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和电影票房有什么共同之处?
谷歌是怎么从雅虎的“小弟”混成“大哥”的?
斯巴达克斯和陈胜、吴广有什么相同点?
为什么忠勇双全的黄盖在今天越来越少?
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剩女?
流感和电影票房有什么共同之处?
知识点·搜索数据(Search Data)
中国人迷信,古代故事里常有算卦的场景,无非是想通过算卦预测未来,会算卦的人在当时应该是属于高级知识分子,至少要把一本《周易》背得滚瓜烂熟,甚至还要懂一些天文地理知识,才好“夜观天象”。外国人也迷信,美国看手相知祸福的巫师就不少。更有甚者,古老的玛雅人曾预言2012年是世界末日,还准确地说出了日期,即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稍微懂点现代科学的人都知道,未来不可准确预测,越远的未来越不可知。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信息科技的长足发展,让某一方面的准确预测成了可能,比如票房收入和流行感冒。
2010年年底很热闹,三部贺岁片同时上映,《赵氏孤儿》有意思,《让子弹飞》有深度,《非诚勿扰2》很感人,展开了一场贺岁片大战,可谓是烟火纷飞。这三部影片同时上映,为的是在年底这个黄金时间赢得更多的市场观众。最后票房出来了,《让子弹飞》以7亿多元的票房遥遥领先,接下来是《非诚勿扰2》的5亿多元票房,《赵氏孤儿》以2亿多元的票房垫底。这些数字是否准确?网上曾经有录像流传,并有达人介绍,票房是可以“偷”的,买张三的电影票看李四的电影,于是乎,李四的电影好看,但票房却算在张三的头上。看似简单的办法,却影响了你的票房,最可气的是,你还真就没办法证明自己的票房被偷了,被偷了多少。这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例子,因为全国有那么多家电影院,要想对所有电影院进行实时全天候的监测,以保证没有“偷”票房的现象出现,是要花费可能比票房收入都高的成本,这是不现实的。
2008年,甲型流感病毒肆虐,越来越多的人感染甲型流感,由于有“非典”的先例,搞得人人自危,每天洗100遍手还觉得满是病毒。有一天,我浑身不舒服,去看医生,医生给我做了一些测试,取了样本,告诉我回家静养。我问她自己是不是得了甲流,她说,样本要送到实验室检测,等样本的测试结果出来才知道。1个星期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宣布甲流在美国大流行。3个星期后,医生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样本测试结果显示,我确实得了甲流。那时候,我只有苦笑而已,3个星期过去了,我的甲流早就好利索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是通过合成各地医院和实验室的数据来检测流感是不是开始流行,如果各地医院和实验室在上周报告的流感病例显著增加,大概流感就已经流行开来了。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医院和实验室的样本测试花费时间,向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花时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合成数据也要一些时间,等它宣布流感流行了,一般已经是流感流行2~3个星期以后了,是名副其实的“马后炮”。
对于电影票房的收入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监测?对于流行感冒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预测?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可能没有直接的方法,但是,间接、有效的办法还是有的。这个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互联网搜索数据。
互联网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到今天已经约20年了。这20年间,互联网的普及速度比历史上任何一种新技术都快,这是信息社会的特征之一。根据******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2010年5月1日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和管理作的专题讲座内容:截至2010年5月,中国网民达到4.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0%,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33亿人。他指出,中国网民上网方式已从最初以拨号上网为主,发展到以宽带和手机上网为主,互联网发展与普及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4.04亿人是什么概念?除去小的不会上网、老的不爱上网,这4.04亿人恐怕占了社会主导人群的一半还多。稍微懂一点市场调查知识的都知道,样本越大调查结果越准确。如果这4.04亿人同时做一件事情,其实都不用4.04亿人同时,只要其中的一小部分同时做一件事情,我们就可以从他们的集体行为中推出要发生什么事情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一看网民们关心什么,他们关心什么,就会去搜索什么,所谓的“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
