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克尔山的午后。
阳光暴烈着洒向大地,蜿蜒崎岖的群山一直向远方蔓延开来。
一眼望去,整个山丘气流淼淼,仿佛此方天地被置留在巨大烤炉内享受着蒸烤模式。
在孤峰峻岭怪石嶙峋的大山之间,很难看到一抹亮眼的绿色和任何带有生机的物体。
这是个被世人遗忘地方。
其实克尔山脉早在十几年之前,还算个有名地方。
探其原因,那是因为百年前某一天,在天外陨石撞击和亲吻下。纵横交错山脉断裂开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峡谷盆地。
陨石体积庞大已实属罕见,撞击出峡谷盆地,更是千年难遇。
为此华夏建国后,各路科研人员络绎不绝你来我往,折腾好长一段时间。
通过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是这样。
1.克尔山脉具有典型寒武纪特征。
2.陨石降落于112年前的某某时,撞击加上冲击波,导致山川地貌巨变,进而形成了克尔大峡谷。
上述发现对克尔山来历和克尔山大峡谷论证具有重要意义。
然后,然后就没有什么了。
至于所有人关心的陨石,不好意思,在上百年时间中,早就被不同势力和个人光顾遍。除了光秃秃峡谷盆地,没有留下任何一块有价值东西。
不甘心的研究人员在撞击地附近曾有过挖掘,到最后发现只是一场没有任何意义挖坑。
时间长了,人心也就慢慢淡了。
各路研究人员很快就退出,无任何价值体现地方。
留下的只有一个极具想象力称号。
——克尔山陨石科考地。
大众被具有科幻色彩浓重称号调动起来,纷纷前往,以满足每个人内心,那天生自带的好奇心。
于是克尔山又开始喧嚣起来,观光的人带着满腔兴趣而来,带走的只是疲惫和失望。
如果这还阻挡不了好奇心旺盛的人类,那最终阻挡世人的是地质变化带来的恶劣环境。
本来克尔山就远离人群居住的栖息地,山间的路况曲折盘旋,很是凶险。
当地政府在改革开放后期,为了拉动旅游经济,才开发出一条相对平稳的进山路。
结果没有多久,就遇到地质灾害,多处地方被震塌,山路破坏严重。政府做出抢修方案,施工抢修才进行到一半,更频繁的次深伤害发生。之前的努力不但白费,损毁比先前更加严重。
找来的地质专家经过勘测,告知克尔山脉的地磁变化频繁,容易受到其它地质板块挤压,预测以后山脉板块之间碰撞会很频繁。
地方政府一听傻眼了,之前投资还没收回来,这怎么行!
于是换人再看,前前后后来了好几波专家,最后还请来了一位华科院资深院士,得出的结论大同小异。
院士虽然很是纳闷,地磁板块之间相隔甚远,但产生波动却很频繁。在找不出其它原因,又没时间和经费做进一步的研究,最后慎重建议暂时不宜开发,等日后地质平稳后再做论证。
同时政府内部人士,也算过一笔账。
克尔山开发和维护,再加上后期的旅游收益,完全就是个负增长。
因为景点单一性,再加上枯燥无味内容,游客增长完全是下滑趋势。照此下去,亏损窟窿只会越来越大。
相关领导一看,也就放弃了再次抢救念头。
至于之前亏损,再想其它办法弥补。
旅游区最终叫停,世人的脚步又被阻挡开来。
除了个别资深的驴友,偶尔会进山一探,平时山里就人迹罕见。
克尔山终于迎来了它那久违的宁静。
.................................................................................................................................................................................................................................................
