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些评论家则批评卡耐基对于有关真诚的问题似乎显得过于天真。例如在《影响力本质》这本书中,他描述约翰·洛克菲勒对于历时两年的流血、痛苦的罢工事件,仍是以善待罢工者的方式取得喜剧收场。卡耐基只提到他的友善使罢工者回到工作岗位,而只字未提罢工所提出的加薪问题。
这位评论家说卡耐基把问题的事实作简单化的评价。他提出洛克菲勒的确对工人发表直接且具有信心的演说,但是,他也提出了实际解决之道,游说罢工者支持他,那便是很有威力的一项对新工资、工作生活气质及训练雇员的特别契约。
对于这种批评,卡耐基承认他对洛克菲勒罢工事件的确存在器重,但这种器重恰恰反映出卡耐基的信念。他说他相信洛克菲勒取得优势的原因在于善用人际关系技巧。
卡耐基认为和平地处理罢工问题就是成功。工人们是否获得提高工资可以不问,因为结果不如方法来得重要。如果工人在相同的友善方式下加了两倍的工资而停止罢工,他认为洛克菲勒仍然是赢家。为了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卡耐基又举出了许多实例来驳斥这位评论家的观点。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卡耐基虽然受到很多抨击,但是他从不狡辩,如果是对方观点有错误,卡耐基会用实例来说服对方,如果真是自己的观点错误,卡耐基也会欣然地接受,自己主动找原因改正错误。
卡耐基认为,如果你争强好胜,喜欢与人争辩,以反驳他人为乐趣,或许能赢得一时的胜利,但这种胜利毫无意义和价值,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然而,现代人有一种普遍性的“常见心理”——喜欢与人狡辩。在这种心境下,人们把无理的事情说得似乎很有道理,用虚假掩埋真相。任何事情都有人说好说坏,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人找出无数种方法来讨论、赞扬、批评、争辩。
人际关系中最忌讳的就是与人争辩,由于每个人的背景、习惯、生活、知识、经验、年龄、心态、价值观不同,自然会时常产生各种各样的分歧。即使面对同一件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在常理之中。
譬如:两个人被关在同一所监狱,通过同一扇窗户往外看,一个人看到的是坟墓,另一个人看到的却是星星……于是,我们便常常为此和他人争辩,以阐释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但是没有人能从争论中获胜,没有人会从争论中赢得朋友。
19世纪时,美国一青年军官个性好强,喜爱与他人争辩,经常和同僚发生激烈的争执。因此林肯处分了这位军官,并说了一段极具哲理的话语:“大凡成功之人,必不偏执于个人成见。与其为争路而被狗咬,毋宁让路于狗。因为即使将狗杀死,也不能治好被咬的伤口。”
20世纪初的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得力助手,财政部长威廉·麦克阿杜曾以多年的从政经验告诉他人一个重要的道理:“你不可能用辩论击败无知的人。”或许读过富兰克林、林肯传记的人都会铭记:不要浪费时间、不要为小事烦恼、不要与人争论不休。
的确如此,假如我们遇到一个无知的人,怎么能用争辩换取胜利呢?假如我们赢得对方,把对方的观点攻击得体无完肤,那又能怎样呢?
人生的意义在于幸福和快乐,而幸福和快乐的本身在于传播幸福和快乐,每个人都有义务把这种幸福和快乐的言行无限制地复制下去。虽然人们的自由是不可剥夺的,但社会拥有自己独特的游戏规则,对待各自不同的言行和意见,我们应该多点理性的宽容,学会认同懂得欣赏,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性的争辩。
胡顿在纽华城的一家百货公司买了一套衣服。这套衣服穿起来实在使人太失望了,上衣会褪色,且把衬衫领子弄黑了。
他把这套衣服,拿回那家百货公司。找到那个当时跟他交易的店员,告诉他经过的情形。那店员反驳说:“这种衣服,我们卖出去已经有几千套了,这是第一次有人来挑剔。”
正在争论激烈之时,另外一个店员插嘴进来,那店员说:“所有黑色的衣服,起初都会褪一点颜色,那是无法避免的。那种价钱的衣服,都有这种情形,那是料子的关系。”
那时,胡顿先生满肚子的火都冒了起来:第一个店员,怀疑他的诚实;第二个店员,暗示他买的是次等货。胡顿先生恼怒起来,正要责骂他们时,那家百货公司的负责人走了过来。
这负责人似乎懂得他的职业,他使胡顿先生的态度完全改变过来。他把一个恼怒的人,变成了一个满意的顾客。这位负责人从头到尾听胡顿先生讲了经过,没有插进一句话。当胡顿先生讲完那些话后,那负责人,站在胡顿先生的观点考虑问题。认为衬衫领子,很明显的是这套衣服染污的。他坚持表示,这种不能使客人满意的东西,是不应该卖出去的。他承认不知道这套衣服,会这样的差劲,而是坦直地对胡顿先生说,可以依照胡顿先生的要求去办。
数分钟前,胡顿先生还想把这套讨厌的衣服退掉,可是现在却征求这位负责人的建议。胡顿先生同意把这套衣服带回去再穿一星期,看看情形如何。胡顿先生满意地离开那家百货公司,那套衣服经过一星期后,没有任何毛病发现,对那家百货公司的信心,也就恢复过来了。
卡耐基认为,你赢不了争论,要是你输了,你当然也就输了;如果你赢了,可你还是输了,真正的推销精神不是争论。人的内心不会因为争论而有所改变。
无论在何种境遇下,我们都不应该与他人争辩:当我们纠正对方不妥当的部分时,应该对其妥当的部分加以赞扬,对方将会因你的公平而心悦诚服;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的主张时,最好能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观点暗暗移植给他,使对方感受得到是他自己修正的,而不是由于你的争辩与批评。
让别人感到自己很重要
每一个人都有其优点,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承认对方的重要性,并由衷地表达出来,这样会使你得到他人的友谊。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会出现交际的障碍,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或忘记了一个重要原则——让他人感到自己的重要。我们乐于表现自己,喜欢夸夸其辞,这是在向他们表明:你们确实不重要,这样就会伤害到别人,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也应该让别人感觉到他的重要。
杜威教授曾这样说过:“自重的欲望,是人们天性中最急切的要求。”
贾姆斯博士说:“人们天性的至深本质,是渴求为人所重视。”
卡耐基也曾经说过,人与动物相异之处,就在于自重感的有与无,而人类的文化也由此而起的。
某天,卡耐基在纽约的三十三号街和第八号路口的交叉处的邮局里,依次排列,等着要发一封挂号信。他发现里面那个邮递员,对他的工作显得很苦恼:秤信的重量,递出邮票,找给零钱,分发收据,这样单调地工作,要一年接一年地做下去。
这时他对自己说:“我要让那人喜欢我,就必须要说些有趣的事,那是关于他的,不是我的。”于是他又问自己:“他有什么地方可以值得赞赏的?”这是个很不容易找出答案的难题,尤其对方是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可是很容易的是,他有了一个发现,因为他从这邮递员身上,找出一桩值得称赞的事了。
当他秤卡耐基的信时,卡耐基热心地说:“我真希望有您这样一头好头发!”
