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727700000003

第3章 妙造自然——花鸟鱼虫动物画(2)

杨娃 开处不禁风日暖,乱飞晴雪点衣裳

题马远画梅四幅之一

[宋]杨娃

重重叠叠染缃黄,此际春光已半芳。

开处不禁风日暖,乱飞晴雪点衣裳。

杨花落尽小桥西,娃笑春燕过绿堤

对于杨娃这个人,学界一直颇有争议。一说其为宋宁宗杨皇后之妹,另一说她为杨皇后本人。《书史会要》有记:“杨妹子,杨后之妹。书似宁宗。远画多其所题,语关情思,人或讥之。”清人姜绍在《韵石斋笔谈》中评其书法“波撇秀颖,妍媚之态,映带漂湘”。她现存诗歌六首,词作一篇,诗风清丽飘逸,言语多有情思。

画家小像

南宋画家马远,字遥父,号钦山,河中(今山西永济)人。他出自绘画世家,一门五代都供职于皇家画苑。

马远自幼受艺术的熏陶,继承家学,并吸收南宋画家李唐画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以山水画成就最大,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又与李唐、刘松年和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是绘画史上富有独创性的大画家。

梅放枝头春半芳,乱花飞落点晴裳

历史上杨娃的身份虽然颇有争议,但在马远这幅《画梅》上的题诗确是一篇佳作。诗中所提“缃梅”,其实就是一种浅黄色的梅花。这种梅花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品种不多,且都不易结实,属于真梅系直枝梅类黄香型梅花。

早春时节,骤雪初晴,天气微寒,大地之上还覆盖着冰雪,万物似乎还没有恢复生机。那山坡高岗之上仍旧是满眼苍茫,雪海之中隐藏梅树一片,铁干直枝。再看那梅树枝头,早就开满了微黄的梅花,花开淡淡,好似初生的黄鸭身上那细微的纤毛,让人觉得亲近可爱。眼前画中白色的雪地里,层层叠叠,一片淡黄,煞是好看。

难道是谁打翻了染料吗?如此强烈的色差,好似初春还寒的天气中袭来一阵暖意,令人无比舒畅。这画中的春天已经过去大半了吧,要不雪地中怎会有花瓣散落。这片黄香梅盛开的地方日暖风急,娇弱的花朵也经受不住风吹日晒,纷纷凋落。嫩黄的花瓣千点万点簌簌落下,与这天晴后枝头上的清雪一道被吹下,错乱纷飞地落在了画中人的衣裳上,让看画的人也沾染了春天的颜色与气息,如同此身已在画境,春光传入眼中。

梅放枝头还傲雪,春风一到化雨飞

这首题画诗虽作者资料已不可考,但出自女性诗人之手无疑。全诗情感细腻入微,情融纤末之处,暖流直击人心。

首句“重重叠叠染缃黄”让读者眼前一亮,写出了梅花颜色的鲜艳且具有层次感。一个“染”字又没脱离画境,在诗中有静有动,仿佛眼前桃花在随风摆动,风姿绰约,姿态万千。次句“此际春光已半芳”交代了画中场景大概发生的时间,为后两句写花瓣随雪在春风中凋落埋下了伏笔。最后两句“开处不禁风日暖,乱飞晴雪点衣裳”,有因有果,相辅相成,联系紧密。花色的“暖”与雪的微“寒”在感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诗歌更加具有质感。

“乱”与“点”的运用让读者全方位体察到诗之意境。诗人从读者能体察到的“衣裳”一词入诗,通过这类词语进行延伸,很容易引起他人共鸣。光这一点就足见她生活阅历的丰富和情感的细腻。

题画诗最后两句既说明了淡黄梅花纤细娇弱的特点,还营造出一种“雪带花落”的凄美。这种哀而不伤的诗境,大有“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的美学境界。

郑思肖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寒菊不与百花同,香透北风最为雄

郑思肖,字忆翁,原名不详,连江(今属福建)人,南宋亡国后改名思肖,因为肖是宋朝国姓赵(繁体字趙)的组成部分,以此表示不忘故国。

郑思肖身处宋朝末期,正赶上元兵南下。诗人忧国忧民,上疏直谏,可无奈自己所上书的抗敌之策均未被朝廷采纳。所以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这其实是巧妙地利用了拆字组合的手法,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喻“大宋”二字。他通书画,尤善墨兰,宋亡后他画兰再也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

展开画卷,纸上画的是数株寒菊。深秋已至,北风呼啸,远处烟柳衰败,一片肃杀景象。可那寒菊却不同于百花,凌寒独自盛开。那世间的花朵都是在春暖之际扎堆开放,争奇斗艳,所以才有了这春风十里的花团锦簇和那暖风和煦的繁花似锦。百花都会找寻时机抱团开放,可菊花在众花盛放时却不与之为伍,偏偏要在这寒冷的时候开放。

菊花能忍受得住寒冷和寂寞,因为它深知自己的志趣在东篱之下。纵然是篱笆稀疏,孤独自处,菊花的这份志趣也丝毫没有减少,宁可怀抱着自身的清香之魂,在这花枝上枯萎而死,也绝对不会输给强劲而寒冷的北风,最终化作平凡的泥土尘埃!

