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春雨很快挑了三匹软缎、六匹细棉、三匹细葛,又单扯了四身老人的细棉布衣料。
再将自己挑的细棉布里扯出一匹石榴红,裁了一身小孩子的衣料,单配了针线。
想了想,又给何振、何源和今天没来的何拓、何汐单扯了一身细棉布料子。
她刚才挑的两匹细葛,一匹是给易家兄弟的,一匹是给何文伟和何振、何源共用的,还有一匹当然是给自家弟弟的。
但刚才她在酒楼答应了几个孩子,表现乖的每人一身新衣,就不好厚此薄彼了,每人一身细棉布料,还是要的。
刚轻松赚到五百两的人,出手也会大方一些的,虽然她原本就是个大方的人。
最后每匹衣料都配好相应的针线,掌柜的想到她上回也买了许多布料,这次又有不少,也乐得大方,盼她年前还来呢。
只不过包袱布就不愿意再多送了,只拿粗竹纸来包那些散裁的衣料,将针线拿小纸包好再搁在衣料里边。
剩下的,就只能陆春雨用布头里边挑出的边角来包了再拿细麻线绑好。
最后算盘一扒拉,一两三钱。
夏天时买了二十一匹布,雪绸就有不少,所花也就是二两银子。
今天没有雪绸,但软缎也不便宜,少了细棉布,但又多了几身散扯的,一两三钱也差不多。
陆春雨确认过每一笔细帐,没有将她从自己的布里边扯出的瞎算进去,这才放心地拿钱,又催促伙计赶紧多拿两个布袋来。
所有的布头还没装完呢,她可不会忘记这一茬儿。
既然所有的都给她了,那也不用再挑选,好不好拿走再说。
就连掌柜的都忍不住笑问:“你这小丫头每回都要买这么多布头回去,用得完吗?”
别人都不买,买也是图便宜还不愿意多要,就她来了仿佛这里边藏着宝似的,总是淘个没完。
“这个我就不会告诉大叔了,万一大叔发现了商机,以后不卖这些布头给我可咋办呀?”
陆春雨却是嘿嘿一笑,说完就催他赶紧数钱,又不停地催伙计快点儿。
林玉璋好笑地看她一眼,也忙着将所有布头都往袋子里塞,一块小边角都不肯落下。
别人不知,他当然是知道的,小布偶生意还没开始做呢,陆家在攒货,当然需要布头呀。
而且这些小边角,可以纳鞋底儿,可以缝小袋子背在身上,还能缝枕头套呢。
就算这些布头要二十文钱,等小布偶两文、三文钱一个卖出去,不就回本了嘛。
虽然赚得不多,但给明月练习针线也是好的。
媳妇儿曾和他说过,赚多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小弟小妹甚至还有娘,有个赚钱的姿态。
脑子里经常经思索怎么赚钱、拿什么赚钱、能不能赚到钱,点子多了好用,路不走怎么知道走不通?
人不能浑浑噩噩地过,要有目标、有奋斗、有计划地往前走,摔倒了就爬起来,这条路不通那就换一条路。
所以,做布偶赚钱这件事,就是陆春雨给弟弟妹妹树立的一个小目标。
何况如今买布本来就是要做的事情,在这件事情上做为附加利益。
得到了这么多不要钱的布头,也就是有了大量小布偶的材料,又节省了成本。
“这么多布怕要安排个伙计帮你们送到镇口去,今儿没带背篓吗?”掌柜的收了钱才征询地问。
“多谢大叔,今天不用,一会儿我们家有人过来。”陆春雨连忙笑道。
一般钱货两讫就行了,掌柜的主动说要帮忙已经是很和善了,陆春雨自是要道谢的。
陆春雨和林玉璋正分着货,外头就传来林霖他们几个的喊声。
“二婶!”
“二表婶!”
“二叔!”
“二表叔!”
几个孩子还真是不喊错,由林霖起头,另两个就跟着喊,一应一和的有些搞笑。
陆春雨他们刚回头,就看到林何氏和易何氏姐妹俩进来了,后头还跟着两个舅娘,其他人到是没有下车。
“都买好没有?”
“哇!这都是你们买的?”
“咋个买这么多呀!”
“……”几个妇人一到,铺子里一下变得热闹了许多。
“都买好啦!”陆春雨连忙答应着,心里却有些忐忑,婆婆看到她买这么多布,不会又要直接拿走一些吧?
“都买了啥?”林何氏微微蹙眉,看到这摆了一柜台的布就有些不高兴了。
这次可没想自己分到多少而高兴,而是觉得辛苦这么久赚到的钱又花掉了,这小媳妇也太不会持家了。
“全是冬衣料子。”陆春雨目光一转,连忙将那几身散扯的料子往前推。
“给外公外婆和大舅爷爷、大舅奶奶都扯了一身,还有何振、何芳、何源、何拓、何汐几个,也扯了一身,他们几个好乖,我就想送点什么给他们。”
这话说的……两个舅娘先就笑开了,直夸陆春雨当晚辈孝顺了、做长辈还有模有样呢,就是太惯着孩子了,这么多料子可要不少钱呢。
虽是这么说,但她们一看就是很高兴的。
林何氏原本板起的脸色也不得不添上几分笑容,客气道:“你们就别夸她啦,这丫头聪明是聪明,可年纪小不经夸呢。”
全是给何家的利,她还能说什么?
目光便转到那些整布上。
“这匹是给东昌他们几个的,这匹是给文伟和何振的,他们都上学呢,正是好动爱玩闹的年纪,细葛布才经穿。”
陆春雨连忙把那布料又拖了过来,再指着另一匹道:“这一匹细葛是给我弟弟妹妹买的。”
“这三匹软缎,是我买得最贵的料子了,是给爹和大哥还有玉璋哥做袍子的,虽说只有大哥去送嫁,但我觉得,那天爹和玉璋哥也要有新衣裳穿。”
这话说的……
林何氏都为刚才的行为感到不好意思了,就笑道:“好啦,知道你事事周到。”
“剩下的我不说什么了,你给玉琪裁一身新衣就好,我就不用了,再给你娘张罗点,她来趟镇上不容易,你给她安置着。”
上回当家的就说她了,小媳妇已经做得很好了,要惜福,以心换心待媳妇,婆媳关系好起来对她又没坏处,不要事事计较。
当家的还说,陆家势弱,既然成了亲家,不说搭帮着什么,至少孩子们自己要尽孝不能拦着,拦着人尽孝上哪儿都说不过理儿去。
他们是读书人家,尽量大方些、体面些,于人于已都好。
因此,在看到小媳妇将外婆家和姨家都这般善待后,林何氏心里也是很高兴的。
这也是她在娘家人面前的体面了。
“好,那趁着这里有剪刀和量尺,现在就剪吧,娘看这匹杏红料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