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08200000034

第34章 附录:巴利语三藏提要(3)

20.《大会经》(Mahāsamaya、suttanta)。佛陀在迦比罗城大园林时,众天神从十方世界前来集合,拜见佛陀。佛陀向众比丘描述众天神的名称和特征。最后,佛陀报告众比丘,魔军也来了。众比丘保持警觉,魔军无计可施而退走。

21.《帝释所问经》(Sakkapaha、suttanta),共分二章。佛陀在王舍城东因陀罗沙罗石窟时,帝释天在乾达婆青年般遮翼陪同下,前来拜见。佛陀正入禅定。在等候之时,般遮翼弹琴吟唱恋歌。然后,般遮翼向佛陀引见帝释天。帝释天告诉佛陀:迦比罗城释迦族女子瞿毗皈依佛法僧,舍女子心,起丈夫心,命终升天,成为天神之子,名为瞿波。帝释天为佛陀吟诵了瞿波歌。然后,佛陀按照帝释天所问,为帝释天说法。帝释天听完佛陀说法,以手触地,向佛陀三呼致敬。

22.《大念处经》(Mahāsatipahāna、suttanta)。佛陀在拘楼国时,教导众比丘说:“净化众生,摆脱忧愁,灭寂苦恼,获得正理,达到解脱,唯一之路是修行四念处。”四念处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和法念处,佛陀作了详细讲解。身念处是结跏趺坐,控制呼吸,观察身之生灭和不净。受念处是观察受之苦乐生灭。心念处是观察心之生灭。法念处是观察五盖、五取蕴、六处、七觉支、四谛和八正道。

23.《弊宿经》(Pāyāsi、suttanta)。佛陀弟子鸠摩罗迦叶在憍萨罗国尸舍婆林时,弊宿王不信来世、再生和善恶果报。他慕名前来与鸠摩罗迦叶论辩。鸠摩罗迦叶以种种譬喻回答弊宿王的质问。弊宿王问为何他的作恶或行善的亲朋好友都没有如约从地狱或天国回来向他报告消息。鸠摩罗迦叶回答说,正如刑吏不会准许死刑犯回家探亲,地狱的看守也不会准许恶人回人间;而升入天国的善人不愿再返回污秽的人间,犹如从粪坑中被救出的人不愿再坠入粪坑。如果善人升入忉利天,寿命为一千年,而那里的一日一夜相当于人间一百年。即使他们停留两三昼夜后,回来报告消息,凡人的寿命也等不及。弊宿王表示不信有忉利天,也不信有如此长寿。鸠摩罗迦叶回答说,正如有人生而盲目,不见有黑白青黄,星宿日月,便不予承认。鸠摩罗迦叶以诸如此类的譬喻驳斥弊宿王的观点。弊宿王最后表示叹服,皈依佛法僧,成为优婆塞。

三、《波梨品》(Pāika、vagga)

24.《波梨经》(Pāika、suttanta),共分二章。佛陀在末罗国阿夷时,离车族比丘善宿(Sunakkhatta)脱离僧团,理由是佛陀不显示超人的神通和解释世界的起源。游方僧薄伽婆(Bhaggava)向佛陀问起此事。佛陀告诉薄伽婆说,他曾先后向善宿预言三位裸体苦行者的结局,都得到应验。佛陀也向薄伽婆解释了四种世界起源说——梵天说、戏嬉说、意乱说和无因说。但佛陀认为显示神通和解释世界的起源并非他说法的目的,因为这些不能达到灭苦和解脱。

25.《优昙婆逻狮子吼经》(Udubarika、sīhanāda、suttanta)。佛陀住在王舍城灵鹫山时,居士散陀那(Sandhāna)访问优昙婆逻园林,游方僧尼俱陀(Nigrodha)讽刺佛陀喜欢离群独处,未必具有高深智慧。随后,佛陀来到须摩揭陀池边孔雀食地,向尼俱陀讲述各种污秽苦行的害处,教导他应该修习纯洁的苦行:守四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贪欲),断五盖,住于慈、悲、喜、舍,获得天眼通,达到正见。尼俱陀听完佛陀说法,惭愧不已。

