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冬始,齐帝偶感风寒,正在榻上休息,李彦卿端了一碗药过来,见他身上仅著一件薄毯,便放下碗,脱下自己身上的大氅,搭在他身上,却将他惊醒。
齐帝说:“彦卿啊,朕又做梦了。梦见我们三兄弟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彦生这小滑头啊,总是在御花园的假山那里放一把火,然后趁大家忙着救火找他的时候,从荷塘的小舟里突然扬起头,笑着说,‘大哥二哥,你们又被骗了,哈哈…’,你呢自小对他严厉,见被耍了,便跳上船去打他,结果他呢把船打翻,你们俩掉进河里,湿了一身,挨了父皇好一顿骂!”
李彦卿听了,将药碗端起来,说:“嗯,若是彦生不认识那个女人,一切就还能回到从前。”
齐帝像是没有料到李彦卿会这样回答他,有一瞬间的愣神,又道:“是啊。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李彦卿顿了顿,让齐帝喝药。
齐帝朝碗吹了口气,突然语气一变:“你是想要朕的这个位置吗?如果你想要谋权篡位,那大可不必,朕可以让给你。”
“臣不敢。”李彦卿跪下道。
齐帝这才笑着说道:“朕同你开个玩笑罢了。你我兄弟之间,何必如此拘谨?对了,那个人那里,可有消息传来?”
“回陛下,下面来的消息,说是他已经取得北梁大将军沈北顾之女的信任。”李彦卿恭恭敬敬行礼道。
“你看你,朕都说了,你我兄弟,不必拘谨,是不是非要朕下一道圣旨,你才肯遵旨行事?”齐帝一派祥和样子,可亲说道。
李彦卿抬头看了他一眼,继而将头垂得更深了,道:“臣不敢,陛下九五至尊,与臣虽是兄弟,但父皇在世时常说尊卑有别,臣不敢逾矩,望陛下恕罪。”
齐帝正要说什么的时候,内侍进来说道:“陛下,瑾荏宫传来消息,那位小主又吐血了,嘴里一直喊着……”
“喊着什么?”齐帝终于露出了难得的一点慌神。
“喊着…喊着镇抚使大人的名字。”内侍小心翼翼答道。
齐帝听了,又变回他之前的神色,对李彦卿说道:“你呀你,从小到大都这样一板一眼的,无趣,无趣啊……”然后转身道,“摆驾瑾荏宫。”
而此时言亦臣正在北梁国的言居中与沈家大小姐沈长歌品茗谈心,妄想从她嘴里套出北梁的布防图。
北梁国一年一度的灯火庙会“阑珊会”将在今夜举行,沈长歌来此正是为了和他商量今年要如何操办才能让人耳目一新,又不背离祖宗礼法。祖宗礼法也没有什么难办的,无非就是灯火通明、猜谜夺魁。
而北梁国的政局也不容乐观,梁帝软弱无能,真正掌握实权的是秘所院使肖渐黎,肖渐黎此人足智多谋,观察入微,若非无心皇权,这帝位也许要改上一改。
而沈北顾作为两朝元老,自然是不乐意看到肖渐黎把持朝政的,因此二人关系极其微妙,若非梁帝从中斡旋,恐怕是不死不休的。
所幸如今大军压境,他们这两只大老虎倒是难得目标统一、同仇敌忾。
此时沈北顾带着长子沈长安正在沙场奋勇杀敌。哪怕路遇几个不知死活的虾兵蟹将,沈长安也只得用尽全部力气挥舞着手中的大刀,金麒赤金刀,一把据说出自上古麒麟一族的宝刀,三下五除二,就把敌人打得不敢近他身。
然后沈长安就把刀深深刺进黄土之下,气喘吁吁。沈北顾看出来自己的这个儿子是真的上不得战场,急急对他下令:“沈长安,退回营帐!”
沈长安一听立刻就看向沈北顾,道:“父亲!那您呢?”
“别废话!退回去!这是军令!”
这四个字如千钧之重,沈长安不得不带着几个心腹退回营帐。
夜里,双方暂时休战,沈北顾却终于收到了来自南齐的救命之音——有了南齐的兵力图,第二天他们打败对方就有了九成把握,其余一成在于天时,然沈北顾从来不信天时,只信人定胜天,所以他一制定好作战策略,就将儿子送回去,一则向陛下复命,二则也是保护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儿子不命丧沙场。
沈北顾道:“长安,你带上十个人随你回去向陛下复命,就说南齐来信了,此战我们北梁必胜。”
沈长安觉得父亲看上去松了一口气,便也安心道:“是。长安领命。”
当晚,沈北顾就带着余下的士兵偷袭了伯陵的粮草辎重,不料对方却像是早就得知消息一般,突然加严防守,打了沈北顾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更别提素有“拦路虎”之称的南齐将军突然出现,双方激战,北梁损失惨重,不得已暂退营帐。
与此同时,沈长歌将言亦臣拉出来散心,因着今日正好是一年一度的阑珊会。
这阑珊会,唯一的特点就是这一天,满大街都布满了彩灯,天上飞的、水里漂的、手里提着的,只要你能想到的灯笼样式,这里都可以看到。
阑珊会太过热闹,此时棠邑城鱼龙混杂、人潮涌动,因为在北梁有这么一个传说,互相倾心的两个人,只要子时到的时候他们的手能够牵在一起,就可以得到阑珊仙子的祝福,一生一世美满幸福。
沈长歌和言亦臣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人潮冲散了。
“言公子!言公子!言亦臣、言亦臣……”沈长歌发现自个儿和言亦臣走散了,内心十分着急,因为前几天她差点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言亦臣救了她,却不小心弄伤了自己的右手,如今伤势未愈,万一再添新伤的话,怎一个悲了得。
倒是言亦臣,他并无担心,只要沈长歌不跑出棠邑城就好,在这里,凭着她爹沈北顾的威名和肖渐黎的权势,怎么也算是安全。
因此此时此刻,言亦臣转过好几个巷口,去给远在伯陵的南齐传信,却意外被匆匆赶回的沈长安撞见。
因为言亦臣常常随着沈长歌进出沈府,再加上两人兴趣相同,所以便也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