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41400000004

第4章 我的青苹果时代(4)

但是最后一个甩头亮相的造型动作却出了笑料:表演接近完成,心情过于激动,头甩得过急过猛了一点,那条油亮乌黑的辫子忽然从中间断为两截,后面的一截凌空飞起,在礼堂上空飞出一段漂亮的弧线,啪的一声响,不偏不倚地落在文化馆老师的桌上,把垂着眼皮的他惊得一个激灵,来不及穿鞋就跳下椅子,惊慌失措地盯住黑蛇一般盘在桌上的半根发辫,张大的嘴巴半天没有合上。

场内场外一片哈哈的笑声,既为那条差强人意的辫子,也为文化馆老师出色的即兴表演。

大辫子女孩羞得无地自容,当场就呜咽出声,双手捂脸奔出门去。

旁边一个男孩跟着追了出去。

也不知道他们后来怎么了。

接下来的一个考生居然是那个手指修长漂亮的拉二胡的男孩。

他长得真是秀气,双眼皮和小巧的鼻子嘴巴使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娇生惯养的女孩。

而且他居然是一个农村里少见的完美主义者,他反复地移动屁股下面那张榫头不牢的方凳,把它摆放得符合自己要求之后才小心地坐下去。

然后他琢磨二胡搁在腿面上的位置,朝前移一点点,又朝后挪那么半寸。

二胡与腿面垂直的角度也颇费了斟酌,直一点不行,斜一点更不好,左右不是个事儿。

他还低头去闻琴弓上的松香味,似乎靠嗅觉就能够判断出松香上得够还是不够,琴弓的松紧度是不是正好。

所有的人都隐忍不发,几乎是屏息静气地盯牢了他的每一个动作,有一点点吃惊,也有一点点期盼,觉得如此注重细节的一个男孩总应该不同凡响,就像暴风雨到来之前肯定有一个令人窒息的宁静似的。

终于,他细长漂亮的手指搭上琴弦,头发轻轻一甩,嘴巴狠命一抿,脸上满带着破釜沉舟的悲壮,拉出一串吱呀的音符,居然是我们当地的乡村小调《杨柳青》。

这曲子简单无比也通俗无比,初学二胡的人不出十天就能够拉得上手,这男孩摆了半天的功架,弄到最后是这等水平!我的好朋友最先表示了她的失望,背过身子不肯再看,嘴里不住地说:“气死我了,我当是来了什么宝贝呢,还不如我们学校宣传队的水平。”我们决定要走,回教室写作业去。

就在这时候,我看见一个衣着简朴的中年妇女,一手拎一支沉甸甸的乌木二胡,一手紧抓住身边她儿子的手,很辛苦地从门外挤进礼堂。

我觉得当妈的亲自带儿子来应考很少有,还是应该留下看看。

我们就暂时没走。

中年妇女拉着儿子一直往前走,不亢不卑地站在了一排考官面前。

也许是被刚才的考生败了兴致吧,几个考官的神态都有点倦怠,头低着,随意地翻着花名册上的名字。

一个女考官例行公事地要求考生自报姓名,他妈妈赶快替他答了。

女考官皱起眉头,说她问的是考生本人,不需要家属作答。

她接着又问男孩准备的曲目。

还是他的妈妈作了回答,说是孩子自己瞎编的曲子,叫《风中芦苇》。

女考官几乎要发火,觉得这个当妈的太喜欢多事。

结果中年妇女解释说,她的儿子是个哑巴,小时候吃药把声带吃坏了。

一言出口,场中一阵轻微的骚动。

面朝那母子的一排老师全都抬了头,就连文化馆老师也努力撑开眼皮,不能掩饰他心中的惊讶。

中年妇女询问女考官是不是可以开始。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拉了拉场中那只孤零零的方凳,让她的哑巴儿子坐下,在他头顶轻轻拍了一拍,而后退身到后面的墙角。