搜索的关键词在个人层面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一旦拿到整体层面,就太有意义了,更重要的是搜索的关键词是一个实时的、甚至超前的风向标。搜索引擎公司都能够提供关键词整体层次上的数据,百度叫百度指数,谷歌叫谷歌趋势。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公司和个人开始运用这些数据预测未来。
下面举几个关于票房和流感的例子。
关于《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和《赵氏孤儿》三部电影的百度指数比较。上面的曲线是用户关注度,也就是有多少个人在某一个时间里搜索了这三个关键词;下面的曲线是媒体关注度,也就是在某一个时间里有多少家媒体报道了这三部电影。我要重点说的是用户关注度。《让子弹飞》的关注度高于《非诚勿扰2》,《非诚勿扰2》的关注度高于《赵氏孤儿》。在最高峰的时候,有近50万人搜索《让子弹飞》,有30多万人搜索《非诚勿扰2》和15万左右的人搜索《赵氏孤儿》。显而易见,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某部电影了,在看电影前,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就会来网上搜索看看,这个集体行为可以客观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喜好,最重要的是没人能够“偷”搜索关键词,比较准确客观。所以,如果把票房收入从高到低排序,应该是《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赵氏孤儿》。更有意思的是,如果对这三条曲线进行积分,求出曲线下的面积,我们甚至可以得到这三部电影的相对票房收入,检测一下是不是如媒体报道的那样7∶5∶2.5。
谷歌和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公布的流感趋势的对比,其中实线是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根据医院和实验室的测试数据预测的流感情况,而虚线是谷歌根据用户搜索关键词预测的流感情况,可见它们之间是高度正相关,更重要的是前者比后者的数据快了两个星期左右。
如果用百度指数对“甲型流感”进行检索,同样可以看到这个高峰。由于个人用户得了感冒,或开始预防感冒,所以突然对这个关键词有了兴趣,表现在他们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就是此关键词搜索频率陡增。他们的搜索行为和流感的流行程度同时行进,甚至会超前一点儿,成为一项预测流感爆发的准确指标。
到底这些以搜索数据为基础的指标准确不准确呢?管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研究来验证。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著名教授Erik Brynjolfsson和他的学生Lynn Wu用谷歌趋势数据来预测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如果更多的个体用户使用谷歌搜索引擎来寻找房地产方面的信息,说明房地产市场在渐热过程中,否则房地产市场还是很低迷。他们同时把用谷歌趋势的数据来预测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和其他用普通数据来预测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相比较,发现用谷歌趋势来预测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的错误率只有10.20%,而用普通数据来预测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错误率高达44.10%。
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不但让广大用户可以方便地寻找信息,也提供了广大用户的搜索数据,使准确预测群体行为成了可能。当《周易》已成往事,当“夜观天象”成了过去,搜索数据的应用是当代算卦大师们必学之技了。
谷歌是怎么从雅虎的“小弟”混成“大哥”的?
知识点·付费搜索(Paid Search)
网络上有句流传很广的话:“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这句话说明了以百度和谷歌为首的搜索引擎在人们生活中的深远影响。其实,不光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百度和谷歌对于很多公司的商业模式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百度和谷歌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赢利模式相结合的典范。这个先进的技术就是对每一个网页进行评分,而这个赢利模式就是付费搜索。
