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新的一天,凌峰睡了个懒觉,准备去慕容翊的店里坐坐。
他已买好明天回杭州的票,今天是他北方之行的最后一天。
来到大雁塔附近,看着满目金黄的银杏叶,他紧了紧身上的外套。秋末冬初,就算有阳光,风吹上去也是冷冷的。
周日的大雁塔古玩城,又是一派热闹的样子,闲逛和买货的古玩爱好者络绎不绝。
慕容翊的店,凌峰已经来过好多次,他轻车熟路地走到店里,却见店中只有慕容翊一个人坐着喝茶看报。
慕容翊看到凌峰,放下报纸招呼着他进屋,递上一杯热乎的茶。
凌峰接过茶杯抿了一口,拿起桌上书翻了翻,“阿竑呢?”
慕容翊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说道:“他去给人送货了,把前些天出来的玉环玉佩给人带去。”
“卖那么快?”
“嗯,我们对客户的喜好大概都了解。”慕容翊一边拿抹布擦着桌上刚刚倒出来的水渍一边说,“所以有类似的货,基本都能成交。”
两人正说着,店门后传来一阵敲门声。
“老板,收鲜货吗?”
询问的是一名中年男子,个字不高,皮肤略皱,穿着朴素的衣服,右手拎着一个啤酒箱子。
“嘛货,聊聊。”慕容翊放下抹布,走了过去。
待男子走进店后,拉起了左右门帘,不让店门外的人瞧见。检查完毕后,让中年男子将货取出来。
那名男子把啤酒箱子轻轻放在老红木八仙桌上,将尼龙绳解开,取出旧报纸包的瓷器。
“这路鲜货。”他掏出一个瓷器。
那是只宋代耀州窑斗笠盏,它的口径九公分左右,釉色青黄,造型还算挺拔,修足很小。
耀州窑是北方瓷器窑口,主要烧青瓷,辅烧黑釉瓷、紫金釉瓷器。
作为在中国古代名窑中独树一帜的窑口,它与南方的龙泉窑青瓷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釉色青黄为主,工艺以大刀阔斧的刀功见长。
但眼前的这只斗笠盏是素面无纹的,并没有耀州窑独具特色的刻花工艺,所以单比釉色,它是没有办法与南方龙泉窑瓷器相媲美的,自然价值不高。
慕容翊看了一眼货,微微摇头,露出失望的神色,“这路货不行,还有吗?”
“额这趟就出了这些东西,这一套是六个。另外么,也就是些个烂货。”男子说着又往箱子里面掏啊掏。
慕容翊也不急,微笑着等待着。
他这回从里面掏出来的是一只大碗,釉色青绿,比之前那只好看了许多。但很可惜的是这只大碗碎得厉害,全身都是拿胶粘起来的。
“这玩意儿要么?是上礼拜挖出来的,不是一坑的,出土时候就烂了。老板你觉得有用就拿去,这底下还有个字,额也不识得。”说着,他便把花口大碗整个翻过来,底部刻着比较潦草的“官”字。
一眼便知,这是个好东西。
在古代,底下带“官”字的瓷器,一定是给皇帝用的,并不是当官的都能拥有,所以这种款极少见到。凌峰也是第一次见,就是不确定这个款是不是现代后刻伪造的。
慕容翊站在一旁,仍就不动声色。不过这次他倒是没有摇头,“还有啥货,都拿出来。”
男子就把啤酒箱子里的货一一拿出来。六只完整的斗笠盏被报纸包的严严实实,另外还有一个同样造型的花口大碗也是烂了,被随意包着,一共八只。
慕容翊看着眼前的瓷器,询问道:“哪里的货?”
男子回道,“天水的。”
“成,打包一起走,多少钱。”慕容翊直接问价。
男子一听有戏,“老板,二十四块钱。额从天水过来一趟也不容易…”
“好。”没等男子说完,慕容翊立马掏钱。
“谢谢老板,下次额有鲜货,就来这家店给你看。”男子笑得合不拢嘴,显然他对这个价格非常满意。
“好的。”慕容翊微笑着应道,并送男子出门。
男子走后,慕容翊把六个斗笠盏放店门口玻璃柜里售卖,把另外两只大碗带回了茶桌上。
“阿翊,你怎么那么好运气,总是能捡到漏。”凌峰嘴上调侃,实则清楚,这也是需要硬实力的。
慕容翊也笑着,“可能最近比较走运。”
“阿翊,你刚才你怎么不单单只买这两个碗,却要打包八只一起买。”刚才的那场买卖博弈,凌峰是看出一些门道了,但还是有问题要向慕容翊请教。
“从他进门的表现来看,他应该认为古董瓷器完整的就是好的,烂了就没用,所以比较重视那六只完整斗笠盏。可殊不知这只破碎的大碗,能一顶百。”慕容翊笑着又拿起大碗来回欣赏,“这次我打包一起买,等到下次他再来送货,照样不知道哪个货好。”
“嗯。”凌峰若有所思的应了一声,突然又有个疑问浮现在脑海中,“这不就是级别高的耀州窑大碗吗?以一抵十差不多,怎么会以一顶百呢?”
