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对太监是宽容的,灭掉朱梁,迁都洛阳之后,他曾经下令将各地的太监送到首都来,据说洛阳的太监人数一度恢复到了一千人左右,虽然比不上大唐太监最鼎盛的时期,但也算阉党中兴了。
无法确定李存勖为什么对太监要独特殊的关照,这也许跟他的经历有关,这么多年,太原接触的太监从杨复恭到杨复光再到张继业,大多是可亲可爱,身残志坚的好同志。
传说中的恶太监,李存勖没见过,跋扈的大将,高傲的士人,李存勖倒见过不少。相比之下,李存勖还是觉得太监比较放心,至少不同担心后宫作风问题。
综上所述,马公公虽然出了馊主意,但他本人的前途倒没锼倒。岗位,待遇,职称一概不变。
至此,马公公的一番努力告一段落,虽然不成功,但除了暴露了智商水平低下之外,也没搭进去什么实质的东西。就此打住,好好干干自己的宣徽使吧。
但马公公并不是轻易服输的,至少是不愿意服输的人。
上班时间,马绍宏经常能碰到郭崇韬,按品阶,他已经是下属,见了面,应该主动打声招呼。但因为气量上的限制,马公公不但不准备打招呼,反面使出了一种奇特武器。
只要见着郭崇韬,马公公立刻侧身,然后微微扭转头部,三十度角斜视过来一道幽怨的眼神,仿佛被休掉的大老婆看到新近上位的二奶。
这是马公公的新式武器,斗争不过你,就用眼神秒杀你。
诚然,眼神是杀不死人的,但郭崇韬心里直发毛。上班时间被一个不男不女的用这种暧昧的眼神瞄着,实在不是一种滋味。不清楚的还以为他们俩之间发生过什么故事。
对于这一招,郭崇韬毫无办法,又不能指责人家乱看,毕竟你不看人家,怎么知道人家看你。再说人家一不动口,两不动手,看的自由是有的。
就算躲也躲不开,枢密院跟宣徽院属于同一个系统,办公室比较近,还经常一起跟李存勖开会,一天总能见上那么几回。
无论何时何地,郭崇韬总能感觉到马公公那异样的眼光,到最后,他终于忍不住,决定让步。
有一天,郭崇韬给李存勖打了报告,要求成立一个内勾司。具体职能相当于财务审计部,主要负责账目的审核。
给马公公一点好处,这是郭崇韬的妥协。果然这个策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马公公的心情愉快了,见到郭领导也能主动打招呼,递过来的眼神也是温柔而热烈的。
只是马公公不知道,他再一次掉进了郭领导的陷阱。
要跟郭领导斗,马下属的智力上实在差了两条街。
郭崇韬素来鼓励政务简练,突然加一个内勾使,不过是缓兵之计。据对大唐财务系统的了解,他早就算定,马公公的这个美差干不了多久。
财务系统里潜伏着一个奇妙的人。
李存勖的大唐成立时,因为蛋糕有限,总有一些人对工作安排不太满意,马绍宏是一位,而除他之外,怨言最大的莫属自我考评该当租庸使的孔谦。
孔谦,魏州人,出生年月不详,史书记载,他是魏州的孔目官。这个职位是官府中的高级全能型人才,管的事情比较复杂,从街头牛二耍赖到东街大妈丢衣服到西门家的与武大家的发生情感纠纷以及收统筹粮、收提留款和监狱精神病院等等公用设备的运作都要参与管理。而后面的事实证明,孔谦同志虽然十八般管理样样精通,但最拿手还是财务工作,当然,在万恶的封建社会,所谓政府财务就是怎么从民间捞钱。
在魏州成为李存勖的反梁大本营后,境内经常汇集了来自各地的反梁大军,总数常在十万以上。这十万人的后勤供应全靠孔大人一力维持。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食先行。孔谦同志功劳不少,正因为他的后勤工作做得出色,李存勖的大军没有饿着肚皮,才成功取得最终的胜利。
根据一对一晋升原则,后唐公司一成立,孔谦同志很快就在里面找到了相对的位置:租庸使。
简单介绍一下租庸使这个职位,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税务总局的局长,负责从各地征收税款。看来,孔谦同志虽然不谦虚,但还比较靠谱,至少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
很快,任命书下来了,孔谦同志因其在工作岗位上突出贡献,按例,列为租庸——副使。
在家长式管理充斥的中国政坛,副的地位不会比二奶高多少。而被定岗为副使的原因不是孔谦同志专业水平不过关,更不是工作不努力,仅仅是因为出身达不到要求。