那邮递员把头抬了起来,换出一副笑容来,很客气地说:“没有以前那样好了!”卡耐基很确切地告诉他,或许没有过去的光泽,不过现在看来依然很美。他非常高兴,他们愉快地谈了几句,最后他对卡耐基这样说:“许多人都称赞过我的头发。”
卡耐基敢打赌,那位邮递员中午下班去吃午饭的时候,他脚步就像腾云驾雾般地轻松。晚上回到家里,他会跟太太提到这事,而且还会对着镜子说:“嗯,我的头发确实不错。”
卡耐基曾在公共场所,讲过这个故事,后来有人问他:“你想从那个邮递员身上得到些什么?”
卡耐基心想:我想得到些什么?我想要从那个邮递员身上得到些什么?如果我们是那样的卑贱自私,不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就不愿意分给别人一点快乐,假如我们的气量比一个酸苹果还小,那我们所要遭遇到的,也绝对是失败。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闪光点,每个人都有特定的重要性,只不过或多或少而已。
卡耐基确实想要从那人身上得到些什么!他想要获得一些极贵重的东西,而卡耐基已经得到了——他使他感觉到,他替他做了一件不需要他报答的事。那件事,即使过了很久以后,但在卡耐基的回忆中,依然闪耀着光芒。
人们的行为,有一项绝对重要的定律,如果我们遵守这项定律,差不多永远不会遇到烦忧。事实上,如果遵守这项定律,会替我们带来无数的朋友和永久的快乐。可是如果违反了那项定律,我们就会遭遇到无数的困难。这项定律就是:永远使别人感觉重要。
哲学家们对于人类关系的定律,思考了数千年。而所有的思考只引证出一条定律。那项定律不是新的,它跟历史一样的古老!三千多年前,索罗亚斯特把那条定律教给所有拜火教徒;二千多年前,中国的孔子也这样教导他的门生,道教始祖老子也这样教他的门徒;纪元前五百年,释迦牟尼也把那条定律留传人间;耶稣把那条定律综合在一个思想中——那是世界上一项最重要的定律: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就该怎样去对待别人。
威斯康星州犹卡莱尔市的戴维·史密斯在卡耐基的一个班上讲了他的经历。当时他负责一个慈善音乐会的饮料摊,巧妙地处理了一次纠纷:
“音乐会那天晚上,我到了公园,发现两个大女孩相互敌视地站在饮料摊边上。显然她们都认为自己应该负责这一摊事。我站在那里想对策,这次活动发起组织的一位成员来了,他给了我一个现金盒子,并谢谢我照料此事。她将那两个女孩——罗丝和简介绍给我,说是我助手,然后就走了。
一阵沉寂之后,我发现那个现金盒子是一种权威象征,就把它给了罗丝,并说我整理不清那些钱,如果她能负责此事,我会很感谢她。然后我又告诉简,去教两个负责饮料机的十几岁的孩子如何操作,并让她负责那件事。
那天晚上,罗丝快乐地数着钱,简看管那两个孩子,我则在享受那场音乐会。”
其实,你大可不必等自己当上大官之后,再去奉行这条赞美法则。你几乎每天都可以运用它产生奇迹。
克劳尔是一家大酒店的经理。一天,他收到了一封辞职信,这使他十分吃惊。因为辞职的波蒂女士是公司主要职员,也是克劳尔的得利助手,她在公司工作了将近5年之久。
克劳尔对波蒂女士不薄,但是对她的要求却也不低,也许波蒂女士的压力过于繁重,以至她才申请辞职。但是,克劳尔十分不愿意失去这么一位优秀的得力助手。于是他准备和波蒂女士深谈一次。
他见到波蒂,认真地问她:“你的辞呈来得太突然了,我真的不能接受。你知道你对公司实在是太重要了,你是不可或缺的。”事后,在饭店的各种重要会议中,克劳尔都强调波蒂女士的重要性,而且,经常邀请波蒂女士到他家中做客,并赞赏她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坦诚地表示自己对她的信任。
经过克劳尔的不懈努力,被感动的波蒂女士终于收回了她的辞呈,并且更加尽力地为饭店做事。克劳尔对此相当的满意,并且经常肯定波蒂的工作,并强调她的工作重要性。
人类本质里最深层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所以,能让别人感到重要性,会对自己有相当大的帮助,至少做事情会顺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