26.《转轮圣王狮子吼经》(Cakkavatti、sīhanāda、suttanta)。佛陀在摩揭陀国摩图罗村说法,嘱咐众比丘以自己为岛屿而安住,以自己为庇护,不以别人为庇护;以法为岛屿而安住,以法为庇护,不以别人为庇护。怎样以自己和以法为庇护呢?那就是修习身、受、心和法四念处。这样,就能抵御摩罗侵扰。

接着,佛陀讲述转轮王达尔诃奈密(Dahanemi)的故事。从前,达尔诃奈密依法治国,统一天下,享有七宝: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和臣宝。当空中转轮开始下沉时,达尔诃奈密便把王位交给儿子,自己出家隐居。转轮消失时,达尔诃奈密告诉儿子,转轮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只有依法治国,才能成为转轮王。此后,一代一代国王依法治国,都成为转轮王。后来,有一位国王登基后,没有询问父王怎样成为转轮王。从此,出现乱世,贫困、偷盗、行凶、谋杀、说谎、淫逸,一代一代罪恶递增,而人寿递减,由八万岁、四万岁、二万岁一直减至百岁,将来会减至十岁,其时人类与禽兽无异。然后,一些人会悔悟,改恶从善。这样,人寿会由十岁渐次增至八万岁。到那时,又会出现转轮王,享有七宝,社会繁荣,人民幸福。同时,弥勒佛(Meteyya)出世,作为人和神的导师。

27.《起世因本经》(Aggaa、suttanta)。佛陀在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外,与请求出家的婆罗门婆悉吒(Vāseha)和婆罗堕(Bhāradvāja)谈论种姓问题。佛陀认为在四种种姓中,都有作恶的人和行善的人。因此,婆罗门种姓最高贵的说法不能成立。无论什么种姓的人,成为比丘,成为阿罗汉,获得解脱,就是优秀的人。无论在今生还是在来生,人世间最高贵的是法。

接着,佛陀讲述种姓的起源。从世界劫尽再创造讲起,一直讲到众生分田地,立疆界。此后,出现偷盗和争执。于是,有的人被推举为王,主持诤讼,世间便有了刹帝利。而有的人想避开世间的罪恶,进入林中沉思,便有了婆罗门。有的人经商,成为吠舍。有的人狩猎,成为首陀罗。后来,这四种种姓中都出现出家人,形成沙门。但无论哪种种姓,只要修得阿罗汉果,便是优秀的人。

28.《自欢喜经》(Sampasādanīya、suttanta)。佛陀在那烂陀附近波波利菴婆林时,舍利弗(Sāriputta)赞叹佛陀宣说的诸法,如四念处、四正勤、五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六入、四入胎、四记心、四见定、七人施设、四通行、言正行、戒正行、四教诫、他人解脱智、常住论、宿住随念智和有情生死智等。

29.《清净经》(Pasādika、suttanta)。佛陀住在释迦族弓术园时,阿难带着沙弥周陀(Cunda)来告诉佛陀:尼乾子(Nigaha、Nāthaputta)在波婆城去世后,其弟子发生分裂,互相攻讦。佛陀以自己为例,说明什么是理想的导师和弟子。佛陀说他达到正等觉,获得阿罗汉果,而成为人间的导师。他善于宣法,度化弟子。虽然他现在已经年老,走到人生尽头。但他的那些上座弟子也能宣法,如果有人谤法,他们能够予以批驳。佛陀强调自己宣讲的法是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和八正道。佛陀告诫他们说,为了众生的利益和幸福,保证这些法常存世间,众比丘要互相团结,共同诵读,切磋讨论,而不要发生争吵。佛陀还讲述了四安乐、四禅、四果位和四圣谛。他要求比丘不为九事:不杀生、不偷盗、不****、不妄语、不蓄财、不随欲、不随恚、不随痴和不随怖,也不要陷入灵魂和世界起源之类无谓的思辨。