那孩子的脸色在一瞬间里有一些羞涩。

他笔直地坐着,桃树疙瘩般的大手稳稳地扶住二胡,埋下头去,静默片刻,握弓的右手舒缓地伸展开来。

一缕细细的风声从他手下响起,在礼堂上空轻掠而过。

风在江边潮湿的土地上飘荡和舞蹈,炊烟般地升起,又如阳光般地洒落。

芦苇开始在风中吟哦和歌唱,摇曳了一片碎豆子样的声响。

礼堂里安静得如同无人存在。

我发现文化馆老师的眼睛始终是睁开的,眼里的光亮聚集成一点,箭一般尖利。

风声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变得狂暴而肆虐,像一群被禁闭许久才放出笼中的猛兽。

它们狂蹦乱跳,仰天嘶吼,恣意踩踏脚下的一切。

芦苇温顺地在它们的利爪下弯腰躲闪,以自己的忍让和柔顺来换取生存。

比较倔强的枝叶就痛苦地折断了,伤口中流出绿色的汁液,那是一部分芦苇的生命挽歌。

剩下的族类强忍悲伤,互相抚慰,相倚相靠,告诉自己和同伴要活下去,活下去才能壮大,繁衍,一代接着一代生生不息。

十多分钟的时间里,整个礼堂没有人发出哪怕是一声咳嗽。

乐曲结束之后仍然静默了很久,直到哑巴男孩把二胡拎在手里,朝考官们恭敬地行了一个礼,转身去找他的母亲,拉着她默默走出大门,这里那里才响起了春蚕嚼叶般的窃窃私语。

围在门口的我们很自觉地让出一条路,让那母子两个出去。

我们的眼睛里满满地都是同情和尊敬。

文化馆老师忽然趿着一双鞋子啪嗒啪嗒从礼堂里追出来。

他神情复杂地搓着一双手,说不出别的东西,只反复表示一个意思:“可惜了,这孩子太可惜了。”孩子的母亲就淡淡地笑起来,说她带孩子过来不为别的,只想让孩子长长见识,让老师们验证一下他的水平。

文化馆老师在礼堂外站了很久,一直到那对母子的身影在远处消失不见。

我细心地注意到,他的一对皮囊囊的眼泡非但肿,而且发红。

事情已经过去近三十年,那一对红肿的眼睛我始终不能忘记。

在我的一生中,艺校的招生考试是很重要的一次生命体验。

如水流淌的音乐

这是发生在七十年代一个农场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农场中学的一对恋人老师。

男老师教政治。

他长了一副瘦长俊朗、神采飘然的身架,一件普通的灰色中山装穿在他身上,也能够穿出常人所不具有的体面。

语文老师孟夫子私下里曾经对人说,若放在从前穿西装的时代,凭政治老师的这副身架子,穿西装是绝配。

女老师教音乐。

她的体态娇小而丰腴,一张圆圆的娃娃脸终日巧笑盈盈,浓密的睫毛随笑容在脸上轻轻扇动,宛如一对黑色蝴蝶的翅膀。

她喜欢穿黑色衣服。

夏天是立领短袖掐腰的黑丝绸上衣,一条宽松的黑色绉纱裤子。

春秋是黑色平绒外套。

冬日里一件粗呢黑大衣。

黑色衣装配她丰腴的身材和白嫩的娃娃脸,就显出另一种韵味来了,其丰腴更见性感,其白嫩更具诱惑。

这一对玉人的婚礼,在当时的农场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壮举,事隔很多年,农场里每有人结婚时,老人们还都会津津乐道地谈起当年两位老师结婚的情景。

婚礼是借场部礼堂举行的,场革委会副主任亲自担任司仪,为他们主持一切。

农场领导把这个活动当作全场树新风的榜样隆重推出,因此贴钱买来了许多的花纸,许多的糖块、瓜子、花生,用小竹筐装着,沿礼堂舞台的边缘摆了齐齐一排。

那一天晚上,几乎全场职工都被场部大喇叭叫到了现场。

大人们或站或坐,聊天,嗑瓜子,评点新人的穿着打扮,说一些打情骂俏的荤话。

孩子们嘴巴里含着糖块,在大人的腿间窜来窜去,疯笑打闹,快活得赛过年节。

雪亮的大灯往舞台上亮堂堂地照着,门窗紧闭的礼堂里暖融融地热闹着。

两位老师在台上并肩而立,一个潇洒俊逸,一个娇艳如花,神态都是大大方方,叫说恋爱经过就说恋爱经过,叫啃苹果就啃苹果,跟司仪的每一个程序都配合得丝丝入扣。

后来有几个小伙子被热闹的气氛撩拨得起了性,在台下一商量,七八条粗嗓门喊成一条声:“香一个嘴!香一个嘴!我们要看新郎新娘香一个嘴!”人们就跟着起哄:“香一个吧!新郎新娘香一个吧!”所有的人都站起来了,眼睛都直勾勾地看着台上,都等着即将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一刻。

