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晓涵家的稻田丰收了,杜子凌和刘嫂风风火火的赶来了。
杜子凌一进门儿张口就问:“子恒,你嫂子说的是真的,你们今年的稻谷多收了七八石?”
子恒有点儿蒙:“没有啊!我跟嫂子说粗略量了一下,大概是多了五六石吧。估计嫂子听差了没有那么多。”
杜子凌听了非常激动:“五六石也不少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咱们村儿这么多水田若是每亩多收一石,那就有七八百石。快说说你们用的什么办法?”
晓涵说道:“也没别的,我就是往田里扔了百十来条鱼,这不等到稻子熟了鱼也长大了,前几天让刘嫂拿回去的鱼就是那田里的鱼。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田里放鱼的缘故,也许是今年赶巧了呢?”
杜子凌大手一挥:“不可能是赶巧了,你没嫁过来之前这地是我帮子恒打理的,我侍弄庄稼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这么些年从来没打过这么多粮食。让我想想啊,田里放鱼苗,然后鱼的粪便就成了庄稼的肥料, 到最后鱼也长大了粮食也丰收了,肯定是这个理。对,就是这样!等明年我让咱们村的人全这么干。到那时咱们村的粮食就丰收啦,等到缴税的时候也能利利索索的。我这里正就好干多了,晓涵呐,这回可得谢谢你,你是咱们村的大功臣。”
平日话语不多的里正这一激动啰嗦了个长篇大论。
刘嫂都被他惊到了:“你这平时寡言少语的,怎么今天成话唠了。”
“你个妇道人家知道什么?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说了你也不懂,我去上县里汇报一下。”杜子凌说完转身走了。
晓涵没想到这点儿事还能惊动县里,不解地问杜子恒:“这事儿有那么重要?还要惊动县里?”
杜子恒想了想说:“这事儿可大可小。往小了说如果这个方法能推广的话,人们就能吃饱饭。往大了说,可以富国强民。”
晓涵听的有点儿忐忑不安:“如果他们用这个法子不管用,会不会怪罪咱们?”
刘嫂的大嗓门儿适时的响起:“跟你们有什么关系,瞧瞧你那胆子怎么这么小。你大哥他是里正,别说这么大的事,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他也得时时去汇报。放心没事儿,我琢磨着呀,这稻田养鱼的事儿小范围还可以,要大面积全养鱼不太现实。那么多鱼苗从哪儿找去?再有鱼养多了卖给谁呀?”
晓涵和杜子恒听刘嫂说的头头是道都有点不敢置信,两人目瞪口呆的看着刘嫂,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杜子恒曰:“嫂子如此通达事理,让我等惭愧不己。”
张晓涵:“嫂子威武,嫂子真不愧是里正娘子,分析的头头是道。”
平时大大咧咧,咋咋呼呼的刘嫂难得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为情的神色。
谦虚的说:“我瞎琢磨的,不知对不对。我就怕你大哥这往上一报到时候你们卖鱼会受影响,你想呀!养鱼的肯定比现在要多,要是大家都跑到县城去卖,你们的鱼可就不好卖啦。 ”
晓涵无所谓的说道:“这倒没事儿,大不了不卖呗,反正也是用来救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