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虬髯千古,
又道白眉留芳。
难见荆轲刺秦王,
怎觅国士无双。
一把铁伞惊世,
三只金镖难当。
近世也曾观闯王,
怎奈人走茶凉。
咱们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的乾隆八年的秋天。有这么一天,江南堤工县的县衙前人声鼎沸,万头攒动。那真是人挨人、人挤人、人推人、人踩人、人骂人、人打人!怎么还打起来了?人太多了!挤在一起就碰到蹬鞋踩袜子的,他就打起来了。
今天什么日子,怎么这么热闹?原来呀,就在堤工县县衙的旁边,有一片空地。这片空地能有四亩地大小。按照每年的惯例,秋天么,老百姓手底下的农活都差不多了,都要在这空场听三天大戏!今年也不例外,请来这个戏班子也都是远近闻名。里面都是名角呀?什么花旦呀,老旦呀,老生呀,最出名的是个唱黑头的张生。您别看这张生三十多岁,演包公演绝了!把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老百姓最爱看他演的包公,有很多戏迷,按现在的新词来说叫粉丝,都管他叫“活包公”!张生也是戏班子里的顶台柱。张生这一来,他那些追星族能不来吗?百八十里以外的昨天就到了,大小店房都住满了。能着看张生的拿手好戏,花多少钱也愿意。像那有钱的提前把对面的酒楼、茶馆最好的位置全买好了。坐在楼上一览无遗,可以享受快乐。没钱的呢?昨天晚上露宿街头,吃也没吃好,喝也没喝好。您说就为了看张生的戏,招惹那么多人!做小买卖的也不放过机会,百八十里以外的,全都推着车,担着担也像借这个机会发点财。因此开戏的第一天,就出现了这种人山人海的景象。不光是广场这,不光是舞台前面挤满了。你看那树杈上,门楼上,房顶上,坐的都是人。一个个拔着脖,瞪着眼,盯着舞台,恨不得赶紧开戏。这里不光是张生的粉丝,不光是追星族。另外还有很多人没看过张生演出,光听别人说过如何如何好?今天也打算借这个机会开开眼。
大报条已经贴出来了!今天的主打剧目是什么呢?张生的拿手好戏《乌盆记》。这《乌盆记》一般的都知道:它主要讲述包公到定远县赴任,破获的一起贪财行凶命案。这个故事是包公十六岁在定远县破的一个案子。大伙是耳熟能详呀,尽管有很多人看了很多遍,百看不厌,百听不烦。到现在还有那么句好么,说“生书熟戏听不尽的曲艺”。什么意思呢?听评书您得听新的。看唱戏您得听老的,剧情都知道,台词都懂,听的就是那个韵味,看的就是演员的做派。说起乌盆记,您不陌生吧?这个故事是一个贪财行凶的命案,被后人演绎成经典京剧剧目。包青天断乌盆,上来应该有这么四句台词:“十年寒窗读圣贤,常将铁砚试磨穿,身受皇恩为知县,朝廷王法大于天。”然后包大人命令两位差役将放告牌抬出,然后包大人居中而坐,当差的列立两旁。左边红笔先生公孙策。放告牌一抬出去,才是饰演张别古和刘世昌的演员上场——对这段表演。大多已经熟悉到能一字不差地跟着演员唱一遍,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天下戏迷一般痴”,为了看张生的戏,大伙是急不可耐呀;为了看张生的包公,大伙是望眼欲穿呀。
就在这时候,舞台上的帷幕拉开了,紧跟着,架鼓点响起来了。
台下的人纷纷注目呀:
“大伙别吵吵了!”
“张生出来了!”
“包大人出来了。”
哗!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持续了按现在钟点来说能有五秒钟,台下是一片寂静呀。瞪大了眼睛望台上盯着。就看张生饰演的这个“包公”踩着鼓点上得台来,在公案后面落座。左边坐着红笔先生公孙策,十二名差人分别列立两旁,手拿无情大棍。这位“包大人”把惊堂木一拍,“升堂!”十二名差人高喊:“威-武!”
这时候演张别古和刘世昌的演员就该上场了。可那两演员还没等上场呢,再看演包公那个张生突然喊了一嗓子:“啊!赶紧打鬼!赶紧打鬼!!你是谁?你.你你是何人?为何跪在台上?披头散发浑身是血,你到底是谁!”再看张生抖衣而站,汗流浃背。他这一闹,把舞台上这些演员也吓坏了。心说:“张生这是怎么了,这是?”
“舞台上除了我们也没别人呀?”
他们也感到意外,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张生怎么了?什么东西附体了?真的假的?大伙赶紧都过来;“张生,你怎么了?”
“哎呀,打鬼!打鬼!吓死人也!”说完话张生站起身来往后堂就跑。他这一跑,帽子也掉了,也顾不得饰演的包大人角色了,疯了一样奔后台跑过去,一撩帘子,上面一重,底下一轻,脚下没跟了,一脚蹬空,从后台就折下去了!哎呦!啪!摔到地上了。什么原因?下面是个空场。演员们都在后台休息,该谁上场的时候有几凳台阶。今天张生慌不择路把这事给忘了,一撩台帘一脚蹬空从台上掉下来了,摔的是鼻青脸肿。戏服也破了,腮帮子也青了,颧骨也吐露皮了。后台还有很多演员呢,一看怎么回事?怎么刚上去轱辘下来了?赶紧围拢过来:“张生?”“张生怎么回事?”