30.《三十二相经》(Lakkhaa、suttanta),共分二章。佛陀在舍卫城给孤独园时,向众比丘讲述三十二大人相。佛陀指出,生而具备三十二大人相,在家则成为转轮王,统治天下,享有七宝;出家则成为阿罗汉、正等觉,驱除世间的蔽障。佛陀具体说明了三十二相及其宿因,有时一宿因获得一相,有时可获得二相或三相。

31.《尸迦罗经》(Sigālovāda、suttanta)。佛陀在王舍城附近松鼠食处竹林时,看见一位家主的儿子尸迦罗礼拜东南西北上下六方,告诉他依照圣贤之法不应这样礼拜。作为家主的儿子,应该克服四处:贪、瞋、痴和怖;摒弃四恶业:杀生、偷盗、****和妄语;堵住财产流失的六个漏洞:酗酒、浪荡、沉迷伎乐、赌博、结交恶友和懒惰。而所谓礼拜六方,实际是善待父母(东方)、老师(南方)、妻儿(西方)、朋友(北方)、仆役(下方)和沙门婆罗门(上方)。

32.《阿吒曩胝经》(ānāiya、suttanta)。佛陀住在王舍城灵鹫山时,四天王带着夜叉军、乾达婆军、鸠槃荼军和龙军前来拜见。北天王毗沙门说,由于佛陀教导不杀生、不偷盗、不****、不妄语和不酗酒,大多数夜叉不信奉佛法。因此,他向佛陀吟诵了阿吒曩胝护经,告诉佛陀说,任何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和优婆夷,只要记住这部护经,无论夜叉、乾达婆、鸠槃荼或龙前来骚扰,都不会得逞。然后,佛陀吩咐众比丘记住这部护经。

33.《等诵经》(Sagīti、suttanta),共分三章。佛陀住在末罗国波婆城铁匠纯陀的菴罗林时,末罗人新建一座会堂,请佛陀去说法。佛陀为末罗人说完法,感觉背痛,吩咐舍利弗继续为众比丘说法。舍利弗的说法分成十部分,按照数字序顺编排教义,共讲了二百三十种法,即一法二种、二法三十三种、三法六十种、四法五十种、五法二十六种、六法二十二种、七法十四种、八法十一种、九法六种、十法六种。

34.《十上经》(Dasuttara、suttanta)。佛陀住在瞻婆城伽伽罗池边时,舍利弗为众比丘说法。他按照数字序顺编排教义,共讲了一百法,即一至十法各十种。

中尼迦耶

《根本五十经编》(Mūlapaāsam)

(一)根本法门品(Mūlapariyāya、vagga)

1.《根本法门经》(Mūlapariyāya、sutta)。佛陀讲述一切法的根本法门。他指出当时社会流行的观点是将万物(包括涅槃)与自我联系起来。而正等觉如来则认为地是地,不认为自己是地或地是我的,不以地为快乐。他知道快乐是痛苦之根,知道从有产生生、老和死。因此他灭贪断欲,达到无上正等觉。

2.《一切漏经》(Sabbāsava、sutta)。佛陀指出能知能见的人能摆脱一切“漏”(烦恼)。摆脱“漏”的七种方法是见、护、用、忍、离、除和思惟。这样的人不会陷入“有我说”和各种邪见,而能摒弃贪欲,摆脱束缚,断灭烦恼。

3.《法嗣经》(Dhammadāyāda、sutta)。佛陀向众比丘讲述食嗣和法嗣两种比丘,前者注重求食,后者注重求法。佛陀赞扬法嗣比丘,因为这样的比丘少欲知足,勇猛精进。然后,舍利弗为众比丘讲述隐居之法,教导众比丘排除贪、瞋、痴等罪恶,遵循中道(即八正道),获得知见,导致平静和神通,达到正觉和涅槃。

