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驾崩了,西征的事只能就此作罢,可是身为大将军的宇文轩却知道突厥之患不可不防,所以宇文轩当即下令大军继续西行,父皇的尸身,则由自己亲自护送回京。
他手下的亲信将领和幕僚却不同意这种做法,因此一干人等交换了下眼神,纷纷劝阻道:“大皇子,此事万万不可。”
大皇子宇文轩也不傻,他清楚这群亲信手下劝他的意义,那就是希望他能够成为皇帝,自己也好坐拥拥立之功劳。人都是有欲望和野心的,因此他的眼神中闪现了一丝亮光,说道:“有什么,不妨直说。”
看着大皇子虽然冷峻但却有些期许的眼神,其中一个将领继续分析道:“大皇子,如果按照这种安排,那么这皇位就永远和您没有关系了。大皇子,您难道就甘心做一个将军吗。大皇子您军功赫赫,那太子有什么,不过就是有一个好母亲罢了。大皇子现如今,您手中握有重兵,正好可以带兵入京,这天下,应该就是您的。”
幕僚的这番话,让大皇子非常的动心,他心中本就有些不甘,为什么不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当上这皇帝呢。
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到京城,京城顿时大乱,而更加糟糕的是,大皇子声言要亲自护送父皇尸身回京,他同时还带来了二十万西征的军队。
其实,朝廷中的重臣都知道,那大皇子宇文轩是以这个理由,和太子争夺皇位的。乱世之中,实力说话,大皇子宇文轩手握兵权,又骁勇善战,这样的实力,是有充足的理由来争夺皇位的。
京城之中驻扎的所有军队不过十万左右,再加上些附近可以勤王的,也决计超不过二十万,而这二十万不到的军队当中,应该也有部分是心系大皇子宇文轩的,双方实力之对比,一目了然,所以京城之中乱了套。
太子宇文钰当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在朝堂上,大臣们分成了三派,一派是大皇子的亲近人士,他们力主新皇应该“有德有能力者居之”,大皇子宇文轩军功赫赫,应该继承大统,成为周国新一代皇帝。
另一派就是太子宇文钰的一系列势力,他们坚定的认为应该遵循先皇的意志,太子继位,名正言顺。尤其是以杨坚石和独孤欣等人都是周国的上柱国之一,本身实力也不弱,他们坚决的主张如若大皇子宇文轩胆敢觊觎皇位,那么必然倾尽全力剿之。可是,和大皇子宇文轩比起来,他们的实力还是有些弱。
还有一派,就是类似于皇叔宇文琦等人的,他们是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只是看着其他人吵来吵去罢了。
所以争吵了一天,也没有个意见。
那太子宇文钰自然是不甘心把皇位让给别人的,可要坐稳龙椅,也需要实力啊,所以,他以监国的身份最终下令,各地勤王,同时加强守卫,这守卫的重担,就落在了杨坚石和独孤欣的身上。毕竟,他们两个武将出身,战功累累,也是一代名将。
毕竟太子监国的身份是明确的,而大皇子却并没有得到先皇宇文邕继承大统的只言片语,甚至他们还知道,先皇的意志是,让他继续在西北做将军。所以那些大皇子的亲信们也就没有继续再坚持,可是他们都知道,等到宇文轩回到长安,那天下还是他的。
太子宇文钰手足无措,在朝堂上,虽然占了上风,可是这龙椅能不能做的稳,还是需要实力来说话的。散朝之后,他只好来找母后来商量对策。
宇文邕的皇后是素来不参与国事的,尽管面对这种局面依然保持着镇定,可是却给不了大的办法。不过,她只能提了一个建议,让他去找裴云清。
面对着这种建议,太子宇文钰犹豫了,那裴云清都已经搬离了太子府,和自己隔阂已深,还会帮助自己吗?
看着儿子的犹豫,皇后知道以前的太子辜负了裴云清良多,可是紧要关头,该求还是要求的,她就劝道:“太子,裴先生虽然搬离了太子府,可是终究还是讲究情义之人,我也会给他的母亲写信,让他能够尽弃前嫌,帮你登上皇位的。”
太子宇文钰依然有些犹豫。
皇后看到太子这般模样,有些怒了:“太子,紧急关头,还要讲究什么身份地位吗?裴先生本就是麒麟之才,你去他那里,不算委屈了自己的身份。”
太子宇文钰见到母亲有些怒意了,赶紧答应了明日就去裴云清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