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交趾的部队,虽然战力不怎么强,打顺风仗烧杀抢掠缺是好手。李岩虽然多次下令控制军纪,但都不是直系部队,哪能管的那么到位,况且也都没有经过新式军队的训练和教育。
交趾无论军民,凡是抵抗的,全杀。一路俘虏的人员全都关在战俘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管理。以一年为限,一年内能够学会普通话的,就留下在分配的土地上生活。学不会的就发配去开矿。在一年期间,白天要修路,把交趾境内的主干道路都修好。有这么多免费的劳动力,不用起来实在可惜。
接下来全境实行身份证制度,设置各种关卡,那些逃到山里的除非是一辈子不出来,只要出来被抓住就是送去开矿的命运。
对交趾的征战,在二十天内基本结束,从两广地区征召的百姓也已经迁移过来。李岩又招了一些工匠带着军人给农民建房。这边雨水多,主要用一些本地的木材建房,之前在打仗过程中砍伐的树木都派上了用场,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如果不是交趾犯边,李岩是准备把交趾的问题放在以后的。希望国内有几年和平发展的时间,外部环境尽量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岩让政务院与真腊(柬埔寨)、占城、佛罗安(泰国)、大理、蒲甘(缅甸)等交界几国商定边界。除了大理,其他几个国家都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后世的中国的地盘,李岩也没兴趣,搞好睦邻关系,做贸易就好了。当然如果能把一些翡翠矿收为己有就更好了。
南边有个稳定的环境,北边蒙古各部至少还要几十年才能成气候,自然李岩不会给他们这个时间,但是至少大的战争不会有。
边界勘定是大事,估计总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定下来。定下来之后就是要树立界碑,派兵守卫国界。
李岩前世听过一个笑话一样的故事。就发生在中越德天大瀑布上游的53号界碑。相传该界碑是清政府1896年所立。据说,当年清政府派两名士卒去立碑,那时边境地区交通极为不便,崎岖难行,人迹罕至,两人背到这儿,实在背不动了,看天色已晚,还有那么远的路程要走,于是偷懒就地挖坑将界碑立于此地。这一立就将碑后中国的许多领土划给越南。此举成为中国历史上南部边界划分的一大败笔。
所以,国界一旦划定,李岩有时间的话去亲自走一遍,起码不要让后世子孙骂自己。划定了边界之后就要设定口岸,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允许贸易,一定是根据双方的情况来约定贸易关口,其他地方都要封闭起来,不允许两国人和货物随便往来。
界碑的编号规则,参考后世的做法。有一些变化。以开封为中心,按照八个方向,分别定首位数字,如北1、东北2、东3、东南4、南5、西南6、西7、西北,8。然后按照相应的方向,每个方向45度角,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确定界碑编号。比如正北的界碑编号可能为第125号界碑。界碑的总数量要根据边界的自然条件而定。
以这种国家的关系尽量是平等的国家关系,尽量不搞什么藩属国。这种藩属国更大的作用的颜面,让人觉得天朝上国很牛,可是真正的意义其实不大。如果非要做藩属国,但肯定跟其他平等国家是不一样的,比如语言文字的统一,贸易的品种及税率优惠、对外关系的统一等。
不管以后怎么界定,华夏都是根,也是大后方,稳定的大后方,融洽的周边关系很重要。南边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李岩帮着海军在后世的海防港和岘港设置了现代化的港口码头,以后这里作为海军的一个重要基地,可以辐射东南亚的海上航线。
海军以后要重点发展,毕竟现在元朝有如此大的疆域需要守卫。当大家的眼光还在陆地的时候,李岩已经开始着手争夺海洋。地球表面积海洋面积占据了三分之二,海洋资源丰富,也是连接世界的通道,满清末年没有海军,海防薄弱,结果任由列强的坚船利炮欺负,所以要想成为真正的大国强国,必须要发展海军,要保护好我们的海洋国土,保护好我们的海洋资源,必须要有强大的海军。
中华文化的特别是内敛不称霸,内圣外王也并非殖民主义的侵略,这里的王还是要让别人信服、臣服,而不是打服。建立强大的海军,倒也不至于非要侵略别人,主要还是要保卫自己国家的海疆。
因为对外隐瞒了李岩到了交趾,所以地方的土司还以为皇帝一直在茅台镇。所以得到消息的,都快马加鞭的赶到茅台觐见。可是一直等了十多天也没有消息,他们心里都有些打鼓了。
李岩本可以中途回去一趟,但是有心也晾一晾他们。李岩从来不觉得土司这种制度就完全不好,只是土司个人的能力和品德对这种管理方式的影响太大。后世为什么喜欢搞任期制,任期制的好处就是,这个人再混蛋无非也就能在那个位置上几年而已,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而土司可是终身制,有了权势之后,很少有人能够放手。所以古代的王朝兴衰往往跟主政者的个人能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北方的蒙古如此、南方的蒲甘如此,中原王朝也是如此。
这些大部分的土司还不如杨家,起码有过中原文化的底蕴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能够顾忌一些脸面。而传统的土司,很多决策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喜好,也只是关注本部族的利益。这样的眼界,对未来的蛮族地区的稳定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