4.《怖骇经》(Bhayabherava、sutta)。佛陀以自己在林中修道的亲身体验说明心中有贪瞋痴的人才会产生恐惧,而心中无贪瞋痴的人能降伏恐惧,进入四禅,领悟四谛,达到解脱。

5.《无秽经》(Anagana、sutta)。舍利弗讲述世上有四类人:一、自身有污秽,并意识到自身有污秽,二、自身有污秽,却没有意识到自身有污秽,三、自身无污秽,并意识到自身无污秽,四、自身无污秽,却没有意识到自身无污秽。舍利弗认为第一类人和第三类人是优者,第二类人和第四类人是劣者。舍利弗还向目犍连解释污秽是指瞋怒和不满,也就是恶、不善和欲境。

6.《愿经》(kankheyya、sutta)。佛陀教导众比丘,要实现心中愿望,就要奉守戒律,内心寂静,修习止观。

7.《布喻经》(Vatthupama、sutta)。佛陀教导众比丘要常使心净,勿使心秽。心秽堕恶,心净趋善。贪、瞋、痴等是污秽。只有清除这些污秽,才会虔信佛法僧。这犹如染布,布若洁白,染色则鲜明;布若脏污,染色则黯淡。佛陀还教导婆罗门孙陀利迦·颇罗堕瓦遮说,在圣河中沐浴并不能涤除恶业,只有守戒修善,才能清净纯洁。

8.《损损经》(Sallekha、sutta)。佛陀教导众比丘要摒弃世间流行的种种我论和世界论,要依据正智如实认识到“这不是我的,这不是我,这不是我之我”。然后,佛陀讲述排除杀生、偷盗、妄语、贪、瞋、痴等罪恶的五种法门:损损、发心、回避、上升和般涅槃。

9.《正见经》(Sammādihi、sutta)。舍利弗讲述正见就是正确认识善恶及其产生的根源。恶是杀生、偷盗、****、妄语、两舌、恶语、粗语、绮语、贪婪、瞋恚和邪见。恶的根源是贪、瞋、痴。善就是摆脱这些恶。善的根源是不贪、不瞋、不痴。达到正见的途径是正确认识贪、苦、老死、生、有、取、欲、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无明和漏的产生和灭寂之道。

10.《念处经》(Satipahāna、sutta)。佛陀讲述身、受、心、法四念处,也就是身随观身而住,受随观受而住,心随观心而住,法随观法而住。佛陀指出四念处是净化众生、克服忧愁、摆脱苦恼、理解正理、达到涅槃的唯一途径。

同类推荐
  •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犹如汪洋大海,内容包罗万象。它以罕见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而著称於世。不仅驱使着古代万千的学问家为之作注,探其玄秘,释其奥义,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步入这一古老殿堂,探索其中的重大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 道教史

    道教史

    《道教史(精装典藏本)》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道教史(精装典藏本)》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 太阳,我的心

    太阳,我的心

    一本关于提升自我认识,化解各种负面情绪的心灵成长励志书。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因为各种问题而卷入到情绪的漩涡中,一不小心就沦为了悲伤、恐惧、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奴隶”。本书开宗明义地指出,各种负面情绪的产生其实都是源于“我执”。我们只有通过自我观照、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才会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让自己实现心灵成长。在书中,一行禅师处处播撒和平与希望的种子。他认为净化人心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之道。所以,本书主要教大家怎样照顾、处理自己的情绪,摆脱“我执”的惯性思维,化解各种负面情绪,进而让自己找到内心的平和、宁静。
  • 世界民族与宗教

    世界民族与宗教

    本书论述了世界民族概况,各大洲世界民族概况,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主要国家的民族政策,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重点阐述了有代表性和影响的国家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三大宗教产生的原因、基本教义及其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解决民族与宗教问题的正确途径。全书资料翔实,编排合理,论证严密,是一本质量较高的专业教材,也是一本适合各界人士的在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巍澜冕