题画诗中有情怀,托物言志意澎湃

郑思肖在这首题画诗中表现的就是菊花的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情操。他通过托物言志,大赞菊花那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难能可贵的品格,表达了诗人自己如菊的情怀,抒发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着深刻内涵的题画诗佳作。

诗的前两句“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是吟咏菊花、直抒胸臆之句,表达的是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亦不随俗、不媚时的崇高气节。这种“不与众花同”的独特气质,不是隐士,不是高士,更不是义士,它是一种家国情怀,是一种割不掉、剪不断的爱国情愫。

最后两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进一步写菊花的高洁品质: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会被北风吹落。既描绘了凌霜傲骨、孤傲绝俗的菊花,也表示自己愿意为了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这声声咏叹,是郑思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更成为后世文人为了国家大义与民族气节而抗争到底的典范。

赵孟頫 飞来双蛱蝶,相对意悠然

题萱草蛱蝶图

[元]赵孟頫

丛竹无端绿,幽花特地妍。

飞来双蛱蝶,相对意悠然。

玉貌衰败难再好,弱水三千饮一瓢

赵孟頫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夫人,她就是元代著名的才女——管道升。管道升,字仲姬,一字瑶姬,浙江德清茅山(今干山镇茅山村)人。她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自幼研习书画,笃信佛法,嫁与赵孟頫为妻后,封吴兴郡夫人、魏国夫人,世称管夫人。

才子赵孟頫虽为贵胄,却也是宋代遗民,生不逢时。宋亡之后,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赵孟頫在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于江南”的过程中受到赏识,之后就平步青云,仕途顺畅。他与管道升趣味相投,都是旷世才人,各有千秋,珠联璧合,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的佳话。

花无百日红,赵孟頫作为一位大才子,在感情上也不免落入到朝三暮四、喜新厌旧的俗套中,这种无形的压力渐渐逼近了一切以夫为尊的管道升心中。一日,管道升收到一张墨色正鲜的字笺,展信细看,丈夫赵孟頫那漂亮的书法映入眼中:“我学士,尔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也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丈夫的纳妾之心已是昭然若揭,管道升心中犹如刀割。想到昔日里与夫君相携游艺的美好时光,管道升心中不免酸楚。

她只是一介女流,纵有倾世才华又能怎样,朱颜凋敝之时,照样难留夫君之心。想到这里,她铺纸研墨,回信写道:“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书罢搁笔,管道升已是泪流满面。

赵孟頫也是性情中人,当他看到妻子的泣血之言后,心中懊悔不已,感慨万千。自己的妻子虽说花容月貌不再,但确是真心与己相伴一生之人,这份心意相通、相知相守的感情才是弥足珍贵的。赵孟頫当下就给夫人管道升赔了罪,以后再也不提纳妾之事。

妻子辞世后,赵孟頫为她亲笔撰写了《魏国夫人管氏墓志》,其中充满了对妻子的深切怀念和沉痛悼挽。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六月十六,赵孟頫病逝,享年六十九岁。同年九月十日,与管道升合葬于湖州德清县东衡山南麓。一个是情真意切,一个是浪子回头,两人相知相伴相守一生,成为千古美谈。

丛竹幽花能忘忧,蝶舞双飞意悠然

画卷徐徐展开,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萱草蛱蝶图》。画中的几丛竹子翠绿欲滴,枝干硬朗,节节挺拔,正是君子所倾慕的品格。丛竹之下透出了柔美的线条,几株萱草茂盛地生长着,垂垂细叶,蕙质如兰。那花开得格外娇艳,像一个害羞的少女颔首而立。

不知从哪里飞出两只蛱蝶,在这馨香中纷飞。难道是因为蝴蝶身上彼此都拥有艳丽的色彩才互相吸引?能嗅到如此幽香,飞到如此雅致的地方,应该也是志趣相投吧。你看它们一上一下,多么惬意悠然。看画的人也不免受其感染,眼睛停留在丰富的色彩之上,鼻中好像也能嗅到那种淡然恬静的幽香。

以情写文意方得,向画题诗品自高

赵孟頫与其夫人管道升的故事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位“人中神仙”般的大才子。他并不是皇帝口中所谓的神仙,他也食人间烟火,亦有七情六欲。可就是因为他活得真情洒脱,诗歌才如此感人肺腑。也只有像他一般心中有真情真意的诗人,才能将诗文的品格凸显出来。赵孟頫在这首以“草虫”为题材的题画诗中,用自然流畅的语言、新颖别致的结构与和谐铿锵的韵律,将内心那种宁静淡然之美流出笔端,让人读后心旷神怡。

“丛竹无端绿”和“幽花特地妍”两句,以竹叶无端的“绿”和幽花特地的“妍”赋予了其人格化的特殊动机,来暗指君子的高贵气节发自内心。“幽花”即忘忧草,相传这种草能令人忘掉忧愁,诗人在这里将此草比喻为品貌俱佳、能解忧思的淑女,一下子就将读者带入到自己所建构的物我合一的世界中。

最后两句“飞来双蛱蝶,相对意悠然”,顺承而下,感情浑然。“蛱蝶”是一种翅膀阔大、颜色赤黄美丽的蝴蝶,它们成双成对地出现在画卷上,灵动翩然。诗人将自己看画所得之悠然心情,移情于物。他没有单纯地重复画面内容,而是以情写物,借物抒情。“意悠然”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蝴蝶款款飞舞、悠然相戏的无限乐趣,体现了诗人将人情画意融于一体的高超艺术能力。

