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之前并不算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来到这个时代也就想随遇而安,但当他真正面对这个抉择的时候,他的内心忽然涌现出了一种使命感,或许上天让我来到这个时代,是为了改变什么吧。
他努力压制住心中的激动,面色平静地对贝尔福说:“华夏发生义和团运动的原因一是因为这些“文明国家”对于华夏的经济掠夺使得中国社会矛盾的加剧,而华夏政权内部也存在着保守势力和改革势力的冲突,保守势力企图利用来自民间的不满来压制改革派的声音,于是就像现在这样。”
贝尔福微皱眉头,他缓慢的开口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把华夏变成新的印度?”
李浩开口说道“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华夏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且土地辽阔,民情复杂,是不可能去建立有效的殖民统治的。”李浩顿了顿,用眼睛和贝尔福对视着,“而且您觉得一旦华夏变成殖民地,谁获得利益最大?”
显然,前面的话贝尔福只是微笑听着,这最后一句话让他陷入了沉思。他想了一会儿,随即又露出了微笑,然后对李浩说“李先生,你愿意回到你的母国吗,我想华夏的改革派会希望得到一位享誉英伦的学者作为领袖的。”
这句话如同洪钟大吕,李浩整个人有些呆滞,这是什么意思,英帝国主义要扶持自己当代言人,传说中的走狗?买办?这可怎么办,我是答应呢,还是不答应呢?
就在李浩还在沉思的时候,贝尔福又开口道“你可以先考虑一会,想好了找丘吉尔就行了”然后他拉着两人聊起了文学,李浩心里装着事情,也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回应着,遇到他们夸奖自己的作品就笑一笑。
终于会谈结束,李浩回到了自己家里,他一路上都感觉贝尔福说的话在耳边围绕。就李浩那浅薄的认知来看,在近代华夏,几乎所有在政治舞台上留下印记的人物或者团体,背后都有那么一两个帝国主义的干爹撑腰,民国早期的很多冲突都是看谁抱的大腿更粗。当然,历史上还有一条依赖人民群众的正确道路,可李浩并不觉得自己有那种用兵如神的天赋,所以?
李浩正想着这件事情,陈文昊进来说有个华夏人发来一张请柬,李浩打开一看,落款上赫然写着“大清驻英义(意大利)比三国公使罗丰禄”
李浩一阵头晕,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己现在想要民哲保身置身世外都不行吗?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呀。
分割线——
罗丰禄坐在椅子上思考着,他就是大清驻英义比三国公使。他1850年10月21日(清道光三十年九月十七日)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今年已经50岁了。他是第一批赴欧留学生,也曾跟随李鸿章办事多年,也算是见证了华夏近代史,可是最近的事情还是让他大伤脑筋。京师这边在杀洋人,洋人这边也都喊杀喊打,前几日在京城的同僚们还发来电报,说老佛爷发了宣战诏书,虽然他自己并没有收到正式的宣战文书,但看来一场战争是避免不了了。
罗丰禄可不是哪些嘴炮强国的清流们,也不是不知道是真傻还是假傻的贵胄,他负责洋务多年,还是早年就在英国读书的留学生。他对于这些西洋列强的了解,比国内那些井底之蛙可强上太多,一旦开战,对于大清可是一点好处都没有,那种拳匪的鬼话也就骗骗几个脑筋不好使的贝勒,真要是遇上洋枪洋炮,还不得立马趴窝。当然,他除了担忧大清的命运,更关注北洋一系的前程。这一旦开战,最尴尬的就是他们这些人,正要是打仗得他们上,要是战败了卖国也得他们上,还得被清流们弹劾,被无知百姓痛骂。