十几年前的网络世界可谓是烽火四方,诸侯割据,就好像中国的五代十国,那叫一个乱。五代十国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在短短50多年里,有五个朝代更迭,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并出现了十几个割据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五代十国时期,大小政权的激烈混战从没有消停过,使社会经济、文化受到极大影响,直到北宋打败了北汉一统天下才消停。
五代十国乱吧?10年前的网络更乱!但也出现了很多互联网门户公司,最著名的应该是雅虎。那时候,谷歌算是后起之秀,一开始也只是个小弟,跟着大哥雅虎屁股后头跑个腿儿什么的。虽然谷歌的搜索技术更成熟、更先进,那时候也只有把自己的技术借给大哥们用,比如雅虎和美国在线,大哥们在大把捞钱的同时给谷歌分一小杯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就是因为你技术再好再先进,如果没有一个赢利模式,也是白搭。那时候的赢利模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条幅广告;另一种是分类广告。条幅广告就是说公司把自己的广告做成条幅挂到流量比较大的网站,这个网站根据浏览量收取该公司的广告费。这种模式直到今天还在使用,如果你看新浪首页,上面满是条幅广告,因为新浪的流量很大,那些首页的广告收费不菲呀。分类广告就是公司花点钱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列入一个门户网站的分类索引里,这样客户就可以上网找到自己想要的公司。雅虎初期主要是使用这种赢利模式,每一家公司要想进入雅虎的分类索引,一年要交50美元左右。事实上,现在的阿里巴巴也是这种赢利模式,把商家的信息分类罗列起来,收一定的钱,以便用户寻找。
人们很快就发现条幅广告不是那么有效,一开始,条幅广告是按照有多少人看了来收费的,比如有1000个人看了带条幅的网页,就按1000个人收费,而到底有多少人看了广告并且点击进去了呢?不知道。于是,投放广告的公司很不高兴,就要求按照点击量收费。结果呢,点击率相当低,说明这种广告的效率很低。慢慢地,越来越少的公司对这样的广告感兴趣,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司竭尽全力地在想更好的办法。从2000年到2003年,条幅广告占所有互联网广告收入的份额从48%骤降到21%。
最先想出付费搜索的是“GoTo”这家网站,后来改名为“Overture”。应该说,付费搜索是一个革命性的跳跃,很多网络公司眼前突然一亮,“原来我们有那么广阔的天空可以翱翔,可以大把大把地搂银子”。
要想明白付费搜索,就要先明白维克瑞拍卖(Vickrey Auction),也叫第二价格拍卖(Second Price Auction)。维克瑞长期在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任教,主要对拍卖相关的市场机制进行研究。由于他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维克瑞教授获得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幸的是,维克瑞教授在得奖三天之后,在前去开会的途中去世。竞拍有很多种形式,维克瑞应该说是极顶聪明的,他发明的第二价格竞拍,可谓是精巧之极。在第二价格竞拍中,出价最高的标方赢得竞拍,但是赢标者并不付出自己喊出的价格,而是付出第二高标的价格。比如,3个人竞标,各出“100”、“90”和“80”,喊“100”的中标,但是他只需要付第二高标的价格,也就是90元。这个第二价格竞拍法最大的好处就是,投标者的最好投标策略就是依照自己对竞拍东西的评价据实出标,从而方便投标者。因为投标者在决定其出标时,只要评估自己的需求,而不需要费力去搜集与评估每一个竞争对手的需求,所以大大地减少了投标者的准备工作。
付费搜索就是把每一个关键词用第二价格竞拍的方式卖出去。每当有一个用户搜索这个关键词的时候,在搜索引擎后台就进行一次第二价格竞拍,哪一个广告商出的价钱高就买到这个关键词,它的广告就会被显示在搜索结果前面。要知道,谷歌和百度的搜索结果前面和旁边显著位置上的广告都是付费广告,下面的才是非付费广告,也叫有机广告。显示是不要钱的,只有用户点击进去了才收钱,收多少呢?就是收前面竞拍时第二高的价格。那么,前面讲到过条幅广告就是因为点进去才收钱,结果发现没几个人点击,所以慢慢地没人投放条幅广告。为什么付费搜索也是要点击才收钱而没有重蹈覆辙呢?很简单,付费搜索的针对性非常强。你想,如果你是一家卖豆浆机的公司,一个用户在搜索框中键入“哪里买豆浆机”,正好你买下了“豆浆机”的关键词,你公司的广告显示在所有搜索的第一个,这让用户不点击都不行。
一看见这个好,好多公司一拥而上开始搞付费搜索,谷歌也是其中的一家。谷歌当时当小弟当得很腻歪了,雅虎会的谷歌也都会,可还得给雅虎当小弟,太没面子了。谷歌正愁没有一个合适的赢利模式呢,付费搜索算是给谷歌解决了一个大难题。由于谷歌先进的搜索技术,比别人快还比别人准确,于是谷歌开始吸引大量的广告商和用户,没用几年的工夫就成为了这个行业的老大哥。雅虎被挤成小弟后很不舒服,折腾了好多次也没啥用,这都是后话了。
斯巴达克斯和陈胜、吴广有什么相同点?
