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腿肉250克,黄酒、姜、葱等。将狗腿肉洗净,切成块,开水浸泡2小时,去浮沫,加少许清水,急火煮开,加黄酒、姜、葱等调味,文火煮30分钟,再加醋、酱油、白糖,分次食用。冬天服用更佳。可补中益气、温肾助阳,用于肾阳虚型腰肌劳损、腰部冷痛、四肢不温。
其他疗法治腰肌劳损:
1. 推拿疗法
取部位及取穴: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八髎、秩边、委中、承山及腰臀部。
第一步,循经按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一侧,先用滚、按揉法沿两侧膀胱经由上而下往返施术3—5遍,用力由轻到重。然后用双手拇指按揉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八髎等穴,以酸胀为度,并配合腰部后伸被动运动数次。
第二步,解痉止痛法:医者用点压、弹拨手法施术于痛点及肌痉挛处,反复3—5遍,以达到提高痛阈,松解粘连,解痉止痛的目的。
第三步,调整关节紊乱:患者侧卧位,医者面向患者站立,施腰部斜扳法,左右各一次,再取仰卧位,双下肢屈膝屈髋,医者抱住患者双膝作腰骶旋转,顺、逆时针各8—10次,然后作抱膝滚腰16—20次,以调整腰骶关节。
第四步,整理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滚、揉法在腰臀及大腿后外侧依次施术,往返3—5遍,并点按秩边、委中、承山等穴,然后用小鱼际直擦腰背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最后用五指并拢,腕部放松,有节律地叩打腰背及下肢膀胱经部位,用力由轻到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第五步,辅助治疗:功能锻炼,加强腰背伸肌锻炼,如仰卧位拱桥式锻炼,俯卧位的飞燕式锻炼,早晚各1次,每次各做20—30次。有利于腰背肌力的恢复。
此疗法可舒筋通络、活血散瘀、解痉止痛,用于防治慢性腰肌劳损。
2. 葱白大黄外敷法
葱白30克,大黄6克。将二味捣烂炒热,趁热外敷痛处,每日2次。可缓解疼痛。
【预防与护理】
1. 应当重视避免一些容易引起“闪腰”的动作,如弯腰持重物、多次反复弯腰等。
2. 一旦腰扭伤,必须休息,以防脊柱不断活动干扰损伤软组织的修复。
3.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须保持良好的姿势,经常变换体位,勿过度疲劳。长期坐位的职业者必须保持正确的坐姿。
4. 避免感受风寒湿气,注意休息和局部保暖,节制房事。
5. 加强腰背肌肉锻炼,适当参加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
三、闪腰
【概况】
“闪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急性腰痛,疼痛学上称之为腰脊神经后支痛,还有人称为“非特异性腰痛”、“小关节综合征”、“腰肌劳损”等。多发生于老年人、劳动强度大的工人、农民、久坐的办公人员等。“闪腰”可反复发作,发作时腰骶部疼痛剧烈。腰椎X线检查常常未见明显异常,无明确手术指征。
【病因】
1. 负荷重量过大,强行用力提举重物,超过了脊柱肌肉的负荷能力,肌肉突然剧烈收缩,使肌肉、小关节韧带受累。运动时身体重心不稳,为了维持身体平衡,肌肉同样会剧烈收缩,引起关节韧带和肌肉的损伤。
2. 脊柱过度前屈,突然转体,脊柱超常范围运动而扭伤。
3. 技术动作错误,如直膝弯腰提重物不能有效地发挥髋、膝关节周围大肌肉的力量克服阻力,致使腰背筋膜、肌肉、韧带的负担过重而受伤。
4. 跳远腾空落地收腹过猛,脊柱突然过度前屈,也会使筋膜、肌肉、韧带受伤。
【后果】
此病使患者行动不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给患者带来了无法言喻的痛苦。
【治疗方法】
饮食疗法治闪腰:
土鳖泡酒饮
土鳖虫7个,白酒30毫升。先将土鳖虫用瓦片培干后,浸泡于白酒中,等24小时后去渣取酒。每日3次,重者每日4—5次即痊愈。
其他疗法治闪腰:
1. 按摩法
患者取俯卧姿势,家人用双手掌在脊柱两旁,从上往下边揉边压,至臀部向下按摩到大腿下面、小腿后面的肌群,按摩几次后,再在最痛的部位用大拇指按摩推揉几次。
2. 背运法
让“闪腰”者与家人靠背站立,双方将肘弯曲相互套住,然后家人低头弯腰,把患者背起并轻轻左右摇晃,同时让患者双足向上踢,约3分钟—5分钟放下,休息几分钟再做。一般背几次之后,腰痛会逐步好转,以后每天背几次,直至痊愈。
3. 冰敷法
腰扭伤后1—2天内,最好在疼痛部位做冰敷,以消除肌肉和椎间盘周围产生的炎症。
4. 热敷法
用炒热的盐或沙子包在布袋里,热敷扭伤处,每次半小时,早晚各一次,注意不要烫伤皮肤。
5. 药物外敷法
取新鲜生姜,将内层挖空,把研细的雄黄放入生姜并盖紧,放瓦上焙干,把生姜焙成老黄色,放冷,研细末,撒在伤湿膏上,贴患处,痛止去药。
如果采取以上措施仍不能缓解腰部疼痛,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预防与护理】
1. 患者一定要安静休息,并注意姿势正确。
2. 尽量减轻腰部负担,避免弓形弯曲。
3. 避免久坐不动,勿长时间保持某种姿势不变。
4. 洗脸、拾重物时不要突然弯腰或起身。
5. 锻炼腰部肌肉,提高其柔韧性。
6. 适当运动,避免肌肉僵化。
7. 加强腹、背肌肉锻炼。
8. 多做伸展运动,提高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
四、痛经
【概况】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痛经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
此外,血淤型痛经常表现为行经第1—2天或经前1—2天发生小腹疼痛,待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且经血颜色暗,伴有血块。
【病因】
原发性痛经的原因是:子宫口狭小、子宫发育不良或经血中带有大片的子宫内膜。有时经血中含有血块,也能引起小肚子痛。
继发性痛经的原因,多数是疾病造成的,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盆腔充血等。近年来发现,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时,也能引起痛经。
血淤型痛经的原因,主要是经期受寒或起居不慎、精神刺激等不良因素导致寒湿凝滞、经血排泄不畅所致。
【后果】
痛经每随月经周期而发,痛经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
【治疗方法】
饮食疗法治痛经:
1. 黑豆蛋酒汤
黑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100毫升。将乌豆与鸡蛋加水同煮即可。可调中、下气、止痛,用于妇女气血虚弱型痛经,并可和血润肤。
2. 益母草香附汤
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鸡肉250克,葱白5根。将葱白拍烂,与鸡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饮汤,食鸡肉。用于治疗痛经,并可光艳皮肤。
3. 山楂桂枝红糖汤
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可温经通脉、化瘀止痛,用于妇女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