管道升 雪后琼枝嫩,霜中玉蕊寒

题梅花

[元]管道升

雪后琼枝嫩,霜中玉蕊寒。

前村留不得,移入画中看。

玉蕊枝头耐雪寒,不得梅花画中寻

作为一个自幼便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下成长的妇女,管道升却还能如此博学多才,实属不易。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以“笔意清绝,颇有韵味”而名噪一时。相传太后听说管道升擅长绘画,诗词双绝,便在兴圣宫召见她,让她画了一幅梅花图。只见她挽起衣袖,纤纤玉指执笔,转腕勾描,笔尖轻盈,一气呵成。众人观画,连连叫绝。墨迹还未干,画上的花好像还在开放,好一幅梅花傲雪图。之后她又在画上题下此诗,用浅显的字眼描述出梅花的脱俗和雅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画交融,堪称精品。

雪后初霁,天地间一片白茫茫。那几株寒梅被白雪覆盖了枝干,仿佛美玉一般晶莹,光照之下花枝更显娇嫩。梅花映雪开放,花瓣上还带着一层薄薄的冰霜,就是这样也掩盖不了那嫩嫩的花蕊吐露芬芳。越是严寒困苦的环境下,梅花的美丽才更加难得。

世间好花都是不常开的,也不会常在。可就算梅花色香俱损,花朵凋落,它敢于凌寒独自盛开的精神也会流芳千古。所以生长在前村雪地里的几株梅树啊,即使你不能一直开放,我也会用我的丹青妙笔,将你最美的时刻记录下来,绘入画中。如此这般,凡是可以看到这幅画的人,都会被你的气质倾倒,这样就能使你清奇的品格流传下来。

才女诗中能见画,景中融情最动人

这首题画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文采素雅,富有感情。前两句写景,诗人用“雪”“霜”二词来突出自然环境的寒冷恶劣,借用“琼”“玉”的质感和温度来渲染早春霜凉雪白、气温尚低的特点。诗人先写梅花的“枝”“蕊”而不写花朵本身,是为了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有一种视觉上的层次感。而“嫩”与“寒”反差鲜明,让人对梅花心生怜爱。这么细腻的情感注入,也只有女性诗人能做到吧。

最后的“前村留不得,移入画中看”两句,感情朴实而真挚。诗人通过梅花一事有所感悟,心中那种“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的哲学思考油然而生。失落和遗憾的同时,紧接着道出自己为梅花作画的意义。诗人认为画中梅花自强不息、敢于同悲剧的命运抗争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去传承。

梅花即管道升,管道升即梅花。生活中的管道升婚后在家相夫教子,传承书香画艺,栽培子孙后代,尽心竭力地让“赵氏一门”流芳百世。赵家三代人,一共出了七个大画家,赵雍、赵麟、赵彦正声名鹊起,就连外孙王蒙也耳濡目染,在画坛有所建树。婚姻里的管道升,既要处理好家庭的日常琐事,又要极力维护与丈夫的感情,其实很是耗费心力。《我侬词》这桩美谈也充分证明,才女生活中也会遭遇诸多坎坷。但就是这样身处复杂环境中的她,依旧能凭借自身才华,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一段传奇。

黄公望 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俑陂陀

题倪瓒六君子图

[元]黄公望

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俑陂陀。

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

黄公草籀气雄秀,望断山水尽浅绛

元代画家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他早年曾任都察院掾吏,后因沉迷道术而皈依于全真教,别号大痴道人。

黄公望平生擅书能诗,尤善山水画,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家”。其画作略施淡赭,在画风上形成了雄奇秀美、简逸明快的“浅绛山水”风格。黄公望的身世颇为传奇。他年少时屡试不第,到了四十五岁才当了个小书吏,后来又因遭受诬陷进过监狱,这一关就是五年。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他早已看破红尘,出狱后便出家当了道士。虽然他长期云游漂泊,浪迹山川,但正是这些经历为他的书画人生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提到书画就不得不说他那幅传奇杰作——《富春山居图》,此画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是我国国宝级文物。这幅画现在被分为两卷保存,前半卷《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后两段在2011年6月曾于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引发了绘画界不小的轰动。

要说这传世佳作本是一个整体,为什么会变成前后两部分呢?这里还有一个“焚画殉葬”的故事。相传黄公望画完《富春山居图》后十分满意,在证明了自己的绘画能力后,就大方地把画送给了师弟。此画几经辗转,百年之后到了明代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将其视为至宝,临死前留有遗言,要求家人将此画焚毁,要不他死不瞑目。家人无奈只能照办,将画投入火盆,这时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恰巧赶来,一把将画从火盆救出,可惜为时已晚,画已经被烧为两段,这就是后来的《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吴洪裕太爱这幅画了,以至于临死还要自私地将其带走,这也从侧面说明此画的精美绝伦、巧夺天工。

矗立远望山隔水,君子相交无偏倚

这首《题倪瓒六君子图》是黄公望为同是“元四家”之一的倪瓒所画的《六君子图》题的诗(“六君子”指的是文人山水画中颇具有象征意义的松树、柏树、樟树、楠树、槐树和榆树)。黄公望与倪瓒因画相交,感情颇深。虽然两人相差32岁,但倪瓒十分尊敬地称其为师。这幅作品画的是坡上生长着的六棵苍劲挺拔的大树,它们与远处那宽阔平静的湖面形成对比,再加上江连碧空,气象萧索,无不展现出画家柔中寓刚的高超技艺。

