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位于朔州正东方向,距离朔州有一百六十多里的距离,高表仁、伍云召、袁富贵等甲队生员外带唐俭、李守素三十二人酉时从朔州城东门出发,用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在天黑之前赶到了平城的的西城门口。
相比较朔州城门口的戒备森严,平城的城门守军便有松懒,随便检查了高表仁、伍云召等甲队生员的凭证后便直接放行,不过到了唐俭、李守素二人身边的时候,又多盘查了一番,这两人虽然也都是云洲雁、代之地人士,奈何身上凭证太过简单,辛亏有高表仁、伍云召等人作保,城门守军这才放行。
平城是北魏旧都,前后经历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武帝六代帝王,历时九十七年,非朔州可比。城内楼宇、观堂、宫室规模宏大,并有宫城和城廓之分,不过从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后,平城的繁华便不似往日,到了大隋开皇年间,也更显萧条,不过在平城中居住的北魏鲜卑旧族和昔日朝堂高门士族的后人也是不少,这些往日高高在上的家族,利用地理优势,在平城和周边城池安排家奴经营一些塞外贸易和酒楼货栈,维持家族生计。
高表仁、伍云召等人进城以后,打听了一番,最终选择在城北的康宁坊附近的燕凤楼入住。相比较京都大兴城的一百零八坊的规划和设计,平城仅有三十六坊建制,大都居住着北魏开国时曾经活跃在朝堂上的高门贵族,而北魏开国二十一功臣的燕凤家族,也是平城中的高门大族,燕风楼正是燕风后人以其先祖命名的一座高档酒楼,在云洲雁、代之地多有分布。
燕风出生在代城,其实就是距离朔州和平城并不远的一个县郡,现在属于忻州城所属的新兴郡管辖。自幼博学多世,并且擅长道门阴阳之学和儒家经史之学,北魏道武帝先祖代王拓跋什翼犍在塞外创立代国后,素闻其名,派人带着厚礼到代城聘请,被燕风拒绝后,便派大军包围了代城,对城里人说:“燕风不来,我便把代城里的人都杀光。”城里人都非常的恐惧,便把燕风礼送出城,代王见到了燕风后非常高兴,双方一席谈话后,便拜燕风为代王左长史,并让他和同乡许谦一起向太子传授儒家经典。
苻坚的前秦崛起后,吞并代国,拓跋什翼犍在战乱中死去,其孙子拓跋珪被带到了长安,燕风跑到长安对符坚说:代主刚刚驾崩臣子纷纷反叛,这个小孩年幼,也不会有啥作为,您把他带到长安,导致代国各派势力崛起,最终危害到大秦的安危,还不如放还,等他长大了立为代王,使其子孙永不背叛,这是安边的良策,也是陛下的恩德。”
符坚本性淳孝,准燕风所请。燕风带着拓跋珪返回代地,携手代国旧臣尽心辅助拓跋珪,淝水之战后,前秦内部奔溃,符坚被逆臣所弑,燕风等二十一臣全力辅助拓跋珪崛起代地,占领云洲雁、代诸郡,立都平城,争霸天下,最终建立北魏霸业。
燕风楼座北朝南,面对的正是平城一条繁华的街道,不过酒楼的人也并不多,尤其燕家当代家主燕荣出事之后,燕风楼的生意更是一落千丈。
高表仁、伍云召、袁富贵等仁骑着高头大马,到了燕风楼门口,都一一翻身下马后,燕风楼掌柜燕贵便赶忙走出大堂,满脸堆笑的问道:“客官等人是住宿还是吃饭?”
“先准备好十六间客房,再准备四桌贵楼招牌菜肴,同时再备三十二份马料,我们进去安定下楼,便出来吃饭。”高表仁朗声的对燕风楼掌柜吩咐完毕,突然对大街对面走过来两个掌柜大声的喊道:“客官众人先等等,不要着急入住,我等有话说。”
燕风楼掌柜看见对面二楼的两人,脸色一变,想要说啥,最终也没有说出口。
“各位客官,我们元家家主和卢家家主一年前便在这平城发话,若有客官入住这平城燕风楼,便是和我们元家、卢家作对;客官等人何必自找麻烦,住哪里也都是住,还不如到对面我们元家或者卢家酒楼入住,既不会得罪我们元家和卢家,同时吃住也都并不比这燕风楼差。”从对面小跑过来的一个中年胖子陪着笑脸对高表仁等人说。
高表仁、伍云召、袁富贵等人看了看对面元家的醉乡楼和卢家的回燕楼,问道:“你们元家和卢家家主是谁?”
“我们元家的家主是渔阳郡公之后,现为幽州长史的元弘嗣元大人,很快我们家家主将会被文皇陛下擢升为幽州总管,诸位在这雁北之地来往,少不得要和我们元家经常往来,至于平城卢家家主则是范阳卢氏北房范阳郡公之后卢远。”掌柜一脸傲气的说。
“好大的元氏家主渔阳郡公之后呀。”甲队生员队伍中的元长寿听到这元弘嗣家族下人吹嘘,哈哈大笑着说完,然后对高表仁、伍云召、袁富贵三人说:“我们就住这燕风楼,看看这渔阳郡公之后和卢氏旁系的家主如何为难我们?”
元长寿说完,便带头牵着马向着燕风楼的后院走去,高表仁和伍云召笑笑,也不再和元、卢两家的掌柜废话,招招手,带着甲队生员随着元长寿向着燕风楼走去。
“既然你们不听奉劝,别说我们元、卢二家在这平城里不和诸位讲道理。”元家掌柜看着高表仁等人牵着马向着燕风楼后院走去,面色冷厉的说了一句之后,便带着卢家的掌柜,掉头向着路对面元、卢两家的酒楼折返而去。
如果说大隋朝最复杂的家族不过是元氏一族,元弘嗣和元长寿祖父虽然同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长子景穆帝拓跋晃后裔,不过元弘嗣是景穆帝十一子南安惠王拓跋桢一脉,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后,被弑杀殆尽,唯余渔阳郡王元湛幼子元俊后嗣元刚得脱大难,又受元长寿祖父洵阳郡公元孝矩扶持,在大隋朝堂立足,得势后元弘嗣竟然投靠的元氏旁系大将军元胄一脉,挤兑元孝矩一脉。
元长寿本为元孝矩独子元无竭之子,其姑母元珍本为太子杨勇爱妃,天然本该是太子一系,奈何太子杨勇宠爱云氏侧妃,元珍抑郁而终,因此元长寿家族现在现在和太子一系也逐渐疏远,但是也不靠拢晋王一系。
元氏旁系大将军元胄自幼和元长寿祖父元孝矩不对付,是晋王天然盟友,因此这元弘嗣也和晋王一脉走的非常亲近。
再说了,元长寿祖父元孝矩本身也是北魏太武帝长子景穆帝拓跋晃后裔,是汝阴灵王拓跋天赐后人,北齐高洋弑杀拓跋皇族七百多口之后,留在北周的元孝矩和元弘嗣一脉,可以说是北魏皇族血统中最纯正的一脉,本身在元氏大族内,又和元氏旁系代表元胄一脉争夺族内话事权,元弘嗣一脉在北周和大隋被元长寿祖父元孝矩扶持,元孝矩去世后,竟然直接撇开元长寿叔祖元雅、元褒及其父元无竭,倒入元胄一脉,元长寿岂能对此毫无怨言,尤其在这平城里看见这元弘嗣家奴如此嚣张,更是厌烦,因此毫不犹豫的带头选择了燕风楼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