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羡。品茶的赞美诗,历史上最有名的要算茶圣陆羽的《六羡歌》。诗云“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茶圣陆羽为中国茶叶贡献出毕生精力,他视功名富贵如敝屣,而将一杯西江净水珍若拱壁。全诗情真意切,回环复沓,思绪缠绵,表现了茶圣高洁的情操,以及热爱茶叶的倾羡之心。
评价。嗜茶人根据品茗的亲身感受,以不同的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有的人将茶比做美酒“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有的将茶比做故旧友好“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有的将茶比做芬芳四溢的香花“入山无处不风翠,碧螺春香百里醉”;有的人甚至于世无求,只求终生与茶相伴“平生于物元无取,消受山中茶一杯”。
人的审美感受,不是西方一些美学家所说的是什么“神的赐予”、“神灵凭附”,或是什么“生理本能”,也不是一种单纯的生理快感和审美现象自然属性的直观反映。它是对客观审美对象一种特殊的能动的反映。美感是主客观的统一,是审美对象的主观映象。
品茶是人们运用审美力对茶之美进行欣赏和联想,进入美的境界中去,是中华民族高洁清雅风格的体现,是艺术生活的结晶,是精神文明的奇葩!
3.日本茶道
所谓“茶道”,它的意义何在?从何而来?人们甚感兴趣。日本茶道历史悠久,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变化。由于煎煮冲泡茶的习惯方法和使用茶具、器皿的不同,在民间形成许多格式化的茶道。历史上,日本佛教界把坐禅的饮茶方法,规定一定仪式,称为“茶道”。“道”章 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日本人常用茶道招待客人,有一套严格的茶道规矩。一如举行茶道礼仪,所有的茶具也颇为讲究,古香古色,别具一格,使人产生幽雅、宁静之感,人们不仅品尝名茶的色、香、味,而且欣赏环境和茶具艺术之趣,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茶道仪式内容还可以分为庆贺、迎送、叙事、叙景等不同内容、不同方式,流派很多,但都大同小异。茶道是日本人民生活中的一束绚丽的花朵。
(1)日本茶道的孕育
在茶叶发展史上我们知道日本的茶叶是从中国传入的。
我国古代茶与寺院、茶与佛教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国唐、宋时代是茶叶大发展时期,特别在寺院中,实行“戒酒”,提倡饮茶,饮茶坐禅,提神、消滞、清心修行。正如陆羽《茶经》说;“茶味至寒,最宜精行修德之人。”《茶经》记载了当时寺院和上层社会中的“煎茶敬奉”等仪式,宣传茶的功效和修心的精神道德,章 近江、丹波,播磨诸国(今京都、滋贺、兵库一带)种茶,每年献茶进宫,并在朝廷内专门设立了“制茶所”掌管茶叶。可见日本得到中国茶叶种子,发展了茶叶生产,在宫廷寺院推行了中国式制茶、煮茶、饮茶方法。日本人民具有勤劳好学、进取心强、又善于创新的民族特点,在我国茶叶的影响下,加以民族化的创新,形成了所谓“茶道”,这与我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是日本“茶道”的孕育时期。
(2)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时(960-1279年)茶叶生产日益扩大,民间饮茶、制茶方法日益创新。章 饮茶方法都前后传入日本。目前日本还保持中国蒸青“碾茶”的生产特点,生产高级的“抹茶”。方法是将茶叶(鲜叶)蒸热后,稍加揉捻,直接烘干,再用机械搓成粉末,拣去茶梗,制成“抹茶”。因此保持了茶叶本来的真香、真味、真色,饮之清香味醇,色泽翠绿艳丽。比较著名的产地是京都府宇治市小山园的“抹茶”,曾获得日本国茶叶评会农林大臣奖赏。
日本举行茶道仪式时,就是采用高级抹茶。古代制造这种抹茶,是用“茶臼”碾成粉末的。这种“茶臼”上雕刻着梅花和狮子浮雕。梅花在我国,人们把它视为春天的使者,而梅花花香清幽,情调雅致,闲寂风趣,有助诗兴。这种茶臼,日本茶叶界认为是重要的传统茶具之一,十分喜爱。日本人称之为“唐物茶臼”。从茶石臼上反映了中日两国人民的茶文化交往的悠久历史。
日本荣西两次到中国浙江留学(1168-1187年),回国后着手写作《吃茶养生记》上、下两卷。这本书是日本最古的一部茶叶专著,比陆羽《茶经》晚 400多年。荣西还认为:茶叶生产之地,具有自然之美,人情之美,茶叶又是一种美的享受。他对茶叶的倡导,极大地促进了当时日本茶叶生产的发展和茶叶的饮用。这是发扬“茶道”的精神因素之一,因此荣西被誉为日本的“茶祖”。
继荣西之后,明惠上人(1173-1232年)对日本茶道兴起,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当时日本寺院中已有饮茶“三德”说法 (一德是坐禅通晓不眠,二德是满腹帮助消化,三德是可以抑制性)。而明惠上人,提倡饮茶“十德”即:一、请佛保护;二、五脏调和;三、敬孝父母;四、烦恼消除;五、寿命延长;六、睡眠自除;七、息灾延命;八、无神随心;九、请天保护;十、临终不乱。这“十德”与我国唐代刘贞亮饮茶“十德”有所不同,其中有一些迷信糟粕,缺乏科学,是在当时历史条件及宗教角度下产生的。但是对提倡饮茶一点仍起到很大作用。这是形成日本茶道的重要时期。
