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颜婉兮带着鞑子军走后,此时庄上已渐临日暮,李家姐妹安排好辛棘奴梳洗过后,换穿了李家姐妹找出的父亲李慕白的衣衫,去叫来庄中修面理发的赵大爷给打理好,他整个人登时焕然一新。
辛棘奴随了李素华去堂屋里喝茶说话,李芷若在旁相陪。
辛棘奴虽看不见李素华面纱后的脸容,却觉她给人的感觉很是亲切,又加以自家祖上幼安居士与李家先祖易安居士同为济南二安,累世神交,便无所顾忌的与李家姑侄女聊过往经历,聊抗击金人,聊鞑子南侵,聊自己参与过的每场战斗,聊那些昔曾并肩作战过的同袍们,……。
李宛若心性跳荡,不喜欢如此碎碎的聊天,遂出来,一个人坐在檐下的摇椅上,半眯了眼,慵懒的半躺着。
辛棘奴与李家姑侄女闲聊之际,偶尔不经意地抬头看墙上的那副图,总觉怪异。
图中那个簪花仕女高颀的秀发中,斜插了一朵硕大盛艳的牡丹,花瓣娇娆旖旎,极具花冠的气派。那仕女手中拿了一卷书,封面上似有几个字迹,却看不清晰。她的身上并非唐时女子喜穿的透明坦荡的襦裙,却是宋人常穿的素雅裙衫,而脸容便似在哪里见过,却非唐时的女子那般丰腴,反而有些清瘦,却不失妩媚,颇为秀美,倒是与自家堂上所挂那副《蹴罢秋千图》中那个俊美的女子相似,画中的人物被描画得甚是好看,“花面交相映”,笑容与花容相映无差,在美的选择上更具一丝灵气,更倾向于宋人之简。
他虽觉奇怪,却也并不作他想,艺术、丹青或文学一途,作者由心而为,原本没有一定的范式。
李素华蒙着面纱,眼光柔和,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她的记忆深处出现了多年前,与兄长李慕白挥军北上抗击金军的那些铁马金戈的军旅岁月,心中不禁感慨:“女子有勇则为男,普天之下,男女为国皆共之!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与豪迈?”
她静静听着,是的,她喜欢听这个年轻人聊的那些为国为民的战争……。
这时,李宛若蹦蹦跳跳地从门外进来,笑嘻嘻的,坐在李芷若身边,向正与辛棘奴说着话的姑姑问道:“姑姑,你这几天就快过生日了,但我忘记了你究竟多少岁了呢?……要不我们家今晚吃你做的面条,哦,还有酸汤鱼,就当是棘奴大哥哥与我们一起过的,好不好?”
李素华看了辛棘奴一眼,眼角露出一痕笑意,道:“你这小妮子,记性好忘性大呢,姑姑今年多少岁,你自己问问你爹爹去,呵呵,姑姑老了,呵呵……”
李宛若嘻嘻一笑,调皮地吐了一下舌头,道:“姑姑不老,你看,我不是也才十五岁呢,我还没长大,姑姑可不许老,……嘻嘻……”
“是呀,你这小妮子也快长大啦,却还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样呢,……唉,时间真快呀,呵呵……”
她面纱之上的眸子里荡漾着一汪清澈的秋水,眉梢眼角尽是笑意。
“棘奴大哥哥,你在这里多住几天,等我姑姑过了生日后,随我们一起去蜀地我爹爹现时驻军的地方,好不好?”
辛棘奴沉吟片刻,抬起头来,看了看李家姐妹,微微一笑,道:“小宛妹子,不是我不想留下来多陪你们几天,我得尽快去救龙小七与小九儿,越快越好,所以,明天一早,我便得启程了,所以,……”
“唔,这样呀,……那……姑姑,我们今晚就一起过生日,好不?”
李素华微微一笑,柔声说道:“这有什么不好呢?我今晚便做最好吃的长寿面与酸汤鱼给你们吃,喜欢么?”
“嗯,喜欢,我姑姑做得长寿面与酸汤鱼忒好吃呢,棘奴大哥哥,你一定要多吃一点哦。”
“那行,我现在便去做,叫你棘奴大哥哥先坐坐,稍候就好。”
“不,姑姑,我跟姐姐,还有棘奴大哥哥,与你一起做。……棘奴大哥哥,好不?”眼望辛棘奴,嫣然一笑。
四人一同去到厨房,李芷若自去水缸中捞出十几尾黄骨鱼,到厨房后门处宰杀。
李素华轻轻撸起袖子,露出一双莹白灿然的手腕,面团糍糯而柔软,揉动之间,便如她腕下的那朵莲。
她做厨细致而苛刻,熬高汤,配调料,做配菜,面条入水的时间与火候,皆是细心把控到极致。她做调料时,从不用匙,指尖轻拈,均匀地、细细地撒,在配菜或配料上点点分布,形成极为精致的花纹,色彩的搭配恰到好处,香气四溢。
她做好后,也不尝尝,但视色闻香,便知其味。这是李素华作厨的绝活,她很擅长摆弄各类食材,讲究极致的搭配,好吃,还得好看。
很快,各式菜肴便做好了。
四人将席开在竹荫下的石桌上,五只越窑的青瓷大盆摆在正中:一盆僰道芽菜的肉碎炸酱,一盆金川驿秘法所作的莹白如玉的豆花,一盆彤红透亮带汁的红烧牛肉,一盆略带咸味的白切牛肉,一盆用高汤熬制的酸汤黄骨鱼。
一只带有青花暗纹的青盆盛宽面,另一只带有青花花纹的白盆盛细面。
旁边还有一小盘碧绿的香菜与小葱段,一碟红油辣椒酱,一碟农家小炒肉,一碟凉拌拍黄瓜,然后是并排摆放了八只小碟,盛有古佛寺的辣油、富义井的盐、板桥坝的豆油、邓关的糖、大娄山的花椒、郫县的酱、龙滩庙的豆豉、童寺的醋等八种佐料。
还有一坛自酿的老米酒。
一桌面食配菜加配料,色香味俱全。
李宛若看着这满桌的菜品,双眼直直的盯着,咂了咂嘴,偷偷伸出手去,抓了一块红烧牛肉放在嘴里,张了嘴,呵着热烫的气,看着李素华,嘻嘻一笑。
李芷若见了,不禁莞尔。
“这小妮子,咱家有客人呢,注意形象哈。”
李素华看着李宛若,眼神里满满都是爱怜,佯嗔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