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户籍科的前期统计工作,现在已经办理了身份证的军人是六万三千二百四十八人,其中包括了文职和技术军人。办理了救国军身份证的各部门工作人员及家属,还有来投靠的人员目前总共是十三万八千九百七十七人,也就是说救国军下现在聚拢了二十万二千二百二十五人。
这个人口规模已经跟一个州不相上下了,而且随着冬季的到来,寒冷再加上交通断绝,再来投救国军的人数也就锐减了。现在李岩也能理解为什么金军两次围京城,而没有足够的勤王部队救援了。这样的天气,长途行军就是要命呀。也能够理解为什么金军北返定在了四月份。把皇帝大臣带走也是无奈之举,不然路上如果有拦截,相信士兵都抢够了财富,没有那么高的士气继续战斗了。所以靖康之难是在天时、地理、人气三方面的因素集合下最佳的抉择,从这个角度来,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两个太子具有极高的水平。相对而言,完颜宗望的能力和政治智慧更在宗翰之上,只是寿命比较短,应该是在靖康之难后不久就去世了。
在东方,只有中原的汉族政权不太适应未来通行世界的法则,也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想获得财富,最快的手段就是侵略和掠夺,这就是文化差异。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因为恶劣的生存条件,天然选择适应这种争取资源的方式,这就是历代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对中原进行侵害的深层原因。他们也正是利用这种方式跟中原农牧民族实现财富的再分配,血腥而又现实。
虽然我们文化有强大的同化能力,但是要想让悲剧尽量少的上演,必须要保持足够的军事优势,一旦这种优势不再,所有的文化优势、经济优势都会化为泡影。强大的军事永远都是一个国家安全发展的依仗。
如果现在能有五十万的经过现代化武装的职业军人,李岩相信足以摆平周围的外患还能对外进行战略要地的占领。六万到五十万,需要人口基数,也需要时间,不是现在能解决的问题,现在能做的就是训练,加速训练。这些军人的服从性要优于后世,加强纪律性的锤炼,再经过一段时间营养补充,很快就能见成效。无非就是文盲率太高,现在也在想办法弥补,想来,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李岩再次见到成大夫的时候,他正在指导学生给几位老人诊断。冬季来临,孩子和老人容易生病。好在救国军的房子都有燃气供暖设施,穷人家的冬天就再也不像之前那样难熬。当然,李岩提供给救国军商店的大量布料和棉絮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一开始,李岩除了对伤寒患者治疗采取过免费措施之外,其他就不愿意采用免费的模式,这样会增加人的惰性,古人讲的升米恩斗米仇十分有道理。救国军商业活跃,想要赚钱非常容易,用赚来的钱可以用来付房租、购买各种生活用品。总之,只要肯努力,都能很容易在救国军生存下来。至于实在困难需要的救济,自然有管委员派人处理。
因为已经有了身份证明,军饷的发放开始转由银行来操作,每个军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存折,每个月通过考核核算的军饷会直接发到各自的账户上,根据需要再随时取用。甚至在威利的帮助下,李岩已经调试成功了一百台自动存取款机,方便识字的人使用。只是因为都是硬币,比后世的纸币取款机麻烦一些。唯一的好处就是不担心有假币。每个具有救国军身份证的人都可以到银行办理存取兑换业务,解决了货币存放的安全问题。这些的目的,除了培养习惯,也是为了逐步建立救国军银行的信誉。
跟成大夫谈了建立道医学院的想法,成大夫自然是支持。只是现在大夫太少,医院还勉强应付,还支撑不起一个学院的架子。经过商议,最终确定学院在全科教育的基础上有重点分科,学院分设医学部与药学部。医学部设置五大科:即医科、检验科、针科、按摩科、防疫科。大分科中李岩去掉了咒禁科,古代巫医不分,祝由术其实是巫的成分居多,虽然后世证明有心理作用的成分在,李岩也承认这种方法有可取之处,但是不想在自己设立的学院中开设这样的课程。医科又细分为:大方脉(内科)、小方脉(儿科)、妇产科、疮疡(皮肤科)、五官科、骨科、伤科(外科)。加上针科、检验科、按摩科和防疫科,并称为道医十一科。
这其中外科、检验科和防疫科主要是以后世的西医理论为主,只能由李岩担纲,其他的需要延请当时名医来坐镇,这个也只能是坚决完金军的问题之后再说。
这种分科方式,有些成大夫理解,有些不太明白,但是他现在是选择无条件信赖李岩,这也就省了不少工夫,相信随着后面学院的建设,成大夫会慢慢明白。
关于咒禁科的分歧,李岩和成大夫最终达成一致,先搁置。等遇到这方面的大夫,考察之后再下结论。究竟李岩接受的是后世唯物主义的教育,而且因为破除封建迷信等的运动,有巫术嫌疑的这种治疗体系基本上见不到了。
谈完这些,李岩也说了自己想行医的想法跟成大夫讲了,成大夫非常开心,因为他从小觉得李岩有学医的天分。李岩假借师父只是教了很多知识,但是没法跟实践对应起来,特别是诊脉、针灸需要经过实践才能有所提升。本来李岩想拜成大夫为师,不过成大夫说什么也不同意。古代把师承看得很重,因为有李岩仙师的这个事情在,成大夫不敢应承这个师傅。最后只是提到可以还是长辈相称,医术上只是互相学习和探讨。
这点李岩说服不了,只能随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