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靖远至宁夏石嘴山一带的黄河水湾里,有一种特有的珍贵鱼类,叫鸽子鱼。
鸽子鱼属鱼类鲤科,体窄嘴尖,头小腹大,背部隆起,用“粘网”捕捉,当其“粘”上网后,乍看,形状酷似落在树枝上的鸽子,因此被命名为鸽子鱼。鸽子鱼全身淡红、鲜艳,鳞泛银白色光泽,有的呈金属光泽,色似铜,谓之“北地铜鱼”,宁夏人叫“沙嘴子”、“尖头水密子”、“黄头鱼”等。
鸽子鱼生活在中下层水流中,喜在缓流多砾石处游动,有群体性。秋后水温下降,退至下游寻觅深水处或岩石下潜伏越冬。春天转暖,水温上升,开始向上寻找产卵期散浮,不群集,不摄食。鸽子鱼具有强烈的“洄游性”,平时在较深的下层水域中定居,很难捕捞,只有等到7、8月份,黄河洪水季节,河水猛涨,黄水滚滚,泥沙充塞鱼鳃,使其窒息,漂浮于水面上,呛昏了像死了一般。欲称“打混鱼”。
鸽子鱼肉嫩少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有高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提气补虚、滋阴补肾之功能,是老弱病残者的滋补佳品。清蒸后的鸽子鱼,醇香扑鼻,鲜美可口。宁夏流传有“天上的鹅肉地上的鸡,水里最香鸽子鱼”的俗语。举办筵席,常用鸽子鱼醒酒,效果甚佳。清朝还专门在宁夏中卫、灵武,甘肃的靖远、景泰等地设立为朝廷进贡的“官鱼”,限令地方官员按期差人奉鱼进京。那时民间还常把鸽子鱼用红布条一扎当成贵重礼物赠送亲友。一对每条一斤重的鸽子鱼可以换一件上等滩羊二毛裘皮,价值相当于今日的百元以上。
说起鸽子鱼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早先在宁夏中卫县的香山峭壁岩洞里,住着不少红鸽和白鸽。有一年,连天暴雨,黄河发了大水,眼看庄稼被水淹没。正在这时,千万只鸽子往回衔麦穗,以储粮度日,它们把麦穗藏在高山岩洞里。第二年水退之后,农民种庄稼没有种子,愁得叫苦连天。有一只白鸽和一只红鸽,便悄悄地把麦穗衔给了农民。当白鸽和红鸽衔完最后一趟的时候,被鸽子首领(鸽鹞)发现了,连忙追击,两只鸽子被迫得走投无路,便一头冲进黄河水湾里。它们的后代就是今天的鸽子鱼。
鸽子鱼生长缓慢,长两三年,体重才能有500克左右,体长30厘米。采用民间传统方法烹制而成的“清蒸鸽子鱼”、“清炖鸽子鱼”以及“葱油鸽子鱼”,清爽雅致,鲜嫩味香,食者无不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