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失踪半月有余后居然回来了,而且是重伤昏迷被山下的村民抬回来的。
抱山石之前认为他的这位师弟因为惜命同外门弟子一道逃回须臾山,直到他回来后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他这位师弟是确确实实失踪了。而自己居然以为他苟且偷生,不仅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追悔。
他也曾暗自潜入幽冥寻找逍遥游,但都一无所获,在经历同门赴死牺牲后,抱山石格外珍惜活下来的人,所以当他看到逍遥游被村民送上上来,二话没说,转而背着昏迷的逍遥游进了山门,亲自照料。
正值多事之秋,作为须臾山掌门,元丰考虑更多的是联合仙门,休养生息,与魔族周旋,而非立时杀将回去,报仇雪恨。
以目前的实力,须臾山无法再经历一次大战了!
仙魔两道,因此战积怨颇深,平息众愤,绝非易事,还好有抱山石在侧,凭借威望将这种态势压了下去。
虽然这次大战的失败实属意料之中,但是在有备而来的情况下,短时间产生如此大的伤亡却是不曾想过的,在这样压倒性的失败下,隐藏着暗流涌动。
仙修大会的召开迫在眉睫,这是元丰身为掌门必须完成的事,也是元丰接受抱山石以掌门之位相让的理由。
抱山石内心的负荷太重,对牺牲弟子的愧疚使他一心只想抓住内奸报仇,而这种仇恨会蒙蔽人的理智,而须臾山现在最需要的是团结。既然如此,便由自己来做这这件事——背负起所有人的希望,正面迎击将至的风浪。
元丰与飞影在决斗中已然身负重伤,只是元丰凭借多年的耐力忍了过去。他不敢有半点停歇,因为时间就是须臾山弟子的生命。只可惜,还是晚了一步,只来得及救回掌门师兄和小石头。
那日抱山石醒来,自己的伤就开始发作了,找了个借口出去,其实是去吐了口血,体内的魔气横冲直撞,隐隐显现出破体之势。
尽管元路做的决定是无法改变的,可是对于家人般的同门枉死,元丰又怎么会真的不愧不恨。
然而少年时期曾因修炼“洗华”走火入魔的他只能不露声色压抑这种情绪以阻止第三次“散灵”。
作为掌门,他也不能不理智地前进下去,哪怕所有人都被击溃了,他也不能倒下,为了须臾山的未来,他只能坚定地走下去。
只是在如此薄弱的支持下,魔族若是卷土重来定会以须臾山掌门开刀,而他又没有必胜的把握,这便是他已经预料到的“意外”。只能寄希望于抱山石能以大局为重,为须臾山赢回仅剩的一抹生机。
……
仙修大会如期举行,众仙门也如约参加,元丰作为须臾山掌门兼众家仙首发言陈明利害,表达了团结互助,共同抵御魔族的愿望。
虽然大家都想明哲保身,但也算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若是须臾山仙门没落,那么整个仙道都将被魔道颠覆,自然逃不过被人鱼肉的命运。于是,这次大会很顺利地达成了团结协作,共同抵御魔族的共识。
大会进行到一半,西方风云骤变,不一会儿便狂风大作。顷刻之间,魔族如同潮水般涌入了须臾上,为首的正是恶名昭彰的影将军。
众仙门皆大惊失色,这是魔族第一次几乎全军突破幽冥结界,明目张胆围攻仙门世家。有咬牙切齿的,有疾言厉色的,有暗自唾骂的,就是没有上前迎战的。谁都知道魔族刚打赢了须臾,势气空前高涨,实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魔族与须臾山结的梁子,自己何必冒头,枪打出头鸟,虽说不至于坐以待毙,也需静观其变才是。
须臾山弟子见到魔族,恨得咬牙切齿,抗魔一战,法阵被破须臾山伤亡惨重,此仇不共戴天,不能不报,更何况人家都欺负到家门口来了。只是碍于掌门还未下令,所以只能端着剑,只等掌门一声令下就要冲上前去报仇雪恨。
在剑拔弩张的氛围中,影将军几乎是有恃无恐的微微冷笑,开口道:“本座今日无心与各位纠缠,只是听闻须臾山召开仙修大会,便来凑个热闹,顺便……与这位有些面熟的新掌门切磋切磋。”
这话说的委婉,却又轻慢到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好似须臾山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当真狂妄至极。
抱山石当真只想冲上去宰了他们,当日师兄弟惨死的画面还如历在目,而现在罪魁祸首就在眼前……
元丰摆了一下手,制止了所有人的动作,他并不惊讶魔族会来破坏仙修大会,但是毕竟是仙修齐聚,而那人也从来不会干两败俱伤的亏本买卖,故而挑衅须臾山掌门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双方都是这么想的,所以这“切磋”的胜负便关键至极。
若是影将军胜利,须臾山在众仙家面前便折了面子,再无话语权,联盟不攻自破。若是元丰胜利,魔族也就不好再次发难,且可以振奋人心,联盟便可以更为顺利的达成。
只是面对影将军,元丰实在没有太大把握……
元丰:“来者便是客,既然影将军要与在下切磋,岂有不奉陪的道理。”话音刚落,元丰便从首座飞身上前,掌门羽衣飘散,宛若仙人之姿。
在所有人的印象里,元丰温和柔善,能用嘴解决的问题,从来不动手,不能用嘴解决的问题也从来不动手。而比武大会,元丰成绩又一直不佳,故而大家不约而同的有了定论:比武论英雄,元丰实在算不上出类拔萃。
可是今天,两句话没说,动起手来,倒真是生平头一次。
对了,这也是头一回见到元丰的佩剑“轩辕”。
据说早年须臾山祖师曾游历九州,在“碧水寒潭”偶得一块上古玄铁,便用这玄铁打造了两柄利器。一柄名为“寒星”,另一柄就是元丰手中的“轩辕”。
“轩辕”本是元丰的师父,须臾山第二任掌门岭南如的佩剑。只是岭南如年老后,其武功登峰造极,一来用不着出剑便可平息祸患,二来年事愈高,渐渐心生恻隐,不愿用利器伤人,故而将佩剑传给了自己最偏爱的弟子元丰。
据说,当时师父赐剑给元丰,元路为此生了好大的气,愤懑师父的偏心。有人认为,正是为此元路才一直看不惯元丰,对他处处不待见的。
只是,也不知元丰是不是随了师父的性格,那剑他好好地收下了,却没人见他用过,而今天是他第一次用剑应敌。
轩辕出鞘,周身寒光凌冽,正对上影将军的魔兵,实是争锋相对,胜负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