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因为李岩刚回来,不应该再次外出。可是考虑到到洞庭湖,不管是剿匪,还要考察运河和长江的水系。单靠明月城的力量,实现对长江的疏浚和治理,还是有点慢。
水军憋在开封,意义不大,金明池哪里是水军真正的舞台。真正操练水军必然是在大江大河上。洞庭湖地理位置优越,历来又水匪横行,官府力量难以控制,看起来是水军天然的练兵场和基地。
关于大运河,李岩后世在课本上学到的都是伟大的工程,基本上都是正面的。但是从基本经验上判断,运河肯定会有很多的弊端,运河的维护是否继续,需要朝廷做一个判断。一个几百年的工程存废,一个关系到几十万人的生计问题的事情,李岩决定还是要亲自去看一看的好。
三年不缴税不纳粮,现在运河没有漕运,京城也没有缺粮的担忧,这几年就要决定这条运河的兴废问题。
后周疏浚汴河、五丈河、蔡河,北宋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金水河,形成了所谓的“四水贯都”。在柴荣的苦心经营下,一个环绕汴州的运河网形成了,这对于国都的发展非常有利。这也无疑奠定了北宋的基业。
蔡河也称惠民河,是北宋时期四条重要穿城河流之一。《东京梦华录》中称:蔡河正名惠民河,为通蔡州故也。“蔡河贯京师,为都人所仰。”惠民河通京西部分地区,“由石塘、惠民河而至京师者,陈、颍、许、蔡、光、寿六州。”惠民河地势复杂、河道浅涸,本来不适合通航。宋太祖为方便运输京西物资,经多次修治,开始通航,但仍要设立斗口,“启闭以时”。
五丈河又称广济河,开凿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后周时期又对五丈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宋太祖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兴修广济河水道。“先是,五丈河泥淤,不利行舟。遂诏左监口卫将军陈承昭于京师之西,夹汴水造斗门,引京、索、蔡河水通城濠入斗门,俾架流汴水之上,东进于五丈河,以便东北漕运。公私咸利。”京西、京东的粮食由此运到东京。到了宋太宗时期,北宋统一江南,粮食供给也主要由京西、京东转移到了江南地区,广济河运量开始减少。太宗至道元年,广济河只运粟十二万石;真宗时,岁运量十万石;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黄河决口,坏广济河道。其后,朝廷正式下令减少广济河二十万石粮运。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广济河经过整治,运量又达到一个新高峰,达七十四万石。
金水河又名天源河,位于开封城西部,开凿于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春,主要作用是提供皇宫用水,兼具浇灌宫苑植被和提供宫、民饮用水的作用。金水河由西向东横贯东京城,主要流经外城西北部、内城北部和宫城。从西北水口入外城之后,经白虎桥、大三桥子、横桥、寺北水口入内城,经五王宫桥入宫城西北角,经晨晖门出宫城,河上共计三桥。过染院桥出内城,流入广济河。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命陈承昭修建,向东汇于流往京东的广济河,沟通了惠民河、汴河、广济河三大水系。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又引金水河贯皇城,经过皇宫后苑的池塘。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又引往晋王府第,同年七月,太祖亲临晋王府,观金水河入池。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二月,引金水河水入东京西郊新池,“遂名池曰金明”。
宋朝人认为汴河乃建国之本,不同于一般水利河渠。北宋政府“置官以司之,都水监总察之”。宋朝由汴河每年遭运江、淮、湖、浙粮米到开封,有八百万石。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对汴河的繁盛进行了细致描绘。孟元老说:“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至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汴水是古城开封的一条生命线。
由此可见,汴河主要负责淮南、江南、两浙、荆湖、广南等路和四川一部分物资的运输。与唐制基本相同,宋朝时东南物资先是运送至淮南上的真州(今江苏仪征市)、泗州(今安徽泗县)、楚州(今安徽淮安)、扬州等地转仓,再运送至京师。
从经济角度来讲,李岩更希望利用南北的海运来解决粮食和其他物资运输问题,而且以他的了解,开封所在的中原地区自古便是大粮仓,只要运作的好,无需从南方大规模调粮。封建王朝之所以致力于将粮食运到京城,无非就是担心安全问题,而安全问题根本不是李岩所担心的。
李岩现在正在进行的黄河改线工程会影响到开封周围的水系,对于运河的未来运转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通盘考虑。从后世的经验上讲,一个城市有水也就有了灵性,但是如果过于水运,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未来铁路运输会解决大部分的南北运输问题,在铁路没有贯通之前,也可以依靠海运来运输。但是毕竟是几百年的运河,如果直接就这么废了也有些可惜。具体怎么用,得看过之后再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直接用后世的经验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就有些想当然了。皇家的船队由金明池出发驶入金水河,开始了南巡之旅。经过了几座桥梁之后,李岩就大致明白运河的命运了。
因为各方面的技术原因,现在过河的桥梁为了保证船舶通行,不得不采用拱桥的形势,而拱桥会给今后的汽车通行带来很大的麻烦。而在于其他河流交汇的地方,因为有水位差,又不得不使用水闸分级经过,或者货物下船,人工或者畜力拉船翻越河堤。虽然古人用智慧解决了这种工程难题,但是就全线贯通而言,的确是带来了非常多人力和物力的损耗。
走了几天,李岩大体心中有数,派朝中官员在后面到各处专门调研运河兴废对经济的影响。李岩带着部队就早点出发到洞庭湖,用这一战形成对江南各种势力的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