(3)径山茶宴与日本茶道
宋时由于径山(今浙江省余杭)茶宴名震中外,日本禅师慕名而来,比较出名的有圣一国师,南浦、昭明、明惠上人等僧人。径山又是著名茶区,寺院里饮茶之风很盛行,而且有一套规矩,常以茶为待客的珍贵礼仪,设“茶宴”招待。所谓“茶宴”:僧客团团围坐,边品茶,边谈道论德,边议事叙景,还有对各种优质茶叶鉴评的“斗茶”竞争游戏;还有把粉末茶用开水冲泡调制的“点茶法”。南浦、昭明到径山寺不仅学习佛经,而且带回了径山茶叶和饮用方法,把“茶宴”、“斗茶”、“点茶法”传入日本,广为传播。据《类聚名物考》记载:“南浦、昭明到余杭径山寺浊虚堂传其法而归,时文永四年。”又说:“茶道之起,在正元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适入”(即1259-1268年间)。《续视听草》和《本朝高僧传》都指出:“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最近日本出版的《茶叶技术研究》,同样也讲到这段情节。自此可见,径山“茶宴”与日本“茶道”有直接关系。为日本茶道丰富了内容,使之从酝酿阶段发展到“茶道”的兴盛时代。
弁丹(丹尔圣一)于1235年也到了我国浙江余杭径山寺,他在那里住了六七年之久。1242年回家带了径山茶叶种子和径山茶的“研究”传统制法回去。今天日本静冈市安培川藁科川出产的“安培茶”(后改为“本山茶”)中,在大正五年“茶叶组合中央会议所”举行的日本全国第一次制茶品质评议会上,有静冈县清沃村山筑地光太郎生产的玉露茶,荣获一等一级奖赏。日本茶业界,至今还悼念700年前的弁丹,公认这是弁丹到中国传入茶叶种子和制茶方法的恩德。真有“饮水思源”不忘恩德的人。
1500年,日本千利休禅师,把“茶道”从上层社会进一步扩大到广大民间,加以宣传普及,日本人民把千利休誉为茶道匠祖。在珠光时代、武野沼鸥时代、利休时代,不同时代的精神含义,形成不同的流派。
(4)现代日本茶道的表演
现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积不大的“茶室”中举行。茶室一般三间小屋,清雅别致,室内摆设珍贵古玩,名人书法,引人注目。茶室中间放着供烧水的陶炭炉(风炉)、茶锅(茶釜)。炉前排列着茶碗和各种饮茶用具。
“茶道”开始,友人到达时,主人已在门口敬候,一待坐定,先捧出甜点,送给客人品尝,然后在炭炉上开始煮水,把“抹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后,由主持仪式者按一定的规程顺序冲沏,依次递给客人品饮。点茶、冲茶、递接、加水、品饮都有一定的方式。品茶时要吸气,并发出“吱吱”声音,将茶喝尽,用大拇指和纸擦干净茶碗,仔细欣赏茶碗。日本茶道非常讲究茶具,有的选用历史珍品、贵重的瓷器,欣赏茶碗后,把茶碗放在自己的面前,连声赞美“好茶、好茶”,表示敬意。女主人宽慰地点头一笑,将茶碗端走。礼仪完毕,女主人跪在茶室的门侧送客,客人致谢。整个茶道贯串了“和、敬、清、寂”四种精神。为了继承茶道精神,日本现有支部130多处,培养大批茶人。一碗绿茶虽小,但它是人们心灵的绿洲。
4.韩国茶礼
韩国的茶文化,是韩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茶礼基本精神是“和、敬、俭、美”,体现了心地善良,以礼待人,俭朴廉政和以诚相待。
每年5月2 5日为韩国的茶日,主要内容有传统茶礼表演,成人茶礼和高丽五行茶礼,陆羽品茶汤法等。
成人茶礼是韩国茶日的重要活动之一。韩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家庭和社会都非常重视礼节。韩国注重用儒家传统培养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人的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成人茶礼是通过茶礼仪式,对刚?向宾客致礼,主持人致成年祝词,进行献茶式,成年合掌致答辞,成年再拜父母,父母答礼。
高丽五行茶礼是韩国为纪念神家氏而编排出来的一种献茶仪式,是高丽茶礼中的功德祭。表现的是向茶圣炎帝神家氏神位献茶仪式。唐代陆羽著有《茶经》,被人称为茶圣,茶神。高丽五行茶中的五行是东方的一种哲学,五行包括五行茶道(献茶、进茶、饮茶、吃茶、饮福),五方(东、南、西、北、中),五色(青、白、紫、黑、黄),五味(甘、酸、苦、辛、咸),五行(土、木、火、金、水),五常(信、仁、仪、礼、智),五钯茶(黄茶、绿茶、红茶、白茶、黑茶)。
5、形形色色的饮茶习俗
(1)新加坡的肉骨茶
凡是到过美丽的“花园之国”——新加坡的人,无不交口称赞它的各种风味小吃:品种多,烹技精,味道美,尝过一次还会想去第二次,特别是肉骨茶。据说,到了新加坡,一定要吃一次肉骨茶,从世界各地来到章 酱油、盐、醋等;在吃肉骨头的同时,必须是福建特产乌龙茶,有水仙、铁观音等名贵品种,任凭顾客选择。其二,茶具须是一套精巧的陶瓷茶壶和小盅。其三,要有“功夫”。每桌旁边有一壶烧开的水,头遍冲水要倒掉,称为“洗茶”,第二遍才敬客;斟茶时要不起泡沫。大家围在桌旁品尝,有说有笑,有时饮这么一次竟要花半天功夫,所以也称“功夫茶”。
早期,肉骨茶是新加坡的码头工人和人力车夫体力劳动者享用的一种美食,用大碗盛,既可饱肚又可解渴。而现已成为新加坡各阶层人们喜食的小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