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都国子监门前大广场,这里本是博学大儒讲学用的,无数大儒在此留下思想讲义,各种思想不断碰撞,百家齐鸣源流开辟,堪称百家讲坛。
夏国代表乃是各王府的书童,和国子监的少年学子,博学大儒今日通通都没有出现,他们没那么闲,陪小孩儿玩闹,因此,今日规格低了许多。
楚国依旧是颜宁公主坐镇,十五岁的年纪倒也适合,夏国四个皇子高坐上首,颜宁公主坐在客位上首。
夏国一方坐在右边,楚国一方坐在左边,自古以右为尊,夏国国力比楚国强大,因此,夏国一方坐在上手。
秦王姬泰是夏国大皇子,当先开口道“颜宁公主,自古比试文道,都是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你楚国向来朝拜蛮神,不通教化,莫不是文道不昌,才想起来到我大夏请教这些小才子,偷学一些智慧,去启蒙你们的孩童吗?”
颜宁公主眉头一皱,心里暗自不爽,这些夏国人总是那样的骄傲自大,自认为文道正宗,看不起天下诸国。
连国号都是周朝之前的夏,自认前夏朝之后,连商朝周朝一并看不起,虽说商周两朝版图确实不如如今的夏朝大,可是,那时候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发现也不够啊。
颜宁公主对这些,习惯傲视天下的夏国人没有一丝好感,若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她才不愿意在夏国多待一天。
夏国四塞八关固若金汤,跟一个巨大的乌龟壳一样,让天下诸国头疼不已,当今夏皇英明决断,更是不好对付,因此,只能出阴招徐徐图之。
颜宁公主长身跪坐笑颜如花,说道“大夏自是文道风流,可是,总是比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却也多见而无趣,不如比试智慧,这才是立世之道,不知秦王殿下可是认同?”
秦王姬泰对于这些并不擅长,皇子学的都是帝王心术,学的都是利益决断,对于这些扣文嚼字并不深究,这些许小道,在他看来不足挂齿。
李晋静静地坐在那里,仔细的观察着颜宁公主的一言一行,他总感觉楚国人有阴谋,否则,一个使团带着小孩子干嘛?
这分明是早有预谋,若说只是为了落夏国的面子,那针对小孩子,也太无聊了,只不过,楚国人未露马脚,他的身份也轮不到他考虑这些。
姬泰虽然不重视这件事,不过这也是他父皇的一个小考验,他的三个好兄弟,在一边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他也不敢留下一丝把柄。
于是笑道“好了好了,颜宁公主自幼心机灵敏,文明诸国,本王不与你口舌之争,既然贵国提议比试,想必早就有题目了吧,请出题。”
颜宁公主道“既如此,我方就当仁不让了,来人啊,拿上来。”
楚国一边有侍从拿来一根长竹竿,顶端绑了一个锦盒,竹竿大约一丈长,竖起来跟一座小楼一般。
颜宁公主看着不明所以的夏国人,说道“这根竹竿上面有一个锦盒,你们要是能把它取下来,就算你们赢。”
夏国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所以,这道题不是太难了,而是太简单,随便一个皇家侍卫,只要一纵身便可以拿到了。
当然稍微聪明些的,都在等着楚国人说出限制条件,否则楚国人这么大张旗鼓的,那也太无聊了。
颜宁公主笑道“当然也没有那么简单,你们不可以施展武功,也不可以破坏这根竹竿,更不可以搭台子之类的垫高地面,或者站在房顶上来拿锦盒,只能够用智慧,借助现有的条件来取到锦盒,时间照旧一炷香,锦盒里面是一颗宝珠,价值千金,若是你们谁答出来了,这宝珠就送给他了。”
说完,一边的侍从急忙点好香,由于在大庭广众之下,信香燃烧的更快。
夏国这边的童子们算是抓瞎了,这些带来的童子,都是些大户人家的少爷,没钱也上不了国子监,因此,让他们背书写诗,倒也可以应付,可是,这些奇技淫巧,他们如何懂得?