知识点·网上商城的定价战略(Online Pricing)
世界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战争史,中国历史也不例外。比如欧洲的罗马,从征服西班牙,到出兵阿尔卑斯山东部和多瑙河上游,再进兵多瑙河中下游,经过了十来年的苦战才建立起伟大的罗马帝国,经过了上百年的稳定和平局面,然后又陷入战争,四分五裂。罗马帝国时期的斯巴达克斯起义,是知名度相当高的一个历史事件。而基本上在同一时期,在中国大地先是有秦二世胡亥昏庸****,接着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然后是刘邦、项羽楚汉相争,最后大汉一统天下。在这一时期,斯巴达克斯和陈胜、吴广都是受压迫而起,都形成了一定的气候,最后也都是被当朝者给镇压下去了。但是,斯巴达克斯不认识陈胜、吴广,陈胜、吴广也不认识斯巴达克斯;古罗马帝国的当政者不认识秦国的当政者,秦国的当政者也不认识古罗马的当政者。毕竟,从中国到欧洲,隔了十万八千里呢。但是,今天就不一样了,由于科技的长足发展,甭管地球哪个角落出了点儿大事,通过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片刻全世界都知道了。比如,1991年伊拉克刚把坦克开进科威特,美国的飞机和导弹就跟过来了。当年,斯巴达克斯起义,陈胜、吴广啥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去助一臂之力了。
商场也如战场,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变迁,商场上的“战争”从局部封闭的环境演变到开放、全球化的态势。在传统的商场模式下,每一个商场,甭管多大,其影响力都是有限的,也就是自己附近几公里、最多十几公里的范围。商场与商场之间的竞争也存在,比如两家商场盖在一起,但是这样的竞争相对有限。比如王府井百货大楼和西单商场,它们之间的竞争很小,其结果是王府井百货大楼搞促销活动基本上对西单商场没有任何影响,西单商场在制定自己的销售策略时也不会把王府井百货大楼考虑进来。
互联网给商场的营销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是根本的、革命性的变化,因为网上商城不再受地域限制,很自然地,所有的网上商城都是竞争者,由此形成了激烈的竞争,甚至把商场变成了战场。这时候,还假装“两耳不闻窗外事”就跟不上形势了。2010年年底的时候,京东商城、当当网和卓越亚马逊之间的“价格战争”可谓是相当惨烈。先是京东商城采取大举降价措施,对图书、数码、日用百货等11大类的商品展开总金额8000万元的年底大促销,热销商品价格将保持行业最低价。当当网一开始还沉得住气,可到了后来,当当网终于急了,斥资几千万元也推出大幅降价促销活动,这一举措毫无疑问是针对京东商城前两天推出的降价措施。卓越亚马逊也不甘寂寞,相继推出返券活动,将促销升级,基本上就是三个大汉在大街上拉开上衣敞开胸脯,相互比狠的架势,希望引来更多的围观群众。这是一场价格战,更是一场用户争夺战。
在这样以价格为主导的战役中,消费者无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所有参与的网上商城都会深受其害,甚至那些没有参与的网上商城,也将受到打击,可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其实,如果网上商城合理地采用网上定价的营销策略,这样玉石俱焚的价格战完全可以避免。
网上商城之间的竞争有异于普通百货大楼之间竞争的特点,一个是网上商城可以互相跟踪对方商品的价格,另一个就是可以随时更改自己的商品价格。因此,在制定自己的价格策略的时候,网上商城最重要的是要先知道自己的顾客对价格的敏感性。如果顾客对价格非常敏感,微小的变动就会带来大量顾客的变动,比如,降一点儿价就会吸引大量的顾客,而涨一点儿价就会失去大量的顾客。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顾客对价格的敏感性呢?网上商城可以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就像神农氏尝百草那样。对某一件商品,降1元钱,分析每天销售量的变化,再涨1元钱,观察每天销售量的变化,如此一来,就会记录一条销售量与价格相关的曲线,如果曲线很陡就说明顾客对价格敏感度很高,否则就很低。在顾客对价格敏感度高的情况下适合大幅降价,以吸引更多的客户;而在顾客对价格敏感度低的时候,适合提高价格,以提高每一件商品的销售利润率,同时也不会失去太多的顾客。
那么什么时候应该涨价什么时候应该降价呢?这其实没有一个定论。如果一件商品是有生命周期的,比如手机、图书,这些商品经过一段时间后总归要下市,针对这些商品,网上商城应该根据它们的生命周期适当调节价位。一般来说,随着一个产品离它生命终止的日子越近,价格就应该越便宜,这样就会调节需求,便于在最后清出积压的产品。苹果公司的iPad二代推出的同时iPad一代立马降价1000元,因为iPad一代的产品生命几乎要终止了,得给二代腾出地方和需求来。这就是围绕产品生命周期定价的一个绝好的例子。
如果一家网上商城在市场上持有主导地位,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别的竞争对手就会紧盯着它,来制定自己的价格策略。在这样的情形下,这家网上商城一定要保持自己商品价格的神秘感,不能让竞争对手轻易地预测到自己价格变化的规律,否则对手们可以先行一步调整价格,导致自己调整商品价格的目的失败。如何做到保持神秘感呢?其实很简单,今天把价格调高,明天把价格调低,平均没有变化,但是随机的波动使得竞争对手无法准确判断你的意图。
