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就该扩张,现金只有流起来才有意义,这个道理谁都懂。
扩张的方式有好几种,哪一条路线才更适合学而思?
虽然在规划人生的时候,周克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可按照他的计划,本不应该这么快就有钱扩张的,第一轮扩张预定是在开学前后、新一批收入到位才开始的。
奈何天降横财。
学而思扩张的路线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就地扩建。这是最保守、也是最容易的做法。宣传方面不用额外投入,潜在客源也远没有挖到尽头,而且只有一个机构的话,管理起来也方便直接。
问题也有。影响力依然被局限在岭东一中的辐射范围内,其他地方也只是耳闻周克,而不得见其人。而且在一个分部堆叠资源,边际效益只会递减。
第二种——新建分校。这是最激进的做法。名声能够一下子铺开去,辐射范围就囊括了几个分校所围成的地域,资源利用率也明显有提高。而且,建立分校,对于新领导班子能力的培养是最有利的。
坏处也很明显,主要是宣传费用也水涨船高,而且多地多部门沟通对于初创企业来说也是个问题。此外,步子跨得太大,本身也很容易扯到蛋。
第三种——收购或者合并。这种方法相比于建立分校,在操作层面上会方便不少,效果也不差。至少客源、师资、宣传等体系本身是完整的,周克只需要在管理层上操刀,就可以迅速整编出新的“分校”。
这种方法成也速成,败也速成。原有体系整合进新体系,肯定是有摩擦的,轻则运转不畅,重则山头主义,这些后世周克听说得多了,而大刀阔斧改革,肯定又会带来新的问题。
而且,收购或者合并,要么付钱,可学而思也没多有钱;要么付股份,可对学而思的光明未来心知肚明的周克,也不太情愿。
按照周克的原定计划,在收到新一批学费之后,是要在岭东的另外几个学区房附近新建分校,先把基本盘拓展之后,再考虑扩建或者收购来巩固局面。
可现在有点儿小钱了呀!该把扩张提上日程了。
周克更倾向于第二种,试错成本低,反正输得起,不试白不试。
而且也是时候给程皓灌经验值了,以后用得着他独当一面的机会多了去,先从小机构开始练手吧。
至于吴叙梦嘛,按照平时两人的闲聊,她对于商业版图的开拓并没有什么兴趣,反而更像是一名真正的老师,以提高出品课程的质量为乐趣。
还真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周克如此腹诽着。那就还是让她在总部给课程把关好了。
…………
…………
夜深人静,只有一个人在的房间。
自从新建了三大部门之后,周克又在同一栋楼新租了一间大房间作为总部办公室,于是一间老办公室就被改建成了休息室。
美其名曰休息室,其实也就沙发、电视、报纸、杂志、水果、零食。
还有几个地铺。
嗯,没错,疯起来的时候,周克、以及一些主管员工,连家/宿舍也没时间回。
周克整个人瘫在沙发上,一张做了许多标记的岭东市地图摊开在周克的腿上,一只手指在上面指指点点。
本来,周克是打算在其他几所重点高中的学区房旁边建分校的。但是,在观察地图的时候,他才忽然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关乎学而思基本盘的问题。
为什么非得跟“高中”过不去呢?
一开始把目光定在高中生身上,是因为还没高考,自己什么名气都没有,只能考虑用那十多本高中阶段的笔记来变现;
可现在自己是三项状元,就算放屁也有很多焦虑的中产家长凑过来闻。这批家长恨不得把自己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所有经历都挖出来,让自家孩子模仿。
那何必把自己的受众局限在高中生身上呢?
看来,深谋远虑,会让目光会被禁锢到预设之中。
原本以为稳健的操作,反过来让自己陷入到了片面的视野,而忽略了实际情况与预设条件的差异,还是用老计划去应对新变化。
这次教训,值得自己铭记。
思路一下子打开,周克感觉豁然开朗。所有的(有钱人家的)中小学生,都是学而思的潜在客户。
那么,分校的建立地点也就呼之欲出了。不是重点学校附近,而是直接一步到位,推到星湖城附近。
星湖城,是岭东近年来扎堆新建的小区中,最高档的一个。这个小区两公里范围内,在读中学生至少有三四万个。
那么,星湖城分校,未来必定成为学而思在岭东规模最大的分校!
当然,分校新设初期,还是只招收高中生,步子大扯着蛋是万万不可的。
至于设想中的初中课程方面,目前学而思毫无根基,这次连笔记和整理都没有,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准备。新学期招生肯定是赶不上了,能赶上期中考都是万幸。
…………
…………
确定了地点,接下来是星湖城分校各个部门的人员抽调。
负责人,程皓当仁不让。
分校的管理机构暂定还是叫秘书处,由程皓火线提拔几个信得过的组成。
讲师方面,每个学科至少要安排一个人过去,把架子搭起来再说。人肯定还得再招,岭东大学这边、羊城大学城那边,都得加大力度挖人了。
学科教案与专题课程方面,收益于学而思“教学标准化”的理念,这些教案几乎可以立即用于新学生,只需要由各个学科负责人,或者吴叙梦和周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难度上、知识面上的微调即可投入使用。
杂工周克也不打算新招聘了。留下来的那些正式工一分为二,每个人分别升任各自小组的组长。至于组员?都是直接由劳务派遣公司送来。换句话说,除了骨干,都是临时工,只不过不用背锅。
培训部门新分校也不必组建,完全从总部派驻过去。总部的这批培训师,刚接受完“培训培训师师”周克的培训,这一次将是他们第一个培训任务,也是周克对学而思造血机能的一次检验。
至于象征着学而思未来的技术部门,录像、软件、网络、美工完全不需要重复劳动,直接把成品带过去就是了。唯一需要忙活的就是课件组,他们需要根据前面课程的微调,对课件也作一定的调整。
总的来说,新设一个分校,事情比周克当初白手起家容易多了。学而思流畅运转中的总部,就是新分校最大的依仗。
这也是周克“教学集团化”战略,最明显的一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