李晋看着这一大片的书呆子,着实无奈,整天摇头晃脑的掉书袋子,一门心思的做学问,对于这些把戏,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读书人,谁会去研究。
也就是楚国人,文道不昌,才会去想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当然,这些事难不倒他这个观影无数,脑筋急转弯高级段子手。
只是,他距离姬泰有点远,看着小胖子冒火的表情,他只能一点点的挪过去,凑到姬泰耳边说道“王爷,这事简单。”
姬泰回头说道“李晋,简单你去解答啊,跑过来跟我说什么?快去,否则香都烧完了。”
李晋道“王爷,您不去吗?”
姬泰说道“废话,这颜宁公主不是好对付的,谁知道她会出什么怪招,你去对付她,如果应付不来,我找人顶替你。”
李晋翻了翻白眼,看着夏国这边都是些迷蒙的家伙,暗道“靠他们,还不如靠自己呢。”
于是,李晋迈着斯文的步伐,来到场里,四面团团揖道“学生给各位见礼了。”
颜宁公主饶有兴致的看着李晋说道“不知这位公子可是有答案了吗?”
李晋摸了摸头顶的满意,露出一个人畜无害的笑容道“公主殿下,这道题太简单了,我大夏这边的学兄们,实在不愿意回答,所以我这个最小的就出来回答了。”
颜宁公主银牙紧咬,这小混蛋说话太毒了,什么叫他们不愿意回答,这道题太简单了,难道她楚国人就都没脑子吗?
不过,良好的修养让她忍住怒气,和颜悦色的说道“这位小公子您就快解答吧,这信香可是快烧完了,当然,您若是解出来,这锦盒里面的宝珠,就送给你了。”
李晋胸有成地说道“此事简单,我夏国三岁小孩儿都能够答出来。”
说完,李晋拿起竹竿,走到一座小桥上,这座桥在国子监的人工湖上,是用来让学生们观赏放松心情的。
李晋施施然,将竹竿一点点放进湖里,最后轻轻松松的拿到了锦盒,看的双方目瞪口呆,就这么简单?
李晋拿着锦盒走到颜宁公主身前说道“公主殿下,这是您的锦盒。”
颜宁公主有些赞赏的看了看李晋,说道“这位公子,好样的,本公主有言在先,这锦盒归你了。”
李晋道“我大夏物华天宝,这等宝珠,车载斗量,还是公主收回去吧,毕竟,楚国相对贫瘠一些。”
颜宁公主差点一口气没上来被憋死,自己好意送出宝珠,这死小孩怎么如此唇舌似剑,牙尖嘴利,不由得一拂袖道“不必了,本公主说出去的话,绝不收回,你既然赢了,这就是你应得的。”
李晋这才施了一礼,道“那学生就谢过公主殿下慷慨解囊了。”
李晋回到姬泰身前,说道“殿下,前几日,学生看到您的门帘上,有一颗珠子旧了一点,这颗珠子不如给您换上吧,省的您再费心到集市上走一趟。”
姬泰含笑说道“难得你一片诚心,那本王就却之不恭了,换下来的就赏你了。”
李晋喜滋滋的说道“那学生就谢过殿下赏赐了,不胜荣幸。”
颜宁公主看着他们两个,在那里不要脸的使劲贬低楚国,不由得瞬间火大,这死小孩拿一颗价值千金的宝珠,换一颗门帘珠子,那么高兴,简直是不知所谓。
李晋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内心波澜不惊,他当然不是他昏头了,而是,怀璧其罪,他此刻不过是一个书童,没有根基。
若是拿了宝珠,早晚受人加害,不如献给姬泰,想必姬泰绝对不会亏待他。
而且,他却是在姬泰心里有分量,得到的好处就越多,区区钱财,算得了什么。
还有,今天他解开了楚国的难题,若是有人诬告他勾结楚国人,提前知道答案,那他可百口莫辩了。
因此,他才会使劲贬低楚国人,划清界限,这样他才能够减少麻烦,毕竟,人心难测。
他可不会小看任何一个古代人,那一个个心机叵测,古代读书人各个都是人精,行差踏错都会跌入万丈深渊,唯有步步为营,才能够活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