网上销售定价最忌讳的就是把价格定得不低也不高,既没有把对价格敏感的广大消费者吸引过来,也没有让人觉得高价位买的是品质是时尚。有统计表明,把价格定到最低的商家比把价格定到比最低稍高一点点的商场多吸引近60%的顾客,这60%的顾客足够弥补把价格降到最低而损失的那部分利润。
网上商城的定价可谓是看着别人、算着自己,采用合理的价格策略并尽最大可能避免价格混战,从而和气生财。
为什么忠勇双全的黄盖在今天越来越少?
知识点·价格同一性(Law of One Price)
古代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和刘备会战赤壁的时候,为了让曹操上当,孙权手下的大都督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向曹操诈降,以便突破曹操的第一道防线。黄盖奋勇当先,在军事会议上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合,甚至出言辱骂,颇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但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斩首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当然,这都是事先商量好的,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奸细蔡瑁、张允看的。然后,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瑁、张允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为后来的赤壁惨败埋下了伏笔。周瑜精巧布局,黄盖忠勇双全,可谓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今天,咱们出去买东西,比如在中关村一家电器商店花1000元买了一部手机。等明天,碰巧溜达到了王府井另一家电器商店,发现昨天被宰了,同样的手机,这家店就卖800元。我一般都是假装没看见,继续往前走,谁让昨天懒没多逛几家店货比三家呢,就当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了吧,至少能冒充一把忠勇双全。
上一节讲到,在传统的商场模式下,每一个商家就好像斯巴达克斯和陈胜、吴广,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关心谁。可是,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变迁,“事情正在起变化”!每一家网上商城的举动,不但能被竞争对手轻易掌握,更重要的是也能被广大消费者掌握。海湾战争的时候,美军掌握伊拉克部队的情况靠的是侦察卫星,在网上商城中也涌现出了一批“侦察卫星”,这批“侦察卫星”就是那些比价网,它们搜集很多网上商城甚至传统商家对于某一产品的报价,然后把这些信息集成到网上。作为消费者,根本就不用跑完中关村再跑西单然后还要到王府井去货比三家,也不用看了京东商城再看当当网然后看看卓越亚马逊,只要到比价网看一看,就知道所有商家的价格了,最后直接去最便宜的那家商城。这就是电子商务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的便利,使打脱牙和血吞的冒充忠勇双全的“黄盖”们越来越少,但是,也给所有商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这个挑战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19世纪下半叶的时候就有人预测到了。这个人叫约瑟夫·伯特兰德(Joseph Bertrand),法国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经济学家。他就此问题建立了“伯特兰德模型”。伯特兰德模型是价格竞争模型,它有几个重要的假设:各厂商通过同时选择价格进行竞争;各厂商生产相同的产品并且质量没有差别;各厂商之间没有正式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顾客知道所有厂家的定价;任何一家厂商都有能力供应所有需求。伯特兰德模型的结论就是,各厂商最终会达到一个纳什均衡,每一家厂商都必须把价格定在均衡价格,这个均衡价格就是边际成本。那么卖一件产品的收益和生产一件产品的成本一样,也就是说没有一家厂商赚钱,所有厂商的长期经济利润都为零。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谁的价格低谁就将赢得整个市场,而谁的价格高谁就将失去整个市场,因此寡头之间会相互削价,直至价格等于各自的边际成本为止。如果有一家厂商把价格定到了略高于边际成本的价位,而别的厂商把价格定到边际成本成为最低定价的厂商,那么所有的顾客都将去这家最低定价的厂商买产品,定价略高的厂商长期卖不出去东西,就只能倒闭。所以,所有的厂商都只能把价格定在边际成本。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件商品,市场上所有厂商的价格都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同一价理论”。
