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学毕业的那一年,临离校了,同学们都很伤感,天天喝酒,有说不完的话。
一天酒后,有一个不常见的别系的哥们搂着我的肩膀,情真意切地说:“我真的很羡慕你,又很担心你,你个子不高,技术也一般,去了那边你能行么?”
看着他诚挚的双眼,我深深地感动了,握着他的手,坚定地说:“放心,哥们一定行,个儿不高,技术不行,咱用嘴把他们侃翻。”
第二天酒醒以后,我隐隐约约地记得他说的话,感到很奇怪,就专门跑去问他:“什么个子不高,技术也一般?”
他说:“你不是去美国打NBA么?我听别人说的。”
我哈哈大笑,恍然大悟,说:“打NBA?就我?你听错了,我是去美国读MBA。”
(二)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我在美国教MBA都快10年了。
这10年里,学生来了,又走了,一批一批的。作为一个老师,感到最有成就的事就是看着学生踌躇满志地来,摩拳擦掌地走。这些学生中,有的找到新工作了,有的升职了;有的结婚了,有的生孩子了;有的去中国了,有的从中国回来了。我虽然不能和每一个学生保持联系,偶尔听到他们的消息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最有意思的是几年前发生在足球场上的一件事。
我从小就喜欢踢足球,直到现在还保持着踢足球的习惯。在美国,我们有一个公司之间的联赛,一共有8支球队,每周都有一场比赛。我虽然不在公司上班,但有一个朋友请我去做他们公司球队的外援。
我是一名中场队员,而且喜欢时不时地插上进攻。因为是公司间的联赛,第二天还要上班,所以我们一般踢得比较文明,动作不算大,身体接触也不算多。
可是这一天,我们和附近的某家大公司比赛,我很快就发现对方的一名后卫对我特别“照顾”,经常把我铲翻在地,整得我一点儿脾气都没有,在球门前也失去了应有的威胁。我对他“吼”了几次,他也好像没听见一样。
我不记得我们有没有赢得那场比赛,赛后换鞋的时候,那名凶猛的后卫朝我走了过来,我赶紧把头扭到了一边,不愿意搭理他,可偏偏地,他走到我身边停了下来,我只好对他尴尬地笑了笑。这时候,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
他说:“姚老师,您好!”
在球场上,很少有人知道我是一名教授,他们都是称呼我的名字,而且我敢确定,我之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
“你是???”我张着惊讶得合不拢的嘴问道。
他回答道:“我是您的学生,一年前听过您的课。”
我一下子明白了,他确实是我的学生,虽然我从来没见过他。原来为了方便附近大公司的学生上课,我的课有一部分是通过卫星实时转播的电视教学。学生在自己公司的会议室内听课,我在学校的电化教室里讲课,教室里和电视台一样有好几个摄像头,还有一个导播。学生可以看到我的图像听到我的声音,但是他们的会议室里只有电话,所以我看不到他们,但可以听到他们说话、发言。
在回家的路上,我努力地回想着:“我当年给了他什么成绩?从今天他对我的‘照顾程度’看起来,好像是不太满意啊。”
这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的例子,他们知道我长什么样,而我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从那天起,我要求我所有的学生在新学期第一节课的时候都要提供一张照片,好让信息对称,万一将来和某一个学生在足球场上碰到,我就能把他认出来。
(三)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管理学的知识来解释,用管理学的方法去解决。这是管理的真谛,也是生活的乐趣。
生活中如此,职场里也是如此。希望读者看了这本书能够具有批判性的思维、理性的思考和寻找最优的能力,在生活中做一个睿智的人,在职场里做一个优秀的人才。
不过,各位已婚男性读者,切记不要把从本书中学到的管理学理念运用到家庭生活中去哦。
(四)
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的王长刚、胡志远和陈静毅编辑,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的王留全主编和宣佳丽编辑,他们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特别是他们的敬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令我由衷地佩服。我的妻子杨晔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源泉,她是我每写一章的第一个读者,提供了细致的修改意见。由于时间关系,不足与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