慕容翊看着手中的大碗,饶有兴致地说道:“可不单只是这样。”
凌峰不解地看着慕容翊,后者却向他投来神秘的微笑,“凌峰,你听说过柴窑吗?”
“柴窑?不是古陶瓷界的未解之谜吗?”凌峰这下更疑惑了。
凌峰看书基本都是过目不忘的,他想起书中的记载,“据说是六大名窑之首,出自明代《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中,其余五个都有直接对应的窑口,而柴窑未曾找到。”
“人们寻找柴窑,一直是往柴烧的窑上去探寻答案。其实,这个‘柴’是周世宗柴荣的柴。”慕容翊解释道。
“就是五代最后一个朝代后周的皇帝?”既然选择古董行当,凌峰就已经把中国历史倒背如流了。
“对,柴荣皇帝以自己的姓来命名,表达对这个瓷器的喜爱。”慕容翊点了点头。
“可五代时候的瓷器种类也不少啊,比如宁波的越窑,比如江西的湖田窑,学术上不是都说他们可能是柴窑吗?”关于古陶瓷界的未解之谜,凌峰当然是有看过的,学术上争论不断。
“你说的没错,五代的瓷器也有很多精良的品种,不过,这传说中的柴窑一定是北方的。”
“学术上不是未解之谜吗?你那么笃定?”凌峰疑惑地看着慕容翊。
“当时的北周如此强盛,绝不可能把他国的越窑或是湖田窑当作自己的国瓷,况且历史上每个官家窑场都离皇城不远,有利于中央控制,烧出最符合皇帝喜好的瓷器。”慕容翊解释道。
“可即便如此,河南窑口也很多啊,为什么是西安的耀州窑呢?”凌峰追问道。
“五代时期,出现‘官’字款的仅仅只有耀州窑、邢窑、定窑三种,而能够符合古人对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描写的,那只有五代时期的耀州窑。而且它在当时已经采用了满釉支烧工艺,足足比北宋汝窑提前一百六十年。所以,柴窑一定就是这种特殊的五代耀州窑瓷器。”慕容翊一口气的长篇大论,展现出他对学术知识的研究。
“嗯。”尽管慕容翊谈及甚多,但凌峰仍有疑问,“这耀州窑不是在西安的铜川市黄堡镇吗?怎么天水也出精品?”
慕容翊看着大碗,沉吟了一下,“天水在当时本就是富饶之地,出耀州窑并不稀奇。我之所以这么问他,目的就是混淆他的注意,让他听不出我想要的重点是什么?历史是很宽泛的,就算五代耀州窑有在杭州出土,我也不会觉得奇怪,说不定是当时哪位古人捎带过去的。”
做个古董生意,真是把三十六计都用上了。
.
.
翌日,慕容翊和慕容竑将凌峰送到了机场。
“阿翊,阿竑,再过两个多月就过年了。我在杭州等你们,一起回来吃年夜饭。”
慕容翊笑着拍了拍凌峰的肩,“好,我们可能很快就回杭州了,到时候一起聚聚,这古玩生意一般年前都比较淡。”
“年前为什么生意淡?”凌峰心中又有一丝疑惑。
慕容翊解释道:“买古董搞收藏的大多都是企业家,他们年前工作又忙,资金压力又大。所以基本上再过两周我们也不下斗了,就算出了货也没人收。”
又聊了一会儿,凌峰发现平时分外活跃的慕容竑有些心不在焉。
他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到取票时间,便握拳撞了撞慕容竑的肩,“阿竑,你怎么了?”
慕容竑这才回神,“没事啊。”
凌峰虽然疑惑,但也只得先行离去,他略有担忧地看了一眼慕容竑,朝他们挥了挥手。
慕容竑见状,也挥了挥手,扯了扯嘴角,“峰哥,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