这幅画的画面整体一片空灵,是典型的倪瓒“三段式”画风。那远远的青山被烟云笼罩,似漂浮在半空中一般,意境清远萧疏。山势连绵将这一江秋水隔成了两段,水面平静,没有波澜。近处有一处不平整的土丘,那里生长着六棵古木,各具姿态,各有情状。古木树干的纹理凹凸不平,十分具有立体感。画中的松、柏、樟、楠、槐、榆这六种树有序排列,它们位置端正,挺直而立,丝毫没有偏颇,就好像六个风度翩翩的君子一样,沐浴在秋风中,相互问道。

这首题画诗既简单描述了画家的构图,又细致地刻画了画中的突出形象,可谓大处着眼,小处留心。诗人在歌咏画作的同时又寄托了自己倾慕君子的情怀,达到了情景交融的高度。

“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俑陂陀。”这一“远”一“近”的视角变化,给读者一种代入感,仿佛和诗人一样置身画中,感同身受地体会画境中方位的变化。“望”和“看”这对视角上的变化更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使描写更显真实。这景致描写大到“云山隔秋水”,小到“古木俑陂陀”,比喻形象,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控制能力和对绘画的深刻理解。后两句“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是从树的角度阐发,借物寓志咏怀,表达诗人对君子之树正直特立品格的崇尚与倾慕。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侯将相岂贵子,冕被自有世人心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之中,历朝历代都不断地涌现出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和描写田园生活的作家与作品,如晋代的陶潜和唐代的杜甫、李绅等。而在我国的元朝也曾出现过一位像杜甫一样同情民间疾苦的诗人,他就是王冕。

元朝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枫桥人。他自幼好学,可无奈出身贫寒,以替人放牛为生,后励志为学,自学成才。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一生最爱的就是梅花,不光画梅,还种梅、咏梅。他笔下的梅花苍劲有力、花密枝繁,对后世影响较大。现存画作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诗作有《竹斋集》。

墨梅开放留香气,晦雨归来有清风

王冕幼时家贫,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却经常偷偷地跑进学堂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为了求学,他还曾寄住在寺庙里。每当黑夜来临,他就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直到天亮。凭借着对读书的痴迷,王冕最后自学成才。

作为宋代遗民,他不满元代统治,其诗里充满了反抗精神,揭露了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表现了对祖国命运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这首题画诗就充分寄托了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精神追求。

王家有一汪清洗砚台的池子,那里面的水是用来清洗习字时的毛笔、砚台之物的,因而得名洗砚池。日久年深,使用得多了,水渐渐变成了上清下浊的颜色。边上有一棵梅花树,一直以来都从池中汲取水分和养料,生长得茂盛极了。花开满树时,那朵朵梅花花开五瓣,与普通梅花并无差别,可若上前细看就会发现,那花的颜色竟都是淡黑色的!它浸染着墨色,散发着醉人的馨香,堪称奇景。

梅红似火,梅粉似霞,这墨色的梅花少了红粉之色,从外表上看并不吸引人,甚至让人感觉有些奇怪。但这颜色稍逊一筹的墨梅,真的只是希望人们关注它的外在吗?我想它之所以要与凡花颜色不同,就是为了要人们忘记它的外表。它不要以色博人眼球,不与凡花争艳,傲立风雪,不卑不亢,在这天地之间留下一阵清香之气,沁入人心。这样获得的夸奖才更加真实,这也正是墨梅的普世价值。

有人说,这墨梅只存在于王冕的画中,在人世间并未真正存在过。那为什么这缕清气能从古传到今,长贯天地,经久不衰?

梅花是花中君子,更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它骨格清奇,凌寒傲雪,暗香浮动,具备像中国人一样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和追求高洁傲岸的操守志趣。中国人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身处何种困境,只要心中具有这股芬芳,即使再大的雨也冲不淡心中自由的风。

墨痕点点存心底,歌声阵阵传天涯

屡试不第的王冕遍游北方,亲眼看到了那些耀武扬威的统治者,看到了官府的腐败无能,看到了百姓四散逃荒的悲惨现状。他知道功名已成镜中花、水中月,于是便隐居于九里山的水南村,过着白天种田,晚上作画,“淡泊以明志”的恬淡生活。

王冕的余生,就是在这么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山村中度过的。朴实的乡村生活与清秀的山水孕育了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性格。同时,他的诗里也充满了不屈的反抗精神,深刻揭露了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表现了对于祖国命运和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关怀。

诗的首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暗用典故。昔时书圣王羲之用池水涤笔练字,日久年深,整池水皆成墨色。这句说的是读书人求取学问,当自立自强。次句“朵朵花开淡墨痕”说的是在求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仁人志士的精神品格。

“不要人夸好颜色”说明了诗人并不是想借助所学知识去谋取功名,也不是为了获得别人口中的称赞和美好的名声。因为他知道有些满口仁义道德,却在背地里做尽伤天害理之事的人,只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罢了。尾句“只留清气满乾坤”直抒胸臆。诗人认为人活一世,要有气节、重品行。这些内在的优秀品质就像“清气”一般,缓缓上升,充斥在天地之间。想要后人点赞,青史留名,就要自身过硬,毕竟公道自在人心。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巧妙融合,跃然纸上,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

光阴流转,时至今日,在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歌手谭维维就倾情演唱了《墨梅》:

“不与凡花争奇艳,傲霜斗雪笑风寒,心怀高远更淡然。昂首天地间,墨色轻染气节弘,隐约更香浓,屹立青岸不与谁同,傲然尘世中……日月浩荡中华魂,万古长青更精神。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谭维维用高亢辽阔的音域表达了自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通过歌词重新对这首题画诗进行了诠释和解读。她的歌声充满了画面感,歌词让画面更加立体,歌曲要表达的精神又让三者和谐统一。王冕在这首题画诗中,又何尝不是达到了画格、诗格和人格的高度统一。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唐生倾慕桃花骨,寅士挥毫画境高

