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珅生得环眼浓眉,此人性子较直,不似吴三桂圆滑,根本不搭理在场过气高官显贵,径直走到吴三桂身旁,附耳低声道:“大帅,大事不好,清兵入关了。”
吴三桂细目一张,向在场过气高官显贵团团拱手道:“在下有紧急军务需要处置,不能相陪各位大人,来日再与各位大人欢聚,告辞!”
说完不待众人开口相询,领着杨珅及众亲兵便匆匆而去,留下众人面面相觑,猜疑不定。
路上,杨珅详细说道:“渔阳方向探马急报,多尔衮亲率大军十数万,已过渔阳,此时距北都只怕不足百里!”
吴三桂剑眉深锁,道:“山海关雄关天险,建虏是如何入关的?”三桂子对山海关的雄峻非常清楚,多少年来女真人都只能望而兴叹,现在怎地女真人竟从山海关方向长驱直入了?
杨珅道:“具体情况尚不清楚,山海关守将唐通不是个硬骨头的人,估计是他见闯贼久攻天津不下,八旗军又大军压境,因此开关投降。”
吴三桂深感一个头两个大,清兵八旗的战斗力没有谁比他吴三桂更清楚,关宁军根本不是对手,现在清兵趁大明内乱,入关凑热闹,只怕这局面要被搅得天昏地暗。现在想来,李闯之所以轻易放弃北京这块大肥肉,定然是因为得知了清兵入关的消息,所以撤得如此干脆爽快。可恨自己之前浑然不知,稀里糊涂接收了都城,如今这便成了一个烫手山芋,拿着烫手,丢了却又不妥,此时弃城而去,不但收复都城的盖世功劳要不翼而飞,还要背一个丢城失地的弥天大罪。
吴三桂心里有惊天巨浪,面上却是冷静如水,沉吟片刻道:“传令下去,全军收兵入城,全面接管北都九门防务,全城戒备。另多派侦骑,密切监视清兵动向。”
杨珅领命而去。
次日,万里无云,天空蓝得发紫,从东直门城头往城外一眼望过去,目光所及之处只见清兵八旗步骑列阵以待,到处旌旗招展,仿佛天地间都是女真人的八旗部队。
吴三桂站在城头极目眺望,面色强自镇定,抓着挂在腰间崇祯皇帝从前所赐尚方宝剑剑柄的手却是指节发白,甚至克制不住的微微发抖。
八旗军一飞骑而来,那矫健武士马上绑着一面猎猎招展的白色小三角旗,表明此人是八旗军的信使。
信使骑马风驰电掣般奔到城前,飞奔中便张弓搭箭射了一箭上城头,然后未做半点停留,绝尘而去。
亲兵将那枝箭取来交给吴三桂,只见有张油纸被细绳紧紧绑在箭杆上,吴三桂解开细绳,展开油纸,里面有张信纸,却是多尔衮写给他的。
这自然是封劝降信,多尔衮在信中写道:“伯虽向守辽东,与我为敌,今亦勿因前故尚复怀疑。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山河之永也。”
这封劝降信言简意赅,意思表达得很明确,意思是虽然你以前跟我为敌,但我宽宏大量,只要你投降,那我就大方的封你为藩王。
八旗军倾巢而来,摆出一副灭国的架势,这在吴三桂心里造成巨大的压迫感。
还未待吴三桂理清纷乱的思绪,便觉身边将佐起了一阵骚动,顺着众人目光极目而眺,只见远远的清兵阵前突然出现了数十尊大炮,黑洞洞的炮口直瞄城上。
天啦!清兵也有大炮了!吴三桂只觉一阵天旋地转,感觉信念和天地都崩塌了,跟唐通在山海关看到清兵大炮时的反应一模一样。
清兵阵前,大纛旗下,多尔衮肥肥的脸上挂着坏坏的笑,用满语道:“传我命令,先轰一轮玩玩。”
传令兵骑马飞驰而去,多尔衮身旁的范文程却是吃了一惊,道:“摄政王刚遣信使射了劝降信入城,不再等等么?”范文程面目清峻双目有神,且身形伟岸,若只论相貌,比胖胖的多尔衮实在有官相得多。
多尔衮脸上现出顽皮模样,这表情与他名字的满语意思“狗獾”倒是莫名相符。他用马鞭遥指北京城,道:“本王观这吴三桂,跟那唐通其实是一路货色,典型的不见棺材不掉泪。以前他们都以为凭借坚城就能与大清相抗,本王就是要彻底绝了他们的这个念想。”
女真人自造反以来,几十年来被大炮欺负惨了,如今自家也有了大炮,那自然是翻身农奴把歌唱,恨不能时常拿出来威风一把。多尔衮绝对不会告诉范文程,他其实就像刚得到梦寐已久新玩具的大男孩,有了如此威力巨大的大炮,每次开战不先轰上一轰,那便浑身不自在。
“轰隆隆轰隆隆……”
随着一阵阵震得大地颤动的轰隆声,一枚枚圆滚滚的炮弹在蓝天映衬下直往城墙飞去,煞是壮观好看。
有点呆呆的、智商不在线的三桂子早被身边将佐强拉下城去,躲在坚固的城洞里瑟瑟发抖,仿佛每一发击中城墙的炮弹都正中他的心脏一般。
炮击并没有持续太久,甫一停歇,三桂子立时恢复他镇定自若的枭雄之姿,转换之快让身边将佐叹服,都在心中暗暗钦佩不愧是俺们老大,这么快恢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雄姿英发,实非常人所能为。
三桂子神色冷峻正要说话,冷不丁的又一颗炮弹轰然正砸在上方城墙上,震得城洞簌簌发抖似欲垮塌,吓得他一趔趄。
大家伙儿惊魂不定,大眼瞪小眼等了一会,之后却是寂无声息再无炮击。
吴三桂心中暗骂:入你老母的能一次轰完吗?吓不死你爷爷!
