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京城之中百姓不得不买高价粮的时候,许多的百姓没有钱财了,只好饿着肚子。
许多流言在京城里传扬,例如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之类的,百姓听了心头十分羡慕。
此时的京城已经成了一个大火坑,稍微有点火星就可以引燃一阵大火,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自然不会放过欺负自己的权贵。
现在南方的秋粮还没有上市,春季的粮食已经被权贵们买光了,京城正是缺粮的时候,到处都买不到平价的粮食了。
就连赈济流民的粮食都没有了,官仓里已经空得可以跑老鼠了。
几万个流民聚集在京城之外,每日里都饿死几十个人,惨状难以言说。
海平帝得知这些情况,每日里唉声叹气,束手无策,他无法对众多权贵开战,不能用强硬的手段对付他们,只好自己想办法找粮食。
熊廷弼上报的奏章被权贵们使出手段拦截了,海平帝不知道熊廷弼正在想办法运粮食进京,还以为熊廷弼没有办法,只好沉默不语,连个奏章都不发。
权贵们的手眼通天,可以瞒天过海。
此时,李晓带领的运粮大队正在接近京城。
这天天气很好,早上阳光普照,京城里的守城门的官兵就看到远处来了一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车队,车队大部分是两轮的大车,小部分是四轮的大车,车队慢慢靠近了京城。
官兵们看到车队如此之多,都十分吃惊,急忙派人上前询问,得知是熊廷弼派来的运粮车队,这些守城门的官兵也是贫苦之人,他们与权贵们可不是一条心,他们也希望能够买到平价的粮食,此刻得知有粮食运来了,急忙让路给他们进去了。
李晓带着熊廷弼的命令,率领车队进入了京城,李晓早有安排,每一支车队有四十五辆大车,分别由十个大兵管理,他们护送车队来到京城的各处坊市,准备开始卖粮了。
车队沿途大喊出售平价粮食。
许多的百姓都听到了士兵们的大叫大喊,他们纷纷出来查看,发现果然是大车运来了许多的粮食,百姓们纷纷拿着自己家的麻袋去买粮食了。
车队在各个坊市停下了,开始卖粮,他们让坊市的百姓每个人只能买0.8石,只够他们一家人吃两个月的,如果省着点吃,他们可以熬到秋粮上市的时候。更加重要的是,经过了这次的平价卖粮,权贵们不知道李晓还有没有这么多的粮食,他们担心粮食砸在了手里,只能开始平价卖粮,争取将手里的粮食卖掉,免得遭遇了巨额的亏损。
百姓们买到了平价的粮食,心里都十分的高兴,他们可不在乎这些粮食是小麦还是土豆,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就可以了。
李晓卖出去的土豆是一两银子一石,如果全部卖光,能够卖到八十万两银子,分给5130人,就是156两银子每个人,这可是一大笔钱,足以让百姓们生活富裕起来,买房子的钱有了,买耕马的钱也有了,买农具的钱也有了,还可以买布做衣服,买肉改善生活。
权贵们得知了消息之后,自然是不甘心失败,他们派出了自己的家丁,手持木棍前去捣乱,如果不行,就将李晓运过来的粮食都烧了,看他们还敢不敢与自己作对。
三十多个家丁来到了一处卖粮食的地方,只见这里四十多辆大车摆开了,旁边有十多个士兵披甲在守卫,许多百姓拿着麻袋等物在排队购买平价粮食。
三十多个家丁冲过去喊道:“哪里来的坏人,竟然敢卖腐烂的粮食,我们看不过眼,大家伙上啊,把粮食烧了!”
十几个士兵看到三十多个家丁冲了过来,他们举起手里的长矛,对准了冲过来的家丁。
家丁们看到士兵们凌厉的眼神,逼人的杀气,心里有些害怕,便脚步迟疑起来。
十几个士兵看到有人妨碍自己卖粮食,心头火起,挥舞长矛就冲了过去,朝着家丁们刺去,长矛轻松地刺中了家丁们的手脚,登时就是一个血窟窿,这是士兵们不想杀人,所以才刺手脚等不是要害的地方。
家丁们受了伤,纷纷发出惨叫声,倒在地上就胡乱打滚,其余的家丁哪里敢与百战精锐对攻,抱头鼠窜,在众多百姓的哄笑声中,他们跑得比兔子还要快!
李晓的车队在京城里各处卖粮,只花了两天的时间,就将八十万石的土豆卖得精光,他们收获了大量的银子,纷纷用四轮马车装了银子,准备回去了。
李晓给了前来办事的车夫、力夫、士兵每个人二两银子的报酬,将他们高兴得眉开眼笑。
一场粮食危机,竟然在李晓的干预之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魏忠贤的探子早就得知了消息,急忙进宫禀告,魏忠贤得知了好消息,急忙去皇极殿,准备告知海平帝。
海平帝正在宫殿里批阅奏章,魏忠贤脚步轻轻地走了进来,悄无声息地站在一旁等候,不敢打扰海平帝。
海平帝批阅了一份奏章,抬起头喝茶的时候,才发现了魏忠贤,他便问道:“有事?”
魏忠贤笑着拱手鞠躬道:“启禀陛下,京城里粮食价格降下来了。”
“为何?”海平帝十分惊讶,瞪大了眼睛看着魏忠贤。
魏忠贤低头说道:“平安堡的千户李晓奉了熊廷弼的命令,运来了八十万石的土豆,以一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卖给了百姓,百姓从此就不缺粮食了。”
海平帝微微沉吟,伸手抚摸自己的黑色短须,他说道:“土豆是什么?”
“也是可以吃的,就是吃多了会放屁。”魏忠贤笑着说道。
海平帝说:“好,熊廷弼有功,李晓有功,奖赏他们每个人纹银千两。”
这样的奖赏并不算多,但是总比没有的好,也是一个荣誉。
高兴的海平帝慢慢恢复了理智,他忽然问道:“熊廷弼哪里来的那么多的粮食?”
魏忠贤看着地面低头说道:“听说是李晓的平安堡里种出来的,据说这种土豆亩产量很高,可以达到每一亩十石的产量。”
海平帝一听就激动了,他仔细地算了算,就说:“种植这个土豆难不难?”
魏忠贤低头说道:“据说不难,这种土豆耐干旱,适合在北方种植。”
海平帝一拍大腿说:“如果让百姓们都种了土豆,岂不是没有人会饿死了?”
魏忠贤一听也愣了,他说:“恐怕还真是这样。”
“下诏,让李晓进献土豆的种子,让各地的百姓们广为播种,我们要尽快将土豆推广到各地去,让百姓们不至于忍饥挨饿。”海平帝兴奋地说道,声音都提高了几分。
“遵旨!”魏忠贤知道这是大事,急忙出去下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