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是三四月份,天气开始回暖。春风一吹。小草泛青,树枝发绿,野菜都开始冒头了。
一群村人在周家的院子,看着被请来主持分家的村长和周家的长辈。不时交头接耳。“这周家老两口这么年轻。咱就分家了。”“那咋了?这儿子们都成家了,分家也正常。”“要我,我可不分。”
村长看着院子里的人多闹哄哄的,有些不像话,站起来摆摆手。“咳哼!大家都静一静。今儿个是周老弟分家大家都做个见证。”又对周老爷子说“周老弟,这家怎么分?可是有章程了。”
周老爷子站起身朝四周拱拱手道。“多谢村长,大哥,诸位四邻。儿大分家,树大分枝都是老话。孩子们都已成家啦,下边儿的孙辈儿也都长大许多,家里的地方愈发住不下啦。今日便由我做主及诸位的见证下分了,我们老两口儿也就没什么牵挂啦。”
“都是村里人家。这值钱的,也就是粮食和家畜。粮食,我们老两口留下一亩良田,其余的四家平分。十几只鸡就不分了,我们老两口养着。今年开春还没有抓猪。家里的锅就一套也不分了。碗筷这些是一个人头分一副每家再多分一副,剩下的也归给我们老两口。家里的农具给我们老两口剩下一套,其余多的四家平分。这些都已经请胡秀才写好文书。”说完便朝胡秀才拱拱手坐下了。
“四位兄弟都看看可还有什么要添减的?”说完便看向大伯我爹四兄弟。
“没有什么添减的,一切都听我爹做主。”大伯抬抬手说道。
“好,这文书一式五份,名字都已写好来按手印儿吧。”说完胡秀才便将印尼拿出来放在桌上。
四兄弟依次上前,在自己的名字上摁上手印儿。最后周老爷子起身也在自己的名字上按上手印,这家就算分完了。
看热闹的村人都已经回家,村长,大爷爷和胡秀才留下吃了一顿午饭。
“姐,你说我们分家了以后会不会有自己的屋子呀?”安心倒是挺高兴,背个竹篓晃晃悠悠的往前面走着。
“这后山可不少石头呢,你当心摔倒了。慢着点儿走。”说完笑了笑有道“那天晚上听爹回来以后说,大家暂时还住一起,等收了粮食再平分,然后把下一季的粮食种上这家才算分完了。再说咱家没房子要搬出去还早呢。”
其实不止这些,老周家一共12亩良田,三亩沙地。自家分了二亩良田,三亩沙地。其余三家都是三亩良田。沙地一亩也就是五六百文左右。良田一亩可不止二两银子。
这良田种什么作物只要伺候好了,收成都错不了。古代农作物少,沙地除了能种些红薯,其他的收成都不怎么样。这红薯家家多少都会种一些没人会买,只能自家吃。所以两者的价钱才会差这么多。
老爷子分家的时候问谁要这沙地。都不说话。最后老爷子做主给了老三周大江。许是觉得林氏娘家得力,老三有岳家帮衬。其余三家各补了一百文,算是是弥补老三一家。
“行了,我们就在这里挖点儿野菜吧。”说着安月放下背篓,拿出小铲子准备找野菜。两个小姐妹各自忙碌不提。
一眨眼便是四、五月份正是收获冬小麦的时候。紧接着得种玉米。忙忙碌碌一两个月才能全部完成。
金秋十月,天清气爽。八月底收完了玉米,一大家子又紧赶着种上了冬小麦。如今周家兄弟都忙着打泥砖,砍木头。最新行动起来的是大伯周大海因是做木工的,手里有些余钱在村里请了好些人一块儿打泥砖砍木头行动力非常的快。二伯周大河,为人老实木讷选择自己一家人慢慢的打泥砖,许是要年后再盖房子了。老三周大江随妻子林氏回了一趟岳家借了些许银钱。四叔周大林的事没什么动静。
周大江一家将宅地几选在了村东头一大片空地上,找村长办了买地文书。地势开阔近邻河边。离村里也不算远。
泥砖暴晒两个月也就干透了。只是这房梁,木头椽子,草毡都得花费银钱买来。期间下了一场小雨,天气一晴朗不过两天路面也就晒干了。又专门请了村里盖房好手。终于在年前将新房盖好。
一家人便选了黄道吉日,搬家。
次日又请了以前相熟的邻居和附近的人家来吃饭暖房。算是正式告诉大家现在这是一个新的家庭。以后的婚丧嫁娶都是一户新的人家了。
“当家的,咱们现在终于是有了一个自己的家了。”林氏嘴角含笑,颇有些动容的看着林大江。
“是啊!”周大江也是心下高兴。成婚十五载。最大的孩子也已经十三岁了,小的也是五岁了。自己也三十五六了,终于有了一份自己的家业。
如今盖了新家,两个女儿也都有了自己的房间,各自回去休息了,儿子也已经在床上睡着了,夫妻两个说些私房话。
“咱们分家分了二两六钱银子,这些年私下也存了不到二两,又从我娘家借了五两。盖房就用了五两之多,又打了家具,续了棉被,林林总总的就是三两多。到现在手里只有一两八钱银子了,开春还得买农具。”林氏不免有些担心。
“咱们买庄基地。买盖房用的木料、草毡、人工确实用了不少钱。不过你不用担心,以后咱们都会赚回来的。”周大江拉住林氏的手信心满满,觉得自己正值壮年,将来一定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嗯,当家的我信你。”两个人眼睛亮亮的,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