“便宜都让他们占去了”罗丰禄愤恨的想着,“不知中堂大人在广东怎么样”。他似乎还没察觉到,此时李鸿章已经不能被叫做中堂大人了。
就在罗丰禄沉思的时候,他的仆人进来报告李浩来了,他连忙让仆人把李浩带进来。罗丰禄知道李浩,他先是读到那本畅销英伦的《霍比特人》,虽然并不觉得这本书有多好,不过还是对于李浩颇为好奇的。之后他也找来一些李浩在报纸杂志刊发的文章,看过之后虽然并不算特别读得懂,但还是对李浩的才华大加赞叹,因此这次约见李浩过来谈话。
罗丰禄看见一个高高的身影站在门口,用一口流利的官话说到“晚生李浩见过罗大人”说着拱了拱手。罗丰禄忙站起来回礼,同时用他有些昏花的老眼仔细审视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他个子很高,差不多和李中堂一样高,身体很健壮,留着短发,五官端正,皮肤白皙,那双眼睛深邃而明亮。“可真是仪表堂堂呀”罗丰禄一边想着一边招呼他坐下来,开口问道“李先生可谓是名震英伦,今日一见,果真是一表人才呀”
李浩矜持地笑了笑,开口道“罗大人谬赞了”
“不知李先生祖上是何方人士呀”
“哦,我祖籍之江,家父年少出洋,去了美洲谋生,我自幼在那里长大。”
“哦哦,李先生身居海外,这官话还说的如此之好,难得呀”
对面的李浩明显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官话是普通话,开口道“家父一直教导我自己是华夏人,不敢忘”
“华夏”这回轮到罗丰禄顿了顿,他又盯着李浩的脑袋,心想看他没留辫子,又不认大清,怕不是个乱党?
“不知李先生对当今朝廷怎么看?”罗丰禄想了想,还是把话挑明了一点。
“当今朝廷可谓内忧外患,大战将至呀”李浩并没有意识到罗丰禄在试探自己的政治态度,他这两天都在想着即将发生的八国联军侵华,直接就把这个说出口了。
“哦”虽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但是罗丰禄对于这次拳乱也很上心,当即问道“李先生对于拳乱亦有了解?”
李浩停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位口中的拳乱是义和团运动“只是略微了解一些”李浩生怕自己说的太多露馅了。
“那李先生对于此次西洋诸国的反应有何看法”罗丰禄问道。
“恐怕诸国都要出兵。”李浩回答道,毕竟历史书上就这么写的,八国联军嘛,读过书的谁不知道。“不过此次大清必不会亡。”废话,大清还得苟延残喘一直到辛亥革命一声枪响呢。
“哦”罗丰禄略显诧异地看了李浩一眼,他还以为这个疑似乱党会巴不得大清灭亡呢,”愿闻其详”
“罗大人,我先问你一问,列强为何要侵略我国”
“这个”罗丰禄倒是从来没从这方面想过,“请李先生教我”
“列强侵略我国,归根到底是为了利益,特别是这个英吉利,以商业立国,所图者不外乎是贸易。对于我国来说,我国幅员辽阔,民情各异,如果大清没了他可就要亲自下手,这对于其没有好处却徒增烦恼,他是不会这么做的”
罗丰禄心中暗自叹服,又问道“那不会如印度者,分散有各邦自治”
“这老头还知道印度,不容易忽悠呀”李浩心想,“大人再想想,若是把我国分割,谁会得利最多?”
“日,俄!”罗丰禄一字一顿的说,他可是经历甲午之战,对于日本还是充满怨念的。
“那英国德国岂会派兵为他人做嫁衣”李浩笑着说道,活像一个神棍。
“是呀”罗丰禄几乎要击掌了,“李先生真乃当世诸葛”
李浩只是表情淡然,似乎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装逼自然要做全套,他现在已经深得精髓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然后李浩就告辞了,之后罗丰禄立马给李鸿章打了电报“英伦李浩着,名镇西洋,实乃干才,望中堂招揽”
李浩显然不知道他的名字开始在国内被提起,不过知道了估计他也不会在意,毕竟那位李中堂也没几年活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