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啊,你爹要炖小火锅,这昨晚才吃火锅呢,今天中午要吃也可以,怎么现在还要去那边院子吃呢?”
林何氏也知道当家的想要喝点小酒,自然要两个下酒菜,可这早饭刚吃就要喝酒还要吃火锅?
那中午又怎么安置呢?
小媳妇一向有主意,自然来问她。
“娘,爹要的不是肚子饿了要吃的饭菜,而是难得清闲,要在那边院子看看雪景、赏赏花,图个安静自在。”
“因而他要的酒菜,可不是咱们一家都上桌去吃的那般,最多也就是大哥和玉璋哥能陪他小饮一杯。”
“这是读书人的喜好,所以呀,给爹的酒菜,和咱们中饭吃啥,没有关系,所以呀,只要考虑爹要吃啥就好了。”
陆春雨没想到婆婆竟然有这样一问,心下不禁好笑,亏婆婆当了几十年的秀才娘子了,咋就不明白呢?
难道公公以前就没这般享受过?
“原来如此。”林何氏被提醒,露出一脸恍然神情。
“过往你爹也常在下雪的日子喜欢呆在塾那边看书,弄一盘花生米、再拿一小壶酒去,到不曾要吃火锅。”
“……”原来如此,爹这秀才过往也太过节俭了。
“娘,这个火锅我来做吧,有五花肉没有?熏鸡也可以。”
陆春雨同情家里边三秀才简陋的日子,决定弄个风锅。
“都有都有,我昨儿看天色不好,特地去多买了些肉回来搁着呢。”林何氏一听连忙应了。
陆春雨就让她拿一块五花肉、半只风鸡,再拿些油豆腐、红薯粉、干菜、红枣、胡萝卜和花生米。
之后林何氏去准备她说的那些菜,她则回西厢去,林霖吃了饭就让林玉璋抱回西厢搁到炕上了。
这时候大家都没闲下来,只能让他自己找事情做,一本画册都快翻完了。
林玉璋则和林玉璜烧了个大火盆抬去塾那边。
他们小心地踩着台阶上的积雪,尽量不去损坏那整洁干净的雪色。
林夫子也搬着小泥炉过去了,却没让挂帘子。
因为梅花就开在他窗前,不需要另外去收拾敞轩那边的地方,在屋里烧上火盆就行了。
父子三个忙了半天,只烧了一个大火盆、两个小泥炉用来烧瓦钵和烫酒,不喝酒时还能用来煮茶。
之后就只等陆春雨这边做吃的了。
陆春雨回屋看林霖在自己翻着画册,就喊了林玉琪过去陪着他,她则去和林玉璋说了由她来做瓦钵小火锅的事儿。
有她出手,林玉璋先就高兴了,他媳妇的手艺那是没得说,连他都要跑过去赏雪去。
陆春雨也知道他难得闲下来,便提议让他去那边把雪梅之景画下来。
父子三人都是读书人,看书的、喝酒的、画画的,自然不会嫌吵。
林玉璋一想也对,于是答应了,正好有从县城拿回来的那套用过的颜彩,还没有正式送给林霖呢。
先用着。
林玉璋自然也是从塾学里跟着爹学的琴棋书画。
不过农家读书人没钱买好琴,也就是了解个大概,擅长的还是笛子、萧、埙,以及棋书画。
今天林玉璋要画画,却是悄悄的没让林霖知道,不然小家伙闹着要过去,难免就享不了清静了。
陆春雨很快把熏鸡剁碎洗净,就先拿瓦钵在小灶上慢火炖着,放了姜片、八角、桂皮、花椒、红辣椒壳。
五花肉切成厚厚的小块再调好酱料和胡椒粉腌着,再去处理其他配菜。
之后将五花肉下锅稍微焯水,再往瓦钵中放了切好的胡萝卜条、上方再垫上五花肉,一碗水下去,继续慢火煨着。
红薯粉丝也拿热水泡软了,和洗干净的白菜叶子一起拿小筛装着。
这么多菜要弄进瓦钵,也幸亏挑了个大瓦钵,不然都装不下。
林何氏在一旁打下手,都没什么活儿做,只是夸小媳妇厨艺好,这下可要把当家的哄得乐啕啕了。
等瓦钵里的熏鸡和五花肉混炖出香,也没再添别的料,等钵中水出汤汁后,就把酸菜顺着钵沿往里加,拿筷子把菜铲了铲,再放了一把葱段。
之后让林何氏喊了林玉璋过来端瓦钵,拿厚抹布小心端着,以免摔了。
外头大雪纷飞,就怕地面开始结冰,每一步都要小心走。
因而,就连林何氏要端了送去,陆春雨都没让。
之后陆春雨又让娘打开厨房里边的偏屋,把唐家送来的那些礼里边找出带小炭槽的铁板。
正是陆春雨做铁板牛肉要用的装备,找唐哲要了一个,再让唐哲继续找铁匠去打制多的好放在酒楼用。
远的不说,县城酒楼应该上这道菜了。
虽说那么多食方积攒起来,但什么最应景儿、什么最合时宜,唐哲肯定清楚。
总不能把烧炭的铁板牛肉放到来年酷暑再去吃吧?
这冰天雪地吃热腾腾的美食不正是机会?
但陆春雨今天没有牛肉可用,用的是腊肉。
手撕腊肉,加以蒜蓉、芝麻、辣椒粉、过油调汁,浇在撕碎的腊肉上,最后再洒上一些桂花。
都准备好了再喊林玉璋来端过去,去到那边再现搁炭加热,而非加热后送上。
这是做为保温延长食用的第二道菜,现在能吃的有风锅,父子三人不需要急着把第二道菜下筷,慢慢烧就是了。
准备是不同寻常,但做法却很简单,主要还是配菜配料的问题。
林何氏在一旁看了大是感叹,也相信小媳妇这一趟去县城,确实帮了唐哲的大忙。
光是看着这两道菜就能想像,这样的天气里,酒楼若上这两道一直热着的菜,生意得多好啊?
两个吃法,陆春雨并没有准备多久,也没回避林何氏,弄完让林玉璋拿过去后,她也回西厢去继续纳鞋底儿。
林何氏留下把厨房收拾干净,想了想也打算中午做个风锅。
她想,那父子三个中午怕是不会正经吃饭了,到时再准备两个别的小菜就是。
她回屋时听见西厢很是热闹,再看一眼另一边,霞儿也哭得热闹。
只不过养孩子的人能从孩子的哭声里分辨孩子的意思。
霞儿这哭声并没有什么事儿,想来是饿了。
再看一眼欢笑声不断的西厢,林何氏还是拿了针线去东厢,这样至少上午就不用给她屋里烧炕,能省一些柴了。
西厢,陆春雨不绣花赶进度,也乐得和小朋友逗乐子,讲讲礼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