理论归理论,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伯特兰德模型有一个关键的假设,就是顾客知道所有厂家的定价。如我们前面说的,在斯巴达克斯和陈胜、吴广的时期,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到了海湾战争的时候,由于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这个假设成了可能。比价网把所有厂商的价格同时展现在一个网页上,一目了然,谁还会去选最高的价格呢?所以说,“同一价理论”在传统商业模式里是不能实现的,而在网络商业模式里,是有可能存在的。于是,很多学者费了好大的力气,在网上收集了关于图书、音像制品、家用电器等很多数据,就是为了证明对于同样的商品,网上的售价已经趋于同一个价格了。令人失望的是,大部分的学者发现同样的商品在网络市场上价格的变化还是很大,并不比传统市场小,甚至达到了上下差别50%之多。只有两位学者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同一价理论”的证据,恰巧我就是这两位学者中的一位,但是我们收集数据的地方很特殊,下面我会讲到。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理论和实践通常也不相符。为什么呢?首先,每一个厂家生产的产品不可能完全相同,质量可能会有差别,即便商场从同一个厂家进的同一种商品,每一家商场还不相同呢。再者,商场之间的信誉可能不同,退货条款可能不同,投递方式和投递收费可能不同,特别是对于网上商城,信誉太重要了。对于传统商城,消费者要是受骗了至少还知道到哪里去找,而在网上商城要是受骗了,连找的地方都没有。所以,信誉好、知名度高的商城就可以把价格定得高一点,顾客宁可多花钱也要买一个放心;信誉差、知名度低的商城或个人就不敢把价格定高,否则可能一件也卖不出去。这样就出现了价格差别,这个价格差别相当于是信誉的差别,而信誉参数在伯特兰德模型是没有的,伯特兰德模型假设所有厂家的信誉相同。除此之外,伯特兰德模型假定企业没有生产能力的限制,任何一个厂家都能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当然这是不现实的,为了买到需要的东西,顾客自然就愿意多花点钱,所以也会产生价格差。
我们的研究发现网络商家之间的价格波动不到1%,基本达到了“同一价理论”所说的境界。但是,我们是从美国联邦政府的采购网上收集的数据,在美国联邦政府的采购网上骗人、宰人,那是活得不耐烦了,所以我们的数据没有上面所说的信誉和知名度问题,每一个商家的信誉和知名度都有保障。于是,价格同一了。
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剩女?
知识点·搜寻和匹配理论(Search and Matching Theory)
在我国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中,有一个词很有意思——剩女。顾名思义,剩女指的是年龄偏大但还没有结婚的女性,剩女大部分都是现代都市女性,她们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正因为这“三高一无”,她们的择偶要求也比较高,导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男性结婚,一拖再拖,变成大龄单身女青年了。据保守估算,2009年北京的剩女已突破了50万人,现在已达80万人之多。其实剩女现象也不是中国特有的,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也有大量的剩女存在,甚至早在100多年前的英国小说里也对“剩女”有过记载。19世纪的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Elizabeth Gaskell)在小说《克兰福特纪事》中描写了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格兰小镇,镇里的主要人物是一群上了年纪的“剩女”,她们成为小镇里的主流,有着自己的尊严、独立的人格和社会的尊重。有兴趣的剩女不妨把这本小说找来翻翻。
如果光看剩女的数量,就会给人一种错觉,好像这个社会女人太多,多得都找不到对象了。而事实上,据统计,现在中国男女比例出现严重失衡,婚龄男性比女性多出3000万人,等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就有可能上升到4000万人之多。3000多万的男性都解决不了百十万剩女的婚姻问题?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即便是剩女的要求高,似乎也不应该产生这么大的差距。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把3000万未婚男性集中起来让剩女们挑,虽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估计绝大部分的剩女都会找到满意的郎君。可是,我们没办法把3000万未婚男性和所有的剩女们集中起来,这个做不到。于是就出现了搜寻和匹配上的不经济。