司仪笑得眼睛都快没了缝,假装公允地征求新人的意见:“怎么样?你们可以吗?真不好意思的话就别勉强。”新郎就用眼睛对新娘发出询问。

新娘抿嘴笑着,微微点一点头。

新郎随即一转身,没好意思当众拥抱,只用双手扶住新娘的肩膀,头低下去,脸侧过来,双唇轻轻贴上了新娘的嘴边。

全场爆发出如雷的欢呼。

小伙子们激动得嘶哑了嗓门,互相擂着对方的胸脯。

姑娘们一个个面红如血,娇羞地把脑袋藏到同伴的肩窝里,好像被当场香嘴的是他们自己。

小孩子们似懂非懂,也跟着直蹦直跳,嗷嗷地叫得像一群小狼崽子。

场中气氛沸腾得如同开锅。

那是在七十年代的当众接吻啊!在那个禁欲的年代,电影戏剧都绝对没有这样刺激的场面和镜头啊!时间持续了约摸十秒钟,尔后两人分开。

分开的时候他们的目光仍然胶着在一起,彼此都显得意犹未尽,恋恋不舍。

忽然,在人们的猝不及防中,他们竟又不顾一切地扑在一起,开始了他们的第二次接吻,姿态和神情都愈加迷狂,根本就有些旁若无人。

礼堂里一反常态地安静。

人们屏息静气地注视台上,不敢吐痰、咳嗽和移动身体,生怕意外的响动惊吓了这美妙的一瞬。

这一对老师的婚礼使全场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得到了极大满足。

在此之后的大大小小新式和非新式婚礼上,再也没有哪一对新人有如此的胆量和气魄,敢于当着亲友和陌生人的面一而再地接吻。

农村男女们可以在田地麦场上打闹得扯衣脱裤不分彼此,但是一旦有机会来了真的,就立马怯场,死活都不肯超越拉手的界限一步。

那一场婚礼也就成了农场上空前绝后的壮举,带着一种表演的性质,很多年都没有被人遗忘。

那天晚上散场之后,农场知青们簇拥到教师宿舍里接着闹新房。

新娘子笑吟吟地搬出一架手摇唱机,放上一张胶木唱片,让大家欣赏音乐。

乐曲从唱机里溪水一样清粼粼地流淌出来时,所有的年轻人面面相觑,惶惑不已:这不是我们平常听惯的民歌、语录歌和样板戏呀!这到底是什么?这么陌生又这么好听?这样美妙醉人的天籁般的声响啊!问新郎新娘,他们商量好了一样,笑而不答。

清粼粼的小溪就这样从山间岩石中撒着欢儿地奔出来了,它拥着泡沫,打着漩涡,挟带着嬉笑和欢乐,一路欢奔着冲向平原。

它看见了辽阔的草原和田野,大地像一个温柔的母亲,敞开胸膛接纳它入自己怀中。

它因此而变得沉稳和端庄,安静如一个歌吟的少女。

它舒缓地迈步行走着,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雍容大度的风范。

它用自己的身体负载船只,浇灌土地,涌动起一个又一个浪花向人类致意。

天黑了,沿途的村庄都睡了,它也慢慢地停息脚步,沉沉睡去。

暗夜中时不时有它轻轻的呢喃声,是不是它做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好梦呢?然后天光四亮,红日涌出,给它披上了一层灿灿的金袍,它伸一个懒腰醒来。

该是奔腾入海的时候了。

你看它浩浩荡荡,激情澎湃,似乎在向大地做最后的告别。

可是海这个家伙过于高傲,摆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派头,用力地把它推开。

它被激怒了!它咆哮,抗争,撞击,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冲天巨浪。

它想要告诉海,勇敢者是完全无所畏惧的!你听你听,海不是屈服了吗?它们终于交汇和融合到一起,彼此轻抚着对方的伤痕。

一切归于平静。

房间里也是一片寂静。

所有的人都是呆呆地坐着,望着唱机上嗤嗤空转的针头。

很久之后才有人小心移动身体,抬一抬坐麻的腿脚和屁股。

好几年之后,我在北大的小礼堂里听一场学生会组织的讲座,主持人用卡式录音机放出来的也是这样一段音乐。

十八九岁初次聆听的记忆太过深刻了,所以我听到一半时竟忍不住地全身颤抖,活像高烧之后接着而来的寒战。

那一次我记住了乐曲的名字: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作者是捷克音乐家斯梅塔纳。

生而有缘

我的妹妹只比我小一岁。

很小的时候我们是生活在一起的,穿一样的衣服,扎一样的蝴蝶结,照片上看起来像双胞胎。

依稀还记得我父亲背上挂一个,胸前抱一个,在县中的校园里走来走去的样子。

妹妹六岁那年,姨妈因为不能生育,跟我母亲商量抱养我们中的一个。

我母亲很大方地同意,并且让姨妈自己挑选,姨妈挑中了我的妹妹。

妹妹小时候眉清目秀,的确比我可爱。

姐妹从此分居在两个县城,寒暑假我回老家才能够相见。

距离加深了彼此的思念,在我整个的少女时代,我们相处的状态有点像恋爱,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那种样子,想尽一切办法,寻找一切借口,从各自的家中溜出来,在井台上,巷弄间,甚至公共厕所里会面,塞给对方一粒黏糊糊的糖,几颗被手汗洇软的瓜子,再急急忙忙说上几句话,而后慌慌张张分手。