孔谦同志一出现在史册就是魏州孔目官,想来不是出身书香门第,这种吏人岗位也就宋江那样的土地主才愿意干。更不会是官宦之后,要是祖上当过官,也不至家庭关系一栏,孔谦同志坚决留了空白。
根据这些线索,我们大概可以推断出孔谦是某个小财主家庭的成员(其基础的财会知识大概得自收租)。成年之后努力自学,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从而成为了官府里的一名高级吏官。
这样一来就比较麻烦了,在古代,官与吏是分得很清的,官是国家干部,中央统筹安排,属正式政府编制,吃国家粮,具体有品阶。吏就不同了,因为是社招人员,在官府中地位不高,当个孔目估计也就是级限了。
孔谦同志虽然工作成绩突出,但要想从吏变为官,还要变为正官显然跨度太大,人事部门难以接受,而且大唐皇朝刚成立,总是需要一些有来头的人撑一撑门面,要是说出去税务局长家里一点背景都没有,这成何体统。
毫不意外,孔谦同志很郁闷,革命成功了,自己却没成功,那要革命干什么?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气愤之后,孔谦终于冷静了下来,这位孔兄能在衙门里统管各种事务,能从各地征调粮草而不乱,显然,他不是白给的。
凡事总有可能,只要工作到位,野鸡能变凤凰,副使也能变成正的。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借助别人的力量。
经过分析,孔谦及时抓住了朝廷的权力分布特点。总结起来,是一个中心,一个基本点,两个工种。
中心,李存勖,基本点,郭崇韬。一个工种是太监,另一个是伶人。
因为李存勖本人是超级票友,经常在宫里组织戏剧演出,这些伶人,虽然没有多大的官职,但跟皇上近,能说上话,况且人家唱的总归比说的要好听,所以能干涉朝政。
在上面这些人里,中心点李存勖不太道义,当了皇帝,就忘了给他筹军粮的孔谦。而郭崇韬也不是孔谦能拉拢的。原因很简单,最近郭崇韬同志认了一门好祖宗,据调查取证,郭崇韬竟然是唐朝名臣郭子仪之后。郭尚书既然是名门之后,自然得跟土老财孔谦要保持距离。
高攀不上,只好低就了。孔谦找到了合适的盟友,太监和伶人,据记载,他在伶人队伍里认了一个大哥:景进。孔谦没事串串景艺人的门,还亲切地称景进为八哥。不知道这个八是怎么排出来的。但跟某种动物没有关系。
关系是拉了,可关系一般来说都是伏笔,不到关键时刻起不了作用。孔谦同志在官府工作多年,对这些事深有体会。
要顺利转正,还得接着努力,孔谦同志的逻辑跟姨太太的差不多,他一向认为只要弄走上面不识趣的顶头上司正租庸使,自己就可以取而代之。
但上面这位除了不识趣,还非常难搞,他叫张宪。
张宪,晋阳人,军人世家。但张宪没有继承家业,他不喜枪棒,只好儒学。据记载,其人非常勤学,而且学习成绩很不错。
少年时,他曾经怀揣着自己的作业本去拜访太原第一文人,掌书记李袭吉。
在认真看完张宪的作品后,李袭吉说道:“你要继续努力,将来一定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这句话除了肯定张宪的才学之外,还有一些传衣钵的意味在里面。而很多年以后,张宪果然继承李袭吉的工作岗位成为李存勖的掌书记(机要秘书),这个职位有品阶,是七品官。
顺便提一句,张宪最精通的史书是《左传》,而《左传》是以李存勖最喜欢的书籍《春秋》为基础写的。
相比之下,孔谦同志虽然会搞粮食,但论出身,比不上人家世代为武将,论才学,孔谦是技工学校毕业的,张宪是正规统招学院高材生。(绝没有瞧不上技工的意思,据说现在某技校毕业生比清华的还吃香)。
于是,李存勖的大唐成立时,张宪同志成为了工部侍郎(副部级)另兼租庸使。
更让孔谦同志抓狂的是,这位顶头上司也不知道从那本经史子集学到的知识,竟然对官府事务的具体操作相当熟悉。
而据传言,张宪同志的关系很广,与当时的知名知识分子往来密切,更重要的是,他跟二号人物郭崇韬关系很好。
这么一位学富五车,经验老到,关系过硬的上司在上面压着,孔老弟要出头实在比登天还要难。
当然,难搞,也必须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坚决搞倒,而且要尽早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