明代书画家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苏州吴县人。他在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现在的人只要提起唐伯虎,自然而然就会想起秋香,还有他家中各种各样的美人,都认为他是一介风流才子,除了诗画就是醉卧美人膝。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唐寅一生命运坎坷,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再后来,他的亲人也纷纷离世,生活很是贫困凄怆。在其诗文书画中,我们能看到他对自己悲情的一生有诸多的无奈。

心有壮志如雄鸡,自唱高歌天下白

他曾写了一首《七十词》来自嘲:“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然而,唐伯虎并没有撑到七十岁,他在五十四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可怜一代才子,家中一贫如洗,连自己的身后事都是好友祝允明慷慨操持的。唐寅虽命途多舛,但他却常怀赤子之心,这在其诗文中也常有流露,从《画鸡》这首题画诗就能看出来。

看那只独立于画中的雄鸡,器宇轩昂,神采奕奕。那鸡头上如火一般的热烈的颜色,好像戴上了冠冕,又好似开出了一朵鲜红如血的花。是谁在它头上栽种了这么美丽的花朵呢?看那高贵的气质,一定是天生丽质吧。雄鸡浑身上下洁白的羽毛闪着无瑕的光亮,晶莹如雪一般,神气活现。它迈开步子,竟向画外急步跑来,身后留下了一串竹叶。这只雄鸡胸中有一股冲击天地的力量,平生都不敢轻易发出清脆的啼叫。如果它发出那一声清音,恐怕要响彻云霄、声振寰宇了。到那个时候,千家万户都会开门迎接全新的一天,去创造属于他们每一个人的美好世界。

红白相间画雄鸡,身具五德堪称奇

鸡如君子,身具五德。古人特别重视鸡,将大年初一定为“鸡日”,民间更将鸡视为吉祥物,说它可以避邪,还可以吃掉各种毒虫,为人类除害。《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文、武、勇、仁、信五种德行具备,因此,古代文人称它为“五德之禽”。对于一个人来说,具备五德大概可称为足赤之金的完人了。

唐寅以此物作画题诗,其实是在自比雄鸡,托物言志。

首句“头上红冠不用裁”直接抓住了雄鸡的鸡冠外部特征,突出一点进行描写,达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裁”字暗喻鸡冠红如花朵盛放,生动形象。次句“满身雪白走将来”使用比喻将羽翼比作白雪,这样的描写充满了轻盈光洁的质感,通体洁白的雄鸡的羽毛也跃然纸上。古代的“走”实为跑,通过拟人,将这鸡刻画得栩栩如生,动感十足。

最后两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一气呵成,诗人表面上是在写雄鸡司时的作用,其实是在暗指自己也如雄鸡一般身具品德,富有才华,只待有朝一日能有机会大展宏图。

唐寅相信,自己终有一日也会扬名天下,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创造一番属于自己的丰功伟绩。他这种英雄造时势的巨大气魄大大拓宽了诗画的境界,让人拍案称绝。

文徵明 碧树鸣风涧草香,绿阴满地话偏长

题绿阴清话图

[明]文徵明

碧树鸣风涧草香,绿阴满地话偏长。

长安车马尘吹面,谁识空山五月凉。

风鸣碧树带草香,山间消夏清话长

明代书画家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长州(今江苏苏州)人。他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堪称大家。

文徵明一生风流倜傥,为人谦和而正直,对待志同道合的朋友真心不二,对待结发妻子也矢志不渝。即使是屡试不第,也越挫越勇。他傲然独得,不肯侍奉权贵,也不肯向权贵低头,即使是王公大臣的请召,他也能托病不往。当时政局十分黑暗,他急流勇退,毫不贪恋得来不易的官职,上任不久便辞官归乡。

展开画卷,原来是一幅《绿阴清话图》。垂直的山浑然一体,山石料峭,好像要破卷而出。巨大的岩石形态各异,紧凑地重叠在一起,充满了层次感。山涧有瀑布飞流而下,激荡着,流向山脚。山上到处都长着松树,守着彼此的位置相互遥望。那碧玉一般的颜色点缀了山里的整个夏天,山风吹过时,绿叶还夹带着山涧瀑布的水汽和涧边兰草的清香。山巅高处倾斜着的树干,被风一吹,好像在向人们招手,劝来此避暑的文人雅士留下来。

山麓低处有直挺的松树,那翠绿而厚重的树冠华如伞盖。树下有一片空地,芳草萋萋,绿油油的,像平铺了一张毛茸茸的毡子。两位雅士面对面坐着,他们都身着宽衣大袖,风度翩翩,潇洒无比。他们好像在谈论着什么,有时昂首远眺,有时振臂高呼。可能是这片阴凉太难得了,二人才话题不断,高谈阔论,久久不歇。

在长安这样的地方久居惯了,你就能时常感受到往来的车马卷带起的漫天尘土,直往脸上扑,渐渐地你就会反感这喧闹街市上的车水马龙。可这世间的熙熙攘攘都是为了名利来往,又有谁能真正体会到五月时空旷的山谷中吹来的阵阵凉风呢?声响色味俱入诗,贤士归情隐画中。