4. 姜枣花椒汤
生姜25克,大枣30克,花椒100克。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大枣洗净去核,与花椒一起装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汤。饮用,每日1剂。可温中止痛,用于寒性痛经、并可光洁皮肤。
5. 山楂葵子红糖汤
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红糖100克。以上用料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同煎或炖,去渣取汤。宜在月经来潮前3—5日饮用可止痛、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和血悦色,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症。
6. 姜艾薏苡仁粥
干姜、艾叶各10克,薏苡仁30克。将前两味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药汁同煮至熟。可温经、化瘀、散寒、除湿及润肤,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7. 姜枣红糖饮
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可温经散寒,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
8. 韭汁红糖饮
鲜韭菜300克,红糖100克。将鲜韭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后捣烂取汁备用。红糖放铝锅内,加清水少许煮沸,至糖溶后兑入韭汁内即可饮用。可温经、补气,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并可使皮肤红润光洁。
9. 月季花茶
夏秋季节摘月季花花朵,以紫红色半开放花蕾、不散瓣、气味清香者为佳品。将其泡之代茶,每日饮用。可行气、活血、润肤,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10. 红花酒
红花200克,低度酒1000毫升,红糖适量。红花洗净,晾干表面水分,与红糖同装入洁净的纱布袋内,封好袋口,放入酒坛中,加盖密封,浸泡7日即可饮用。每日1—2次,每次饮服20—30毫升。可养血养肤、活血通经,用于妇女血虚、血瘀、痛经等症。
11. 山楂酒
山楂干30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将山楂干洗净,去核,切碎,装入带塞的大瓶中,加入白酒,塞紧瓶口,浸泡7—10日后饮用。浸泡期间每日摇荡1—2次。每次饮服15毫升。可健脾、通经,用于妇女痛经症,并可促进身材和皮肤健美。
12. 山楂泥
完整带核鲜山楂1000克,洗净后加入适量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烂熟,加入红糖250克,再熬煮10分钟,待其成为稀糊状即可。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食山楂泥30毫升,直至经后3天停止服用,此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即可见效。用于治疗血淤型痛经、月经不调。
13. 玄胡益母草煮鸡蛋
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鸡蛋2个。将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再放回锅中煮20分钟左右即可饮汤,吃鸡蛋。可通经、止痛经、补血、悦色、润肤美容,用于治疗痛经。
其他疗法治痛经:
1. 白药填脐法
取云南白药适量加白酒调成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还可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药糊每日换1次,连用2—5日。可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用于治疗痛经。
2. 外敷疗法
药用川乌、草乌各5克共研细末,再用葱汁、蜂蜜调匀,外敷小腹部疼痛处,每敷2—3小时,每日1次。可通经、止痛,用于血淤型痛经。
3. 贴穴疗法
取关元穴、三阴交穴,用半张伤湿止痛膏分别贴于以上二穴,并用拇、食指按压,每天3—5次,药膏3—5天更换1次。
4. 中药足浴法
药用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水煎2000毫升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连续3—5天。
5. 芥糊敷足法
药用白芥子12克,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米醋调成稀糊状,外敷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换1次,还可配合外敷关元、气海穴。
6. 药酊摩擦法
云南白药酊适量,涂于脐下关元穴、气海穴部位,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至腹内时,疼痛即止。
【预防与护理】
1. 注意讲究经期卫生,禁止性生活,加强经期保护,预防感冒,注意合理休息和充足睡眠,加强营养。
2. 经前期及经期少吃生冷和辛辣食物,禁饮酒,少食咖啡、茶、可乐、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多喝草茶或棱檬果汁及热牛奶。
3. 消除对月经的紧张、恐惧心理,解除思想顾虑,心情要愉快。可以适当参加劳动和运动,但要注意休息。
4. 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体质虚弱者。可以练习瑜珈、弯腰、放松等动作有助改善经痛的问题。还应注意改善营养状态,并要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5. 保持温暖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令紧张的肌肉得到松弛。
6. 常洗温水浴,有条件者可选择泡温泉,在水中加入香薰洗液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
肾感觉不适时常见的小病
一、遗尿症
【概况】
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膜)、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中医认为遗尿症可分为:肾气虚寒型、肺脾两虚型、肝经湿热型三种类型。
肾气虚寒型:症见自幼睡中经常遗尿,甚至一夜数次,小便清长,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腰酸腿软,记忆力减退或智力较差,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或沉迟。
肺脾两虚型:睡中遗尿,尿频而量多,尿色清,伴自汗,面色苍白,少气神疲,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