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丰镁业开始试图超越原来在镁合金领域承担的产业化推广者的角色定位。
这就是后来万丰镁业的镁轮主要的市场方向所在。
专业化公司对于市场的理解自然有所不同。到2004年,万丰奥特进入轮毂制造行业已经整整10年,而且已经拥有了全球化的营销网络。万丰镁业的市场人员知道,虽然都是轮毂,但不同的顾客对于轮毂有不同的要求。镁合金强度高,而且减重效果好,因此是否可以利用万丰奥特对整个产业熟知的优势,寻找相应的顾客群体呢?像欧美发达国家非常流行的卡丁车,是完全可以使用这种镁轮的。因为用于国际汽联F4系列赛的卡丁车的轮胎,几乎跑两三圈就要换,几乎不存在耐久性要求。但是卡丁车对于减重的要求极高,能减几十克,对卡丁车手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对于他们提高比赛成绩大有帮助。
在万丰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点上,它显示了一家专业化公司的价值。从2004年起,万丰镁业动作频频。先是拿下了自营进出口权,紧接着以压铸方式研制的镁合金车轮通过了多项检测,又被评为山东省重点扶持发展新材料产品领域的依托骨干企业。
这些动作背后的核心是,万丰镁业及时调整了市场方向。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万丰镁业联系了美国一家顶级卡丁车生产厂商—道格拉斯,来推广公司新试制的镁轮。
这个动作的本身,也包含着万丰镁业整个管理团队对市场的理解。这体现在对顾客的选择上,他们选择顶级企业。因为顶级企业提供的卡丁车,在F4系列赛上,成绩傲然,在各方面都已经达到了最佳状态。而这同时意味着,顶级企业很清楚,要取得更大的突破越来越难了。除非在技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而镁轮的减重,就是一个重大突破。
果不其然,万丰镁业与道格拉斯建立了独家供货配套关系,道格拉斯不仅是一家卡丁车制造厂商,同时它还拥有一支在赛场上相当活跃的车队。万丰镁业提供的镁轮各项指标当中,减重指标是非常突出的,所以道格拉斯旗下的车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很快派出专业人员来现场了解情况。
道格拉斯旗下的这支车队,是F4系列赛中的一支顶级车队。车队内部分工很细,每个方向上都有专业人员,而且很内行,动作更是十分迅速。他们来中国考察之后,拿样品回去试验,很快向万丰镁业提出要尝试性地采购一批,但要求以标价的一半来做试验。
这样的要求自然得到了万丰镁业迅速的回应,公司决定立即发货。虽然只以半价成交,但万丰镁业不管是管理层还是一线员工都觉得这一机会的出现,证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充满希望。
对于道格拉斯车队来说,镁轮并非全新产品,欧美市场当时已经出现了镁轮产品。但万丰镁业的镁轮还是很具创新性的,标准轮的重量比欧美的镁轮轻了十几克。就是这十几克的减重,使得这支著名的卡丁车国队决定要尝试一下万丰镁业的镁轮。
而第一批镁轮,就这样从威海驶向了美国—这就是万丰镁业在2004年要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原因。
万丰镁业的镁轮后来占到了卡丁车比赛用轮30%的市场份额,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万丰镁业当时选择了道格拉斯车队作为市场的切入口。可以说,万丰镁业选择道格拉斯这家厂商旗下的卡丁车车队的眼光为推广自己的镁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万丰选择的是一个普通车队,很可能镁轮作为车队胜绩的一个关键要素会被保密起来。而道格拉斯是一家包括卡丁车生产在内的汽车厂商,所以他们有动力去推广以镁轮为轻量化基因的卡丁车,而这引起了卡丁车比赛圈内的一个重大变化。只有装了万丰镁轮的卡丁车,才有可能在比赛中获胜。于是万丰镁业的镁轮,成了卡丁车生产厂商的标准配置。
万丰镁业在市场上站住了脚。
镁业拓新路
拿下了卡丁车的市场,万丰镁业站到了盈亏平衡线。不过,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达到盈亏平衡,还只是一个新项目的起点。仅仅拥有卡丁车的市场,根本不是万丰奥特进军镁业的目的。2008年,万丰奥特一位“非常喜欢钻研”的创业元老朱训明被派遣到了万丰镁业,带领团队开始新一轮的创业。
要做大万丰镁业,关键还是要看市场的变化。此时,镁合金的应用市场,也开始向万丰镁业招手。2006年之后,国内市场出现了两个非常有利于镁合金发展的趋势。
最有利的趋势当然还是来自汽车行业。在万丰奥特的这个主业领域,随着中国在2000年之后一步步地成为汽车大国,并走上全球汽车产销第一的位置之后,整个产业出现了更为积极的技术进步趋势。一方面,汽车的普及使得汽车的节能环保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使汽车厂商对新材料的采用开始感兴趣;另一方面,国内大型汽车厂商的规模效应和赢利水平提高,也使得汽车厂商对采用新材料来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有着强烈偏好。
另外一个有利趋势来自其他高科技产业,尤其是IT产业。
进入21世纪,由于IT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行业竞争,计算机、手机等IT产品出现了轻量化趋势,激烈的竞争使得IT产品越做越精巧;同时,由IT技术衍生出来的工业控制技术,也使得像高铁、航空航天领域的产品小型化和轻量化变得可能。
这种变化,对于高强度、低比重的镁合金产品应用,是巨大利好。市场上开始大量出现使用镁合金材料的笔记本电脑、手机和一些高技术产品。
不过,市场的变化,仍然需要国内产业界的努力才能实现。而从2004年就开始进入镁合金铸造前沿的万丰镁业,在2008年确实也走到了可以进一步做大的门槛上。
朱训明到万丰镁业后,首先带领徐国松、杨亮等人的技术团队对镁合金的使用和开发方向做了研究。仅仅半年时间,万丰镁业就开始向政府申请多项专利—镁合金的重力铸造又重新进入万丰镁业的研究范围。不过这一次,有了卡丁车镁轮的基本业务做支撑,万丰镁业重新开始对镁合金的铸造方式进行研究就有了底气。