耿直清高的文徵明屡试不第,却也不曾放弃,但为何后来任官仅三年就多次上疏请辞归田呢?是政治黑暗让他心冷,还是好友唐寅的遭遇让他心寒?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他辞官后恣情山水十余年,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美的作品。这首题画诗,就是最好的实例。

首句“碧树鸣风涧草香”展现了无限生机。“碧”如玉石,这是视觉上的颜色描写;“鸣”是风声,这是听觉上的表达;芳草传“香”,这是嗅觉上的体验。诗人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官,从侧面写出了夏日山谷风力微弱、清新芬芳的特点。

第二句“绿阴满地话偏长”直接承接上句。有树必有荫,有了树荫才会有乘凉的人,于是就有了树下的高谈阔论,流连忘返。

最后两句“长安车马尘吹面,谁识空山五月凉”,与前面所描写的山间微风拂面带草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在诗句中含蓄地表达了想要远离城市喧嚣、洗净风尘的愿望。可能对于作诗作画的人来说,只有心中怀有空山,才会知道身居其间的凉爽。

徐渭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题《墨葡萄图》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归缓行终不晚,渭水东流赴海声

徐渭,明代书画家,字文长,号青藤老人,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

作为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和“青藤画派”之鼻祖,他的画在吸取前人精华的基础上脱胎换骨,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落魄书生啸晚风,明珠遗落野藤中。徐渭生性狂放、不拘小节,如果有人想向他求画,最好赶在他囊中羞涩的时候,这个时候只要给钱,不一会儿就能得到画作。但若是他不缺钱财,即使是黄金万两也难得一画,王公权贵也不例外。他一生命途多舛,坎坷不断,到了晚年更是悲苦凄凉,所以他将自己的满腔悲愤倾注于笔端,创造出一幅又一幅水墨名画。这首题画诗真可谓道出了徐渭的寂寞。

打开画卷,看着这幅《墨葡萄图》,再环顾家中,唯有四壁。可怜年少空有神童之名,如今竟然沦落到卖画为生的境地。可叹满身的本领和才华却屡试不第,现如今更无人真心待我。可恨这世道忠奸难辨,黑白不分。如今已年过半百,仍然有时饥肠辘辘,食不果腹,落魄得像个乞丐老翁。夜晚的凉风从窗子吹入,我站在书斋大声呼号,可是四下却无人来应。

看看我画好的水墨葡萄,粒粒可数,颗颗晶莹。这葡萄长在藤上,藤蔓蒙络。叶子虽是水墨画就,但也闪着水灵灵的光,明暗间层次分明。葡萄本是多子多孙的象征,世人都喜欢这吉祥的寓意。可在这样的世道下,如明珠一般的葡萄图我到哪里去卖呢?可能白白送给人家也会被随意抛掷,变得无人问津吧。

书中写意画中书,画中有情人如画

清人张岱曾评价徐渭的画说:“今见青藤诸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与其书法奇绝略同。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张岱的意思是,徐渭在绘画中常常将自己的书法技巧和笔法融于画中,使人觉得他的泼墨写意画简直就是一幅恣肆淋漓的苍劲书法。就像他的《墨葡萄图》,墨的浓淡显示了叶的质感,题诗的字体结构与行距也并不规则,如葡萄藤蔓一样在空中自由延伸,书与画融为一体。

另外,徐渭喜好独创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他十分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书画风格豪迈而飘逸,他的题画诗就常常会流露出这样一种独树一帜的风格。

此诗首句“半生落魄已成翁”用哀怨的语气写出了诗人半生落魄的悲惨遭遇,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次句“独立书斋啸晚风”进一步阐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满满无奈。“独”指诗人孑然一身、孤独寂寞的心境。“啸”字从情绪的表达来看指的是诗人这种压抑心情的爆发,就算是歇斯底里的呼号,回应自己的也只有清凉的晚风。

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表现了诗人穷困潦倒的无奈。在作者看来,自己的画和自己是一样的境遇,无人问津。最后一句“闲抛闲掷野藤中”则写出了诗人悲观的心境。自己的结局也和画一样,被人任意处置,弃如草芥,埋没在尘土之中。

全诗对葡萄着墨并不多,主要是在自身情绪的表达上。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让这首题画诗如泣如诉,真挚的情感直达人心,扣人心弦。

袁宏道对徐渭的诗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评述:“长既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其所见山奔海立。如寡妇之夜泣,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愤。”

他的这种艺术倾向为之后主张抒发性灵的公安派所继承,对晚明诗风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郑板桥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题画竹

[清]郑燮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氏善书六分半,板桥坡前三根竹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他是清代著名书画家和文学家,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他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郑板桥一生颠沛坎坷,年幼时生母汪夫人就去世了,稍微大点的时候随父亲郑立庵到真州毛家桥读书。据说八九岁时,他已能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

少年时继母郑夫人也过世了,自此由乳母费氏悉心照料。他自年少时就跟从乡贤前辈陆种园先生学填词,青年时便考取了秀才,后来又辗转赴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于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赐进士出身。

他本想在仕途上有进一步的作为,于是滞留在北京一段时间后,发现这样没有任何结果。只能南归扬州,做县令一类的小官。

郑板桥虽命运坎坷,但他却用一种独特的处世哲学和坚决不向恶势力低头的人生态度,如石、如兰、如竹一般活着。每当现代人看见他的画作,都不禁感叹:虽历经百年洗礼,但那画中的磐石依然坚强,清竹依旧劲挺,兰花还是那样淡雅高洁。他独创的“六分半”书,整斜有致,大小均衡,与画中景物甚是相称,立体感十足。正如他的人格一样,怪中守规矩,为官情不移。