我姨妈的眼睛时时刻刻都粘在妹妹背上,她认为我的头脑复杂,心思缜密,跟妹妹见面的目的就是要策动她背叛养父母的家庭,弄成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局面。

那时候我有点恨姨妈,常在背后偷偷骂她,认为她心胸太窄,很多年之后我才慢慢理解了她的特殊境况,觉得她对我的警惕和对妹妹的监控是一个悲剧性女人的必然态度,不这样盯着反倒奇怪。

有一年在老家过完春节,分手的时候妹妹送我一盒高粱饴软糖。

我没有上交给母亲,而是藏在枕头下面,每晚临睡前拿一粒出来,剥开糖纸,在嘴里吮上一吮,咬下米粒大小的一块,再用糖纸包好,放回盒中。

寒假距暑假有一百多天,我将天数除以软糖的粒数,得到的数字是多少天吃完一粒糖,刚好够上暑假回老家再见妹妹的面。

我想要每一天都享受到妹妹的甜蜜,她对我的浓浓的爱意。

不料一天母亲替我换洗被褥,发现了枕头下的秘密,母亲当时是怎么想的,我无从知道,只记得她死活要我说出糖的来历,我紧闭住嘴巴死活都不吐一字。

我觉得说出来就是对一种感情的亵渎,我愿意将这个隐秘独自珍藏到最后。

我越不开口,母亲心中的疑窦越深,我几乎听得见我们之间地缝裂开时的嘎嘎的声响。

那一刻我孤独而且绝望,但是心底深处却是甜蜜而骄傲。

我意识到拥有秘密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幸福,人的一生就由一段段的幸福摞成阶梯,支撑着凡俗的躯体逐级攀援上去,到达天国。

这件事情在我和母亲之间是如何收场的,我已经记不起来了。

如果回忆仅限于心灵的感受,那么结局并不重要。

我的大弟小我四岁多。

这是一段比较尴尬的年龄差,因为在我十一二岁似懂事非懂事的年纪,大弟正是“七岁八岁狗都嫌”的时候,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调皮捣蛋频繁惹祸,在我眼中是一个粗野和蛮横的形象。

我在那个岁数刚刚开始萌生对异性的兴趣,喜欢跟同龄男孩交往及谈话,看书、写作业、打乒乓、跳格子、捞鱼粘知了……做什么都觉得有滋有味。

大弟一点也不体谅我的需要,上学放学总是尾巴一样跟着我,使我时时感觉到他是一个多余的存在,笨拙而又碍眼。

在我的小学和初中阶段,我对大弟的态度极为粗暴,嫌恶并且讨厌他,最激烈的一次,他跟小弟打架,我为了偏袒小弟,曾经抓着菜刀冲到他面前,恨不能一刀砍死他算数。

同类推荐
  • 魔镜魔镜告诉你

    魔镜魔镜告诉你

    银耳镇有个古老的习俗,十二岁前男生脑后都要留长寿辫。银耳镇小学的三个辫子男孩藤条哥、长生果和百岁弟是好哥们,他们都最怕藤条哥的奶奶剪刀手婆婆,因为每回上学放学经过她的理发铺子,都会被强拽到镜子前整理辫子发型。而辫子男孩们每回和女生战斗,最后都因被揪住辫子而大败,悲催的辫子男生只有对着理发铺子里的镜子做白日梦,想象各种男孩帅发型流口水。有天来了个帅气的转学生王阿嫱,腹黑又时髦,刷新了小镇孩子们的眼界,女生们为了臭美干出各种奇葩事。而辫子男孩组合经过和阿嫱几番交战,竟然不可思议地结下了特别的友情。藤条哥他们更在阿嫱和她家妈妈妖怪女士还有俊坦表哥的影响下,砸破剪刀手婆婆的“魔鬼镜子”,在“辫子男孩校友”出席的隆重校庆大会上,齐刷刷剪掉辫子,大喊“我的头发我做主”。死死守护辫子传统的剪刀手婆婆们一蹶不振。没想到,千辛万苦剪成短头发的男孩们又做起了马尾辫帅哥的梦!最后白日梦的惊人逆转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翻开这个奇妙的故事,照照故事里那面魔镜,让它来告诉你吧!
  • 狼王梦