在对产业进行了研究,开始有信心重做镁合金的重力铸造的前提下,万丰镁业在威海开始了第二轮创业过程。在加大投资的基础上,建设了新厂房,脱离了初创时期借用威海万丰的厂房,完全进入了独立运营状态。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万丰镁业的成绩开始显现。
2010年,在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上,经过艰苦努力的万丰镁业开始亮相,展出了多样化的镁合金产品,其中包括了镁合金汽车零部件、高铁和航空航天领域的产品。
而在技术领域,这一年万丰镁业在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以镁合金在卡丁车上的集成应用得到了认可。
同时,万丰镁业还主导了关于镁合金生产的多项国家标准的起草制定。
转型的先声
在万丰镁业向产业纵深前进的时候,负责万丰资本运作的陈伟军团队认为,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镁的应用,是万丰奥特在产业发展上遇到的又一重大机遇。
万丰奥特在轮毂领域的成功,得益于国内交通运输领域的需求强劲增长,万丰奥特抓住了这个时代给予的机遇。同时,从公司以往的经历可以看出,万丰奥特的崛起,也伴随着铝合金材料取代钢材的过程。正是因为铝合金的强度大、密度小、造型容易,而广受下游主机厂商的欢迎。
随着产业的发展,材料的多样化将会有更大的空间。尤其中国又是一个镁原料大国,因此在国内发展镁合金产业,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这可以为万丰奥特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企业转型,提供一个平台。
企业转型升级是2005年之后陈爱莲与集团高管团队经常议起的话题。进入21世纪,国内民营企业已经占据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而且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像万丰奥特这样的民营企业,从一降生开始就是在全球经济的背景下运营的。不过,从经济全球化的格局当中看,万丰奥特也是国内民企的一个典型—顺从市场,以成本和规模为公司赢利的主导,比较缺乏的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和引领地位。
这样的角色地位,虽然具有高度的活力,却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政府之所以引导民营企业向创新驱动转型,正是因为其缺乏创新,国内民企的赢利水平普遍较低,而且这样的赢利水平也还是基于劳动力价格低下的国家因素。
也正是因为这样,虽然万丰镁业此时的赢利水平不高,在万丰奥特以轮毂制造为主体的产业格局中只是一家小公司,但是它却代表着整个集团的一个方向—因为它已经触及真正创新的边缘。这是万丰奥特向新型材料科学产业化迈进的一步。万丰奥特团队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万丰镁业究竟是以材料供应企业的身份,去应对所有对镁合金材料的需求,还是预先把自己定位在某一领域,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先供应商?
对于2005年前后的万丰奥特和万丰镁业来说,这已经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了。
当时,对于高强轻质的镁合金,国内的产业界已经出现了需求。不过,最早的需求出现在IT和家电领域,而不是万丰奥特与科研机构早先预想的汽车配件。由于IT和家电领域变革迅速,而且需求旺盛,所以有较大的空间来采用镁合金这种新材料。
但万丰奥特的核心能力,是在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和营销上。一旦这个领域开始应用镁合金,它的需求量会更大,而且会与万丰奥特现有的市场结合得更为紧密。
所以是坚守汽车零部件这个领域,还是把万丰镁业的市场能力向其他领域转移?这不仅关系到万丰镁业这一家公司,更关系到整个万丰奥特未来的定位。同时,万丰镁业是要进一步做镁合金轮毂,还是可以扩散到整个汽车零部件,也是一个问题。在镁合金应用中,轮毂因为涉及整个汽车的安全性,因此是要求很高的一个细分市场。从万丰镁业的经历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万丰镁业对镁合金制造的全套工艺技术,并没有彻底掌握。是继续投资研究,还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技术?
在这些问题上,万丰奥特决策层最终得出了结论,而它将导向万丰奥特作为企业的一个巨大变革。
万丰奥特之道:万丰镁业是万丰奥特作为企业转型的先声就全球而言,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都是后发的。我们可以从万丰奥特的公司历史中清晰地看到后发的优势:在万丰奥特的轮毂产业中,需求的瞬间爆发和国外现成的产业格局,使得万丰奥特能抓住轮毂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机会实现迅速崛起。
而陈爱莲“长袖善舞”的运营能力,使企业很早就遇上了镁合金技术产业化的机会,接触到了科技前沿。
科技前沿的特点就是充满了想象,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有很高的失败概率。万丰镁业的公司经历,充分表明了这个特点。不过,万丰奥特整个集团不惧困难、灵活机动的特点,也在万丰镁业的经历当中表现了出来。坚信镁合金的中国优势,以及这种新型材料的广泛应用前景,使得企业坚持了下来。
实体企业向技术引领型企业转型,通常都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痛苦时期。因为企业是以市场和赢利为导向的,而先进技术背后的新事物,总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被市场接受,而后企业才能壮大。
关键在于追求利润的实体企业,能否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并且推进这一新事物的发展,直至其被市场接受。
而万丰奥特对镁业的坚守和投资,正是这家企业向技术前沿转型,从而努力争取在产业当中取得创新和主导地位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