清瘦梅花有傲骨,高下不曾有尊卑

画上题诗,宋元即始,并非郑板桥始创,但题诗能如郑板桥之妙,实不多见。他一生为官清廉勤勉,情系百姓,心念百姓疾苦,与民同忧。所以他在61岁时还为民请命,因忤逆上官被革去官职。百姓闻声纷纷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其建立了生祠。展开画卷,一幅清丽脱俗的《墨竹图》让人眼前一亮。看那两枝修长的翠竹,正顽强地从石头缝里向上生长着,清瘦得好像从九重天上、云霄之外下凡的神仙一样。那一片片新生的竹叶像簇新的枪头一般闪着亮光,倒挂在竹子枝头自然垂下,微风一过随风摆动。竹叶有长在高处的,也有长在低处的,茂密无比,层层叠叠,都从竹根汲取着养分,肆意生长。所有枝叶统一于竹子这个整体,这才有了竹子那出众的气质。

郑板桥倾尽四十年的心血去认真研究如何画竹子。他白天笔耕不辍,挥毫描写,到了晚上就精心思考其中蕴含的高深理论,决定一改描绘传统竹子时用笔的冗杂繁琐,保留竹子清丽修长的精瘦之状。

其实创作总有一个从“陌生”到“熟识”的过程,往往是每次进行新的创作时都对所描绘之物感到陌生,这样才是真正投入到创作的思考中了,才算达到了领悟画道的最好境界。

倾情画竹四十载,悟道生处自是熟

郑板桥这首题画诗的首联是对自己笔下所绘墨竹的直接描写。诗人通过“两”“几”这些数量词,写出画中竹子虽然只是寥寥几笔的勾画,但贵精不贵多。“修竹”清瘦如“出重霄”,这种夸张的表达手法,将竹子非凡的气质表露无遗。“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一联则反映了作者追求艺术平等的愿望,这其中蕴含了众生平等的哲学思考。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中,“四十年来”充分说明了郑板桥画竹是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的,画竹成了他展示生命的一种方式。任何一项技术或艺术都值得人去追求一生,也只有把一项技术或艺术作为一生的追求,才可能达到精纯的状态,这项技术或艺术也才能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画竹枝”似乎不是一项高深的技艺,但郑板桥却用一生的时间倾注于它,因此他对画竹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也才能画出独具一格的竹子。由此可见,技艺的精进,不仅在于生命的投入,还在于生命投入的方式。实践和思考就是生命投入的方式,“日间挥写夜间思”就是郑板桥画竹的生命投入方式。有了日间的挥写,再加上夜间的沉思,他才感悟到了画竹的真谛,才画出了竹枝的神韵。

如果颈联说的是画竹子所需的量的积累,那么尾联就是郑板桥全身心投入画竹所达到的质的飞跃。能将量变转化为质变,离不开他用心的思考。竹子由冗繁到清瘦,这一变化过程其实也是郑板桥对画竹逐渐领悟的过程。

可以想象,郑板桥在刚开始画竹的时候也是力求表现竹子的枝叶,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但这样的表现只能是对自然忠实的复制和描摹,境界最高也只能是逼真而已。要想表现竹子的真正内在精神,还要靠画者对竹子意义的独特理解和体悟,这样才能达到感人的精神境界。

“清瘦”可以说是郑板桥对竹子意义特有的发现,这种发现最终表现成了一种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有属于竹子的天然素质,又有作者的情思。也许清瘦的竹子并不是对自然界中竹子的真实描摹,但这恰恰说明了这是一种对竹子的创新性认识。艺术就是要通过对当前自我进行否定然后重新认识,才能由生到熟。只有这样技艺才能不断上升,技巧才能日臻完美。绘画如此,诗歌亦然。

同类推荐
  • 工作漂流(译文纪实)

    工作漂流(译文纪实)

    8位日本年轻人的职场故事,8场“迷惘一代”的生命漂流。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终身雇用制和论资排辈的时代走向终结,就业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雇佣者和被雇佣者的双向选择带来的是自由,也是压力。这一时期之后进入职场的日本年轻人被称为“迷惘的一代”。曾经,找到一份工作就意味着稳定的人生;如今,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跳槽,创业,出国深造……三十岁上下,换跑道似乎还不太迟。年轻人以不断改变对抗不安,在职场中漂流不定,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可究竟如何改变,该漂向何方?
  •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部

    本套书详细记录了1901年到2013年间的106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及作品。本书作者悉心研读每部作品后,采用经典原文结合解析、鉴赏的手法将原著内容在短篇幅内完美呈现,并且每篇获奖作品中还记述了获奖原因、名家点评、作者生平事迹等,使读者观后可获得对获奖作者及作品的全面详尽的了解。本套书制作精美、内容品质上乘,也是收藏馈赠的佳品。
  • 青春韵语--心絮如歌

    青春韵语--心絮如歌

    本书是散文集,分为教育之思、亲情之树、校园思绪、读书感悟这四部分的内容。捡拾自己的珍珠,编织美丽的项链;堆积自己的沙堆,建筑宏伟的大厦。石老师用心感悟教师的苦乐,讲述教育的丰富和幸福;用心感悟生活的甘甜,书写着生活的丰盈与美好。把文学融入教学,让教学中充满文学的气息,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 太行奶娘