远处山丘间,淼淼热气流,像海上波浪一样涌动起来,波浪从远到近,缓缓移动过来。
镜头逐渐拉近,原来是一位独行客。
只见独行客汗如雨下,在山间纵深攀援,步伐矫健而又稳当,看动作,就知道肯定是一位资深行者。
走近发现,原来是一位身材高大、体型矫健年轻人。
他头带一顶深色户外帽,背着灰色登山包,身穿墨绿色登山服。国字脸上肤色晒的黝黑发亮,浓眉大眼的鼻梁间满是摇摇欲坠汗渍。显然经过一段长途跋涉艰辛。
独行客名叫宁思远。
喜欢独自徒步探险,有着七八年的户外徒步经验,去过地方不少,算的上是一位资深驴友。此次趁着休假时光,来克尔山探险。
宁思远此刻心里其实有些小嘀咕,进山正路跟预想中一样,被封了。
从驴友群一些大行者那儿找来的进山路线图,也没用上多少。估计因为之前的地质变动,导致山间地貌又发生了变化。
不过没关系,路不都是人走出来的嘛,好在自己行走多年,一点挑战算不了什么。
即来之,那就走到终点吧。
转眼间,宁思远爬到了山丘顶峰,开始测算方位。
进山以来,估计受磁场的原因。不但手机没信号,指南针和手上带的定位仪,也完全失灵。每走一段路,都要借助其它工具来重新定位。
好在天上的太阳给力,加上多年的户外经验,找方向没出什么大问题。
方向西北,确认无误。按之前走过的路程,与陨石坑距离应该还有十几里地。
宁思远在山丘前方不规则的突出地,找了块背阴面,坐了下来。摸出包里的水壶,小喝了几口,顺手嚼了块巧克力。
掏出手机看了看,和之前一样,完全没有信号。
右手拇指贴着下颚,食指习惯性在鼻翼侧面来回揉动几下。
这是遇到问题后,习惯性动作,表示他正在评估风险。
信号没就没吧,就当是一趟寂静之旅。不过前面路得需谨慎而行了,不然就有的麻烦。
眯着眼睛休息片刻,看看时间快到中午12点了,于是又起身前行。
独自行走在空旷山丘地带,炙热阳光,蔚蓝天空,连绵起伏一成不变山川地貌。
路上行进久了,偶尔会碰到一簇绿色小草或几朵五颜六色野花。
孤寂中带来的亮色,别外悦目。
寂静群山加上山丘独有空气。一份悠然惬意,沉迷于此。
宁思远生性淡然,家人都离世后,就喜欢上行走在空灵之地的感觉。
他觉得都市生活久了,自我就麻木,整颗心好像也尘封下去。
走出来,浸泡在大自然中,沿途风景,所有一切,会让尘封的心,回归到真实那刻。
宁思远带着那份淡淡惬意,静静的往目的地走去。
又翻过一个山头,眺目远望,已经能看到那块被众山环绕的峡谷盆地。
从山崖小路缓缓而下,山丘下盆地内的景象,越发清晰可见。
峡谷盆地中央凹陷位置,有一片深色水泊。
水泊边,一大圈隆起光秃秃的灰褐色土地。再远一点四周,稀落着浅绿色杂草。
盆地两旁是一直耸立向前的悬崖峭壁。延伸下去形成一个幽长峡谷。顺着峡谷另外一边是什么,就不得而知。
宁思远走到水泊残破石碑前,蹲了下来。
碑上刻着一行大字,克尔山陨石….,,最后几个字已经模糊不见。
最下方刻着一九九五年字样。
十六年前,难怪石碑破损严重。
这片数百年前陨石撞击过的地方,空阔之处差不多有两个足球场大小,内中景象比想象中还要荒芜。
盆地中央凹陷下去的一片水泊,浅表比较清澈,越往下颜色越深,盯着细看,直觉得水下昏暗,目不可及。
伸手水面搅动几下,感觉一片清凉。
双手舀水,拍打两颊,精神为之一振。
宁思远绕水泊漫步一圈,四下观察。
水泊周围并没有河流经过迹象。撞击坑内的水,应该是地下泉涌或是雨水过后留驻下来的。
从包里拿出了单反,调整角度,绕着大坑采了些景照。
想到陨石,就绕大坑周边找寻起来。
转一大圈,如预想中一样,没找见一块像样的石头,更别提陨石。
对此到没失望,本就是来放空心情。
重点是沿途过程,结果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