关于搜寻和匹配,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早就做了深入的研究。在商品市场上,由于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努力寻找在不同地域或商店出售的同质商品的价格信息,以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信息搜寻行为无疑会帮助消费者作出比较理想的购买决策。搜寻是有成本的,就是指为找到某物品市场最低价而支付的各种费用、时间、精力及各种风险的总和。正是由于搜寻有成本,买方不总是能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卖方,而卖方也不总是能找到自己最满意的买方。当不满意的买方和不满意的卖方进行交易的时候,市场就不是最有效的,市场效率有部分损失,搜寻成本越高,市场效率损失越大。这和人们的生活、婚姻是一样的,如果每一个人都找到了自己最满意的终身伴侣,那么婚姻登记机关或者法院就会清闲很多——只有结婚的没有离婚的。而事实是,离婚的人还是很多,他们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终身伴侣。
这种现象在劳务市场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很多公司招不到人,而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好像失业率挺高的,不是因为没有工作机会,而是因为劳务市场的效率不高。这种现象一般可以用白窝瑞吉曲线表达,白窝瑞吉曲线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成反比函数的曲线,即工作机会越少,失业率就越高。如果搜寻成本增加了,这条曲线就会向上平移,也就是说,如果是同样多的工作机会,失业率在搜寻成本高的时候比搜寻成本低的时候要高,意味着搜寻成本的增加使更多的人找不到工作,增加了失业率。
由于搜寻成本而导致的失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叫“等待失业”。“等待失业”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一份工作给员工的报酬远远高于市场价格,那么就会有很多员工不再安分守己地干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宁愿失业也要等待这个高报酬的工作机会。当然,如果没有搜寻成本,每个人都不用等待了,我们知道高报酬的岗位要的是谁。正是因为有搜寻成本,才会使本来没有机会的人找到一份高报酬的工作,比如所谓的“北漂”就是这样的。北漂是指来自非北京地区的、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有的人是从北京高校毕业后,没有回老家而留在北京找工作,有的人则是从外地高校毕业后,离开最初的工作单位而前来北京打拼。他们为什么要“漂”在北京就是因为北京的工作机会多而且报酬比老家高,于是出现了“等待失业”。美国著名的好莱坞也是这样子的,好莱坞的明星报酬都很高,所以给了很多人梦想,一旦成为好莱坞明星,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于是,很多抱着明星梦的人们宁愿在好莱坞山下的餐馆里当服务生(相当于失业),为的就是等待更好的机会立足于好莱坞。
搜寻成本也不是不可以降低的,或者说把3000万未婚男性和所有的剩女们集中起来搞一个“见面会”,也不是绝对做不到的。科技的发展,给未婚男女青年提供了这个机会,让广大剩女看到了希望。用互联网把未婚男女青年联系起来其实不算什么高科技,因为在婚配网站上仍然有以十万甚至百万计的男女青年,要想找到匹配自己的那一个人仍旧有很高的搜寻成本。如果看一个人的信息要5分钟,看1000个人就要83个小时,剩女都很忙,哪有那么多闲工夫,结果还是如同大海捞针一般。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把心理学测试用在男女婚配上面的科技手段,才勉强算得上高科技,这种婚配要求每一个用户都要接受一份心理学测试,然后根据结果找到和你性格相匹配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候选人,从而大大降低搜寻成本。这个过程实际上和中国古代把男女的生辰八字拿去给算命先生看看是不是合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比如美国著名的婚配网站e Harmony,就采用了一种有259个问题的性格测试问卷方式,用户答完问卷,网站就可以给该用户找出他(她)可能喜欢的对象,不能说是百分之百准确,但也是八九不离十。据该公司估算,2007年一年美国所有结婚的人里面有大概2%的人是从该公司婚配成功的,大概是一天120对新人喜结良缘。当然,我们还应该比较婚后几年的离婚率,如果该公司婚配的家庭离婚率比美国平均低很多,那才是真正的婚配成功。显然,这个数字还没有公布。
找工作、找媳妇、找老公,乐趣大概也就在一个“找”字。花了搜寻成本,也体验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