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明,那李如辉将军开始做北伐周国的准备,虽然他的内心充满了悲壮的情绪。而他的妻子也是夫妻伉俪情深,也做好了打算,一旦夫君战亡,自己也不会独活的。李如辉虽然一心忙于军事,但是对于陈国朝廷的作风还是很清楚的,他也预料到,北伐这件事,不是凭自己的一腔热血就能完成的,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事情。所以他再次去了趟皇宫,足足等了一天,才终于拿到即日北伐的圣旨。有了这道圣旨,就可以去兵部户部等部门索要粮草和器械了。
也由于有了这道圣旨,兵部的人自然不敢拒绝提供枪械甲胄。可给归给,必要的流程是要走的,层层审批,道道过关,弄的那李如辉火气甚大。
三天之后,是圣旨上规定的出兵之期。果然如李如辉所料,出发的当天,就发现兵部给的器械尚可,但户部提供的粮草明显不足。过问手下的主簿才知道,户部的人说了,粮草就这么多,如果需要增加,需要取得皇上的圣旨。
那李如辉一看,这事哪能拖啊,“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谁不清楚,他也顾不得许多,立即去找户部尚书,结果户部尚书是同样的言辞,李将军一看这点粮草哪成啊,只好硬着脑袋再次去了皇宫,等了足足两个时辰,才见到了皇帝,那皇帝听闻要增加粮草,顿时就不太高兴,说道:“如果知道北伐这么麻烦,当初就不该准了你的请求!”
那李如辉顿首恳求道:“陛下天恩,还请陛下能够体谅微臣的一番苦心,微臣定当为国尽忠,以报陛下天恩。”
那皇帝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好了,算了,以后不再给我惹事就行了。”
好歹算恩准了,李如辉当即叩头谢恩。
这样一番折腾下来,已是天黑了,今天是走不成了,只好明日出征。
兵贵神速,李如辉深切明白这个道理,他只能在家喝闷酒。
一连耽误了好几天,到了真正能够出征的日期,还没等挥师出征呢,又一道圣旨来了,责怪李如辉“行事迟缓,延误军机,如若再犯,当满门抄斩”。李如辉领旨之后,虽然心冷,也只是低头接旨。不过等到检阅士兵准备出发的时候,却无奈的发现,他手下那些将士的士气明显有些低落了。
那李如辉心底叹了口气,终究还是打起精神,对着所有的将士做了一番激情动员,才算恢复了些许士气。
那李如辉知道能够做到这样,已经是十分难得了,看到三军已经准备完毕,终于下令进军,这陈国的五万大军才正式出征了。
和周国的士兵不一样,南朝的士兵都善水,这长江是挡不住他们的,很快这些人就过了江,上了岸,江北的守军果然不多,甫一交战,那些周国士兵就退去了。
李如辉带领部队站稳了脚,没有继续追击,因为凭借他的经验,那些周国的将领们都是十分狂妄的,从来对着己方都是趾高气扬的,所以他判断,周国人的撤退是战略性的撤退,不是真的怕了他们。
所以,李如辉站稳脚跟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安营扎寨,然后就立即给朝廷上书,要求增派援兵和粮草。他盘算着,如果朝廷能够增派五万大军,和足够的粮草,那么此次北伐,最差的结果,也是要打到那洛阳城那里,让周国人知道,陈国是不好惹的。
结果一连等了十天,才终于迎来了朝中的天使,那太监送来了一道圣旨,那圣旨上说的明明白白:虎威将军李如辉,既然已达长江北岸,当立即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而不应坐等援军和粮草,坐失良机,昭命其速速领兵前进,以振国威!
李如辉将军苦笑一声,说道:“天使大人,那粮草呢?”
“粮草正在筹措之中,李将军不必过问!”
“可是现如今——”李如辉想说的是,军中粮草不足一月了,可是面对面容严厉的公公,他没有继续说下去。
那公公继续说道:“李将军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还请问公公,这援军的事——
“此事,非我等一介老奴所能知晓的了。”
“公公大人,这援军和粮草,都是大事,还请公公大人——”
公公看到李如辉还在纠缠,当即黑了脸色训斥道:“李将军,你执意北伐,陛下能够允许你这样做也就足够了,难道还想痴心妄想着从中多要军粮以权谋私吗?”
李如辉当然不是要中饱私囊,他当即辩解:“不是我痴心妄想,我也从来没有过以权谋私,而是这北伐大事,非同小可啊。”
“李将军,这事,你找陛下去说吧。”
说完这句,那公公就甩袖离开了。
恭送完公公之后,那李如辉心中哀叹,这北伐,难道就要功亏一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