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高奏凯歌,并有着马隆镇守,武帝一直以来悬着的心落下了一半。
另一半悬着的心就在东面的吴国。
孙皓对晋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不管不问,继续进行着自以为好玩的杀人游戏。
每次宴会群臣,都使他们喝的大醉,又设置黄门侍郎十人为司过。宴会散了以后,各自进奏他们的过失。
或有逆视孙皓,或是说话荒谬,没有能逃过的。
重大的过失,立即加以刑杀;小的过失,记录为罪过。或是剥下脸皮,或是挖下人眼。
孙皓每种下一颗恶的种子,就休想得到善的果实。
君臣上下,心意相离。
没人肯为吴国尽心尽力,吴国政局好比脱缰的野马,奔向万丈深渊。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接替羊祜镇守荆州的杜预,为晋国带来了好消息。
与羊祜谦虚的怀柔不同,杜预采取了积极的进攻。
来到镇所,选择精锐的部队袭,击吴国重镇西陵,获得大胜。
守将张政,本为吴国名将,因为没有防备招来失败,害怕孙皓怪罪,没有把实情汇报。
杜预派人偷偷地散播张政兵败的消息,告诉孙皓。
孙皓召令张政回潮,派留宪代替他。
这一招离间计使得非常高明,在大战之前,敌人临阵换帅,军心动荡。为晋军胜利创造有力条件。
杜预,字元凯,出身官宦世家。但从小并不是一帆风顺,他的父亲和司马懿不合,一直被压抑,仕途曲折。
直到司马昭当政,他才时来运转,迎娶了司马昭的妹妹,成为司马昭的小舅子,武帝的姑父。官拜尚书郎,还乘袭了父亲的爵位。
从小好学,是个全才,对政治、经济、法律、工程都有研究。
令人感到诧异的是,他“身不跨马射不穿礼”。身为名将不会骑马,射箭也不行,武力值不高。
曾经和贾充一起参与修订晋国律法;在洛阳强造一座大桥,解决交通问题;在担任度支尚书(财政部长)期间,对粮价调整,边防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议,对治国治军很有一手。
对晋国最大的贡献是让武帝下决心。
杜预上书请求武帝开战,可是以贾充为首的反对派说三道四,使得武帝迟疑不决,最后竟同意开战时间推迟到下一年。
杜预得知武帝变卦,非常着急的上书道:“吴国兵力相当紧张,只顾防守,只能集中力量保住夏口以东,苟延残喘,没有更多的军队可以西上,兵力不能保全两头。”
先陈述自己的见解,然后婉转的批评了武帝。
“陛下误听别人言辞,便要放弃大计,放纵敌人,产生灾祸,实在可惜。如果出兵成功,开创太平的基业;不成功,不过耗费时间,对我们没有什么损失,有什么可惜而不试一试呢?”
整整一个月,武帝仍然不置可否。
杜预又急又气,第三次上书请求立即开战,这次直批反对派。
“这次行动,利有十分八九,害占一二。反对派只是由于计策不是他自己出的,功劳不关己身,且各自对以前说出去的话再做出改变,感到羞耻,因而一定要坚持不改。”
指出反对派不顾国家利益,怕别人立功的阴暗心理和可耻行径后,杜预还向武帝指出了一个左右战局的可能。
“我们计划吴国的行迹颇为明显,如果中途停止,孙皓由于恐惧把都城迁徙到武昌,更坚固的修治江南各个城池,对我们来说,带来许多新的困难,那么明年的计划就更不可能实现了!”
一天,武帝正与大臣张华在下围棋,双方实力接近,杀得难分胜负。
内侍正巧呈上杜预这篇奏章。
武帝看完后,很久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顺手递给张华。
张华看罢,忽然伸出手猛地推翻棋盘,棋子撒了一地。
武帝惊得目瞪口呆,张华站起身来,垂手施礼道:“陛下圣明英武,国富兵强。孙皓荒淫无道,杀害贤臣,现在征讨,可以不必辛劳就能平定吴国,希望不要再犹豫了。”
益州刺史王濬也称上了奏章,诚恳的说道:“孙皓暴**乱,凶狠无常,应当赶快征伐,一旦身死另外树立贤明的君主,就成为强敌了。臣下建造战船七年,每天都有些腐烂,臣下现年七十多岁,不久就会死去,这三件事一错过,就不会容易图谋了,实在希望陛下不要失去时机!”
王濬从自身年龄和战船上考虑,用真诚给予武帝信心。
他的参军何攀出使洛阳,呈上奏章说:“孙皓一定不敢出兵,他只会借着国家的屏障防护,战胜他十分容易。”
众多贤臣的鼓舞是武帝前进的希望,即使是一国之君,想完成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也常常需要众人的扶持。
武帝答应了下来,派张华做度支尚书,主要负责水路运粮。
贾充听后忙上前谏阻,死党荀勖、冯紞也同声附和。
其实,当时的局势已经很明朗。吴国一片混乱,根本不是晋国的对手。
武帝面对三条狗狂吠,即使脾气再好,也动起了怒,瞪着眼睛怒斥道:“你乃是国戚,为何多次扰乱我平吴军事?朕以决定东征,无论成败和你没有关系!”
贾充碰了一鼻子灰,见到武帝变了脸色,和其死党灰溜溜的夹着尾巴逃跑了。
武帝按照羊祜生前计划,着手执行军事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