干咳一声,三桂子重拾英武冷峻模样,道:“游击将军郭云龙听令!”
“末将在!”一脸络腮胡子脸圆圆的郭云龙抱拳听令。
“你缒城而下,去清军大营见多尔衮,就说只要他答应保全大明宗室血脉,不伤燕京百姓,三桂愿率军归顺!”三桂子说着,脸上只有说不出的萧瑟和寂寥。
众将绝倒,纷纷单膝跪地求道:“大帅,不可啊!”
吴国贵道:“如今才刚开战,清兵虽有大炮,但北都城上大炮也是不少,如此就降,将士们不甘心啊!”
三桂子潸然泪下,嘶声道:“你们还没看明白吗?清兵骑战步战都是天下无敌,我关宁军根本不是其对手,以前凭借坚城巨炮,还可勉力支撑应对,如今他们也有了大炮,我大明优势全无,没有任何人再挡得住他们,眼见这天下便要易主啦!我吴三桂已然家破人亡,若只我一人,为保忠义名节,便是身受千刀万剐,那都是不降!可我不能不考虑你们,不能不考虑四万关宁军将士,更不能不考虑那二十多万仍在山海关的将士家眷啊!我不能自私到为了我一人之忠义,便致这么多人的性命于不顾啊!”
说完,三桂子仰头放声大哭,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啊。
众将佐围着吴三桂,一帮大老爷们一起抱头恸哭。
第二日,燕京东面城门尽开,满清八旗大兵耀武扬威的开进北京城受降。当然,多尔衮从谨慎角度出发,仍是安排三顺王的汉旗部队先行入城受降并接手燕京防务,脏活累活危险活都是安排汉奸二鬼子去干,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能如此轻松愉快地连取山海关、燕京城,这让多尔衮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一时不免洋洋自得,暗忖这次入关时机选择实在精妙,如此不费一兵一卒取下一国都城,实在古之罕有,盖世奇功啊。如此下去,大清席卷天下,建立帝国,那都不是梦啦!
吴三桂率领十数名将佐步行出东直门外,身上没有佩戴任何武器箭矢,取下头盔用左手抱着,右手垂手侍立道旁迎接多尔衮大驾。既然决定投降,那姿态就要做足,给新主子留下好印象。
多尔衮的大纛在大队护卫下缓缓而来,吴三桂等双膝下跪,如罪人般等候多尔衮的队伍行近。吴三桂等甲胄在身,按见尊者的礼仪其实是可以单膝下跪的,但还是老话,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很重要。
在距离吴三桂等十余步时,多尔衮让队伍停下来,翻身下马,也不避疑吴三桂一行身上是否藏有凶器,亲自上前将吴三桂等一一扶起,并将头盔一一给他们重新戴上。
多尔衮从八岁起便开始参赞政务、军事,在各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摸爬滚打成长起来,对笼络人心这一套老练得很。
关宁军众将佐对投降老对头八旗军多少心里还有些不服的,但此时却不由自主被多尔衮身上自然散发的领袖魅力所慑服,领袖魅力其实就是气场,说起来很玄妙,但却是真实存在的。三国时曹操接见外国使者,为了不让外国看轻中国,便让身形伟岸样貌威武的侍卫扮作自己接见使者,自己扮作侍卫站在一旁,也被外国使者一眼识出是英雄,便是因为这个东西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