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安起身,转身两步拉开房门,大步跨出。
太阳并不会因为石一安一夜无眠,而停止升起。朝霞换天,万物苏醒,又是新的一天。
“臣蒋不为请陛下彻查合郡郡守石长庚贪污案!”蒋不为跪在太极殿中央,手执石一安陈冤书。
北殷衷歪着脖子弯指掏了掏耳朵:“蒋大人,您就不能让我消停消停吗?”
“朝廷将粮款拨给左部,可左部的人领到的却是糠!”蒋不为继续举着陈冤书。
“奥,那他们为啥不吃肉?”北殷衷一弹指甲盖,坐起问。
殿下众人皆惊,有的偷笑有的摇头,顿时骚动起来。
蒋不为抿嘴闭眼长出一口气,继续发声:“官员侵吞镇灾粮款已是人尽皆知,请皇上,为左部十万百姓做主!”
“你到底是为左部要粮,还是为石长庚伸冤?”
刘燕坐在帘后看了秋红一眼,秋红会意走下将蒋不为手里的陈冤书借过。
“石长庚有没有冤情待查,但掏空国库补给左部,左部还是饿死上万人,张改之督办赈灾无疑是失职的。”
刘燕悠悠声起,无人敢接话,只蒋不为向前一步:“石长庚去年秋天就因私放军粮被关押在境州大狱里面,知道今年春天才被放出,试问各位,他是如何贪污的粮款?”
顾裴楷见四下无人出声,遂向前一步:“蒋侍郎这话可是打脸司政殿里的所有官员了。石长庚有没有贪赃枉法,自有御史监察和左部都尉,更何况举报他贪污是由齐王爷,你说这话,难道是想说齐王爷造假陷害石长庚吗?”
明王在侧早就猜到顾裴楷放不出啥好屁,拉出齐王不过是为了拉出他而已。
“蒋大人这是将齐王爷置于何处?还是你想说齐王和赈灾官员沆瀣一气,诬告石长庚?”
众人听的明白,也早已习惯了顾裴楷的套路。
“朝廷的粮食到了百姓手里,十之无一,就这不到一成,还是糟糠!皇上太后!请您睁开眼睛看看,流民尸骨遍野,饿死之人又何止上万!如朝廷再不彻查救治,恐生叛乱啊!”蒋不为捶胸顿足,言辞激动,恨不能把中饱私囊的人的心挖出来,看看是什么颜色。
“左部左部!又是左部!天天都是左部!你们倒是拿出点主意啊?”北殷衷半握着拳头,伏膝的大拇指搓着衣角。
“臣以为灾民并不可怕,怕是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灾民生乱,应早日派兵进驻,以防叛乱。”明王出列上前。
“万万不可!灾荒之年民多自保,所经王侯封地大多封城闭户,民怨沸腾!此时当以救灾为要,否则不止左部,整个大治的民心尽失啊!”蒋不为揖手长拜,声泪俱下。
“那蒋侍郎以为该如何?”北殷衷向前挪了挪屁股,躬身问。
“灾民居无所而食不饱,朝廷除了放粮之外,安居为首要。若此时灾民继续流窜,过了五行河,不出一个月河右必乱!”
“蒋不为你这般危言耸听,居心何在?”明王指着蒋不为的鼻子质问。
朝堂之上你言我语,争执不下,几乎到了对殴的地步。
“好了!”
刘燕一声低沉又有力的声音在太极殿响起:“我这里收到一封信,真假不知,信上写的是,姚伯阳正在集结军队,欲带灾民渡河。”
刘燕说话独有一股缓慢的节奏,让人心安。
“他想干什么?”北殷衷吓傻。
“带民离部,其心当诛呀。”明王抬头,火上浇油。
“左部如今已经是老弱病残,不足以构成威胁。”蒋不为不知刘燕此话何意,他也他的立场,并不受刘燕影响。
“母后以为呢?”北殷衷问身后帘内的刘燕。
“眼下诸位大人以为什么最重要。”刘燕提气正坐。
“当然是灾民最重要。”蒋不为抢答。
“那怎么解释朝廷赈灾不利呢?”刘燕继续问。
“有人从中作梗。”蒋不为接着答。
“就以蒋大人所言,那么是什么人呢?”
