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了八月十四晚,林何氏协助陆春雨把馅料都准备好了,等到了八月十五天没亮就起来,把面和了。
等陆春雨起来,婆媳俩就开始做月饼,有了上回试手,这次的口感调整更好。
之后都是林何氏将馅料裹进面团里做成圆饼状,陆春雨来做出梅花状。
这几天虽说赶不及找木匠做一个模具出来,但找篾匠做一个像刻刀的长竹片却是容易的。
另一头拿纱布缠了,捏在手中也不怕伤手,一指宽的竹刀在陆春雨手中,就将造型雕得更细致了。
林何氏在一旁看了暗暗稀奇,这小媳妇的手也真是巧了,连这个都做得出来。
似乎小媳妇最擅长的就是针线女红和做吃的。
显然陆家将这丫头教得中馈、女红都极好,而这本来是每个闺女都要学的,却只有她学得最好吧。
通过这些日子的点点滴滴,林何氏自然是深刻感受到这小媳妇,所言所行都是一个标准的最优秀的小媳妇。
等月饼上蒸,天色也蒙蒙亮了,虽是仲秋时节,天还是亮得早的,外头有些凉快,但她们一直在厨房里忙着,到是不觉得冷。
等其他人都起来了,就煮鸡蛋面吃。
忙了一大早,她们自然都不想再辛苦做别的,怎么方便怎么来吧。
等吃了早饭,都收拾得差不多了,月饼也香喷喷出炉了。
这次不敢多吃,就一个切成了两半,一家人来分吃,都说口感和造型确实比上回更好。
“春雨,一会儿你也拿上八个,带回你家去,让你娘和小弟小妹尝尝。”
林何氏虽然没有大夸陆春雨,却是主动让出八个月饼来。
陆春雨一听自然是立刻应了,心想也好,这样到家里也不用再做,今天实在做得太多,她都嫌累。
村里杂货铺就有油纸卖,他们早就买了一叠回来。
这时候就林玉璜和林玉璋上手,每八个月饼包上一包,再拿细麻线绑好,就和外头卖的瞧着像了。
田家人多,分了两包带去。
何家人更多,还有易家也会来,加之还要住一晚,因而,林何氏拿回去的可是好几包,得拿竹篮提了。
陆家人少,分到一包也不错。
陆春雨可不敢计较多少,得到这一包已很开心。
当然他们成亲后头回在节下回娘家,因而,除了自家做的月饼,还有一大包红枣、一小包莲子、一小包芝麻。
都是满月宴时一并采买的东西,剩下很多都留着呢,这时候走亲戚就好打包做礼了。
陆春雨和林玉璋不急着出门,其他人都远,他们却不用出村子。
他们在后头收拾好了厨房,这才重新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把大包小包装进小背篓里这才出了门。
却是先到村口买了两根排骨、两斤五花肉、一块豆腐和一条鱼,这才去南坡。
陆家,陆方氏买了一只鸡,摘了几个小菜,还有小半个陆三爷爷家送的秋南瓜。
却不想陆春雨和林玉璋还买了这么多菜,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娘,今天过节,咱们平时可以节俭,今天还是好好吃一顿吧。”陆春雨看娘的表情就知道娘在想什么了,也是无奈,连忙劝道。
她有种不太好的感觉,她身为陆家长女,爹又不在了,娘虽然也在依靠着她,却不如小弟小妹来得那么坦然。
从她成为冲喜娘子开始,娘就总是在担忧这个、忧虑那个,好像生怕连累了她一样。
尽管她说过,她是林家的救命恩人,林玉璋又极护着她的,让娘不用担心她在林家的日子。
可娘就是放心不下,不知道是不是她年纪太小,家里又弱势才让娘没有安全感还是怎样。
还好娘也听劝,虽然总怪她花钱大手大脚,但也不会直接将她拿来的东西拒之门外。
把菜和林家准备的礼都放到了厨房里,他们就去打开纸包拿出月饼来吃。
见是月饼,陆志安和陆明月都是眼睛一亮,这可不是他们随便能吃到的东西,不过是见别人吃过罢了。
但几年前爹还在的时候,他们却是尝过的,因而如今又能吃到,便很是欢喜。
陆春雨和林玉璋在家时分吃了一个,这时候就不肯再吃。
知道是自家做的,陆方氏也就没有勉强了,她也好久没有吃过月饼了,这热腾腾、香喷喷的月饼,她以前也是做过的。
吃着月饼话着家常,又说到积攒的一筐小布偶。
陆方氏便道:“这个送绣庄或是别的铺子怕是不好卖,毕竟也是头回生意。不如找个上集的日子,去街头摆摊看看。”
陆春雨听后没有反对,却是想了想才说道:“娘,那就先攒货吧。”
“反正是布头,成本低,现在咱们家也不缺钱过日子,不如等年关时再拿去试试。”
她前晚睡觉前还捏着起针茧的手指,叨咕着这次绣完之后要歇一个月,然后就说到了若是不绣花又不能给人治病时,再找什么赚头好。
林玉璋说到他下次去书局继续问问,若秀才抄书反而没优势,那他就换一家,隐瞒了秀才身份再找。
陆春雨却摇头,脑中灵光一闪,就说抄书还不如写对联到街头卖呢,自古穷书生都爱卖字卖画,帮人写信甚至还有读了杂书摆摊算命的呢。
这话题就扯开了,最后林玉璋也只能接受写对联一事,而对联最好卖的时候自然就是年关前呀。
镇上人采买年货,给家里写几幅春联、几张福字,贴在门上图个吉祥和喜庆。
这个买卖自然是最稳的,当然写的人也不会少。
而他们住在村子里,哪有镇上读书人更方便赚这个钱?
但陆春雨觉得,只要做有准备的人,就总有机会找上他们。
因此,可以先写好对联。
她甚至都想好了,先从对联纸张上抢占优势,再从对联内容上展示一个秀才的实力,到时不摆摊,沿街叫卖也行。
尽可能为自己争取优势,就不怕没生意。
因而,到时他们一起去镇上,一个卖写好的对联、一个卖攒下的小布偶,应该是大有市场的。
甚至还可以做一些针线,比如福字鞋袜、遮手袖笼、风雪天里保暖的护膝,都可以攒一些货,到时拿背篓装着,就沿街叫卖,好过摆摊守株待兔。
听她说了一通生意经,陆方氏听得直笑,便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