枯,一万年不竭,有福难与尔匹之。
水帘洞笤帚树联
樊荣华
树珍千叶怪,
花秀一茎青。
南山古柏
****
北虬耶,南虬耶,一根两树;
五祖乎,六祖乎,两坛一佛。
3.涉及天水古树内容的论著
(1)涉及天水古树内容的文章
近现代天水学者对天水古树从文学角度进行论说,发表文章14篇。总体来看,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散文为主体来描写天水古树的历史、生态、文化价值及感想,为人水古树文章专篇的代表。现分别介绍如下:
铁迟.秦州古树.天水日报,1996—06—25
佛石.古树一秦州鸿爪之二.天水日报,1998—10—20
佛石.南山古柏话秦州.天水日报,1998—10—20
王耀.话说南郭古树.南郭寺文艺录,1999—10—12
李晓东.老槐寄语.天水日报,1999—10—10
曹晓明.天水古树(1).天水日报,2002—02—02
曹晓明.天水古树(2).天水日报2002—2—21
王若冰.古树和我的思考.天籁水影,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第2期。
安永.树影婆娑.天籁水影,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第2期。
王若冰.千秋古韵.天籁水影,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第2期。
雪潇.桑.天水日报,2004—04—11
辛梓.沉默南山柏.天水日报,2004.—04—11
阿宝.斯祭古树.科技先导,2004.—04—11年,第3—4期。
吴天安.天水历史上的森林.科技先导,2004年,第3—4期。
(2)涉及天水古树内容的专著
万惠宇撰文、李建君摄影.天水古树.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
本书主要论述和研究天水市古树的生态环境和历史背景,单株古树的种类,生物学特征,生长环境等多种价值,从不同的角度对天水市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进行了介绍。
二、天水古树与传统书画艺术
1.天水古树与书法艺术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它脱胎于中国人的书写工具,同时与中国的文字及书写方式有关。作为古树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天水的许多人文景点都能看到专书古树的书法作品。几乎每一人文景点都有名人墨迹,用传统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此地此景与古树有关的感唱,给人以情景交融、文入景中的感觉。古树、奇树、宝树、香树,历代文人雅士皆咏之,历代文人墨客皆书之,与当地人文景观汇成一脉,蔚然流传。今辑录天水与古树名木有关之墨宝如下:
3.天水古树与绘画艺术
绘画起源很早,从出土彩陶最早在8000年以上这一事实推定,中国有近一万年的绘画史。出土彩陶在世界绘画艺术的长廊中,中国画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和审美观而独树一帜。
绘画是美术的一大部类,它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教育功能。一件优秀的绘画作品,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段、艺术风格无不体现特定时代画家对社会和自然人生的独到理解。当这种理解通过绘画作品得以表达并引起观众的共鸣时,绘画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教育功能才能实现。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源远流长,璀璨夺目,成绩斐然,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绘画“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然”,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大功能。但是,上述的三种功能的大小又是与作品主题内容和艺术水准密切相关的。史前文化时期,人类的原始绘画艺术带有浓厚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色彩,显得粗犷、简练、质朴。绘画素材的摄取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但木、石崇拜,使树木作为原始绘画内容成为可能,不过这一事实还有待史前文化考古的进一步确证。阶级社会初期,美术素材更多的是象征权威等级宗法观念的动物纹饰(主要是青铜器),但随后也出现了有关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漆画和帛画。湖北荆门包山大冢出土的一件战国漆奁上绘制的《夺马人物出行图》,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风俗画作品。其中随风飘动的柳树起着分隔画面的作用,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意境。这也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以树木为素材的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