“是”蒋不为欲言又止,他并不能在无证据的情况下指控诸王。
“我来说。”刘燕打断蒋不为:“是占据半壁江山的王爷们。”
“太后这么说臣可是冤枉啊!”明王率先跪下,其他在京王爷纷纷跪地喊冤。
众人不敢接话,纷纷低头。
“大治的土地,近乎一半都掌握在王爷们的手中,我说是各位王爷,各位觉得冤枉吗?”
“太后要这么说,我们也无话无说。”明王依然接了刘燕的话。
刘燕冷笑一声:“你们自然无话可说,灾民食不饱居无所,你们却下令自己的封地封城,不得接纳灾民。你们要干什么?他们是大治的子民与你们无关是吗?”
刘燕向下看了眼殿内沉默的众人:“朝廷将国库掏空赈灾,而你们却在自己的封地圈地囤粮,你们要干什么?等着国弱你强,造反吗?”
“太后冤枉啊!”
诸王同声大呼。
“冤枉?你们有脸喊冤吗?大治将最好的土地分给你们,给你们吃给你们喝,就是为把你们养肥来对付百姓对付朝廷吗?”
刘燕顿了顿:“你们都起来吧,我哪里有资格接受你们的跪拜,该是我朝我朝你们跪下才是。”
“太后!这是要羞辱我们吗?”
“明王这话说的哀家惶恐,我一个新月人,怎敢羞辱大治的王爷?”
刘燕此话一出,众人纷纷看向明王,余家村之事向一根刺,只要刘燕不爽便会拿出来向明王戳一下。
“石长庚在狱中曾上书,左部镇灾,不能只依靠朝廷,附近的州道郡县,都应该发动起来,能征则征,征不了就从大户手里借。由朝廷打欠条,只要他们肯帮助灾民渡荒,朝廷还将予以嘉奖,子女皆可入仕。”
刘燕再次停下,看着这满殿庸官:“为什么这样的奏折会被驳回?还记得去年此时,大司政御史大夫是怎么在此信誓旦旦将我赶出太极殿,这就是你们辅政下的国家?”
刘燕起身,从帘后走出,秋红北殷衷起身搀扶,走到大殿。刘燕附身双手扶起明王,再看向跪着的其他的王爷:“咱们北殷家本是同气连枝,莫要叫世人笑话,说我们只能同享福,不能共患难。国家此时有难,哀家希望王爷们能同朝廷共同承担。”
刘燕缓缓踱步,看着身边众人:“百姓危难即国家危难,此时不拿出保家卫国的姿态,我们要何时拿出?大义当前,人人有责,这是义不容辞的事。今日起颁令全国,所有豪士富户均得捐粮,这是朝廷命令,若有抗缴者,视为抗旨,国家危难不救者,千古罪人,人人当诛。”
“捐粮的事,还是得从长计议,不能一刀切。”
老臣们你言我语,相互赞同不能急于一时。
“大人们过虑了,详细的征粮条件,我已经明徐学士起草,下朝后便诸位便可在侧殿每人领取一份,有异议的限两日内提出,并且详细阐述反对的理由,并提出新的解决办法。”
“那要是他们抗交呢?”北殷衷半天终于问出一句像样的话。
“抗缴者,逆贼也!这不是师出有名了吗?”
“恐怕会引起动乱。”顾裴楷低头说道。
“现在还不乱吗?百姓都已尸横遍野,朱门酒肉何时断过?大司政担心之事也是哀家担心之事,所以还请诸位想想办法,能既不懂干戈,又平息事态。”
刘燕这一句甩出,众人都接不住了。她早知如此,也对他们不抱希望:“我已命魏家军待命,随时等候差遣。只是左部需要一个新的赈灾特使,诸位以为何人担任合适?”
“需是一位将军才行吧?”顾裴楷谨慎答着。
“将军是得有,但将军只管拿人,可谁敢下旨呢?”刘燕顿了顿,看向站在角落一言不发的北殷怀:“以我看呀,要办成此事,非此一人不可。”
众人抬头看着刘燕:“那就是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