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花开红艳艳,佳人染得指头丹。回族姑娘爱海纳,个个都是麦尔燕。”这是流传在宁夏回族地区的“山花儿”,歌调形象而又生动地赞美了回族姑娘与海纳的不解之缘和她们追求美的良好心态。
海纳,俗称“指甲花”,芳名叫“凤仙花”、“金凤花”、“小桃红”、“旱珍珠”和“好女儿红”。据史料记载,海纳原是波斯语的音译,唐代大批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地区传教经商,作为观赏花朵和美容药物的海纳于是传人中国。宋代段公路在《北户录》一书中说:“指甲花,细白色,绝芳香,今番人种之。波斯人移植中原。回回妇人做染指料。”同代史学家周密在《癸辛杂识续集》中更有详细具体的记述:“凤仙花红者用叶捣碎,入明矾少许在内,洗净指甲,然后以此物敷上,用片帛缠定过夜。初染色淡,边染数次,其色胭脂,洗涤不去,可经旬,今回回妇人多喜之。”回族是最爱清洁、最爱美的民族。回族姑娘更爱美,她们经常尽量把自己打扮得俊俏出众一些。明代诗人翟佑在《红甲》一诗中维妙维肖地描绘了宫女用海纳色染指甲的动人情形,诗日:“金盆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瑕。一点愁凝鹦鹉啄,十分春上牡丹芽。娇弹粉泪抛红豆,戏掐花枝绛红霞。女伴相逢频借问,凡回错认守宫纱。”美人用海纳染红的玉指弹琴,舞动的玉指,就好像飞落的花瓣,韵味无穷,耐人寻味。
海纳是回族姑娘追求美的象征。相传,唐朝时候,唐王请来三千西域回回兵,帮助平叛。战争结束后,唐王为了感谢回回兵的搭救之恩,便留他们在中国,同时给他们纳了亲。纳亲的那天,唐王怕丑俊难配,便给所聘少女头上均搭一块红布,遮住颜面。有一位名叫凤仙的姑娘与另一位名叫尹思麻的回回军官早有情意,约会以海纳染红的指甲为记号。回回军官按记号娶了凤仙姑娘。打这以后,回族姑娘和媳妇们都喜欢用海纳色染指甲,希望把自己打扮成美丽贤惠的凤仙姑娘。凤仙姑娘由此改回回名为麦尔燕。
海纳不仅是一种美容原料,而且还是一种中草药物,无论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广群芳谱》都记载了有关海纳的药理作用。海纳的茎、叶叫“透骨草”,种子叫“急性子”。中医认为海纳性味微苦,有小毒,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功效。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说:“凤仙子其性急速,故能透骨软坚,疱人烹鱼肉鲠者,投数粒即易软烂,是其验也。咽喉物鲠,金凤花根嚼烂含咽,骨自下,鸡骨尤效。”宁夏民间用凤仙花的根、茎、叶捣汁或全草人药,或配以其他药物,治疗疮节肿痛、毒虫咬螫、跌打损伤、鹅掌风、灰指甲、类风湿性关节痛、经闭腹痛等症,疗效显著。可以说,海纳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中草药物和花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