    狼王梦

    本书写的是一匹充满智慧的狼,用一生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梦想。丈夫没了,还有儿子,儿子没了,还有女儿。为了那梦寐以求的狼王宝座,它浪费了大量青春,它葬送了美好爱情,它放弃了宝贵生命。命运之神啊,为何总是与它擦肩而过?它走了,只留下无限遗憾和永久的梦……
  • 人小鬼大2

    人小鬼大2

    孩子总是天真烂漫、口无遮拦,丝毫不受人情世故的沾染!孩子的话,常常让爸爸妈妈忍俊不禁却又无可奈何。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每个孩子都是开心果。
  • 残狼灰满

    残狼灰满

    人们大概只知道动物的天性无非是强者为王、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和异类相残等等,却不大知道动物世界里也有智慧和情感,也有“伦理关系”和“道德情操”。这并不是小说家的杜撰。请看这本《残狼灰满》,那只已经断了两条右腿的残狼,如何仍然主宰着一群健狼;那只被猎人发现了老窝的公狐,如何保护自己的家族;那只由红奶羊奶大的狼崽,如何与同类反目;那只为保护后代安全的老狼,如何与金雕在蓝天拼搏……《残狼灰满》所收作品中有多篇获得全国奖。
  • 我家的怪物先生(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

    我家的怪物先生(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

    罗先生生活在杨柳镇,经营着一家药店。他长得如同怪物一般,镇上的人都怕他。罗先生的旧友塔莎临终之际决定让罗先生帮忙照顾她九岁的女儿哈米。哈米古灵精怪,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她的出现,给一直按老规矩生活的杨柳镇带来许多变化,同时也惹怒了古板的镇长费先生。从天而降的见习魔法师、会说话的自称来自外星球的猫王子、隐居在镇外的白门婆婆、生活在父母严厉控制下的同学……哈米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
热门推荐
  • 新世纪野望计划

    新世纪野望计划

    2012--人类进化新纪元“科技、法术、异能、修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金钱,权势,在真正的实力面前全都是纸老虎!”“我要当你们所有人的头儿。不服?小心我砂钵大的拳头!
  • 我的小人国

    我的小人国

    简介:有了一个小人国的萧羽,仗着体型和科技装备在小人国作威作福之余。忽然发现,靠着小人国世界奇物和超凡知识的自己,已然把现实世界带向了歪路……总结:这就是个女朋友哪里有小人国好玩的故事。ps:现实位面没有超凡者,只有主角唯我独法ps:本书群:486-362-196
  • 异界寒冥

    异界寒冥

    生理进化超过思想进化的世界,发现了地球,他们用蛮力撕裂两界缺口,能阻止这一切的竟然只是一个少年,没有人知道成功与否……少年勇敢的承担起这一与年龄不符的责任,结果会是如何?
  • 棍王传奇

    棍王传奇

    修罗转世,再塑不灭的传说。曾经傲视苍穹的战族衰弱到只有一个村落大小,惨招灭族之灾,赤龙子受村长特别照顾化为一片树叶躲过灾难,一心复仇。落难的赤龙子得无名谷收留后,得遇红颜知己——花水月,但命运弄人,失之交臂。勤奋修炼,劫难重重。剧情曲折。修炼融汇古今中外,修仙,魔法,剑仙等等。
  • 李春花返乡记

    李春花返乡记

    李春花系列合集,每卷故事独立无联系,不定期更新。
  • 我成了宗主

    我成了宗主

    什么我穿越了?什么我还是个宗主?等等让我先吃个瓜冷静一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京门恩仇录

    京门恩仇录

    一个苦大仇深的蛇蝎美人,一个战功赫赫的少年侯爷。都说娶妻当娶贤,自打娶了这蛇蝎美人,少年侯爷就一步步陷入了复仇的巨坑。到底是怎样走上这条不归路的?杨明昭内心: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 两个秃子的故事

    两个秃子的故事

    从前,在村子住着两个秃子兄弟小甲和小乙。
  • 临尘初上

    临尘初上

    这是一场游戏,一场她不甘、他推却,却又不得不进行下去的游戏。他坐在高堂华殿,对于她的质问说不上话来,眸光深沉嘴唇微动心中默念‘身不由己而已。’人生是她临寒一步一步沿着漓华牵引走下去的,即使她知道这是一场针对她的局。可是她想啊‘他用万般手段成就我的孤独,我怎可轻易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