“哎呀,打鬼呀,打鬼,吓死人也?”
前台那些演员也都下来了,一看张生吓得这模样,也都问:“张生怎么回事到底?”后台这些人也说:“是呀,演好好的,你们这是怎么了?一个跟头,一个轱辘就下来了。你看这脸摔的,快给他抹点药。”有人给抹上药,旁边的人倒了杯水递过来。张生把水喝下去:“各位呀,吓死人了!刚才我登台了,刚往我桌案后边一坐,我喊了一声升堂,他们威武二字刚一落地,我抬头一看,就在我的桌案下面站定一人!这位头发散乱,弄的满头,满身都是血,头骨好像是裂开了。瞪着眼睛看着我,我问他是何人?他是闭嘴不答。哎呀,吓死人了!”
班主就问呀:“你们也跟他上台了,你们看见了吗?”
“班主,没有。我们没看见。”
“是呀,就我们几个人,哪来的披头散发的呀。还满脸是血,他说的我们心里直嘀咕。”
“没看见呀。”
班主一看完了,这戏今天要泡汤,演不了了。没法演下去了呀,全搅和了。再看这张生不像说瞎话呀?平常他可不这样,演了十多年了,这种事情从未发生。哎呀,今天真邪门了,你说这事有?除了他谁也没看见。没有?看看张生吓得这个样子,能说假的么?真是令人难以琢磨。有些演员把张生扶在椅子上让他好好休息休息。
后台怎么样咱先不说,翻回头来咱们再说前台。听戏的老百姓就等着这儿演包公的演员张生出场,就等着好好欣赏一下这出《乌盆记》呢。没想到张生这一出场,刚演冷不丁这一嗓子,奔后台跑了。转眼之间舞台上演员全都下去了。空了场了,后边老百姓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所以就往前挤!这一下可乱了,前边的有的毫无准备就给拥倒了,转眼间就乱成一锅粥!有的一被拥挤一掏兜钱还丢了!
看戏的这一乱,有那衙门口当差的一看难以控制,赶紧给县太爷送信去了。县太爷姓于,叫于德。于大老爷。要是提起这位于德来,两榜进士出身。在此地为官,口碑还不错。挺受老百姓拥护,于德看今年风调雨顺,老百姓收成还不错。尤其在县衙门前还要唱三天大戏。县太爷自然也高兴,老百姓忙活一年了,就让他们高兴高兴!其实作为一县的父母官也不容易,老百姓要是吃不上喝不上那什么滋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吃饱喝足了,当官的也自然欢喜呀。于大人今天也没事,在书房,命人泡了一壶茶,拿了本书在屋里正看书呢。当差的进来了:“老爷!了不得了!看戏的打起来了!乱了套了!”
“哦?怎么回事?”
“不知道呀。刚开戏没多长时间,好像演包公那个张生疯了!从前台轱辘到后台去了。看戏的不知道内情,一拥一挤,结果乱了套了。大人,您快出去看看去吧。”
于大人一听就是一惊,把书本赶紧放下,赶忙更衣。命大班头刘能,二班头张贵带领差人前去维持次序。要不这么拥挤踩伤人怎么办呢?于大人赶紧把衣服穿好,吩咐升堂!就这样,于德升堂!三班六房的衙役,手拄无情大棍,列立两边。刚刚做好,刘能和张贵进来报告:“老爷,现场已经控制住了,现在人群已经被疏散开了。除了有几个压伤的,其他的没什么大碍。”
“那就好。到底是怎么回事?”
“哎…”张贵施礼:“老爷!据我说知,演戏的那个张生,今天要演曲目叫什么乌盆记。结果刚上戏台,不知怎么的就一嗓子嘴里喊着什么闹鬼了!紧跟着惊慌失措连滚带爬就回了后台了,好像还摔了一跤。老爷您想,他一下台,其他人也演不了了,因此这些人戏台这些演员也跟着下去了。这样一来戏台就空了,老百姓不知何故往前一拥挤就乱了套了。”
“哦。原来如此。正如你们所言,张生疯了?”
“不知道呀,老爷。谁知道是真的是假的?”
“那好吧。你们两个赶奔戏班子,带张生到大堂。”
“扎!””是!”
大班头刘能,二班头张贵带上几个当差的,去找张生!找张生还不快吗,县衙门前就是戏台,到后台跟张生一说,张生敢不来吗!没有半盏茶的功夫,张生就带到大堂!来到大堂张生跪下了:“参见父母大人!”
于德点了点头:“你叫张生?”
“正是!”
“张生,你们作为戏班子就应该好好演戏,今天放着一出戏不好好演,突然装疯卖傻,跑到台下,这是何故?”
“哎呀,大人容禀!”张生往前跪爬了半步:“老爷,张生今年三十四岁,从业戏曲也有十多年了。我们这个戏班子走南闯北,每演一出戏,我们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老百姓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只不过今天小人刚一登台,就见一个全身上下都是鲜血的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