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后半晌,就有县衙来人,找杨连交割三百亩义田给慈幼庄,来人随身还带着一张公文,一枚大印,县衙委任杨成为乡正。
按照当时朝廷官制,一村有一位保正管辖;
一里路远近,委派一位里正管辖;
十里路远近,委派一位亭长管辖;
百里路远近,委派一位乡正管辖;
正好南云山在本地乡官的管辖之下。
杨连正在发愁,如何把南云山,贼寇巢穴的几万石粮食,运回村里来。
一看这卷委任文书,心中大喜,这真是久旱逢春雨,来的太及时了。
急忙纵马,赶到乡使办理公文的古镇,向乡正管辖下的所有村镇,传下檄文。
大意就是,今有南云山强人被全部清剿,为了抚恤被强盗烧杀而失去亲人的孤寡老幼,特在普渡村兴建慈幼庄。今南云山匪巢有粮食若干,望各村镇家有马车的人家,都前往南云山搬运粮食,运往普渡村,建造慈幼庄,同时号召地方大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修建慈幼庄,积德行善,功德无量。等等。
一时之间整个四府八县,传遍了这个好消息,前往南云山帮助拉运粮食的马车是络绎不绝。
周围四府八县的衙门,也发送来大批的钱粮,支持杨连这一义举。秦州府衙门也送来了纹银五千两,粮食一万石头,秦州都监也派官兵送来纹银五千两。
杨连一见是喜出望外,自己掏银两在三百亩义田附近,又买下三千多亩良田,供以后慈幼庄的吃喝用度。
又请周围十里八乡,德高望重,识文断字的几位长者,共同掌管慈幼庄,杨连自认为庄主,下设了几位掌管钱粮,建造屋宇等头头脑脑。
这些天下来,不断有四府八县的乡绅,送来无数的金匾,上面写着除暴安良、救民于水火等等,不一而足。
话说杨成回乡后,免不得备上四节八礼,走访乡邻亲戚,眨眼间已经三个月过去了。
杨成每日里敬奉杨母,以尽孝道,对兄嫂礼敬有加。孩子根本轮不上杨成插手,杨母和少夫人平日里,爱不释手,一时半会都舍不得身。
这一日,京城突然来了兵部军令,边关军情紧急,命杨成火速进京面见当今圣上,听候调令,领军出征,不得延误。
杨成看着手中的令箭,沉思不语。这时家人们都围在杨成周围,杨成苦笑一下,军令不可违,家园虽好,不是英雄豪杰久恋之地,大丈夫就当为国尽忠,保家护国。
对母亲和兄嫂说道:“京城兵部紧急下令,命我火速归京,领军出征。国家事是大事儿,我今日收拾一番,明日就去京都。”
杨母流着泪微笑着对少夫人说道:“今晚摆筵,给杨成践行。”
“是母亲。”少夫人恭敬的答道。
转眼间到了第二天上午,家人们正在给杨成准备行装。
家人突然来报:“本县县令来见。”
杨成命家人,去把县令带到客厅相见。
县令吴通来到客厅,见到杨成,正襟危坐在大厅之上,忙疾步上前见礼:“下官天安县令吴通,见过都统制大人。”
杨成淡淡的答道:“吴县令,免礼平身,不知今日来到鄙处,有何见教?”
吴县令行过礼,恭恭敬敬的答道:“回禀统制大人,今日一大早,下官接到刺史谕示,统制大人卫国辛劳,朝廷有令,命大人今日返京,刺史大人命我速速来到贵府,帮着大人安顿一家老小,和未处理完的事务。”
杨成微笑道:“刺史大人和吴县令有心了。”
吴县令转身向着主坐上的杨老夫人,躬身行礼:“老夫人安康。”
杨母急忙起身回礼:“县令大人僭越了,请大人上座。”
回首命丫鬟上茶。
杨成心里明的跟镜似的,这是兵部怕自己耽搁行程,特命刺史和县令来催促自己,早日动身,自己今天如果不动身上京,只怕今日晚上吴县令就会在杨府住下了,明日一大早刺史就会上门来见礼。
嘿嘿,看来边关军情十分紧急,刻不容缓啊。不由得长叹一口气。
转身向老母亲跪下道:“今日孩儿,又要远离娘亲,奔赴边关,报效国家,此一去山高路远,就不知何时才能回家孝顺老娘了,望老娘保重身体,待孩儿边关平乱,旗开得胜,再回家孝敬母亲。”
杨母流着热泪答道:“孩子你放心去吧,我身子骨还很结实,无病无灾,你不用担心。我那小孙子,自有我和你嫂子照料,你更加不用担心。反倒是你要小心在意,两军阵前刀枪无情,多加小心。娘盼着你早日回还。”
杨成连磕了几个头:“母亲放心,我一定留神小心。”
来到院子里又和哥嫂洒泪而别。
杨成心里明白,这一走,没有个十年八载,是回不来了。
从嫂子手里接过二郎,抱在怀里,看着孩子那粉红色小脸蛋,轻轻亲了一下。又紧紧的搂了搂。
转身出了大门,接过下人递过的马缰绳,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请推荐,请关注,请收藏,万分感谢您,您的大力支持,就是我创作的动力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