    太行奶娘

    日寇侵华,八路军奋勇抗敌。一群朴实的太行山妇女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八路军将士的儿女。面对血腥的屠刀、身处艰苦的环境,她们无私地奶儿、养儿、护儿,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爱之歌。作者遍访以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为中心区域的太行山革命老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忠实记录了数十位曾经哺育过八路军将士儿女的奶娘的事迹,从而将一个鲜为人知的光荣母亲群体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 要什么完美

    要什么完美

    这是一本让年轻女孩找准人生定位的优雅书。追求完美是人之共性,但只有抛弃对完美的执念,才能在这残酷世界撒欢玩一场。人生有起有伏,走到何种境地都没关系,何种姿态才最要紧。与其妄想得到每个人的夸奖,不如挺起胸膛自己鼓掌。如此,人生便足够了!从此后,不苛求做一个完美的人,不企图寻找一个完美伴侣,更不假设一段完美人生。信任瑕疵与遗憾,它们是命运的真相,也是人生的必需。以你想要的方式,过你独特的一生。愿我们都变成优雅而有态度的女人,大气又从容,成熟并天真,不偏执、不依赖,任谁都无法取代。
热门推荐
  • 男神请止步

    男神请止步

    壁咚式告白,暖心又虐狗。原以为自己男神是个高冷货的苏浅直到被某人壁咚了才发现,这高冷范什么的根本是骗人的啊喂。“浅浅,跟不跟我走?”顾念嘴角是抹张扬的笑,手中晃着一个蛋糕,苏浅的目光以及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他手中的蛋糕上,很久很久以后,等她慢慢吃完蛋糕她才回过神,一脸茫然:“啊你刚刚说啥?”顾念脸上的浅笑微僵,他嘴角抽了抽,“苏浅浅!你弧敢不敢再长一点?!”“敢啊……”上苍原谅她,她又犯蠢了……[哦对啊她是有很多缺点但是我偏偏就只看上她了。——顾念]【男主不高冷,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 骑士之书

    骑士之书

    魔王掳走了王国的公主,然后……
  • 复仇之冷傲三公主

    复仇之冷傲三公主

    她们因为一场变故而失去幸福的家,小小的她们发誓一定要欺辱她们的人十倍,百倍的奉还。十年后,她们荣耀归来。开始了她们的复仇之路,却在这条路上遇见了他们。他冰山一个却只对她温柔,他花花大少一枚阅女无数却为她停住了目光。他活泼开朗却因为她而郁郁寡欢。究竟复仇三公主该如何选择,复仇?还是爱情?且看他们如何感化复仇三公主。
  • 草根版金枝欲孽:小旅馆

    草根版金枝欲孽:小旅馆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女众多的外语学院校门外的狂欢与消逝的过程。大学毕业考上公务员的小雷,从机关单位辞职后去社会上拼搏,却一事无成,锐气磨尽,他把致富的最后希望寄托于在大学附近开一个小旅馆上。小旅馆开张后,遇到了许多事情,也受到来自周围商铺其他创业者的竞争与打压,当生意好起来之后,小雷又受到房东的妒恨与村镇干部的欺凌。由于离大学近,许多美丽的女大学生出入于小旅馆,与小雷发生了复杂迂回的爱情故事,但当爱情遇到挫折时,小雷在事业与爱情之间,不得不做着痛苦的权衡。
  • 快穿之拯救不完美

    快穿之拯救不完美

    懦弱胆小……来来来,系统你个坑货,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缺陷?带着这些奇怪的属性去攻略主角,你确定能行?而且,为什么去攻略主角还不能表现出对主角有感情?这又是什么鬼设定?看小狐狸如何带着宠物升级,玩转世界吧!
  • 穿越神话大世界

    穿越神话大世界

    穿越神话大世界,身携玄幻系统,坐拥一方玄幻大世界,抽取玄幻世界所有一切,以无敌之姿崛起神话世界。圣人强还是仙帝强?焚尽天地的炎帝将会在神话世界中爆发出何等光芒,风华绝代的狠人女帝又会如何惊艳万世,武境之中谁无敌,仙路尽头谁为峰。瞳可破无穷,拳凝六道轮,脚化九字秘,血流荒古体,身转至尊骨,且看主角与人斗与妖斗与魔斗与仙斗与圣斗与天斗,以盖世神威镇压世间一切敌,抒写万世传奇。(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带着小妖混世界

    带着小妖混世界

    天地万物,皆有因果。人有人的世界,要有妖的世界,而半妖,也有属于他们的天空。张三是一个爱钱的宅男,一次突然之间的变故,发现自己居然是一个半妖,从此踏上了除魔灭妖的道路,他到底是称雄六界,还是早死阎罗殿,谁又能一言而定血族,妖狼族,月光族,空族,魔族,机关算尽,接踵而来,纷纷上演争霸之战……新书发表《迷妖尊》,求指点,求收藏!!
  • 墓恋

    墓恋

    死亡是新生的开始,爱情始于救赎重生的那一刻,舞琴发誓她定会让那些人陷入万丈深渊
  • 洪荒第一刀

    洪荒第一刀

    洪荒就要有盘古?谁规定的?没有盘古又如何,我就不能开天?你是否已经厌倦了套路,那就随我走进不一样的洪荒。第一卷炼心路主角李神傲刀斩大道树开辟洪荒第二卷吾道不孤主角万新阳传承老祖遗志建设新世界第三卷主角待定......
  • 乱世小强

    乱世小强

    浩劫到来,生物变异,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活的比其他人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