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一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报告可以说是轰动了整个中国,仿佛是现如今每天做着迷茫、枯燥工作的年轻人的一束曙光,无数人羡慕这位教师的勇气,更加的羡慕她的追求,多少人也想去看看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随后又出现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类型的网络流言。这使得人们更加的躁动不安了,仿佛时刻在告诉着我们,拒绝苟且,走出去看看世界,同时将生活过的如诗歌般有韵味。但是,现实摆在那里,事实也证明,大多数人还在那里继续苟且,这只是一个烦躁不安、却又无可奈何的群体对现实振聋发聩的控告,这个群体多是八零、九零后,他们是高度发展的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失去了心灵自由,更让他们心累的是,多数为独生子女的所造成的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就等于将原来七八个人才能挑起的担子,现在让一个人挑,能不累吗?另一方面,就是对生活的追求期望值远远高于现实收入,现在的人生活水平提升了,追求当然也不会像七八十年代那么单纯,动辄奔驰宝马法拉利,理想总是那么的不切实际。我想对这类辞职报告以及诗和远方产生共鸣的多是一些中产阶级的工薪族,身处囹圄之中,却理想过于丰满。
这两句话也创造出了无数的去看看世界的人,当然,大部分人都是盲目跟风,只是受了这些人的影响,从来没有考虑出去看看世界,到底是看世界的什么?只是为了满足眼球的虚荣还是为了心灵的救赎?不得而知,比如我的朋友圈里经常有人发这些东西,图文并茂,“啊,青海湖,我爱你,”一会儿又到了另一个地方,又来一条,出去旅游一趟,朋友圈发了几十条,照片拍了几百张,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感悟了,大概诸如此类的很多人都没有把出去看一看的目的理清楚,回来之后,继续苟且,用微薄的薪水攒够路费再来一波,乐此不疲,而苟且的生活还是在苟且,可以说被这两句话毒害的不浅,话是说的很对,只是自己没有搞明白真实地意义。
甚至有些人盲目到什么程度,本着“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目的,去逃离生活,记得前几年有个朋友正当工作之时,突发奇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随之驱车一路向西,路上下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夜里在车里又累又饿的睡了一夜,第二天,车上导航坏了,走了几百公里的弯路终于回来了。一片狼狈,哪里还有点说走就走的潇洒,无脑的从众,总是要为自己的智商买账的,更不是说,每个人都有这种任性的资本的。
有人说:“旅游其实就是从自己玩腻的地方,跑到别人玩腻的地方去,”这很对,不仅仅是旅游,就连工作和生活也是,都像是围城一样,进来的想出去,出去的想进来,但是在逃离生活的前提之下,请考虑一下自己的实际状况,自己食不果腹的每天奔波,却还要顾及诗和远方,这只能使自己的经济更紧张,心也更累。前几天在书上看到了有关“穷人思维”的定义,假如富人有一只兔子,会想着给它买个笼子,喂昂贵的饲料,而穷人食不果腹,没这些闲钱,只是想着把兔子吃掉。既然没有这个资本,那就安心的享受兔子肉的美味,好好的抛光养晦,继续苟且,提升自己,别等到自己有能力去看一看世界了,却又看不出什么端倪,别和那些无聊的人一样从这个地方拍照拍腻了,大费周折的跑到另一个地方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