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六子身材高大,往宋进身边一站,顿时跟个铁塔似的,宋进好歹是一米七的壮硕少年,在这个时代,算高的了,但此刻在他的对比下,竟然柔弱的像个小鸡仔。
“我才十六岁,还要长身体的,一米七也算不错了,主要是六子太过魁梧,那体格真心吓人。”
而且,宋进才注意到,这赵六子的脸也极有特色,四四方方的,像个方块一样,活脱脱像是画像里的门神走出来了一般。
见到宋进在自己打量自己的形象,六子不由有点自卑,低声解释道:“小郎君,我从小就是这幅凶恶的长相,同龄的人都不愿意和我玩、怕我,但我其实是个好人,真的!”
六子说着,生怕刚刚得来的差事没了,不由着急的手足无措,只听咔吧一声响,他手里握着的锄头杆,竟然被他从当中折成了两段……
你这样的手劲,莫不是一不小心,就把和你玩的人打出内伤来?
难怪同岁的娃不肯和你玩啊。
“咳咳,你别着急,本衙内也没说不要你。”
宋进说着,便转头看向谢管家:“六子下葬老爹欠了多少钱?我给他补上。”
“大约是十几贯钱吧,虽然不多,但小郎君没有你帮他还债的道理啊。”
谢管家有些心疼钱,不由多嘴了一句。
宋进正乐的有人多嘴,好展现自己的仁慈,不由假惺惺的瞪了他一眼,骂道:“不就是十几贯钱吗,我看六子是个人才,自然要破例!”
“这傻孩子,还不给小衙内磕头!”
“走了狗屎运了!”
佃户们羡慕嫉妒恨的喊道。
六子红了眼睛,本有些发愣,在乡亲们的提醒下,赶紧噗通一声跪在宋进的面前,砰砰砰就是几个响头,像是要把地给磕出个缝来一样。
对宋进这样的人来说,十几贯不算什么,但对六子来说,还真不是一笔小钱。
这年头肉食蛮贵,所以猎户似乎应该很有钱,但事实上,却并不是如此。他们的日子,仅仅比普通农民好一点罢了,也属于农民阶层。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像东京这样的地方,附近的山林那都是有主的,你要去打猎,就先得征得人家主人的同意,猎来的收成,大半都要上缴。
再其次,单独一个猎户是没办法上山打猎的,这年头深山里肉食动物的数量,那可不是盖的。不论是狼、熊还是老虎,随便遇上一种,都够猎户们喝一壶的了。
即便是现代,一个人在野外遇到狼、熊这些玩意,哪怕有枪也不能说百分百能活,更不要说宋朝了。
往往猎户打猎,那都是成群结队的一块去。猎到野猪、熊,是极罕见的大事,一般也就抓些兔子、獐子之类的,还是十几户人一起分。
除开缴纳给地主的,还能剩多少钱,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能够成为这些猎户的头头,或许还能有不少身家。六子一个少年人,哪怕天生神力,但经验丰富的老猎户多得是,轮不到他当老大。
挑了六子当护卫,宋进又选了两个机灵的小子,去店里当值。
再把一个机灵的少年牛三、那水灵的小姑娘四丫叫上,回房里当差,最后宋进还选了个姓申的大娘进后厨,今日的目标便算是达成了。
如今,他们一房已然和宋府厨房分开,经常自己开火,有个厨娘方便许多。
被选上的人,无不是喜滋滋的,像中了奖一般。
没去成的一脸的羡慕嫉妒恨,十分失望。
“乡亲们也不必失望,咱们宋家的家业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大,人手会越要越多,以后有的是大家的好日子过。”
大家听了轰然叫好,但心底却认为这就是个场面话,宽慰大家罢了。
这庄户们别看大字不识一个,但聪明着呢。
他们在庄子上干活多少年了,招人的事有几次?宋府仆役遭遣散的倒是遇到了好多回呢。
没办法,老爷子节俭,增加仆役那是万万不肯的,遣散人手却十分爽快。
宋进这回是特殊情况,不用老爷子自己掏钱,他这才大方的点头了,不然……
大约过了一日功夫,新来的小厮丫鬟们,全都到了位,这一下宋进店里、府上人手短缺的情况,就都彻底解决了。
这下,他可算是过足了封建少爷的瘾。
早上起床,往床边一站,脑袋还迷迷糊糊的呢,只需手一伸,小丫鬟英儿已经拿出一叠整整齐齐的衣物,一件件给他穿上。
出得卧室,申大娘便已经煮好了早饭,热气腾腾的盛桌上了。
大冬天的,宋进捧着一碗薏仁银耳粥,吃的暖胃又暖心。
其实,他还想试试饭来张口是啥滋味,让英儿用调羹喂他吃来着。可惜,想到平日里不经意间身体磕碰到了一点点,这丫头一张俏脸便火烧云一样的红,宋进不禁有些怯了。
虽然这几日他们大房添了新丫鬟,英儿似乎越发殷勤了些,和新来的四丫暗暗较劲。
但喂饭什么的,到底太暧昧了,让人家小姑娘误会。
我宋进这样的正人君子,总归干不出这等事来。
而且让老娘看到了,又要打趣他了。
这一晃眼,就又过去了好几日,宋进这古代宅家日常,那是相当的惬意,这几日,他学业进展飞快,李先生已经感到自己没有多少东西可以教他了,也来的日渐少了。学业少了能不轻松吗?
蒙学也就学那么几本书,宋进学习的速度又快,从入学到现在,也就月余,竟然要学完了,李鳞也是经常啧啧称奇,对此赞不绝口。
这学生不用怎么教,一点就透,他这个老师也舒服啊。
最近这段时间,李鳞除了教宋进,自己也是得以抽空,刻苦学习起来。
这不,今日他便来到了甜水巷的青楼妙琴楼外,这里人来人往的繁华无比,喧嚣吵闹,但李鳞却置若罔闻,旁若无人的捧着本书,大声朗读起来。
四周的路人,有些惊奇的免不了多看他几眼,但更多的却是见怪不怪了。
那一日李鳞从宋进那得到了这闹市读书的法子,他回去和朋友们一说,大家都觉得这着实高雅,很能显出自己的水准。不多时,城里的读书人,竟然都纷纷效仿。
热闹的街巷里,时不时有读书之声传来,俨然一道特殊的风景。
当然,许多读书人也就是图个新鲜,读个几回也就罢了,这闹市读书,还能专心的真没几个。