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河浩浩来天际,别络分流号汉渠。
万顷腴田凭灌溉,千家禾黍足耕锄。
三春雪水桃花泛,二月和风柳眼舒。
追忆前人疏凿后,于今利泽福吾居。
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朱旃所写的诗句。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旃被封庆靖王,就藩宁夏。由于他虽出身官宦之家,从小却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因而熟悉农村生活,对水利尤为关心,每年仲春督修河渠,倡种粮麻,励垦荒野,遍植树木。深得民意。农夫获黄河灌溉之利,丰衣足食,称庆靖王“泽及黎民,恩如西山”。
“汉渠春涨”选自《嘉靖宁夏新志》,此诗是明代《宁夏八景》诗之一。其余七景为:“官桥柳色”、“贺兰晴雪”、“黄沙古渡”、“灵武秋风”、“月湖夕照”、“梵刹钟声”、“黑水故城”等。诗中的“汉渠”,实称“汉延渠”。据《宁夏古诗选注》一书注释:为秦时所开,名“北地西渠”,汉唐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故称“汉延渠”。渠口开凿在青铜峡北侧,流经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四地入惠农渠。全长210公里,历经裁弯取直,为119公里,溉田3150多顷,它和黄河以西的唐徕渠、惠农渠、大清渠称为河西四大古渠。近年来关于汉延渠的开挖时间说法不一,但多数古籍认为秦时所开。也有把黄河以西的汉延渠和黄河以东的汉伯渠(汉渠)混为一谈,其实河东汉渠是指汉代在青铜峡东侧开口的汉伯渠,流经吴忠至灵武全长21公里。这在《宁夏风物志》和《宁夏区情》两书中都有详尽的描述,我区著名水利专家吴尚贤先生在《宁夏文史资料》中,对此也有精辟的论述。
“汉渠春涨”一诗高度赞美了汉延渠给两岸人民带来的富庶景象。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大渠两岸冰消雪融,到处呈现着生机勃勃的景象,黄河水浩浩荡荡地从黑山峡流了过来,注人了大渠,这丰腴的膏壤,加上勤劳的耕垦,灌上了水,种上了稻麦糜谷,年年获得丰收。昔日“地近荒漠”的宁夏平原成了一片“谷稼殷实。牛羊塞道”的高原绿洲;沟渠纵横,流水潺潺,杨柳吐翠,桃花灿灿,牧草莹莹,莺歌燕舞,古渠两岸堤121千计,喷涛溅绿,绣壤连畦,“塞北江南”名不虚传。难怪诗人黄图安那样赞道:“塞北江南名得旧,嘉鱼早稻利同登。”生动揭示了“天下黄河富宁夏”这样一个主题。
更有明代尚书王逊,在宁夏观看了引黄灌溉的情景,引吭高歌,触景生情地挥毫赋诗《汉渠春水》,诗日:
昆仑为古灵,作水注黄河。
大汉为渠久,中原块处多。
瞻天悭夏雨,谪戌赖春波。
岁岁丰糜粟,宜闻击壤歌。
诗中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强调了昔日的“黄河百害惟富一套”,富了宁夏河套平原800里平川。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社稷大地,有的地方夏天干旱无雨,颗粒无收,有的地方(黄河下游)、常常决口,人喂鱼鳖。然而在宁夏,由于黄河灌溉之剩。年种年收,五谷丰登,百姓唱着安居乐业的歌,庆祝这美好的年成。诗人高度地赞颂了汉延渠给两岸人民带来的恩泽。
一一二清代宁夏诗人王都赋也在《长渠流润》一诗中,讴歌了黄河之水是造福宁夏农业的命脉,汉延、唐徕、惠农三渠对宁夏人民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富饶美丽的引黄灌区是西北最受益于黄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