    巍澜冕

    蔚蓝大海暗流涌动,一个不偏安一隅的鬼才厨师哥哥,一个好奇心满满的吃货妹妹。在寻找母亲的道路上,走出了不一样的路。不是我卫祺生来罕见,不是我卫澜儿生来特别,圣灵加持的蔚蓝世界,我走我们的路,开启归海之路
  • 斜阳

    斜阳

    一段深彻骨髓之爱,一颗患得患失的灵魂。悲哀的命运赋予她无数的挣扎与困苦。面对至亲的人一个个离她而去,她瘦弱的肩究竟会撑起多重的负荷。爱情是什么?她与他描绘过无数美丽的蓝图,最终一句:“你要替我好好活下去,下辈子我还要找你……”刺目的嫣红抖落了一地……世间可还有什么值得她留恋……
  • 地下说书人

    地下说书人

    架空历史娱乐文。说唱,摇滚,古风圈相关。“这年头有这么多说书的,唱戏的,不会真有人还听民谣,说唱,摇滚吧?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天下太平。朝廷下令取缔江湖,武林中人纷纷再就业。成了街头的杂技艺人,专业的武艺表演家,商队护卫,科研人员,还有偶像。戏子不再被认为误国,反而受人追捧。京城内四大戏班云字班的明星阿乐,重新开始,玩起小众的音乐。
  • 寒极

    寒极

    东洲一个小地方的纨绔弟子因灭族之仇开始努力修炼。得前辈指点,解封先天体质。然而当他踩着仇人的骨骸时,前世记忆觉醒。他前往中洲,这次,是更强大的存在等着他去击败。看他如报族仇,站妖魔,灭邪教,弑天骄,尽在《寒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之无限风流

    都市之无限风流

    连阳无意中得到了逆天之书,被其认可,因此在枪毙后,方能重生,从此命运不在平凡。得逆天之书者,必须多磨多难,甚至是宙宇公敌,连阳说道:“以后我就是天,我欲逆天,谁敢遮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神魔又如何,就是屠神魔,又有何不可。”
  • 回到古代当先生

    回到古代当先生

    一个中文系的大学生,因为一次运动会五千米长跑,跑进了时光隧道,回到了古代,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教书先生。和他的学生,妻子,老丈人,张无忌,朱元璋等等等等发生了一系列让人忍俊不住的故事......战才子,斗神医,没事教教书,骗骗美女,淫淫湿,做做对,逍遥江湖......
  • 完美器灵分身

    完美器灵分身

    少年肖寒,上古神雷入体,修无上雷帝法体,踏破三千界!
  • 探秘阿修罗

    探秘阿修罗

    地球文明进入尾声,人类已在月球建立空间站,建立在火星的人类空间站遭到袭击……
  • 秋尚末知

    秋尚末知

    懵懂未经世俗礼,历尽沧桑怨凡尘。心智不同当年少,只为坚守苦中德。——【题记】一个渺小的心愿,乘风破浪。坚守了这么多年,会不会,觉得自己累了?我们的初衷,是当一个很平凡很平凡的人,不希望当小说电视剧里的大英雄,伟人,受人瞩目。在这个残酷的现实中,多么希望能永远不被重视,这样的平凡,是我唯一的请求。即使一生贫穷,就算不努力向上,但能比心灵的安逸来的好吗?不是我原本就想这样,而是我,本来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我知道有很多人比我更痛苦,甚至觉得我很幸福了,但人各有志,贪婪是原有的,我的贪念,只有【平凡】。【一个小小的心愿,致敬每个人,只要能开心,便永远是最幸福的人,愿我们在这复杂多变的生活里,找到自己的方法,不再迷茫。】一个平凡普通的故事,一个人心底的追求。【这里月夏,希望大家能喜欢这本书,给予宝贵的建议,有什么不好希望大家能提出来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