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忙活了半天,晚上吃饺子就吃得有些早。
走出厨房时能看到天边晚霞满天,映照着屋檐和地面的积雪也散发着七彩霞光,天色渐晚,却异常好看。
陆春雨忍不住走到了院中,欣赏着天边美景,心下也觉得舒坦、愉快。
因为过年,上午兄弟俩就把院中往上房方向的那些积雪都给铲掉了,从上房往院门口的小道也铲宽了些。
铲走的积雪都堆在了菜地周边,等融化时就能形成潺潺水流隐入土壤。
现在就剩下东、西厢前两大块积雪面积,都没有动过分毫,连雪面都依然平整得很。
林霖悄悄走到陆春雨身边,突然伸着两只小手就抓住了她的手臂,仰起脸开心地笑了起来。
“抓到二婶啦!二婶带我去外面玩儿!”小家伙开心地嚷着。
这些天林霖都没有单独出过屋门,不是在这个屋里呆着、就是在那个屋里呆着,走得最远也就是厨房了。
这时候见不下雪了,院子里也空了一大块,外头路上也没有积雪,就忍不住想出去了。
“先回去把帽子戴好。”陆春雨垂眸看着小家伙一脸期待的目光,便没有拒绝。
但她想起先前林玉璋说过,晚饭后他和爹、大哥都要去村里走动,就不知会不会带林霖了。
但她牵林霖在门前走走还是可以的,不过要多穿一些,怕吹多了寒风容易冻着。
林霖一听自然高兴,立刻拉着陆春雨的手就往西厢要跑。
陆春雨连忙喊他慢点儿,沿着铲出来的空地走到了屋檐下,没有让他去碰那些还剩下的积雪。
玩雪游戏当然有趣,但她并不喜欢放任小孩子去玩这样的游戏,到时打着喷嚏、流着鼻涕后果就很严重了。
这个冬天,林霖依然跟着她和林玉璋,可没有生过病。
回到屋里,林玉璋正在往炕灶添柴。
下午他们都在厨房里,屋里的炕就凉了,这夜里还要守岁呢,当然不能冻着。
陆春雨给林霖把在厨房里呆着时穿的那身普通长袄换下来,就换上了长棉袍,戴上了小暖帽。
再将长棉袍上的帽子拉上来,扣好帽带,就不怕冻着耳朵和脖子、下巴了,连小鼻子都快遮住了,只露出一双忽闪忽闪大眼睛。
“等我再灌个汤婆子回来。”
陆春雨叮嘱林霖不要自己乱跑,就拿了许久不用的汤婆子去厨房。
等她再回来,林夫子也在喊林玉璜和林玉璋出门去,林何氏却忙着准备一些瓜子花生和酥饼、瓜糖。
林霖看见大家都要出门可开心了,还以为都是同他玩耍去的呢。
“你们就在门前逛逛,别走远了,冷了就赶紧回来。”林玉璋却叮嘱着陆春雨。
陆春雨也就知道了他们出去是不带林霖的,连忙答应了,就拉住了要往外跑的孩子。
“二婶快点儿!他们要走了!”林霖不知,着急地催着。
“他们走他们的,我们走我们的,先喝口茶再去。”
陆春雨将孩子搂回屋里,就去将先前倒好的茶拿过来,喂林霖喝了两口。
“二婶,为啥呀?”林霖伸着小手朝外一指,一脸不解。
“他们要去好远,要去好多地方,要好晚才能回家来,咱们之前说好的,就在外头玩耍,等下还要帮着奶奶包红包呢。”
陆春雨哄着。
林霖歪头一想也对,便不再说什么了,等陆春雨锁好屋门,就一起去外头了。
不管是只逛逛,还是只看看,能够来到外头,小家伙心里就十分高兴了,一路开心地笑着。
陆春雨一手拿着汤婆子,一手牵着林霖在院外村道上转了一圈,与附近也出来玩耍的大大小小孩子们打招呼,教林霖给他们说过年好。
之后又来到塾外赏梅。
夕阳渐弱、晚霞渐淡,梅花仍是一树灿烂,在暮色中别样风情。
村里人来来往往时,自然是少不了多看几眼。
读书郎们也会偷偷过来欣赏雪中红梅的美景,躲在一旁讨论着作什么诗才能称得上文人雅士。
只是读书郎们可不敢惊动先生他们,怕被捉到让他们当场作诗,那不羞死人了?
但自己玩耍好友之间谈笑风生,做几句打油诗到也容易。
但也多是住在附近的少年们才有的兴致,离得太远的,大雪覆路是连出门都难,又怎会来到这里?
而今天除夕,大雪已停几天,到处路面都已清理出来,除了院中仍有积雪,到是不妨碍大家出行。
在家里窝了多天的人连小姑娘们都带着一、两岁或三、四岁的弟弟、侄子们出来玩耍了。
村里就林家塾里有梅花,来看的人又多了起来。
陆春雨看着在附近转悠的村童、少年和小姑娘们,一时兴起就朝他们招手,把他们都叫了过来。
今天可是难得的机会,能和村里孩子们玩耍。
“会背梅花诗吗?”陆春雨看着大大小小的村里娃们,笑着问他们。
其中肯定有林玉璋小班里的,也有启蒙班的,看样子中班也有几个,科举班到是一个不见。
但有村童嘴快,说他家哥哥刚才躲掉了,正是科举班的。
然而,聊天归聊天,说到背诗,大家顿时嘻嘻哈哈往后躲,都不愿意站出来背诗。
反而在问到第二遍时,林霖反应过来,伸着小手激动地嚷着。
“我会我会!二婶我会!”
“好,霖儿你来背给哥哥姐姐们听!”陆春雨便让林霖背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林霖仰着一张被帽子遮了大半的小脸蛋,大声背诵起来。
这首诗在这个冬天他背得最熟了,因为他懂得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就如二婶说过的,就是院子里墙角有棵梅花树在寒冷的冬天开花啦,而且它不怕冷,可以在下雪的天气里开得很好看、很勇敢。
他现在也不怕冷来到了寒冷的外面玩耍,他也很勇敢。
陆春雨听林霖背完诗还不忘说勇敢,顿时哭笑不得。
真正学过诗而懂其真义的少年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却是没有纠正林霖。
刚才让他们背时他们不好意思,哪能在小孩子背完又来逞能的道理?
而且一个三岁孩子都能背,还能去理解这首诗的意义,已经很了不起了。
笑过之后,他们一脸赞赏地朝林霖竖起了大拇指。
林霖得到夸奖,小脸笑得更加洋洋得意,开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